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163農莊,大變樣了
- 當重生撞上穿越
- 努力萌萌噠
- 2147字
- 2018-12-08 23:56:25
遠在淞南縣城的李玉琇,好不容易將沈萱給安撫了,隨后借口天色不早便從那個看著并不起眼的小酒樓里溜了出來。一直侯在門外,一身小廝打扮的秋花見到李玉琇后,趕忙迎了上去。
“二少爺,咱回么?”
“回吧。”彎身坐上騾車的李玉琇輕聲道,“直接回莊子。”
原本,李玉琇還想趁著這個難得的機會,跟沈萱商議一下倆人合作那個胭脂水粉的事兒,前段時間一直相看的鋪子也找到了適合的。現在瞧著,還是就此作罷的好。銀子固然要賺,但也得找個沒其他心思的,要不也是各種麻煩纏身。
而李玉琇口中所提及的莊子,不是旁的,正是位于淞南縣城蘭江鎮白石村附近,李查德之前撿了漏的農莊。
去年,八月初八那天,大丫李玉琳嫁給了白石村的許賢舟。上個月端午佳節前夕,許賢舟借著往老李家送粽子的機會,還順道帶來了“大丫已身懷有孕兩月有余”這一喜事兒。
因為自家老兒子北上京城參加春闈沒在鎮上,又搬回李家屯這頭小住的大李趙氏,聽到許賢舟這個便宜大孫女婿帶來的這個好消息,也挺高興的,甚至還破天荒大方了一次,讓秋花從柜子里的罐子里拿上一包她平日里隔三差五就會燉上一盅的碎燕窩。不止如此,還讓李徐氏多準備幾盞銀耳以及紅棗讓許賢舟一并帶回去。
知道自己個兒即將當外祖母的李徐氏,自然高興得連連應下。甚至還有些心動得想著,要不跟著大女婿坐上騾車,去那白石村看看大閨女?
即便每隔一段時間,李玉琳都會讓人帶來口訊,說自己日子過得不差。但閨女出嫁了,這當娘親的,又怎會不擔心。尤其自從分家后,這日子過得一天更比一天好,性子綿軟的李徐氏,偶爾也敢沖著她那個又懶又饞的妯娌說“不”了。
而家里,其實不止李徐氏起了想去探望的念頭,李玉琇也有找時間去蘭江鎮白石村的計劃,當然除了去看她那大姐日子過得可好外,最主要的去那小農莊查看一二。至于大李趙氏,老兒子沒在身邊,老二兩口子又是隔三差五上門來打秋風,是越發瞧著不順眼,在得知老兒子之前暗搓搓地還整了個農莊,還就在白石村附近后,也有點兒坐不住了。
于是,大李趙氏在李玉琇的陪同下,帶著秋花,坐著騾車直奔那個小農莊。
原本土地貧瘠的小農莊,經過這一年多的重新規劃,現在已經面目全非。旁的不說,那片山林上,種上了大片的桃樹,放眼望去綠油油的桃葉間,星星點點掛了好些比雞蛋還要大一圈的青澀果子。更有那十來株桃樹上的果實,已經大如成年男子那拳頭,如白玉般。
大李趙氏跟李玉琇到達小農莊時,周長發正帶著人,甚是小心翼翼地往桃枝上套特制的布袋子。這些布袋子,用的是比較廉價的粗布,因為又多了層可以防水的油紙,也便宜不到哪里去。好在仔細一些,能多用幾次。
很顯然,這般折騰,自然是李查德這個遠在京城的家伙那意思。
大李趙氏畢竟上了些年紀,所以到達小農莊后的第一天,簡單地用了些吃食,便早早安歇了。等到第二天養足了精神,原打算去老許家看大孫女,不曾想聽聞消息的李玉琳挺著那尚未顯懷的肚子,過來小農莊這頭看老太太了。
李玉琳自打嫁進許家,也不止一次聽到白石村的村民在那里各種議論小農莊里的各種瞎折騰,也虧著李玉琳那會兒是真不知情,要不然免不得擔心一二。等到大李趙氏跟妹妹李玉琇搭乘著騾車過來,還直接住進了小農莊里,若還不明白怎么回事,除非真傻了。
趁著農莊里的兩個婆子在那里準備午膳,李玉琳姐妹倆便陪著大李趙氏在農莊里轉了一圈。自然毫無意外地便瞧見了那些種在山坡上的那片桃林。雖然一個比一個詫異,但也明白這是誰的杰作,到底沒開口阻止。而且心里也很是清楚,就算想阻止多半也攔不住。
而李玉琇,好歹多知道一些,便訕訕一笑,指著那些桃樹道:“阿嬤,阿姐,之前我聽小叔說,他讓人種了兩個品種的桃子,那幾株個大的,是水蜜桃來著。果實小的那些叫什么‘紅不軟桃’。”
也虧得李查德這會兒沒在,要不然一準“呵呵”一笑,他讓人栽種的又豈止兩個品種。雖說平日里管理大致都相差,但不同品種的桃樹所結的果實成熟期是截然不同的。而李查德根據他所了解的淞南縣這一帶的氣候特點,簡簡單單篩選了幾個品種。
為的自然是將來,一年到頭很長一段時間里,他那茹兒都能吃到喜歡的新鮮桃子。而且有了這片桃林打掩護,明面上露餡兒的幾率會小很多,除非有人針對性地一直盯著不放。
這些,李查德自然不會告訴大李趙氏等人,就連李玉琇這頭也不過是簡單地稍微提了一下而已。
雖說大李趙氏對自家老兒子這般瞎折騰,有些不怎么贊成,但轉眼瞧見將一大片水塘給包圍住的農田里,那長勢比旁的地界里的明顯更好些的稻谷,忍不住道:“這,這些咋長得噶好啊,不,不是說買的都是下等田嘛。”
“回老夫人,農莊里頭原來的這些農田買的時候,確實都是下等田。只不過去年自打割了稻子后,就讓來來回回深耕了五六遍,然后比往年又多漚了三次肥,養了大半年。”一旁一個中年漢子彎著腰解釋道。
土地需要休養,而且每年耕種的作物給輪換著來,要不然再肥沃的地遲早也會便貧瘠。只不過在大齊這頭,一年到頭全指望著地里收成的莊戶人家,除了寒冷的冬日里,旁的三個季節里,哪里肯讓土地休養生息。
也就是李查德這樣不(瞎)差(折)錢(騰)的,讓人從制豆腐的作坊里買來豆渣,與那些枯枝爛葉,牛糞,以及特意收集起來的淘米水等生活用水一道,發酵后養那蚯蚓。養好了的蚯蚓用來喂雞,那殘渣則撒入農田之中。
也虧得李查德暫時沒讓人在地里撒化肥,農莊四周也早早建起了防護圍欄,可饒是如此,還是引起周邊村民那好奇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