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苦樂世間路 (1)
- 讀者文摘精粹版5:再苦也要樂一樂
- 東方笑
- 4304字
- 2013-08-03 03:16:08
好心情的杰里
把握美好的日子,享受每一時刻;扼住倒霉的日子,使它變得美妙。
——莉薩·達多
杰里是美國一家餐廳的經理,他總是有好心情。
當別人問他最近過得如何,他總是有好消息可以說。他總是回答:“如果我再過得好一些,我就比雙胞胎還幸運了!”
當他換工作的時候,許多服務生都跟著他從這家餐廳換到另一家,為什么呢?因為杰里是個天生的激勵者,如果有某位員工今天運氣不好,杰里總是適時地告訴那位員工往好的方面想。
看到這樣的情景,真的讓一位記者很好奇,所以有一天,記者到杰里那兒問他:“我不懂,沒有人能夠老是那樣地積極樂觀,你是怎么辦到的?”
杰里回答:“每天早上我起來告訴自己,我今天有兩種選擇,可以選擇好心情,或者我可以選擇壞心情,我總是選擇有好心情;即使有不好的事發生,我可以選擇做個受害者,或是選擇從中學習,我總是選擇從中學習;每當有人跑來跟我抱怨,我可以選擇接受抱怨或者指出生命的光明面,我總是選擇指出生命的光明面。”
“但并不是每件事都那么容易啊!”記者試探著說。
“的確如此。”杰里說,“生命就是一連串的選擇,每個狀況都是一個選擇,你選擇如何響應,你選擇人們如何影響你的心情,你選擇處于好心情或是壞心情,你選擇如何過你的生活。”
一年后,杰里意外遭遇了一件不尋常的事:
有一天他忘記關上餐廳的后門,結果早上三個武裝歹徒闖入搶劫,他們要挾杰里打開保險箱,由于過度緊張,杰里弄錯了一個號碼,造成搶匪的驚慌,開槍射擊杰里。幸運的是,杰里很快地被鄰居發現,緊急送到醫院搶救,經過18小時的外科手術,以及精心的照顧,杰里終于出院了,盡管還有塊子彈留在他身上……
事件發生6個月之后,那位記者遇到杰里,問他最近怎么樣。
他回答:“如果我再過得好一些,我就比雙胞胎還幸運了。要看看我的傷痕嗎?”
記者婉拒了,但又問到當搶匪闖入的時候,他的心路歷程。
杰里答道:“我第一件想到的事情是我應該鎖后門的,當他們擊中我之后,我躺在地板上,還記得我有兩個選擇:我可以選擇生,或選擇死。我選擇活下去。”
“你不害怕嗎?”記者問他。
杰里繼續說:“醫護人員真了不起,他們一直告訴我沒事,放心。但是當他們將我推入緊急手術間的路上,我看到醫生跟護士臉上憂慮的神情,我真的被嚇倒了,他們的眼睛好像寫著:他已經是個死人了。我知道我需要采取行動。”
“當時你做了什么?”記者問。
杰里說:“嗯!當時有個護士用吼叫的音量問我一個問題,她問我是否會對什么東西過敏。我回答‘有’。這時醫生跟護士都停下來等待我的回答。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喊著:‘子彈!’聽他們笑完之后,我告訴他們:‘我現在選擇活下去,請把我當作一個活生生的人來開刀,而不是一個活死人。’”
杰里能活下去當然要歸功于醫生的精湛醫術,但同時也由于他令人驚異的態度。
鈴兒響丁當
單獨一個人可能滅亡的地方,兩個人在一起可能得救。
——巴爾扎克
美國人約翰·皮爾波特從耶魯大學畢業后,當了一名教師,他熱愛這項職業,自己又是名牌大學畢業的,看起來他的前途應當是充滿光明的。但是皮爾波特對學生總是愛心有余而嚴厲不足,為當時保守的教育界所不容,很快他就被迫結束了教師生涯。
但他并不在意,信心十足地換了一項職業,當上了律師。他總由著自己的性子來,認為當事人是壞人就推掉找上門來的生意;如果他認為好人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他又不計報酬甚至倒貼金錢為之奔忙。久而久之,他就越來越入不敷出,找他打官司的人越來越少,他只得黯然離開司法界。
后來,皮爾波特又成了一名紡織品推銷員。他好像并沒有總結過去失敗的教訓,看不到競爭的殘酷性,在談判中總讓對手大獲其利,而自己總是很少贏利或者沒有贏利,很快他就被解雇了。只好再改行當了牧師,試圖拯救人們的靈魂。然而他又因支持禁酒和反對現行體制而受到了教區信徒的抵抗,被迫辭職。他于1886年去世。
