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客人散去后,一笑邀老唐進廂房共進晚餐,續上上回未完的談話。
“老唐,就你看來,如今時勢如何?”一笑問。
“朝廷自視天朝大國,閉關鎖國,重農抑商,因循守舊,導致中國遠遠落后西方諸國。列強橫行,犯我中華!國事衰微,民不聊生!終究是封建制度腐朽落后所致。雖進行了洋務運動,但也只是小動作……危亡或許就在旦夕之間……”老唐道。
“依你所見該當如何挽救危局?”
“政治方面,應當變君主專制為君主立憲制。聶公子你久居國外,必也知道西方之強,皆以立憲法,開國會之故。國會者,君與國民共議一國之政法也。經濟方面,發展工業,振興商業。文化方面應當教化平民,興學校、廢八股,學習科學。”老唐道。
一笑沒想到老唐居然有如此見識,深深佩服。
“老唐,國家危難之際,正是用人之時。你既然懷才,且有如此大計,如今卻屈居小小一客棧,君子當有為,何不為國效力呢?”一笑說。
“我又何曾不想,可是如今的皇上恐非明主,雖已親政,但仍被慈禧太后垂簾聽政,阻塞圣聽。光緒二十年(1894年),慈禧六十大壽慶典;慈禧太后不惜挪用海軍軍費重修頤和園,空耗國庫,是為甲午戰爭戰敗的一大因素。慈禧干政,就算皇上有志重振大清,也怕是困難重重啊…”老唐嘆息道。
老唐說完兩人都陷入一陣沉默……
一笑重新捋一捋時間,現在是光緒二十三年,小二說過光緒二十年中日甲午戰爭,歷史書上以公元記載是1894年,也就是說現在是公元1897年,公元1898年則是戊戌變法。莫非這次的歷史偏差跟戊戌變法有關?
有了上次穿越的經驗,一笑總感覺這個老唐很不一般,似乎大有來頭。已經兩天了還是沒任何異常,不妨先用已經發生過的事試探一下,看看偏差發生在哪。
“光緒二十一年,不是有康有為、梁啟超等人公車上書請求變法嗎?老唐,你可以與他們一起投入變法改良事業啊!”一笑說。
“哎!往事已矣!…”
“莫非?老唐你是康有為康南海(康有為是廣東南海縣人)嗎?”一笑一直就覺得老唐說話有種粵語腔,于是大膽猜測。
“哎!在下正是康有為。當年我們知道《馬關條約》割讓臺灣及遼東,賠款二萬萬兩的突然消息都群情激憤。寫成一萬八千字的“上今上皇帝書”,十八省舉人響應,一千二百多人連署。我和啟超帶領十八省舉人與數千市民集“都察院”門前請代奏。可上書被清政府拒絕,后來多番求見,卻屢次被阻……我等對這樣的朝廷失望之極,都各自散去,憤然離京……”
原來偏差是從公車上書,康、梁不被重用開始的。戊戌變法是一次思想啟蒙運動,傳播了資產階級新文化、新思想,批判封建主義舊文化、舊思想。為資產階級思想的傳播奠定了基礎有利于資本主義發展和西方科學技術的傳播。對資本主義參與政權,發展資本主義經濟,傳播資本主義思想是十分有利的。顯然這次歷史偏差就是戊戌變法,聶一笑該如何將歷史扶回正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