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家書的故事
書名: 海邊的東財大作者名: 曹桂鋒本章字數: 1010字更新時間: 2014-04-10 17:35:32
剛入大學時,遠離家鄉和親人,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盼望家信的心情是急迫的。
記得收到家里的第一封來信時,急急得撕開,迅速地看了好幾遍,感覺真是親切,恨不得把每一個字都記在心里。看完了就趕緊給家里寫回信,匯報在大學里的情況。
我的家信來自兩處:一處是我爺爺寫來的,因為我爺爺奶奶在縣城居住,我從小學四年級就跟著爺爺奶奶在縣城上學,爺爺奶奶也對我疼愛有加。一處是來自老家農村,因為我的父母、姐姐、弟弟都在老家。
記得爺爺來信總是老一套,總是“我和你奶奶身體都很好,不要掛念。你在學校要好好學習,團結同學等等”,最后總是再囑咐一句“爭取加入中國共產黨!”。看完之后總覺得有些好笑,放在一邊。但是下一次爺爺來信了,我還是會迫不及待地撕開,仔細地閱讀,雖然爺爺寫的還是老一套。
老家的來信一般都是我大姐代表全家寫來的。大姐的字寫得很工整,總是寫滿兩張信紙,給我講家里的情況,比如莊稼的收成等,讀來也倍感親切。有一次在信的最后,剛上小學的弟弟寫了幾句話,其中有一句“哥哥回來時給我帶幾個螃蟹”,字寫得歪歪扭扭,個兒也很大,很可愛。還有一次不知為何是母親寫的,信寫得很短,只有幾句話,但是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記得其中有一句“被子要勤曬。”母親是唯一的一個在信里提醒我要勤曬被子的人。
我的一個同年級老鄉曾給我講她給家里寫信的故事。剛入學時,一星期要給家里寫好幾封信,把在學校里的一切都向家里詳細地匯報。后來家里來信說不要寫那么多信了,還是好好學習吧。結果她一下好幾個月沒給家里寫信,父母又寫信過來,問怎么不給家里寫信了,家里都急壞了,以為出了什么事。后來就半個月往家里寫一封信,總算找到了寫信的頻率。
到大三、大四,往家里寫信的次數就越來越少了,而且內容也越來越簡單,往往是問過家里父母好之后,就開始要錢了。記得我們班一位同學,家里一直按時寄來生活費,他就一直不往家里寫信。后來又收到家里的匯款單時,匯款單附言寫著“再不給家里寫信就不給你寄錢了”,他才慌忙修書一封寄走。
有一次放假在家,在爺爺奶奶的立柜里發現了我寫的信。原來爺爺奶奶把我寫來的信全都鎖在立柜里,一封一封放得整整齊齊。當時我的眼睛濕濕的。
一轉眼多年過去了。爺爺、姐姐、母親寫給我的信大概還在一個箱子里放著。
現在已經不寫信了,有了電話,有了手機,走著路都能跟遠方的父母說話了。
我也永遠不會收到爺爺寫來的信了,爺爺奶奶都已近去世多年了。
我真得很懷念那個寫信的年代,那個有家信可以讀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