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獸畢方
【原文】
畢方
畢方
章莪之山,有鳥焉,其狀如鶴,一足,赤文青質而白喙,名曰畢方①,其鳴自叫也,見則其邑有訛火②。
【注釋】
①畢方:傳說是樹木的精靈,形貌與鳥相似,青色羽毛,只長著一只腳,不吃五谷。又傳說是老父神,形狀像鳥,一只腳,兩只翅膀,常常銜著火到人家里去制造火災。
②訛火:怪火,像野火那樣莫名其妙地燒起來。
【譯文】
章莪山,山中有一種禽鳥,形狀像一般的鶴,但只有一只腳,紅色的斑紋和青色的身子而有一張白嘴巴,名稱是畢方,它鳴叫的聲音就是自身名稱的讀音,在哪個地方出現那里就會發生怪火。
————————分割線——————
異獸駁
【原文】
中曲之山,有獸焉,其狀如馬而白身黑尾,一角,虎牙爪,音如鼓音,其名曰駁,是食虎豹,可以御兵。
【譯文】
中曲山,山中有一種野獸,形狀像普通的馬卻長著白身子和黑尾巴,一只角,老虎的牙齒和爪子,發出的聲音如同擊鼓的響聲,名稱是駁,是能吃老虎和豹子的,飼養它可以避戰爭。
冉遺魚
【原文】
冉遺魚
冉遺魚
英鞮之山,涴水出焉,而北流注于陵羊之澤。是多冉遺之魚,魚身蛇首六足,其目如馬耳,食之使人不瞇①,可以御兇。
【注釋】
①瞇:夢魘。
【譯文】
英鞮山,涴水從這座山發源,然后向北流入陵羊澤。水里有很多冉遺魚,長著魚的身子蛇的頭和六只腳,眼睛長長的像馬耳朵,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睡覺不做惡夢,也可以辟兇邪之氣。
異獸鵸鵌
(qi tu)
【原文】
鵸鵌
鵸鵌
翼望之山,有鳥焉,其狀如烏,三首六尾而善笑,名曰鵸鵌,服之使人不厭①,又可以御兇。
【注釋】
①厭:通“魘“,夢中遇可怕的事而呻吟、驚叫。
②鵸:特異、稀罕的鳥。鵌:路邊的鳥。通“涂“。“鵸鵌“在先秦時代不是鳥名,它表述的是“鳥的生態特征“,因之為名。
【譯文】
翼望山,山中有一種禽鳥,形狀像普通的烏鴉,卻長著三個腦袋、六條尾巴并且喜歡像人一樣笑,名稱是鵸鵌,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不做惡夢,還可以辟兇邪之氣。
異獸讙
【原文】
翼望之山,有獸焉,其狀如貍,一目而三尾,名曰讙,其音如奪百聲①,是可以御兇,服之已癉②。
【注釋】
①奪:競取,爭取。這里是超出,壓倒的意思。
②癉:通“疸“,即黃疸病。中醫將此病癥分為谷疸、酒疸、黑疸、女勞疸、黃汗五種,認為是由濕熱造成的。
3讙: 1.喧嘩。通“歡“。喜悅。
【譯文】
翼望山,山中有一種野獸,形狀像一般的野貓,只長著一只眼睛卻是三條尾巴,名稱是讙,發出的聲音好像能賽過一百種動物的鳴叫,飼養它可以辟兇邪之氣,人吃了它的肉就能治好黃疸病。
異獸天狗
【原文】
山海經異獸圖
山海經異獸圖
陰山,有獸焉。其狀如貍而白首,名曰天狗,其音如榴榴,可以御兇。
【種類】
1)諦聽:為地藏菩薩經案下伏著的通靈神獸。具有保護主人、驅邪避惡、明辨是非之神威;兼備通曉天地、廣開財路。諦聽原是一條白犬,這是因為地藏法門以孝道為基。狗性忠誠,就如同文殊之雄獅表智慧。
2)禍斗:常指居住在南部的少數民族,所到之處皆發生火災,所以被看作不祥之兆。禍斗原是一條黑犬,為流星碎片撞擊而生。
3)盤瓠:為畬族、瑤族、苗族等先民的圖騰崇拜。盤瓠原是一條五色花犬,曾幫助遠古高辛平定戎狄之亂。
【譯文】
陰山,山中有一種野獸,形狀像野貓卻是白腦袋,名稱是天狗,它發出的叫聲與“榴榴“的讀音相似,人飼養它可以辟兇邪之氣。
異獸狌狌
(xīng xīng)
【原文】
南山之首曰鵲山,其首曰招搖之山,臨于西海之上。有獸焉,其狀如禺①而白耳,
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②,食之善走。
【注釋】
①禺:傳說中的一種野獸,像獼猴而大一些,紅眼睛,長尾巴。
②狌狌:傳說一種長著人臉的野獸,也有說它就是猩猩的,而且它能知道往事,卻不能知道未來。