這是美國著名的暢銷書作家福格姆寫的一部傳記里的情節,這樣一個一事無成的人,為何會受到大作家的青睞呢?福格姆說,在圣誕節,自己和一群朋友坐著雪橇往家趕,一路上駿馬奔馳,馬鈴兒響個不停,他們唱起了歡快的歌:“沖破大風雪,我們坐在雪橇上。奔馳過田野,歡笑又歌唱。鈴兒響丁當,令人多歡暢,今晚滑雪多有趣,把滑雪歌兒唱。丁丁當,丁丁當,鈴兒響丁當……”
這首傳遍了全世界的歌聲,就是皮爾波特寫的。那是他在一個圣誕節的前夜作為禮物為鄰居的孩子們寫的,歌中沒有耶穌,沒有圣誕老人,有的只是風雪彌漫的冬夜,穿越寒風的鈴鐺聲,還有一路上的歡歌笑語,年輕朋友們的美好心愿。
也許就連皮爾波特本人也沒想到,他一生中隨意寫下的一首歌,竟然是讓他成為名人的惟一原因。在今天,這首歌已成為圣誕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全世界不會唱這首歌的年輕人大約很少。
心靈降落傘
我們的世界給我們一個可愛的錯覺,這就是每個人都站在世界之巔。
——愛默生
查理斯·恰克·帕朗柏是越戰中美國海軍的一位噴氣式戰斗機駕駛員。在完成了75次戰斗任務后,他的飛機被一枚地對空導彈擊毀。帕朗柏跳傘逃命,但被越軍俘虜并被關在監獄里6個月。之后,他成功逃生。
有一天,當帕朗柏和妻子在一家餐廳用餐時,鄰桌的一位先生走過來說:“你是帕朗柏先生吧?在越戰中,你駕駛的從小鷹號航空母艦上起飛的噴氣式戰斗機被導彈打下來了!”
帕朗柏問:“你怎么知道這件事的?”這位先生回答:“你的降落傘是我負責打包整理的。”帕朗柏驚訝地倒抽了一口氣,立即向他表示謝意。這位先生使勁兒地握著帕朗柏的手說:“我想那個降落傘確實發揮了功效!” “它的確發揮了功效,否則我今天就不會在這里了。”帕朗柏回答道。
那一晚帕朗柏無法入睡,心中一直想著那位先生。帕朗柏說:“我一直在想,當他穿著海軍制服——戴著白帕、穿著工作背心和喇叭褲時,會是什么模樣呢?有多少次,當我看到他時,可能連一句‘早安,你好嗎’之類打招呼的話都沒有說,因為我是戰機駕駛員,而他只是一位水手而已。”帕朗柏想到那位水手在艦內的長木桌上,花了無數個小時,小心翼翼地整理著吊傘索,并一一疊好每個降落傘,每一次他的手里都掌握著某個他不認識的人的命運。
現在,帕朗柏總會問聽眾:“是誰幫你們整理‘降落傘’呢?”我們每個人的“降落傘”都是由別人供應,而為了整理這些降落傘,他們可能必須工作一整天。帕朗柏也指出當他的飛機在敵人領空被打下來時,他需要各種不同的降落傘:物質的降落傘、精神的降落傘、情感的降落傘和心靈的降落傘,在安全抵達地面之前,他需要這些降落傘的支援。
我們每天面臨生活中的挑戰,有時候會遺漏了一些真正重要的事情。對于周圍的人,我們可能會忘了向他們打聲招呼,說個“請”字或表達謝意;當某個人遇到好事時,我們也許忘了祝賀他,講些贊美的話。每當過了一段時間后,也許是這個星期,這個月或今年某個時候,請記著找出那些幫你整理“降落傘”的人,并向他們致以謝意。
沙漠的夏天
差不多任何一種處境——無論是好是壞——都受到我們對待處境的態度的影響。
——西尼加
在亞里桑那沙漠過第一個夏天,斯蒂芬想自己會被熱死的。華氏112度的高溫快把人烤熟了。
第二年4月,斯蒂芬就開始為過夏天擔憂,3個月的地獄生活又要來了。有一天,當他在鳳凰城的一個加油站給車加油時,和主人希普森先生聊起這里可怕的夏天。
“哈哈,你不能這樣為夏天擔憂,”希普森先生善意地責備著斯蒂芬,“對炎熱的害怕只能使夏天開始得更早、結束得更晚。”
當斯蒂芬付錢時,他意識到希普森先生說對了。在自己的感覺中,夏天不是已經來了嗎?開始了它為期5個月的肆虐。
“像迎接一個驚人的喜訊那樣對待酷暑的來臨,”希普森先生說著找給斯蒂芬零錢,“千萬別錯過夏天給我們的各種最美好的禮物,而夏天的種種不適躲在裝有空調的房間里就過去了。”
“夏天還有最美好的禮物?”斯蒂芬急切地問。
“你從不在清晨5點到6點起床?我發誓,6月的黎明,整個天際掛著漂亮的玫瑰紅,就像少女羞紅的臉。8月的夜晚,滿天繁星就像深藍色的海洋里漂浮的流水。一個人只有當他在華氏114度的高溫里跳進水里,他才能真正體會到游泳的樂趣!”
