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9章 復興社與搞笑的“新生活運動”1

  • 軍統特務實錄
  • 安子
  • 1574字
  • 2013-08-03 03:41:13

其實,復興社的年輕成員們,在最初成立復興社的時候,還是充滿了對未來的向往、對新生活的期盼的。他們興起了“新生活運動”,這個運動,最初來源于復興社矯正當時不良的社會道德和頹廢的國民精神的構想。這個構想剛剛由復興社提出,就得到了蔣介石、宋美齡夫婦的肯定和支持。

什么是“新生活運動”

在當時國民政府下發的《新生活運動綱要》中,對新生活運動是這樣定義的:“新生活運動者,即除去不合理之生活,代之以合理之生活。如何能使國民之生活合理?曰必提倡以‘禮義廉恥’為日常生活之規律。”

在新生活運動開展的過程中,復興社乃至后來的軍統成員,一直充當著這個活動最活躍、最忠實的傳播者和響應者。但是,正如本文前面所說,復興社成員大都屬于所謂的邊緣知識分子。也就是說,他們有一定的文化,但是沒有高深的學問,可是又自恃清高,同時又不愿意深入社會底層去吃苦,總是把自己擺在高于人民的位置上。這種有點“懵懂”的知識分子,最容易在社會動蕩時期盲從于某種凌駕于人民之上的“主義”,并且被這種主義所洗腦,最終成為這種主義的忠實執行者。

20世紀30年代,中國社會民生凋敝,分崩離析,處處呈現出一片衰敗、沒落的景象,而此時,蔣介石卻在與各路軍閥的斗爭之中登上了委員長的寶座。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也為了麻痹人民,蔣介石和宋美齡帶頭發起了以“改造社會道德和振奮國民精神”為目的一場所謂的全國性的“精神方面的重大戰爭”。

1934年2月29日,蔣介石在南昌舉行了孫中山總理紀念周,在紀念周的啟動儀式上,蔣介石宣讀了《新生活運動綱要》。他在綱要中說:“國家民族之復興不在武力之強大,而在國民道德之高超”,而“提高國民道德,在于一般國民衣食住行能整齊、清潔、簡單、樸素,過一種合乎禮義廉恥的新生活”。蔣介石還說:“我去年初來的時候看到,街上幾乎無一個不是蓬頭散發,有扣不扣,穿衣服要穿紅穿綠,和野蠻人一個樣子的,在街上步行或是坐車都沒有走路坐車的規矩,更不曉得愛清潔,甚至隨處吐痰。還有,很多年輕人看到師長不曉得敬禮,看到父母也不曉得孝敬,對于朋友,更不知道講信義,這種年輕人,可以說完全不明禮義,不知廉恥!這樣的年輕人,這樣的國民,如何不要亡國?……我現在提倡的‘新生活運動’是什么呢?簡單說,就是整個社會、全體人民生活的全面軍事化,以便使他們能夠磨煉勇氣和增強敏捷性,增強對艱巨工作和痛苦的忍耐力,特別是養成他們聯合行動的習慣和能力,以便他們將來在任何時候都能為民族而犧牲?!?

1934年2月29日當日,南昌即成立了以蔣介石為會長的“新生活運動促進會”,同時成立了以宋美齡為指導長的“新生活運動促進會婦女指導委員會”。

為了全面展開新生活運動,蔣介石、宋美齡給復興社的骨干們做出了一系列的部署,最后確定,整個運動分“調查、設計、推行”三個階段進行,其中的調查工作,主要由各地的復興社推進。

為了廣泛開展新生活運動,蔣介石要求國民政府內的骨干分子和高級軍官首先要做到“規矩”和“清潔”,其次由領導人推及到整個機關團體,最后推及到整個社會。

當然,新生活運動不僅僅是禮義和清潔方面的改良,蔣介石以及復興社的根本目的,其實是利用“新生活運動”實現自己理想的軍事化獨裁社會,以麻痹群眾思想,讓勞苦大眾對他們無條件地服從。因此,剛剛在辛亥革命中被打倒的封建忠君思想和腐朽道德觀念,紛紛借新生活運動還了魂。為了宣傳孔孟之道,國民政府還設立了無數的孔廟,定期組織官員和中小學生參拜孔廟,還搜羅了一批前清的遺老遺少,組建了“道德會”、“文化協會”等名目繁多的組織,專門宣傳忠君、順民的思想。

為了讓新生活運動迅速在全國各地展開,蔣介石命令在各地復興社分會的基礎上,迅速成立“新生活運動促進會”和“新生活運動促進會婦女指導委員會”分會,并任命各省主席擔任分會會長,由各地的復興社分會督促運動的執行,于是一時之間,全國上下熱鬧非凡。

主站蜘蛛池模板: 炎陵县| 开封县| 织金县| 措勤县| 石家庄市| 连城县| 通海县| 清镇市| 武冈市| 浦城县| 瑞昌市| 金寨县| 吴堡县| 平江县| 藁城市| 新宁县| 黎城县| 三原县| 平果县| 奉化市| 霍林郭勒市| 连州市| 康乐县| 霍林郭勒市| 商洛市| 灌南县| 山西省| 皮山县| 江安县| 陵水| 邹平县| 神池县| 昌乐县| 石屏县| 望都县| 临江市| 额尔古纳市| 林周县| 井陉县| 白水县| 富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