【譯文】
南方首列山系叫做鵲山山系。鵲山山系的頭一座山是招搖山,屹立在西海岸邊。山中有一種野獸,形狀像獼猴但長著一雙白色的耳朵,既能匍伏爬行,又能像人一樣直立行走,名稱是狌狌,吃了它的肉可以使人走得飛快。
【解釋】
《山海經·南山經》:“有獸焉,其狀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食之善走。“
《山海經·海內南經》:狌狌知人名,其為獸如豕而人面。
異獸肥遺1
【原文】
英山,有鳥焉,其狀如鶉①,黃身而赤喙,其名曰肥遺,食之已癘②,可以殺蟲。
【注釋】
①鶉:即“鵪鶉“的簡稱,是一種鳥,體形像小雞,頭小尾短,羽毛赤褐色,有黃白色條紋。雄性的鵪鶉好斗
②癘:癩病,即麻風。
【譯文】
英山,山中有一種禽鳥,形狀像一般的鵪鶉鳥,是黃身子而紅嘴巴,名稱是肥遺,人吃了它的肉就能治愈麻瘋病,還能殺死體內寄生蟲。
異獸肥遺2
【原文】
太華之山①,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②,其廣十里,鳥獸莫居。
有蛇焉,名曰肥(蟲遺),六足四翼,見則天下大旱。
【注釋】
①太華之山:就是現在SX省境內的西岳華山。
②仞:古時八尺為一仞。
【譯文】
太華山,山崖陡峭像刀削而呈現四方形,高五千仞,寬十里,禽鳥野獸無法棲身。山中有一種蛇,名稱是肥遺,長著六只腳和四只翅膀,一出現就會天下大旱。
異獸蠃魚
蠃[luǒ]
嬴魚
嬴魚
【原文】
邽山,蒙水出焉,南流注于洋水,其中多黃貝①;蠃魚,魚身而鳥翼,音如鴛鴦,見則其邑大水。
【注釋】
①黃貝:據古人說是一種甲蟲,肉如蝌蚪,但有頭也有尾巴。
【譯文】
邽山,蒙水從這座山發源,向南流入洋水,水中有很多黃貝;還有一種蠃魚,長著魚的身子卻有鳥的翅膀,發出的聲音像鴛鴦鳥鳴叫,在哪個地方出現那里就會有水災。
異獸孰湖
【原文】
崦嵫之山①,有獸焉,其狀馬身而鳥翼,人面蛇尾,嗜好舉人,名曰孰湖。
【注釋】
①崦嵫之山:即崦嵫山,神話傳說是太陽落入的地方,山下有蒙水,水中有虞淵。
【譯文】
崦嵫山,山中有一種野獸,形狀是馬的身子而鳥的翅膀,有人的面孔而長著蛇的尾巴,很喜歡把人抱著舉起,名稱是孰湖。
【區別】
形似英招,但英招為馬身而人面,虎紋而鳥翼,與孰湖的區別是英招無蛇尾,神位當與陸吾平級,不食人。
異獸窮奇
【原文】邽山,其上有獸焉
窮奇
窮奇
,其狀如牛,猬毛,名曰窮奇,音如嗥狗,是食人。
【譯文】
邽山,山上有一種野獸,形狀像一般的牛,但全身長著刺猬毛,名稱是窮奇,發出的聲音如同狗叫,吃人。
異獸猙
【原文】
章莪之山,無草木,多瑤、碧。所為甚怪。有獸焉,其狀如赤豹,五尾一角,其音如擊石,其名曰猙。
【譯文】
章莪山,山上沒有花草樹木,到處是瑤、碧一類的美玉。山里常常出現十分怪異的物象。山中有一種野獸,形狀像赤豹,長著五條尾巴和一只角,發出的聲音如同敲擊石頭的響聲,名稱是猙。
異獸勝遇
【原文】
勝遇
勝遇
玉山,有鳥焉,其狀如翟而赤,名曰勝遇,是食魚,其音如鹿,見則其國大水。
【解釋】
勝遇1.古代傳說中的鳥名。
【譯文】
玉山,山中有一種禽鳥,形狀像野雞卻通身是紅色,名稱是勝遇,是吃魚類的,發出的聲音如同鹿在鳴叫,在哪個國家出現就會使那個國家發生水災。
異獸狡
【原文】
狡
狡
玉山,有獸焉,其狀如犬而豹文,其角如牛,其名曰狡,其音如吠犬,見則其國大穰。
【譯文】
玉山,山中有一種野獸,形狀像普通的狗卻長著豹子的斑紋,頭上的角與牛角相似,名稱是狡,發出的聲音如同狗叫,在哪個國家出現就會使那個國家五谷豐登。
異獸鸞鳥
【原文】
女床之山,有鳥焉,其狀如翟①而五采文,名曰鸞鳥②,見則天下安寧。
【注釋】
①翟:一種有很長尾巴的野雞,形體也比一般的野雞要大些。
②鸞鳥:傳說中的一種鳥,屬于鳳凰一類。
【譯文】
女床山,山里有一種禽鳥,形狀像野雞卻長著色彩斑斕的羽毛,名稱是鸞鳥,一出現天下就會安寧。
異獸鸚鵡
【原文】
黃山,無草木,多竹箭。有鳥焉,其狀如鸮,青羽赤喙,人舌能言,名曰鸚鵡①。
