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164據說,又被盯上
- 當重生撞上穿越
- 努力萌萌噠
- 2192字
- 2018-12-09 23:58:23
其實,會引來好奇與議論也正常。
當日,聽說這小農莊換了新主人后,周邊的村民私底下便議論開了。那小農莊的原主人,袁老財家的二愣子,竟然真的將自家這片產出并不高的貧瘠地,連莊子在內都給賣了?這買下小農莊的那位,該不會讓人給糊弄了吧。
之后,斷斷續續地又聽說,這位新主人一會兒讓人在農莊里挖深井,還不止一口,一會兒又讓人建儲水池,同樣不止一個。甚至,還在連成一片的農田中間,讓人挖出個面積不小的池塘來。
明明小農莊距離流經白石村的那白石河道不算太遠,還這般瞎折騰,難怪會讓袁老財家的二愣子給糊弄了,買下這小農莊。
附近,世居在白石村的村民們,多少對那位小農莊的新主人,投以別樣的情緒。
不曾想,去年冬季還沒過去事情便峰回路轉。整個冬季只見零碎的雪子若干,翻過了年后,本就貴如油的春雨更是不見蹤影。頭頂明晃晃的太陽,還沒來得及脫下身上厚重的襖子,那炎熱的夏季似乎提前來了。
天將大旱!
整日里面朝黃土的莊戶人家,就指著地里的作物過日子,對那時節氣候的變化,總歸比權貴人家更敏感些。
也正因為此,原本還在那里覺著小農莊那主人整日瞎折騰的附近村民,態度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
這絕對是位隱世高人吶,而且還有那觀天象測禍福,未卜先知的能力,一定是知道翻過年后天將大旱,所以才提前做足了準備。
附近村民越想越覺著是這么回事,對于小農莊的那位新主人,雖說暫且沒人見過,但并不影響對他,猶如滔滔江水般的蔥白之情。而口口相傳的結果,是越傳越玄乎。尤其,等到端午節過后,大李趙氏帶著李玉琇過來小農莊小住,順道看看已懷孕的大孫女李玉琳,這小農莊幕后主人可算曝光后,這傳聞就越發神乎其神了。
別忘了,李查德還沒桃僵李代時,李宏查便是淞南縣這一帶,年紀最小的茂才公。之后,又刷新了年紀最小的“解元”這一記錄,這會兒正在京城參加春闈,極有可能還是未來的狀元爺。當日考中茂才時,又不止一人覺著那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
可不是那下凡的文曲星嘛,要不然如何得知翻過年后會大旱?
也虧著李查德這會兒并沒在淞南縣這邊,要不然聽到這些越發玄乎的傳言,一準嘴角抽搐。他又不是天上的氣象衛星,別說對未來一年的氣候變化不清楚,就連七天都看不出個所以然來,甚至還不如那些常年在地里忙碌的莊稼老漢,通過傍晚的云層能大致瞧出第二天的天氣。
之所以讓人在他那小農莊里又是挖井,又是挖蓄水池,還整了個面積不小的池塘,原因很簡單。挖深井是為了用水能方便點,山坡上那些桃樹掛果期需要澆水。那幾個蓄水池是想回頭嘗試著改成沼氣池,即便不成,用來作為養殖蚯蚓的堆肥區也成。至于在農田中間挖池塘,一則方便周圍田地的灌溉,二來種點荷花養點魚,回頭能挖藕,以及給李玉琇那小妮子提供足夠的魚肉。
有時候真相真的很直白,也沒那么復雜,卻不想竟然被誤會至此。
話說那大李趙氏對自家老兒子本就迷之自信,今年開春后幾乎不見下雨更是清楚的很。現在瞧見農莊地里的作物長勢這般好,心里頭甭提有多高興了。
一旁,之前沒少聽到各種議論的李玉琳自然不會在這種時候,再提起那些個閑言碎語,跟自家妹妹一道,陪著老太太用過了午膳。趁著大李趙氏午后小憩的間隙,姐妹倆又聊了好一會兒的悄悄話,李玉琳這才坐著騾車回到白石村許家。
“娘,箐兒,我回來了。”回到家的李玉琳前腳才進院子,還沒意識到意識到家里的氣氛不太對勁,后腳便聽到一個有些尖銳且略帶欣喜情緒的女子說話聲傳入耳中。
“喲,俺們解元公的大侄女兒回來了。”
“二嬸子。”李玉琳禮節性地沖著眼前這個涂著厚厚胭脂,那難聞的氣味熏得她隱隱有些作嘔反胃。
許家二老,當年因為自家長子,也就是許賢舟的親爹,死在邊關,受不了刺激沒太久也雙雙病逝。事實上,許賢舟還有個嫡親的叔叔,性子有些木訥,因為娶了個精明能干的二嬸,早早的分了家。比起要給二老養老送終的許賢舟這房人,將李玉琳迎娶進門前,家里就只剩下薄田五畝,甚至還欠著二十多兩外債,隔壁二房那日子絕對寬裕不少。
不曾想風水輪流轉,不過短短幾年,一直不被看好的許賢舟一房,竟然也有咸魚翻身,有朝一日娶了個陪嫁頗豐的媳婦進門。旁的也就罷了,李玉琳那陪嫁,光是田地就有上等水田十畝,中等田五畝。這分量,在莊戶人家里,已是相當厚重了。
何況沒有對比,就分不出三六九等來。幾乎也是前后腳娶兒媳婦的隔壁房,陪嫁相差一大半不說,無論外貌,性情還是料理家務的能力,都是滿滿的暴擊傷害。這對于隔壁一直超有優越感的二嬸而言,那是刀刀命中要害,認親時那臉黑的差點沒能掛住比哭還丑的笑容。
這讓被壓制了這些年的許陳氏,心里比吃了蜜還甜。
好在兩家人,關系本就一般,平日里也幾乎沒什么往來。
剛剛從小農莊歸來的李玉琳也沒曾想著,隔壁二嬸竟然這么快便上門來了。李玉琳那性子跟親娘李徐氏差不多,是溫柔似水,但真不傻,尤其出嫁前娘家人不止一次地細細叮囑過,最主要還有李查德這個小叔作為最大的底氣所在,隔壁那位二嬸為何而來,李玉琳隱約也能猜到一二。
“大嫂,你回來的正好。快幫我看看,我那眼睛怎么都繡不好。”恰巧在一旁的許箐不等隔壁許宋氏開口,立馬湊到了李玉琳跟前,將她往自己屋里拉。
許箐早在親哥許賢舟將李玉琳迎娶進門前,便定下了人家,現在就等著小姑娘行完笈禮,選個黃道吉日嫁出門。所以這會兒,正忙著給自己繡嫁衣。
而李玉琳見此自然樂得配合一二。
“箐兒,二嬸她過來做什么?我怎么瞧著……”進屋后,李玉琳眉頭微皺著,輕聲問道,“怪怪的。”
“還能干嘛,兩件事兒。”許箐伸出了手,比劃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