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放棄是一種選擇 (6)
- 讀者文摘精粹版2:放下就會快樂
- 東方笑
- 4775字
- 2013-08-03 03:16:07
遇到的困難越多,得到的榮譽也越大。
——西塞羅
安·弗恩斯總認為做白日夢是沒有害處的。在刷鍋洗碗的時候,弗恩斯會幻想自己正在接受本年度最佳電影女主角獎。在清洗燒黑了的炸鍋時,弗恩斯忙著準備領獎答辭。弗恩斯最喜歡在乘火車時做白日夢。弗恩斯坐在南太平洋斐濟群島的家的涼臺上,一面喝雞尾酒,一面打字,創(chuàng)作一部新的暢銷書。
白日夢的妙處就在于它很渺茫,卻足以自娛,因為在夢與現(xiàn)實之間,還完全地隔著一個家,一份職業(yè)和三個孩子。可是最近,弗恩斯意外地得到了一筆相當大的錢,弗恩斯終于可以有一個投資白日夢的機會了。
關于投資忠告的信件像雪片般地飛過來,弄得弗恩斯暈頭轉(zhuǎn)向。弗恩斯試著做出一個決定:開一家舊書店。
這是大可一試的。孩子們都已長大,弗恩斯有的是時間、精力和資本。為什么不能買進一家舊書店?要知道,這是弗恩斯從上初中就開始做的一個夢。
后來弗恩斯找到一家至少建于50年前,但依舊美觀、舒適的店鋪。弗恩斯猶豫了一會兒,然后就申請租賃。弗恩斯知道簽約之前自己是無法安眠了。
以后的幾個星期,弗恩斯忙得一團糟。最后,該做的只剩下把購得的舊書從箱子中取出來,擺上架子了。
當弗恩斯的白日夢成真的時候,弗恩斯覺得自己像是一只畫眉鳥,巢里還養(yǎng)著一只鷓鴣。開業(yè)并不鋪張,親朋好友們都來祝賀弗恩斯成功,生意興旺。
3個月過去了,半年過去了,弗恩斯還在等待著成功。等待著舊書店的盈利。事實上,很多人都以為弗恩斯瘋了,他們從不認為弗恩斯的舊書店會盈利。
沉浸在夢里度過了美妙的12個月之后,弗恩斯的會計終于來勸她:既然入不敷出,為什么不肯把書店早些關閉呢?弗恩斯說再等等,也許會有奇跡出現(xiàn)。
有一天,一位上了年紀的婦女買了一本《瑪麗公主的禮品書》,那是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前印行的一部精選的散文集。她告訴弗恩斯,她在十幾歲的時候,父親曾送過她一本,戰(zhàn)亂時丟失了。當她再度擁有這本書時,她把它緊緊地貼在胸口。弗恩斯覺得自己也分享了她對青春歲月美好回憶的喜悅。
一個9歲的男孩在兒童書籍的攤位上買了一本5角錢的書。兩天后他又來了。他勇敢地對弗恩斯說:“這本書我曾經(jīng)讀過,可否換一本?”我同意了。他第三次記憶失誤之后,我們就停止了買賣的手續(xù),索性改為他來借書,然后送還。
若不是弗恩斯開了這舊書鋪,弗恩斯不會有幸遇見那位美麗而神采飛揚的女演員。她來買戲劇腳本時,常常談起她生活中的故事,使弗恩斯為之神往。和她談話就像得到了一張劇院贈券。還有一位先生,酷愛詩歌啤酒,在弗恩斯店里一呆就是幾個小時,并用深沉流暢的腔調(diào)朗誦雪萊、濟慈和田尼遜的作品。
弗恩斯還喜歡一位女士,她翻閱了一個小時,選購了12本書。“但是瑪麗,”她的朋友提醒道。“這些書你可以從圖書館中借到。”
“我知道,”瑪麗爽快地說。“但是如果我喜歡一本書,我就想自己擁有它。”弗恩斯懂她的意思,愛書的人都懂。
