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赫楊思考著這個道衍和尚為什么非設計朱棣謀反時,朱允炆聽了黃子澄的話,說到:“赫楊,立刻調動所有錦衣衛,去徹查這個和尚的去向。”
朱允炆說完后,還沒等赫楊回話,一旁的齊泰便說:“皇上,此歌謠已經傳遍京城大街小巷了。臣認為此事絕對不會是空穴來風,也許燕王也的確有謀反叛亂之心。請皇上慎重處理此事。”
齊泰的話倒是讓朱允炆想到了昨夜錦盒被偷一事,詩中所寫出了關于洛河玄兵圖與諸葛手記,那么錦盒被盜會不會也和燕王有關?必竟這個寶藏的秘密只有為數的幾個人知道!朱允炆想了想,說:“此事還有待論定,容朕思考一翻再議。”
黃子澄等人怎么會不利用這么好的機會順勢推到朱棣,幾人在一旁商議后,最后黃子澄說到:“皇上。臣等認為,不如先將燕王留在京中,皇上可以以與燕王敘舊叔侄之情讓他在京中多待幾日。日夜派兵包圍驛館,時刻保護著燕王的安全。”
朱允炆怎么會聽不明白黃子澄這么明顯的用意,這就是要將燕王軟禁……
可能是寶圖一事事關重大,朱允炆竟然就這么樣點頭同意了黃子澄的提議!
方孝儒見朱允炆同意了暫時軟禁燕王,急忙說到:“皇上,臣認為派錦衣衛包圍驛館最合適不過,赫大人與燕王是結義兄弟,朝中眾人皆知。讓赫大人派人去的話,燕王不會有疑心的。”
“你爺爺的,又是我。皇上剛剛說讓我去查老和尚的。”赫楊聽了方孝儒的話,立刻反駁的罵道。你爺爺的,老子上輩子做了什么孽,當初推薦了你這個老不死的!
朱允炆聽完了方孝儒的話后,盯著赫楊看了半天,說:“方卿家的提議倒也合情合理。畢竟我們現在只是要把燕王留在京中,那首反詩和他有沒有關系還有待查證。赫卿家,你就辛苦一趟吧。和尚的事,朕會另有安排。”
赫楊聽完了朱允炆的話,一臉的不悅。還說拿自己當朋友,這不擺明了讓自己去和朱棣攤牌么。赫楊極不情愿的領了任務,對朱允炆辭安后,便去錦衣衛大營調動人馬……
“皇上,臣認為赫大人與燕王之間關系十分復雜,難免會徇私情。而且臣總覺得這赫楊與燕王是一路人,不如我們暗中派兵也喬裝在驛館周圍,一則監視,二則防患于未然!”方孝儒等赫楊走后,竟然和朱允炆提議了再監視赫楊的要求。
朱允炆心里肯定是相信赫楊的,可是這幾個主張削藩派卻利用了反詩一事,在燕王之事上大做手腳,弄的朱允炆心緒很亂。又加上寶圖失竊,朱允炆也不愿意和他們多費唇舌,直接說到:“李景隆,安排人馬,照方卿家說的辦。”
這李景隆可是沒有任何怨言,聽了朱允炆的話后,立刻興高采烈的準備執行任務去了。其實李景隆現在才是和赫楊一路的人,他還等著赫楊找到寶藏,自己可以分一杯羹呢!
京城驛館內,朱棣見赫楊帶著大隊的錦衣衛而來,不免心里起了疑惑……
等赫楊進到驛館后,朱棣用很復雜的眼神看了看赫楊,問到:“大楊你帶這么多兵馬來,是不是有什么事。”
赫楊聽了朱棣的話,點了點頭,說:“現在京城中大街小巷都傳遍了一首詩:手持玄兵圖,諸葛獻手記。燕子戴白冠,北方真龍現。棣哥你不難理解其中含義吧?”
朱棣聽了赫楊的話,臉色立刻一變。這不就是說自己要謀反的意思么!急忙說到:“今日早朝之上,黃子澄遞給皇上的就是這首詩吧?”
赫楊點了點頭,說:“沒錯,不過皇上根本就沒有信詩中所言。還說是有人想要嫁禍棣哥,所以特派小弟過來保護棣哥你的。”赫楊怎么會直接告訴朱棣自己是過來監視他的呢,那不把自己后路堵死了么。
朱棣聽了赫楊的話,倒也沒細問,不過心中已經開始做另一步盤算了……
李景隆那邊,帶人出了皇宮后,立刻喬裝改扮成了街邊的小販,混在了驛館周圍……
“大爺,吃個梨解解渴。”天黑時,赫楊剛出驛館準備去昊天塔給劉伯溫送飯時,喬裝成小販的李景隆立刻湊了堵住了赫楊。
赫楊見是李景隆,心里一驚。合計這草包怎么也在這。急忙說到:“你這梨我全包了,跟我走,給我送回府上。”
二人走到無人的地方,李景隆說到:“大哥,黃子澄那幫書呆子,和皇上進言,怕你和燕王是一伙的。所以和皇上提議讓我化妝過來監視,不過你放心,小弟我不是不講義氣的人,怎么說你也是我大哥么。我知道你這公務脫不開身,不過你不是說知道偷走寶圖的人是誰了么,你告訴我,我去查。到時有好處小弟怎么會忘了大哥你呢。”
赫楊看著李景隆,心想這個李景隆才是真正的高人,為了錢可以毫無底線,挺對自己脾氣的。便說:“偷錦盒的人就是那天我帶你去見的老和尚。不過他現在躲哪了我也不知道。你這樣,先繼續在驛館門口混著。等我一會有線索了,明天告訴你,去吧。”
李景隆聽了赫楊的話,反復問了赫楊沒有騙他吧,生怕赫楊騙了他,自己去取了寶藏。赫楊最后打發了李景隆,去往昊天塔……
“前輩,我始終有一事不明白。那個姚廣孝就像你說的那樣,精通各派學術,通曉陰陽術數。可他為什么就偏偏盯著朱棣不放呢?就因為他,京城基本快被攪的天翻地覆了。”赫楊見到了劉伯溫后,便開始數落那個道衍和尚。
劉伯溫皺眉,捋著胡子說到:“此人,老夫不是很了解。也只曾見過一面而已,那還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那時他的道號叫逃虛子,姚廣孝這個名字已經不用了。是寧王府的上賓,不過,也可以說是寧王的老師吧。寧王曾追隨他學習儒家道義。”
赫楊聽了劉伯溫的話,才明白過來怎么回事。這個道衍分明就是寧王那邊的勢力,也許他處心積慮的讓朱棣謀反,真正的原因就是為了可以讓那個與世無爭的寧王坐收漁人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