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菊花的魔力
青春和活力是屬于孩子們的,他們享受著整個世界的友善和偏愛。
——蒙田
當(dāng)時謝勞克在新澤西州龐姆特湖的圣瑪麗教堂教書。10月份,在一次宗教課上,她向班上8歲的學(xué)生宣布了她的計劃:“我希望所有的同學(xué)能在學(xué)校附近做些額外的工作,掙些錢。然后用這些錢買些感恩節(jié)晚餐用的食品,送給那些可能連頓像樣的晚餐都吃不上的人。”
謝勞克想讓孩子們自己去體驗書上所講的:給予比接受更能使人愉快。并想讓他們明白,信仰可不光是知道和講說一些悅耳動聽的美妙言詞,更重要的是人們應(yīng)該做些什么,將它變成活生生的現(xiàn)實。她希望他們能夠切身感受到自己具有能使生活發(fā)生變化的力量。
在感恩節(jié)那個星期,男孩子和女孩子們早早就來到班上,手里得意地攥著自己掙來的辛苦錢。他們?yōu)榇巳グ疫^樹葉,這從他們手上起的水泡可以看出來;他們擺過餐桌,洗過碗碟,幫助看護(hù)過小弟小妹們。現(xiàn)在呢,他們可真等不及了,只想趕快去買東西。
當(dāng)他們在超級市場的過道里穿梭般地跑來跑去時,謝勞克負(fù)責(zé)照管他們。最后,當(dāng)他們推著滿載著火雞和花色配菜的小車向結(jié)賬處走去時,一個孩子忽然又發(fā)現(xiàn)了“新大陸”,這又使他們飛奔起來。
“看!花!”克瑞斯汀大喊起來,緊跟著是孩子們旋風(fēng)般地飛跑,沖向節(jié)日植物陳列處。
謝勞克極力勸說他們要實際一些,用余下的錢再多買些主食,這樣可以多吃幾頓。看自己白費了一番口舌沒有起到效果,最后只好說:“花又不能吃。”
“可是,謝勞克小姐,”回答她的是一片尖細(xì)的吵吵聲,“我們就想買花!”
看著眼前那么多排列整齊的鮮花,謝勞克終于讓步了。很多花瓶里插著五顏六色的大朵兒鮮花,有赭色的、金黃的,還有像葡萄酒那樣的紅色的。而鑲嵌在眾多陳列品正中的,是一盆與其他花色頗不協(xié)調(diào)的紫色的菊花。“她一定會喜歡這盆花的。”當(dāng)孩子們把這盆紫色的植物費力地搬到小車上時,他們一致這樣認(rèn)為。
鎮(zhèn)上辦事處已經(jīng)給了他們一個人名和地址,這是一位已經(jīng)孤獨地生活了許多年的、窮苦的老奶奶。不一會兒,他們就顛簸在一條坎坷不平的土路上,去尋找老奶奶的住處了。這時車廂里可沒有那種超俗的氣氛。“你擠著我了。”一個聲音大喊。“我可害怕見陌生人!”另一個說。置身在這些你推我擠、不停蠕動、格格發(fā)笑的孩子們,還有那盆不起眼的紫色菊花中,謝勞克不禁懷疑,她的那些“給予”和“接受”的說教是否真能起到作用,為孩子們所接受。
最后,他們終于在一座掩在樹林中的小房子前停了下來。一個身材瘦小、滿臉倦容的老婦人來到門口,迎接他們。
謝勞克的那群孩子們匆匆地去搬運(yùn)食物,當(dāng)一個個盒子被搬進(jìn)去時,老奶奶“噢” “啊”的驚嘆聲,使她的小客人興奮極了。當(dāng)埃米把那盆紫菊花放在柜子上時,老奶奶大吃一驚。謝勞克想,她一定在想,這要是一盒麥片或是一袋面粉該有多好啊!
“你喜歡在這兒看到這么一盆花嗎?”邁克爾問,“我的意思是說,在這個樹林子里?”
