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2朱履佛
- 雙橋愛情故事
- 三國孫雨單
- 2016字
- 2023-03-30 21:31:07
2朱履佛
其中的一個和尚便去追趕來生,另一個在廟里的和尚因為婦人不停大聲的叫喊救命,和尚害怕又被其他人撞見,一時性起,用戒刀將婦人搠死,也不等自己的同伙回來,竟然自己一個人就逃跑去了。
這邊仰家的幾個鄰舍看見周氏跑了去,都來勸仰阿閏道:“你家的大嫂這個天黑的時候出城去,恐怕是走不到你丈母娘家里了。
更何況她是一個年輕的少婦,你怎么就那么放心她一個人獨自離開走去。
你應該同我們現在一起趕忙追上她,去勸她回來。”
仰阿閏的怒氣還沒有消停,所以不肯跟著鄰居一起去,硬是被一眾鄰居拉了出去,大家一起匆忙趕了出城。
眾人一起拖拖拉拉最后終于來到了古廟前。
忽然見了一只簇新的紅鞋掉落在地上,眾人拾起來看了道:“這個破地方哪里來的這個東西?莫不里面有人么?”于是大家走進廟來看。不看時猶可,看了都嚇了一跳。
只看見地上有一個滿身都是血污的婦女,赤條條地死在那里。眾人仔細再看,不是別人,卻就是仰阿閏的妻子周氏,而且周氏的脖子上面還有被刀搠傷的血痕,眾人大驚。仰阿閏更加是被嚇得目瞪口呆,做聲不得。
眾人都猜想道:“害死周氏是一定是那個遺失了紅鞋的人,料想這個人應該還沒有走遠。我們分頭去追,如果看見有一個人只穿著一只紅鞋的話,立馬就捉住他。
”于是眾人一哄地趕出廟來。
走了不到半里的路程,,只聽得隱隱地有人在那里叫救命。
眾人沿著聲音的出處尋找去,最后卻發現在草地上的一口枯井里面有一個呼叫救命的聲音。
眾人都覺得十分的驚訝奇怪,于是眾人你一條我一條的解下了搭膊腳帶的布條,然后一條接一條,頭接尾的接了起來。將繩子變得好長好長,然后一頭由眾人拉著,另一頭拋入了井里面去。
來生看見井外面有人救他,慌忙的扯住布條的一頭索頭,眾人一起發聲喊,一齊將來生拽了出井起來。
眾人一看,正是一只腳穿紅鞋的人,另一只腳赤腳的人。
眾人把從地上拾來的那一只與他腳上穿的鞋比對,正是一模一樣的。
眾人都說道:“天網恢恢,疏而不漏。你害死了人,老天爺報應讓你掉在這口井里面。
來生失驚道:“說什么東西,說我害死人?害死什么人?”
眾人道:“你還甩賴哩!”眾人一起把來生揪來到了廟里面。
眾人指著地上死掉的婦人道:“這不是你害死的嗎?還會有誰?”
來生叫起冤枉來,,于是來生將剛才遇見和尚,以及被和尚追趕慌亂之間掉落井的事說了一遍,但是眾人哪里肯相信信他。
正是:
黑井方出,紅鞋冤證。
百口辯來,無人肯信。
于是眾人馬上把當地的村長給叫了過來,把死掉的婦人的尸首交給了村長看管,另一邊眾人扭扯著將來生送到了縣城里面的官府去首告。
當地縣官聽說是出了任命,人命關天,重大的案情,于是馬上跟隨著當地的巡捕官一起出城去查驗尸首。
第二日馬上開了早堂,將一干有關的人犯帶進縣衙聽候審查。
原來那個知縣姓胡名渾,原本是當朝太師蔡京的門生,平生最愛敬奉佛家,而且十分高興的齋僧布施。
當日胡知縣審問這宗公事,先問了仰阿閏以及一眾鄰居的口詞,聽完馬上就喝叫潑罵來生:“你為什么那么狠心要做這樣的歹毒心腸的事情。?”
來生把實情說了出來,告訴知縣,
知縣道:“你既然撞見了僧人,那你知道他是哪間寺廟里的和尚嗎?”
來生道:“我猜想他是遠方行腳僧居無定所,我哪里認得他是哪里的和尚?”
知縣又問眾人道:“你們趕出城的時候,在路上有沒有看到過兩個行腳僧人?”
眾人都說沒有。
知縣指著來生罵道:“我就知道肯定是你這個那廝在空闊沒有人的曠野中經過,看到人家少婦那么漂亮,所以就起了奸邪的壞心思,將人家少婦強行拉到廟里面去,想強奸人家少婦,人家少婦不是順從你,你懷恨在心,于是將人家殺了。
但是又怕被其他人看到,于是心驚慌亂的逃跑,所以就不小心失腳掉下了井里面去。
現在被捉了,怎么還花言巧語將你做的壞事推賴在人家出家人的身上。
來生大叫冤枉,
知縣道:“這個賊骨頭,不大刑伺候你是不肯招供的了!知縣馬上叫左右的下人對來生動刑。
衙役將來生翻轉趴在地上,左右各一人拿著大板子,你一下,我一下,輪番打了來生的屁股。直接把來生的屁股打的皮開肉綻,來生承受不住大刑,最后只得順著知縣所說的話,說了一遍,最后屈打成招了。
知縣立了文案,把來生判刑判了個死罪,關在大牢里面。
另一面叫當地的殯殮的人,將婦人的尸首斂葬了,至于仰阿閏以及一眾鄰舍全部都打發回去他們自己的家里。這件事情馬上就轟動了整個小縣城的里里外外,城里城外。水員外聽說了這個消息,想道:“來先生是個有志氣有虔誠的正人君子。又哪里會做這樣子為非作歹的壞事。這其中一定是有冤枉。”
于是水員外馬上親自到大牢里面探望來生。來生看到水員外,馬上哭著對水員外說自己是冤枉的。水員外再三的安慰來生。
那個來生本來就是一貧如洗的,以開私塾的書館為家,根本就沒有幾個親戚,那些親戚平時也是淡淡的來往,現在知道來生犯了事情,都說他是自作自受的。竟然都沒有一個人來看望他。
就只有水員外相信他是好人,替他叫屈,還經常派人送飯給來生,又替他上下使錢疏通大牢的關系,因此來生在獄中也不怎么吃苦。
正是:
仲尼知人,能識公冶。
雖在縲紲,非其罪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