當希普森先生去給另一輛車加油時,站在一旁的一位年輕加油工笑著輕聲對斯蒂芬說:“好啊!你得到了希普森的特別服務——免費傳授他的人生哲學。”
使斯蒂芬驚奇的是,希普森先生的話果然有效。他不怕夏天了。4月和5月也就自動與炎炎夏季區分開了。當高溫天氣真的到來時,清晨,斯蒂芬在天堂般的涼爽中修剪玫瑰花;下午,他和孩子們舒舒服服地在家里睡覺;晚上,他們在院子里玩棒球游戲,做冰激凌吃,痛快極了。整個夏天,他還欣賞了沙漠日出特有的壯觀景象。
幾年之后,斯蒂芬一家搬到北部的克來蘭德,不到9月,鄰居們就為過冬擔憂了。當12月的大雪真的落下來時,他們的孩子,10歲的大衛和12歲的唐真是興奮極了,他們忙活著滾雪球,鄰居們都站在一旁盯著看“這兩個從沒見過雪的愣頭愣腦的沙漠小子”。
后來孩子們坐著雪橇上山滑雪、去湖面滑冰,回來以后,大人小孩都圍坐在斯蒂芬家的壁爐旁,津津有味地吃熱巧克力。
一天下午,一位中年鄰居感慨地說:“多年來,雪只是我們鏟除的對象,我都忘了它真能給我們這么多歡樂呢!”
幾年之后,他們又搬回沙漠。斯蒂芬開車到加油站,新主人告訴他希普森先生因年事已高把加油站賣了,在不遠處又經營了一個小型加油站。
斯蒂芬開車到那兒,拜訪希普森先生,并讓他再給自己加油。他更瘦了,滿頭銀發,但是他那愉快的笑容仍然依舊。斯蒂芬問他感覺怎么樣。
“我一點不擔心變老,”他說著從車篷下走出來,“在這里光欣賞生活的美都欣賞不過來呢!”
他邊擦手邊說:“我們有3棵果實累累的桃樹,臥室窗外還有一個蜂鳥窩,想想還沒有我指頭大的美麗的小鳥,看上去真像一只小企鵝。”
他開著發票,繼續說:“黃昏時,長耳大野兔奔跑跳躍;月亮升起來時,小狼在山坡上成群出現。我從來沒有看到有這么多野生動物在春天活動。”斯蒂芬開車離開時,他向斯蒂芬喊道:“去觀賞吧!”
鐵窗外的風景
既然太陽上也有黑點,“人世間的事情”就更不可能沒有缺陷。
——車爾尼雪夫斯基
在美國,一位叫塞爾瑪的女士內心愁云密布,生活對于她已是一種煎熬。
為什么呢?因為她隨丈夫從軍。沒想到部隊駐扎在沙漠地帶,住的是鐵皮房,與周圍的印第安人、墨西哥人語言不通;當地氣溫很高,在仙人掌的陰影下都高達華氏125度;更糟的是,后來她丈夫奉命遠征,只留下她孤身一人。因此她整天愁眉不展,度日如年。
怎么辦呢?無奈中她只得寫信給父母,希望回家。
久盼的回信終于到了,但拆開一看,使她大失所望。父母既沒有安慰自己幾句,也沒有說叫她趕快回去。那封信里只是一張薄薄的信紙,上面也只是短短的幾字。
這幾行字寫的是什么呢?
“兩個人從監獄的鐵窗往外看,
一個看到的是地上的泥土,
另一個卻看到的是天上的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