老奶奶高興起來,給孩子們講了許多生活在她周圍的動物的故事,還告訴孩子們,小鳥怎樣成群飛來,吃她放在地上的面包屑。“可能因為這樣,上帝才派你們給我送來吃的。”她說,“因為我用自己的食物喂小鳥。”
他們回到了車上,在系安全帶的時候,他們可以透過廚房的窗戶直接看到屋子里。老婦人在屋子里向他們揮手告別,然后她轉(zhuǎn)過身去,穿過房間,繞過那一盒盒的食物,繞過他們送給她的火雞,繞過那些花色配菜,徑直走到那盆菊花前,把臉埋在了花瓣里。當(dāng)她抬起頭時,嘴邊掛著一絲微笑。此時,她臉上的倦容一下子不見了,在我們眼里,她好像變了一個人。
頭一次,孩子們變得那么安靜。就在那一瞬間,他們親眼看到了自己的力量,這力量可以使別人的生活變得更美好。
而謝勞克自己,也從中明白了些什么。這奇跡的產(chǎn)生,并非來自成人實用的經(jīng)驗之談,而恰恰來自孩子們天真豐富的情感。孩子們想到了,在這陰郁沉悶的11月,人們有時需要一盆溫馨的紫色的鮮花。
一起行動吧
人生一世,總有些片斷當(dāng)時看著無關(guān)緊要,而事實上卻牽動了大局。
——薩克雷
在舊金山一個干爽的冬日,有個女人開著紅色的本田,后座堆滿了圣誕禮物,開向灣區(qū)大橋的收費亭。“我付我自己和后面那六部車的錢。”她笑著說,拿出了七張交換票。
后面六個駕駛者一一來到收費亭,拿錢繳費,都被告知:“前面有個女士已經(jīng)幫你付費了。祝你愉快!”
這是因為,這個開本田車的女人讀了在朋友冰箱上一張資料卡上的話:“練習(xí)不經(jīng)意的仁慈與不自覺的美德。”這個句子跳進(jìn)她的腦海里,于是她就把它抄下來照著做。
它正是滿布這個國家的地鐵標(biāo)語。
茱蒂·福爾曼在離她家100英里的倉庫墻上看到同樣的句子。留在她心里好幾天之后,她決定開車回去把它抄下來。“我認(rèn)為它太美了。”她解釋她為什么要把這句話寫在每一封信后面的原因——“它像來自上天的信息”。
她的丈夫弗蘭克,也非常喜歡這個句子,他把它寫在教室的布告欄上,給他七年級的學(xué)生們看。其中一個學(xué)生是當(dāng)?shù)匾晃粚谧骷业呐畠海髞韺谧骷揖妥屵@句話見報了。她承認(rèn)她很喜歡這句話,雖然不知道它的出處和它的含義。
兩天后,她聽到了安·赫伯特的消息。赫伯特是個高大、金發(fā)的40歲女人,住在馬林——美國十大富庶之鄉(xiāng)之一,就是她傳出了這個信息。那是一家意大利臘腸餐館,赫伯特把一張活頁紙上寫的這個句子記了下來,并在心里思考了幾天。
“太棒了!”她旁邊的人都這樣說,并小心地把這句話記在自己的記事本上。
赫伯特說:“它的意思是,你想得太多都是畫蛇添足,不經(jīng)意做它就是了。”她自己有幾個空想:一是粉刷教室以突破學(xué)校槁木死灰的外觀,二是供應(yīng)熱食到鎮(zhèn)里窮人的餐桌上,三是把錢偷偷塞進(jìn)一個驕傲的老太婆的錢包里。赫伯特說:“仁慈比暴力更深入人心。”
現(xiàn)在這個句子散播開來,在汽車緩沖器的貼紙上、在墻上、在信紙和名片的末端。它散播時,同時也帶動善良的游擊戰(zhàn)。
在波特蘭、奧勒岡,人們會把硬幣及時投入到陌生人的停車定時器中。在佩特森、新澤西,一打人會帶著水桶、拖把和郁金香的球莖到頹敗的公寓,從上到下把它打掃得煥然一新,身體虛弱的老主人只能茫然地看著他們微笑。在芝加哥,一個青少年因受到鼓舞鏟清了門前道路上的雪。沒人看見,“感覺真差。”他想,于是他又鏟清了鄰居門前的路。
這是一種正面的無政府狀態(tài)、正面的失控與甜蜜的騷動。波士頓的一名婦人在支票背后簽上“圣誕快樂!”圣路易斯的一個男人,他的車子被一個年輕女子從后頭撞上了,他只對她搖搖手就讓她走了,說:“只是小摩擦,別擔(dān)心。”
不自覺的美妙行為也散播開來:有一個男人沿路種植水仙花,經(jīng)過的車輛揚(yáng)起的風(fēng)將他的襯衫吹出了波浪。在西雅圖,有個男人自組了一個衛(wèi)生服務(wù)隊,在高大建筑物中以超市推車收集垃圾。在亞特蘭大,有個人拼命擦掉公園座椅上面的涂鴉。
他們說,如果你不讓自己高興點你就笑不出來——同樣地,如果你沒感覺到你的困惑也因這世界變得稍微好一點而被化解,你也做不出不經(jīng)意的善行。
如果你沒感覺到一種震驚、一種愉快的沖擊,你也不會成為一個領(lǐng)受者。如果你是一個在交通高峰時段發(fā)現(xiàn)有人付了你的過橋費的人,誰知道這會不會鼓舞你以后為別人做點好事,在岔路上搖手讓別人先行,對一個疲倦的店員微笑,或做些更大、更偉大的善行?就像所有革命一樣,零星的善行剛開始時很緩慢,往往起自一個單純的行動。你也一起來吧!