【注釋】①俗稱鸚哥,羽毛色彩美麗,舌頭肉質而柔軟,經反復訓練,能模仿人說話的聲音。有許多的種類。
【譯文】
黃山,沒有花草樹木,到處是郁郁蔥蔥的竹叢。盼水從這座山發源,向西流入赤水,水中有很多玉石。山中有一種禽鳥,形狀像一般的貓頭鷹,卻長著青色的羽毛和紅色的嘴,像人一樣的舌頭能學人說話,名稱是鸚鵡。
異獸數斯
【原文】
皋涂之山,有鳥焉,其狀如鴟而人足,名曰數斯,食之已癭。
【譯文】
皋涂山,山中有一種禽鳥,形狀像鷂鷹卻長著人一樣的腳,名稱是數斯,吃了它的肉就能治愈人脖子上的贅瘤病與癲癇病等。
異獸玃如
(jue rú)
【原文】
皋涂之山,有獸焉,其狀如鹿而白尾,馬腳人手而四角,名曰玃如。
【譯文】
皋涂山,山中有一種野獸,形狀像普通的鹿卻長著白色的尾巴,馬一樣的腳蹄、人一樣的手而又有四只角,名稱是玃如。
異獸豪彘
豪彘(zhì),古代稱謂,即豪豬,俗稱箭豬。
【原文】
竹山,有獸焉,其狀如豚而白毛,毛大如笄①而黑端,名曰豪彘②。
【注釋】
①笄:即簪子,是古人用來插住挽起的頭發或連住頭發上的冠帽的一種長針。
②豪彘:即豪豬,俗稱箭豬。
【譯文】
竹山,山中有一種野獸,形狀像小豬卻長著白色的毛,毛如簪子粗細而尖端呈黑色,名稱是豪彘。
異獸鹿蜀
【出自】
《山海經》-《南山經》“杻陽之山,有獸焉,其狀如馬而白首,
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謠,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孫“
【原文】
杻陽之山。有獸焉,其狀如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謠①,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孫。
【注釋】
①謠:不用樂器伴奏的歌唱。
【譯文】
杻陽山。山中有一種野獸,形狀像馬卻長著白色的頭,身上的斑紋像老虎而尾巴卻是紅色的,吼叫的聲音像人唱歌,名稱是鹿蜀,人穿戴上它的毛皮就可以多子多孫。
異獸颙
( yóng )颙,傳說中的一種鳥,形狀像貓頭鷹,長著一副人臉和四只眼睛而且有耳朵,
它發出的叫聲就是自身名稱的讀音,一出現而天下就會大旱。
【原文】
令丘之山,無草木,多火。其南有谷焉,曰中谷,條風自是出①。有鳥焉,其狀如梟②,人面四目而有耳,其名曰颙,其鳴自號也,見則天下大旱。
【注釋】
①條風:也叫調風、融風,即春天的東北風。
②梟:通“鸮“,俗稱貓頭鷹,嘴和爪彎曲呈鉤狀,銳利,兩眼長在頭部的正前方,眼的四周羽毛呈放射狀,周身羽毛大多為褐色,散綴細斑,稠密而松軟,飛行時無聲,在夜間活動。
【譯文】
令丘山,沒有花草樹木,到處是野火。山的南邊有一峽谷,叫做中谷,東北風就是從這里吹出來的。山中有一種禽鳥,形狀像貓頭鷹,卻長著一副人臉和四只眼睛而且有耳朵,名稱是颙,它發出的叫聲就是自身名稱的讀音,一出現而天下就會大旱。
異獸鳳凰
【寓意】
吉祥
【原文】南山經卷一
丹穴之山,有鳥焉,其狀如雞,五采而文,名曰鳳皇①,首文曰德,
翼文曰義,背文曰禮,膺②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鳥也,飲食自然,自歌自舞,見則天下安寧。
【注釋】
①鳳皇:同“鳳凰“,是古代傳說中的鳥王。雄為“鳳“,雌為“凰“。據古人說,它的形狀是雞的頭,蛇的脖頸,燕子的下頷,烏龜的背,魚的尾巴,五彩顏色,高六尺左右。
②膺(ying):胸。
【譯文】
丹穴山,山中有一種鳥,形狀像普通的雞,全身上下是五彩羽毛,名稱是鳳凰,頭上的花紋是“德“字的形狀,翅膀上的花紋是“義“字的形狀,背部的花紋是“禮“字的形狀,胸部的花紋是“仁“字的形狀,腹部的花紋是“信“字的形狀。這種叫做鳳凰的鳥,吃喝很自然從容,常常是自個兒邊唱邊舞,一出現天下就會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