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紫禁城
- 星夢情緣大玉兒傳奇續
- 夜已深沉
- 1835字
- 2014-05-27 19:05:15
北京的紫禁城是三朝古都,元明清三代皆定都于此,元時稱大都,明成祖朱棣還是燕王時此地是他的番地,公元1342年,朱棣發動了‘“靖難之役”奪取了侄子建文帝朱允文的帝位之后將明朝都成自南京遷往北京。
紫禁城城南北長961m,東西寬753m,占地面積達720,000㎡。有房屋980座,共計8704間。四面環
有高10m的城墻和寬52m的護城河。
城墻四面各設城門一座,其中北面的神武門在明清時代皇后嬪妃入宮的地方,也是歷朝進宮選秀的秀女所必經的大門,城墻上共有三道門,中間一道是皇帝大婚時皇后的轎子進入的地方,左右則是妃子進入的地方。
城內宮殿建筑布局沿中軸線向東西兩側展開。紅墻黃瓦,畫棟雕梁,金碧輝煌。殿宇樓臺,高低錯落,壯觀雄偉,朝暾夕曛中,仿若人間仙境。
南半部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為中心,兩側輔以文華殿、武英殿兩殿,是皇帝舉行朝會的地方,稱為“前朝”。
城中房間多達數千間,除去宮女太監居住的矮小房子,還有東六宮和西六宮,以及皇帝的寢宮乾清宮,皇后的寢宮坤寧宮,皇帝舉行大婚祭祀時的交泰殿。
皇帝后宮中最主要的宮殿是東西十二宮:
東六宮主要指鐘粹宮、景陽宮、承乾宮、永和宮、景仁宮和延禧宮。
其中景仁宮在現代也頗為有名,乃康熙皇帝出生的地方,清末的光緒皇帝的寵妃珍妃居住于此。
西六宮包括儲秀宮,翊坤宮,永壽宮,咸福宮,長春宮,啟祥宮
其中以儲秀宮為尊,由皇貴妃居住,清朝順治的董鄂妃,清末的慈禧太后皆居住于此。
清朝皇宮的皇帝妃嬪等級共有八級,后妃定制為8個等到級,數額是“皇后1名,居中宮,主內治;
皇后以下設皇貴妃1人,皇貴妃居于西六宮之首的儲秀宮,皇貴妃的地位僅次于皇后,相對而言,在沒有皇后,或皇后去世未立新后的情況下,皇貴妃便是六宮之首,這個位置也是最有資格成為皇后的。
皇貴妃下面是貴妃2人,妃4人,嬪6人,定數共14人,有牌位,分居東、西六宮居住。
嬪以下還有三級,稱:貴人、常在、答應,這3級沒有固定數額,隨皇貴妃貴妃等有品級的妃子分居東西十二宮。
另外鐘粹宮是明清兩朝進宮選秀的秀女的暫居之地,從各個地方來的秀女,經過內務府挑選之后,便暫居于此,習練宮中的各種禮儀,等待著皇帝最后的裁決,是鳳凰是烏鴉,皆在此舉定。
此外還有齋宮、毓慶宮,重華宮等等,前后兩部分宮殿建筑總面積達163,000㎡。整組宮殿建筑布局謹嚴,秩序井然,寸磚片瓦皆遵循著封建等級禮制,映現出帝王至高無上的權威。
蘇婷在上大學的時候,經常和羅濤楊俊等人去故宮博物院參觀,當時不知道為什么,他們對那個高大巍峨的皇城有一種熟悉的感覺。現在想來,只怕是怕因為她們的前世曾居住于此吧。
慈寧宮位于隆宗門西側。
始建于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是在仁壽宮的故址上,并撤除大善殿而建成。萬歷年間因災重建。清沿明制,順治十年(1653年)、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乾隆十六年(1751年)均加以修葺,將其作為皇太后居住的正宮。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興工將慈寧宮正殿由單檐改為重檐,并將后寢殿后移,始定今之形制。
慈寧宮門前有一東西向狹長的廣場,兩端分別是永康左門、永康右門,南側為長信門。慈寧門位于廣場北側,內有高臺甬道與正殿慈寧宮相通。院內東西兩側為廊廡,折向南與慈寧門相接,北向直抵后寢殿(即大佛堂)之東西耳房。前院東西廡正中各開一門,東曰徽音左門,西曰徽音右門。
正殿慈寧宮居中,前后出廊,黃琉璃瓦重檐歇山頂。面闊7間,當中5間各開4扇雙交四椀菱花槅扇門。兩梢間為磚砌坎墻,各開4扇雙交四椀菱花槅扇窗。殿前出月臺,正面出三階,左右各出一階,臺上陳鎏金銅香爐4座。東西兩山設卡墻,各開垂花門,可通后院。
按照封建禮儀,皇帝不能與前朝妃嬪同居東西六宮。為了安置業已歸天的老皇帝的妃嬪,特地建造了慈寧宮供她們居住。后來,這里變成了歷代太后居住的地方。
所以,自進入紫禁城后,慈寧宮變成了已經成為太后的蘇婷的寢宮。
在現代時,她也曾到過故宮中的主要幾個宮殿參觀,慈寧宮便是其中之一。可是當時她從未想過,自己曾經是這座宮殿的女主人之一。
此時的紫禁城不同于現代的故宮博物院,這時候的紫禁城平常的老百姓那里有機會進到這里,甚至連看上一眼都是奢求。
------------------------------------------------------------------------------------
《大玉兒傳奇》每天或隔天更新一章,詳細更新情況會在大玉兒群公告中公布,群號碼:77844702
進群口令:大玉兒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