巧遇的啟示
人的價值惟有與他人相照,才能衡量出來。
——尼采
倫博朗以前常為很多事情而憂慮。可是,1934年春的某一天,倫博朗正走在韋伯鎮(zhèn)的街上,有一幕景象使他以后永遠(yuǎn)不再感到憂慮。事情發(fā)生的前后只有10秒鐘,可是在那10秒鐘里,他學(xué)到的關(guān)于如何生活的事情,比他過去10年里所學(xué)到的還要多。
倫博朗在韋伯城開過兩年的雜貨店,他不單是賠光了所有的積蓄,而且還借了債,花了7年的時間才還清。他的雜貨店剛在前一禮拜六關(guān)門,當(dāng)時他正準(zhǔn)備到工礦銀行去借點錢,以便到堪薩斯城去找一份差事。當(dāng)時倫博朗像一個一敗涂地的人那樣在路上走著,完全喪失了斗志和信心。突然之間,他看見迎面走來了一個沒有腿的人,坐在一個小小的木頭平臺上,下面裝著從旱冰鞋上卸下來的輪子,他兩手各抓著一片木頭,撐著讓自己滑過街來。倫博朗看到他的時候,他剛好已經(jīng)過了街,正準(zhǔn)備把自己抬高幾英寸上到人行道上來,就在他把那小小的木頭車子翹起來的時候,兩人的眼光遇個正著,他對倫博朗咧嘴笑了一笑。“你早啊,先生,早上天氣真好,是不是?”他很開心地說,當(dāng)倫博朗站在那里看著他的時候,他才發(fā)現(xiàn)自己是多么富有:自己有兩條腿,能走路。倫博朗頓時對自己的自憐感到羞恥。
倫博朗對自己說,如果他缺了兩腿還能夠這么快活,這么高興,這么充滿自信,自己這有兩條腿的人當(dāng)然也可以。頓時覺得自己的胸膛已經(jīng)挺了起來。本來倫博朗只是想去向工礦銀行借100美金的,可是現(xiàn)在勇氣鼓勵他去向他們借了200美金;本來想告訴朋友自己打算到堪薩斯城去試試看能否找份差事的,可是現(xiàn)在他能夠自信地告訴他們說,自己要到堪薩斯城去找一份差事。此后,倫博朗借到了那筆錢,也找到了一份工作。
黃金與鮮花
善惡只在一念之間,悲歡貧富亦復(fù)如此。
——斯賓塞
自從傳言有人在薩文河畔散步時無意發(fā)現(xiàn)金子后,這里便常有來自四面八方的淘金者。他們都想成為富翁,于是尋遍了整個河床,還在河床上挖出很多大坑,希望借助它找到更多的金子。的確,有一些人找到了,但另外一些人因為一無所得而只好掃興歸去。
也有不甘心落空的,便駐扎在這里,繼續(xù)尋找。彼得·弗雷特就是其中的一員。他在河床附近買了一塊沒人要的土地,一個人默默地工作。他為了找金子,已把所有的錢都押在這塊土地上。他埋頭苦干了幾個月,直到土地全變得坑坑洼洼,他失望了——他翻遍了整塊土地,但連一丁點金子都沒看見。
六個月以后,他連買面包的錢都快沒有了。于是他準(zhǔn)備離開這兒到別處去謀生。
就在他即將離去的前一個晚上,天下起了傾盆大雨,并且一下就是三天三夜。雨終于停了,彼得走出小木屋,發(fā)現(xiàn)眼前的土地看上去好像和以前不一樣:坑坑洼洼已被大水沖刷平整,松軟的土地上長出一層綠茸茸的小草。
“這里沒找到金子,”彼得忽有所悟地說,“但這土地很肥沃,我可以用來種花,并且拿到鎮(zhèn)上去賣給那些富人。他們一定會買些花裝扮他們?nèi)A麗的客堂。如果真這樣的話,那么我一定會賺許多錢,有朝一日我也會成為富人……”
彼得仿佛看到了將來,美美地撇了一下嘴說:“對,不走了,我就種花!”
于是,他留了下來。彼得花了不少精力培育花苗,不久田地里長滿了美麗嬌艷的各色鮮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