弗恩斯投資在一個夢里,盡管這個夢沒給弗恩斯帶來任何經(jīng)濟上的收益,但是弗恩斯并不后悔。舊書店不能賺錢,但是能結(jié)交很多朋友。還有什么別的投資能獲得如此豐富持久的報酬? 擁有這意外的收獲弗恩斯心滿意足,因為當弗恩斯與來這書店的讀者、購買者進行心靈間的對話時,得到的歡樂遠遠超過賺到金錢的得意。
小提琴的生活
夢想一旦被付諸行動,就會變得神圣。
——普羅克特
為了闡明亞歷山大·布洛克生活的信條,亞歷山大必須簡單介紹一下他的經(jīng)歷。
亞歷山大生活的轉(zhuǎn)折點是他決定不做發(fā)跡有望的商人而專攻音樂。他的父母雖然同情他,也像他一樣熱愛音樂,卻反對他以音樂為職業(yè)。考慮到他的家庭情況,他們的這種態(tài)度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亞歷山大的祖父在莫比爾的斯普林希爾學院教授音樂長達40年之久,深受學院師生的熱愛和敬重,他的工資卻不夠維持一大家人的生活。父親常說若不是祖母精明能干,克勤克儉,一家人非得挨餓不可。所以在他們家,只要一提到音樂這個行當,大家就會想起那段收入微薄、朝不保夕的苦日子。父母堅持要他上大學,而不準他進音樂學院。最后亞歷山大上了大學,他記得自己當時還挺高興,因為他熱愛小提琴,大部分課余時間都可以花在練琴上,當然他還有許多其他的愛好。
不等亞歷山大從哥倫比亞大學畢業(yè),家里的經(jīng)濟嚴重惡化,亞歷山大感到自己有責任退學找工作,就這樣亞歷山大被送進商界。每次亞歷山大想起這段經(jīng)歷都覺得虛度了年華。
亞歷山大從來無意貶低經(jīng)商,他的意思是他不適合經(jīng)商。亞歷山大經(jīng)商只為了掙錢。除了能補貼家用給他帶來一點滿足以外,亞歷山大從這項職業(yè)中得到的唯一東西就是錢。這是遠遠不夠的。亞歷山大感到年華似水從他身邊流走。對職業(yè)的不滿使他痛苦不堪。亞歷山大唯一的抱負就是積攢足夠的錢,然后改行,到歐洲去學音樂。于是,亞歷山大天天黎明即起,練習小提琴,再去“商業(yè)區(qū)”上班,幾乎囫圇吞下準備好的早餐,他可憐的媽媽被弄得惶恐不安。亞歷山大不與商界同事共進午餐,總愛找個便宜的餐館,隨便吃上一頓,再信手寫些和聲練習曲。亞歷山大不停地掙錢,終于,一分一分地攢夠了出國的錢。這時,家里的經(jīng)濟情況也好轉(zhuǎn)了,不再需要亞歷山大的幫助。亞歷山大辭去商務,感到自己像出獄的犯人一樣自由,他乘船去了歐洲,一去就是4年。亞歷山大的學習要比從前想象的刻苦得多,然而生活得也很快樂。
“快樂”一詞還不足以表達亞歷山大的心情。亞歷山大簡直是樂不可支了。亞歷山大過著真正的生活。他是個自由人,做他愛做的并且是生命中注定要做的事情。
假如亞歷山大一直經(jīng)商,今天可能已經(jīng)成了一個相當富有的人,但亞歷山大認為他的生活并沒有成功。為了金錢他可能放棄了一切無形的東西,放棄了精神上的種種需求,這些是金錢永遠買不來的。
亞歷山大毅然脫離商業(yè)界,不顧所有親友的勸告。他們大多數(shù)人習慣把成功與金錢聯(lián)系在一起。那種為理想而放棄高薪的念頭簡直會被人認為是瘋子的行為。如果真是這樣,亞歷山大倒要說一聲:“咦!瘋子真了不起!”
