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愛多亞路槍聲四起
- 民國第一俠王亞樵真傳
- 余音
- 1725字
- 2013-08-03 03:32:42
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的隆隆炮火,轟開了閉關鎖國的大清王朝。1843年11月17日,根據《南京條約》和《五口通商章程》的規定,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正式開埠,上海才像一個暴發戶,從一個默默無聞的松江府上海縣,搖身一變,成為東亞大亨。到了1920年代中期,隨著上海崛起,商貿繁榮,人氣日益旺盛,以洗浴業等為代表的服務業越來越發達,有據可查的浴池就有39家,其中不乏高檔次的美式淋浴、日式浴、芬蘭浴和土耳其浴。愛多亞路溫泉浴池開創蒸汽浴、藥浴,以硫黃水淋浴治療皮膚病,成為許多達官顯貴經常光顧的所在。
那天夜里,鄭益庵等人受到王亞樵的訓斥,深感羞愧。經過一番商量,他們覺得,“蟈蟈”能跑善跳,在警察廳門口守株待兔,難以奏效。于是,他們就花重金,從淞滬警察廳里買通內線,得知徐國梁有一個周末洗澡的習慣。當年,徐國梁年近五十,正是四十如狼、五十賽虎的年紀。利用星期六,洗得干干凈凈的,無論是回家與夫人溫存,還是到外面尋花問柳,都在情理之中。因此,鄭益庵就把弟兄們撒了出去,在上海灘每家高檔浴池門口“蹲坑”,1923年11月10日下午3時許,他們終于在愛多亞路溫泉浴池附近發現了徐國梁的蹤影:他的德國邁巴赫牌豪華專車,車牌號是1165。
5點多鐘,溫泉浴池門前像往常一樣,人來人往。一個小商販挎著竹籃,里面裝著紙煙、瓜子、花生,剛進門,就被浴池內的伙計趕了出來:“儂瞎眼了?沒看看這是啥子地方?想進就能隨便進嗎?鄉巴佬,快滾!”小商販一邊點頭賠不是,一邊把頭上的舊禮帽摘下來,攥在手中,退出門外。
6時許,楊子金叼了一支香煙,出了浴池門,朝四周機警地看了一遍:人來人往,猶如往常。小商販在馬路上晃蕩,擦皮鞋的蹲在角落里忙乎,一家商店外面,有個矮個子男人斜倚櫥窗,借著燈光在翻當天的晚報……
“老板,買包煙吧!”小商販熱情地招呼道。
“去去去,離這里遠一些!”楊子金擺擺手,心想:這些外地商販,就像蒼蠅似的,無孔不入,真討厭。
楊子金吐掉嘴里的香煙,轉身進了浴池。煙蒂還在不停地冒煙。一個癟三眼疾腿快,一個箭步沖了過去,撿起來大吸一口,然后,看了看煙卷上的商標,瞇縫著眼睛,得意走開……
6時10分,嚴瑞卿手握著車鑰匙,出了大門,一路小跑地走向防彈轎車。接著,徐國梁走了出來,滿面紅撲撲的,一副志得意滿的神情。后面,跟著貼身保鏢楊子金。楊子金的手里握著一把左輪手槍。
“小崇明,怎么一回事?”徐國梁問道。——嚴瑞卿是崇明島人,綽號“小崇明”。
嚴瑞卿還在用鑰匙開鎖:“不知道,打不開啦。”
“笨蛋,連這個都不會。”徐國梁掐著腰,顯得有些掃興。
“我來試試。”楊子金把手槍往槍套里一插,就過去幫忙。
正在這個節骨眼兒上,挎竹籃的鄉下男人神不知、鬼不覺,溜到徐國梁身后,左手提籃,右手伸到籃底,對準他的腰部,“砰”的一槍,隨即,扔掉籃子,轉身就跑。
“啊”的一聲,徐國梁趴在轎車上。
楊子金、嚴瑞卿毫無思想準備,看見一個人拼命地沿云南路(今云南中路)向北朝著英租界狂奔,便不約而同地追了上去。
擦鞋匠從對面馬路沖了過來,對準趴在轎車上大喘氣的徐國梁的頭部,又是一槍。徐國梁四仰八叉,癱在地上……
槍聲一響,平靜的愛多亞路仿佛蜜蜂炸窩,男喊女叫亂了套。行人們生怕被流彈誤傷,紛紛鉆入商店、旅社、銀行,躲避起來。
楊子金、嚴瑞卿緊緊咬住小商販不放。
“小商販”鄭益庵邊跑邊朝后放槍,一顆子彈仿佛長了眼睛,正中楊子金的頭部。
嚴瑞卿顧不得同伴,邊追邊吆喝:“抓強盜,快抓強盜!”
云南路口正有一個荷槍值勤的“紅頭阿三”,聞聲沖了過來。
鄭益庵見勢不妙,扔掉空槍,馬上左轉身,朝西奔向北海路,過了申江大戲院(北海路25號,今上海市工人文化宮影視劇場),直奔泥城浜路,在泥城浜路上的遠東飯店(今西藏中路90號),被眾巡捕抓獲。
擦皮鞋的是朱善元。打完射向徐國梁的致命一槍,他非常機智地朝著人多的地方跑去,混入人群后,邊跑邊扔掉手槍、外衣,然后,就勢鉆進了一家大的百貨公司……
那個看晚報者,就是去現場觀察暗殺結果的王亞樵。他見行刺成功,就機警地跑進附近的另外一家浴池,脫光衣服,混入浴客中。沖了個澡,換上事先備好的衣服,坦然回家。
負責接應的何守鼎、吳鼎九、胡抱一等人,沒有候到鄭益庵、朱善元,就從不同方向跑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