第85章 118三查,回到村里
- 當重生撞上穿越
- 努力萌萌噠
- 2041字
- 2018-05-15 23:04:03
雖說歸心似箭,但回李家屯村這一路,卻并沒有持續趕路,甚至還特意繞了些路,經過附近幾個城鎮時停下來買了好些小玩意兒,大多是瞧著質量還不錯的布料。
“回,回來了。”李查德到李家屯村時,送捷報的差役早已敲鑼打鼓將好消息給送到了村子里。李查德那騾車還沒靠近村口,便被眼尖的村民給發現了。
于是,一路嚷嚷著,從村口傳到老李家。這幾天,老李家人來人往的,挺熱鬧來著。不管認識的,不認識的,平日里關系密切的,還是沒啥往來的,都過來刷個臉熟。不管將來如何,最起碼沾點點喜氣也是好的。
要說其中,頻頻登門的,只怕當屬那些個走東家串西家保媒拉纖的媒婆了。畢竟李查德這個新晉升的解元今年滿打滿算不過十五周歲,年輕小不說最關鍵的還沒議親呢。若是……即便將來當不成狀元夫人,想來最差也是個官夫人。
只要明年春闈能考中那個進士。
如此前程似錦,可謂一躍龍門,成為那些個殷實人家眼中的熱餑餑,沒有絲毫的意外。雖說女方求了媒婆上男方家里,有倒貼的嫌隙,但架不住這年頭金龜婿比較稀罕。這點子倒貼,比起自家閨女下半生的幸福,又算的了什么。
一時間,老李家的門檻,生生踏平的三公分。
大李趙氏自然樂得笑開了花,那些個送上門來的庚帖,粗粗了篩選了一遍,留下了幾家瞧著順眼的,打算回頭讓自家老兒子自己個兒挑。雖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大李趙氏說起來也已經有倆兒媳婦了。兩個兒媳婦,一個勤勞,但性子綿軟,另一個懶惰一肚子上不得臺面的小心思,大李趙氏是一個都瞧不上。
而自家老兒子,現在是舉人老爺了,娶那些個大戶人家的小姐也算門當戶對了。可平心而論,大李趙氏卻不大想要這么個地位高的兒媳婦。不過說一千道一萬的,都架不住自家兒子喜歡。她這個當親娘的,可不會過多的拿捏干涉,想來自家老兒子主意正,也不大樂意自己干涉太多。
大李趙氏這大半年下來,已經明顯意識到了一些事兒,就指望著這個老兒子給自己養老送終,可不會做傻事兒。
這會兒正在跟趙媒婆說著話的大李趙氏聽到外頭在傳自家老兒子回來,立馬高興地趕緊下了炕床。恰巧也過來湊熱鬧的小李趙氏癟了癟嘴,心里甭提有多別扭了。
她的這個表弟小叔子,自從大半年前沒淹死,醒來后,性子比原來更不好處了,竟然那般狠心的將自家嫡親兄弟說分就給分了出去。很是后悔的小李趙氏完全忘了,當初是她作妖在前,鼓動自家男人從家里分出去再后。
明明一手不差的牌,卻自己作死,說白了之前攛掇著自家婆婆收拾前頭大嫂習慣了,本就算不得勤快人,日子不好過怪得了旁人?
就連小李趙氏都后悔不已,更何況分家后沒有一天好日子的李宏楠。反倒是前頭李宏松一大家子,知道李查德考中舉人,甚至還是頭一名的解元后,很是高興。要說是否有后悔分家,倒也沒見著。別看分家不過大半個月,可以名正言順自己個兒當家的李宏松一家,這經濟權卻被李玉琇給牢牢把控了。日子明顯比沒分家前,更寬裕舒心了。
至于考科舉中舉人什么的,在李玉琇看來,那家伙將來這仕途只會更順,可要說沾光什么的,想在這般便挺好的。若想要更多,還不如指望自家弟弟大郎呢。畢竟不管分沒分家,都隔著一層。將來若請封誥命,有聽說給親娘請封的,要說給隔壁房嫂子請封的,還真沒聽說過。
大郎在知道李查德高中后,當即就拍著胸脯連連保證,將來他也會這般厲害的。這般說,聽得李徐氏連連用衣袖擦眼淚,感動壞了。
已經被分了家的兩位哥哥,一南一北,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倒是沒影響到大李趙氏。站在院門口的大李趙氏在見到跳下騾車的自家老兒子,趕忙撲了上去,抓著李查德那衣袖,上上下下打量了許久,紅著眼睛道:“三兒,你可是瘦了。是不是很辛苦?”
“還好。兩場鄉試,還是挺順利的。”
“能不順利嘛,要是不順利,可就拿不到解元了。是吧,三查?”一旁,聞訊趕來的族長叔李慶江插嘴道。
“族長叔說的是呢。”李查德也笑了,沖著面前過來湊熱鬧的諸位鄉親與族人作揖道,“諸位,三查剛回來,今日便不款待大家了。等過兩日尋個黃道吉日,定擺流水席宴請大家。”
“三查,你可得好好休息,吃席這事兒不著急的。”族長叔咧著嘴跟著笑道。
“可不是。不差這幾天,俺們等得到。”附近圍觀的諸位鄉親與族人也樂呵呵的。李家屯村,多李氏族人,當然還有旁的姓氏。現在子孫后代里竟然多了個解元公,那可是相當讓人激動的事兒,可謂光宗耀祖。自然少不了開祠堂,將這件天大喜事告訴老祖宗,也讓祖宗們跟著高興高興。
族長叔李慶江在知道李查德回村后跟著過來,也正是為了這事兒。在從李查德這邊得到了比較確切的消息后,便高興地回自家了。特意開祠堂祭祖,是大事兒,作為族長,需要忙碌的事兒可不少。族里頭現在日子隨著后山那山澗里發現大量枸杞,以及村里幾乎家家戶戶種那耳子跟菇子賺了錢,寬裕了不少。
所以祭祖這樣的大事,所有費用自然從族里公中開銷。甚至,李查德準備擺流水席,高興的族長叔李慶江都打算承擔一半。這事兒,李查德沒同意。非但沒讓出一半流水席的開銷,反而又額外掏出了一百兩,讓李慶江幫著買些族田,回頭田地里所產出的所有作物統統折算成銀兩。
一則用于貼補族里那些個鰥寡孤獨的族人,再來用來修繕祠堂,以及學堂請夫子的一些開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