錢固然是好東西,但是為了錢而付出的代價往往是太高昂了。
你的微笑
只有心甘情愿地堅持正確的東西,才能從中得到不可言喻的安樂。
——馬蒂爾
那天是他們戲劇公寓練習的頭一天。到了晚上,雪莉卻急急忙忙沖進教室,告訴我們說她必須放棄演出。可是,此刻距公演只剩兩個星期的時間了。
尤金·比斯利為了雪莉那句話,想了好幾百個理由:也許她突然生病,也許她家里有人過世,也許是家里有了什么危機。
雪莉看到尤金臉上的表情,趕緊進一步解釋,她吞吞吐吐地說:“我男朋友大衛(wèi)要我放棄的。他說彩排占了太多時間了,我們沒有多少在一起的時間。他現(xiàn)在在足球隊,練完球后,我要送些三明治給他吃。”
雪莉的男朋友是個足球選手,后來加入了職業(yè)足球隊。大衛(wèi)的哥哥丹恩當時也是高中校隊的一分子,個性平易近人,很有幽默感,身邊每個人幾乎都很喜歡他。可是大衛(wèi)的個性剛好與他相反。大衛(wèi)好像常常生氣,總需要別人來管。
“雪莉,”尤金對她說,“再過兩個星期我們的公演就要開始了,那個角色你演得很好,我絕對沒辦法找到可以取代你的人。”
“真的嗎?”她大叫。
“真的。”尤金回答,而且尤金真的這么認為。“每個人都應該做自己擅長的事,你是個好演員,大衛(wèi)應該了解這一點。我想你也知道,他自己也很愛玩足球的。”
“沒錯,”她同意尤金的說法。“但我還是得退出公演。”
“我打賭,你是大衛(wèi)最忠實的球迷。”
她聽了以后,思考了一下,告訴尤金:“沒錯,我是。”
“大衛(wèi)是否曾經(jīng)參觀過我們星期六的彩排呢?他知不知道你演得很好呢?”
“他不知道。”
“他該知道的。”尤金對她說,“他應該是你的頭號戲迷才對。”
第二天一早才6點,就有人轟然一聲打開尤金的房門,大衛(wèi)大步向尤金沖來,他120公斤重的龐大身軀,看起來有尤金的兩倍大。他的手臂晃啊晃啊,大大的拳頭握得緊緊的,好像要過來勒住尤金的脖子似的。
他往尤金的書桌靠過來,臉紅得像紫紅色的甜菜。他結(jié)結(jié)巴巴地說:“你……你……你……”
“我可以幫什么忙嗎?大衛(wèi)。”尤金邊說腳邊發(fā)抖,可是尤金希望自己的聲音沒有發(fā)抖。
大衛(wèi)沒把話說完,一轉(zhuǎn)身就奪門而出。尤金一直在注意聽他的腳步聲,他重重地踩著樓梯,下了樓,就出了大門。
雪莉后來還是參加了演出,而且憑良心說,她的確把自己在藝術上的才華發(fā)揮得淋漓盡致。尤金也發(fā)現(xiàn)她更愛微笑了。偶爾看見她,也發(fā)覺她能泰然自若地和人相處。
后來,聽說大衛(wèi)換了一個女朋友。
給老師一個“甲”
和同伴格格不入的人,或許只是因為他聽到的拍子不一樣。
——亨利·大衛(wèi)·梭羅
初中三年級的時候,卡里娜·史諾進修了“世界史”這門課,老師姓畢。坐在卡里娜旁邊的同學叫蜜西。畢老師先幫她們分組,然后要她們做一個新功課。每一組同學針對她們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合力編寫一份班報。
老師要她們拿出一張紙,自己找自己喜歡的3個朋友,把他們的名字寫下來,然后交給老師。她說她會考慮每位同學所給的名單,第二天公布每一組的成員。卡里娜知道老師會讓她加入她想去的那組,因為在班級里有禮貌、有教養(yǎng)的人寥寥無幾,蜜西是其中一個,而且卡里娜知道蜜西也一定選了卡里娜。
第二天,卡里娜有些迫不及待地要上世界史那堂課。鈴聲響了以后,蜜西和卡里娜閉上嘴,不再講話。老師要她們注意聽,開始宣布每一組的組員名單。老師叫到第三組的時候,卡里娜聽到蜜西的名字,卡里娜心想:原來我是第三組。老師又宣布了第二個組員、第三個、第四個,結(jié)果竟然沒有卡里娜。一定是老師弄錯了!
