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忠君?
- 彈丸小國
- 文嘆
- 2000字
- 2018-01-02 18:00:00
更重要的是,村民們可以當(dāng)兵了,要知道,這個年代,你至少是個市民才能當(dāng)兵,不然你到了軍隊只能當(dāng)炮灰。雖然這個世界有民兵,但那大都是情況比較危機時,君主為了擺脫困難,才會臨時招募民兵,而且還是先選市民,之后才會選擇村民。所以,文嘆這句話,讓村民中的每個人都很高興,這些人也只知道當(dāng)個兵有月餉拿,卻不知道在文國當(dāng)兵,那可是死亡率非常高的。
安撫完這些村民,文嘆也該回城了,畢竟村子也歸附了,在待在這里就有點混吃混喝的嫌疑了。所以文嘆帶領(lǐng)著軍隊很快就從這里離開了,連村子都沒進,村民們也非常感動,本來還想著人家進村犒勞一下他們的,結(jié)果人家倒好,壓根就不想進,這也省了不少事。
回城的路上,自然也沒什么好說的,到了城門前,安慶明已經(jīng)提前得到了消息,在城門前恭候道:“恭喜陛下,賀喜陛下,陛下此次想必大勝而歸。”
“丞相說的很對,孤此次還真是大勝而歸,并且,還把強盜們的贓物給帶來了,大約30萬金吧。”
“陛下以戰(zhàn)養(yǎng)戰(zhàn),果然不同凡響,請進城,進城。”
文嘆進了城后,第一件事就是吃了一頓飯,然后就把李司找來了。
李司進來拜見文嘆,文嘆自然是把他扶起。
過了一會,李司問道:“不知陛下,把臣找來有何事?”
文嘆道:“愛卿,我繳獲了30萬金,打算出20萬金買馬,不知能買多少?”
“啟稟陛下,以如今的馬價,臣應(yīng)該能買來7頭吧。”
“哦,7頭啊,7頭就7頭吧,總比沒有強。”
“是!”
這馬文嘆是一直想買卻沒機會買,這次正好繳獲了錢,就拿出了三分之二去買馬,也算是讓文國內(nèi)的將領(lǐng)能騎騎馬吧。
吩咐完這些,文嘆就去了軍營,剛出門,小五就跟了過來,然后二十個御林軍也都跟在文嘆后面。士兵多了,文嘆的隱私也少了,進入這個世界以來,文嘆倒是很少有機會能獨自行事。
為什么要去軍營呢,當(dāng)然是要去找趙布,這一次又死了不少兵,雖然把馬勝那伙人給收了,可依舊是不夠,所以文嘆就尋思著繼續(xù)擴軍,這叫以戰(zhàn)養(yǎng)戰(zhàn)。這次再招60多個兵,把隊伍提高到200多人,畢竟又收了村莊。
到了軍營,趙布自然是趕來接見文嘆。“陛下,可是為了擴軍而來?”文嘆一聽心說這趙布不簡單吶,竟然能夠讀懂孤的心聲。文嘆也說了一句:“自然自然,此次死了不少人,自然應(yīng)該再招募些。”
“陛下,此處不好說話,請進帳來詳細的說吧。”
“請。”
到了大帳中,兩人開始討論擴軍的事。“趙愛卿,孤這次擴軍,想把軍隊擴充到200人。”文嘆將自己的意思告訴了趙布。
趙布一聽說道:“陛下,可是這兵源太少了,剛招完兵,從那再找這么多人?”
“不是收了那幾個村莊嘛?我看村民們也都渴望著參軍,不如就從他們那里招些兵吧,肯定是夠的。”
“陛下,難道您許諾給村民的話都是真的嗎?”
“這是自然,孤身為皇帝,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啊。”
“陛下,不可啊,您這是再玩火,稍有不慎,必定引火上身。古真大帝建國800余年來,從未聽過有國家從村莊中征兵。即使有,也都是南方還有東方的那些蠻族,陛下怎么能真的做這種事呢?”趙布對于文嘆大招村民做士兵,是非常反對的,這個行為在這個世界中,基本上可以說是絕無僅有的。只要你說你自己的國家是古真文化的國家,就不可能會出現(xiàn)這種事,大家都是古真文明人,怎么能學(xué)習(xí)蠻夷的做法呢?
“哎,你就不必擔(dān)心了,從村莊內(nèi)征兵,不一定就是壞事,放著這好好的兵源不要,非要在城內(nèi)招兵嗎?”文嘆對于控制村莊的計劃,是非常堅定的,而且從村民中招兵能有啥事?以前春秋時不也是只有少數(shù)的貴族或者過得比較好的才能當(dāng)兵嗎?可是為什么最后還是被改革了,這肯定是它的弊端比較大,當(dāng)然文嘆也只看到了一個弊端,那就是兵源太少。你說如果給文嘆一個人口1000萬的國家,文嘆自然不會管這個,因為人口很多,根本就不用管兵源。
可是文國把村莊都加起來才能湊個3500多人,你還搞個什么招兵特殊化只能在2000中的人里面選,這不是扯淡嗎?國家小而人口少,就要搞全民皆兵,你讓一個人口大國搞全民皆兵就肯定不行,因為養(yǎng)活不了這么多人,經(jīng)濟肯定會崩潰。
但文國就不會,因為它小,小也有小的優(yōu)勢。當(dāng)然這不是說小國比較好,真要選的話,文嘆還是想穿越到大國中當(dāng)皇帝,可已經(jīng)如此了,也沒辦法。現(xiàn)在文國的士兵與人口的比重大概是10:1,典型的是以軍事為先的國家,其實比重并不大,因為這個世界算人口只算城鎮(zhèn)人口,文國還有許多的村莊,加上村莊,士兵與人口的比重就不大了,所以文國擴軍還有很大的潛力。
可是如果按著這個世界的想法走,文嘆就擴不了軍了,所以他必須要控制村莊,即使會被人指責(zé)違背了規(guī)則,和蠻族一個德行,文嘆也要堅持下去。
趙布見文嘆執(zhí)意如此,也不再勸阻,畢竟自己是忠臣,但是首先要忠于君。很多忠臣就不是忠于君,而是忠于國,這種人也不少。而趙布恰好不是那種忠于國的,而是忠于君。
一般順著皇帝的意思走,如果皇帝是明君,一般這個人都會千古留名,但如果皇帝是昏君,那這個人就成了皇帝的替罪羊。總有一些所謂的大臣,不忠于君而忠于國,為了國甚至可以賣掉皇帝,這個也不好定義他究竟是忠臣還是奸臣,因為人家沒有錯啊,人家為了國所以才換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