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致仕還鄉
- 這個廠公沒毛病
- 華夭
- 2103字
- 2017-07-30 12:08:59
女帝坐在龍椅上,那金色的盤龍寶座像是有一種未知的魔力,方才還是喜怒行于色的人,坐下的那一瞬間卻變成了無悲無喜的冰冷石像。
“青云,你把方才說過的話再重復一遍!”女帝的聲音有些冷,與之前判若兩人。
周青云跪倒在地,“養母老邁,無人奉養,老臣請辭還鄉,常伴母親大人左右!”
他跪地的動作很慢,顫顫巍巍的,好像隨時都會摔倒。
沈畢之伸手去扶,卻聽見女帝涼涼的聲音響在耳畔,“沈愛卿,你怎么起身了?不是聲稱惶恐嗎?”
沈畢之攙扶的手一僵,順勢跪了下去,嘴上說道,“臣自知有罪,不敢私自起身。只周大人年邁,若是磕著碰著了,外面的人說不定要怎么編排圣上呢!”
“怎么編排?”女帝雙手搭在扶手上,“若是兩位愛卿不曾說過什么,便無人會知曉此事!”
沈畢之想以悠悠眾口威脅女帝,希望其顧及周青云的身體;女帝便告訴她不管怎么傳揚出去,都是她和周青云的責任。
沈畢之默然,她根本不可能保證不會傳揚出去。這皇宮里面,到處都是眼線,隔墻有耳,誰能保證?
女帝雙手交叉在身前,“青云真的下定決心要走嗎?”
“陛下,臣老了,于社稷無用,于陛下也無關緊要,但于母親大人卻是幾十年未曾團聚的游子!”周青云以頭搶地,以示致仕還鄉的決心。
員外夫妻無子無女,一向將他視如己出,他也是將那二位看做再生父母。故而,員外去世后,員外夫人那邊一直都是他在盡孝。
“真的只是為了母子團聚?”女帝瞇著眼睛看過去,臉上是饒有興味的表情,“這天下之大,哪里不能團聚?”
周青云不抬頭,只是說,“自從去年開始,母親大人的身體便每況日下,前些日子家中老仆來報,說母親大人已經時日無多,怕是……怕是……挺不過今年了!”大涼以孝治天下,致仕回家照顧時日無多的老母親,這本就無可厚非。
“三江一帶潮氣大,實在不適合養病,青云可曾想過將老夫人接到京都來長住?”女帝根本不提同不同意那茬,反而繞到了別處,顯然是不愿意輕易放人的。
“京都花團錦簇,自然是極好的!”周青云微微抬頭,依舊盯著地面,話峰一轉,“只是母親大人老邁體弱,故土難離,落葉歸根,老臣實在不忍看到母親大人奔波!”
“青云非走不可?”女帝有些不悅,但面上依舊是一片威嚴冷靜,只是聲音里染上了幾分冷意,她說,“回鄉侍疾,怕只是其一吧?”
周青云一僵,然后“咚咚咚”磕了十幾個響頭,“陛下容稟,老臣絕無二心!”
女帝全程冷眼旁觀,等他磕完了,才象征性地說道,“青云這是干什么?朕何時懷疑過你的忠心?”
沈畢之只覺得脊背一寒。這就是為君者的嘴臉,翻臉如翻書,上一刻還是朋友相稱,下一刻就冷眼旁觀,實在是冷酷無情。她從來沒有想過,那個平日里會被她氣的變臉的人骨子里竟然是這樣寡情的性子。
周青云脊背微彎,但跪的還算挺直,“能否請問陛下,何為其二?”
沈畢之投以傾佩的目光,周青云這種雖然示弱卻絕對不慫的態度在很大程度上戳中了沈畢之心中的柔軟。
女帝低低一笑,顧左右而言他,“今日殿試,朕看到了墨軒,他是個好孩子,青云教導有方!”
墨軒是周翰的字,周墨軒。但因為他剛剛加冠不久,很多人尚且不知道他的字。
周青云心中一驚,不明白女帝這話是什么意思,但直覺也知道自己的兒子被女帝看重不是什么好事,只得硬著頭皮說道,“陛下過譽了!翰兒不過是小有成就,比不得幾位皇子皇孫,那都是做大事的人!”
“是啊!”女帝嘆了口氣,“他們都是做大事的人,可這天下卻只有一件大事!”哪怕是在嘆氣,女帝臉上也沒有什么多余的表情,就好像在談論一件再簡單不過的小事。
大事?對于皇家人來說,這天下就只有一件大事,那就是皇權的歸屬!
周青云自知失言,低頭不語。
沈畢之也不敢胡亂插話,安靜地當個擺設。
女帝又說,“朕聽說,墨軒同老二的關系不錯。”
這話里的意思便有些變味了。關系不錯,往輕了說,是君子之交,志趣相投;往重了說,就是結黨營私,意圖逼宮。
周青云這下是徹底打了個寒顫,“翰兒是幾位皇子的伴讀,難免走的近了些。”
伴讀?怎么沒見他同旁人親近?女帝心中冷笑,但顧念著與周青云多年的情誼,到底沒有深究,只是說,“孩子們都大了,也是時候該明白避嫌了,沒什么事還是不要總湊在一起的好!”
“陛下教訓的是!”周青云點頭稱是,“老臣回去就告訴翰兒!”
女帝點了點頭,“如此最好!”
女帝隨手撿了御案上的一本奏折看了起來,沒說讓二人起來,也沒說讓繼續跪著。
周青云沒有起身,沈畢之自然也不會冒冒失失地站起身來惹女帝不快。
女帝將奏折拿起來晃了晃,說道,“吏部許愛卿上的折子,關于新官員的任職問題,其中著重提到了墨軒。他推薦墨軒去戶部,青云以為如何?”
戶部,掌管土地戶口、稅收財政,可以說是把控著整個國家的命脈。故而,戶部的官員也是幾個皇子私下里拉攏的對象。
周青云連忙擺手,“不妥,不妥,實在是不妥!”
“哦?如何不妥?”女帝這才看了他一眼,意味深長。
周青云對上她的眼睛,下意識地躲避過去,“翰兒一心求學,志不在此!”
“做學問?”女帝挑了挑眉,“那可是好事!文淵閣正好缺了一個學士,不如就讓墨軒頂了那個位置,青云以為如何?”
如何?還能如何?周青云笑了起來,一臉的褶子像是一朵綻放的菊花,“如此,老臣便代犬子謝主隆恩了!”說完便拜了下去。
女帝拿了朱筆,在奏折上周翰的旁邊寫上了“文淵閣學士”五個大字,說道,“青云想要致仕還鄉,朕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