后來,卡里娜聽到自己的名字了。老師把她分配到最后一組:“馬羅,茱莉亞特,瑞裘,卡里娜。”卡里娜發(fā)現(xiàn)自己的淚水不自覺地涌出來,卡里娜要怎么面對那3個同組的人呢?一個是連英語都說不太好的男生,一個是裙子長到腳踝的女生,另一個是穿著奇怪的女孩子。哦!卡里娜好想和自己的朋友分在同一組。
卡里娜強忍住淚水,向老師走過去。老師看著卡里娜,知道卡里娜為什么去找她。卡里娜決定要說服老師,讓她加入“好學生”那組。
“為什么?”卡里娜開始問老師。
她輕輕地把手放在卡里娜的肩膀上。“我知道你想要說什么,卡里娜。”她說,“但是他們那組需要你,我要你去幫助他們。有你在,他們這次作業(yè)才能及格。只有你才能幫得了他們。”
卡里娜吃了一驚,覺得自己以前太驕傲了。不過,卡里娜也很驚喜,老師在她身上看到了某種特質(zhì),而這些連她自己都沒發(fā)現(xiàn)。
“你會幫他們嗎?”她問卡里娜。
卡里娜站得更直了,回答說:“會!”真不敢相信自己竟然會說出這個答案。但是卡里娜真的說出來了,也就是說卡里娜已經(jīng)答應老師了。
卡里娜鼓起勇氣走向組員,同時也聽得到其他朋友的笑聲。卡里娜坐了下來,開始那天的課程。老師依照他們不同的興趣,指定每一組為班報做出不同的專欄。卡里娜和其他3個組員一起研究,卡里娜原本覺得自己會和他們格格不入,可是那個星期過了還不到一半,卡里娜就發(fā)現(xiàn)自己很喜歡和他們在一起的感覺。和他們相處,卡里娜不需要掩飾,卡里娜打心眼兒里想了解他們。
卡里娜發(fā)現(xiàn)馬羅很難過,因為他英文一直學不好,沒什么朋友。茱莉亞特也很寂寞,大家都不知道,她之所以穿那么長的裙子或洋裝,全是因為宗教上的習俗,她實在沒有其他選擇。瑞裘要求老師讓她做“流行”專欄,因為她想當一個服裝設計師,而且她腦子里有好多風格獨特的想法。能和他們編在一起,了解他們,卡里娜真的覺得太棒了。其實他們并不是和其他人格格不入,只是大家都不在乎他們,不想去了解他們。只有畢老師在乎,只有她了解。老師的洞察力、遠見和體貼,讓班上四個學生發(fā)掘了自己的潛力。
卡里娜不記得那時候所寫的新聞標題是什么了,甚至連那份班報上的專題也都忘光了。但是卡里娜記得,那個星期里卡里娜真的學到了極其難得的本領。畢老師給了卡里娜一個機會,讓卡里娜能用全新的角度來看待其他人。老師也讓卡里娜有機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潛力,對卡里娜日后的發(fā)展有很大的影響。卡里娜也懂得了一個道理:認識自己的內(nèi)在,比我們的外在更重要。
畢老師看了她們那組作品,給她們的成績打了個“甲”。其實,他們那時候應該把這個成績馬上還她,因為她才是真正有資格得“甲”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