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記憶三十一:金庸 席絹 海巖(二)
- 我的名字叫80后
- 閻煜宸
- 1563字
- 2011-09-17 09:53:15
席絹
現在想來,額頭上全是汗,我居然看過席絹全集。
席絹,何許人也?姐姐們最喜歡的言情小說家之一,僅次于瓊瑤阿姨。
所謂情真只在年少時。我們的中學年代,網絡還沒有普及到,網絡上的色情和暴力根本不會污染到我們的視聽,頂多是一些同學看過《古惑仔》后喜歡上了喊打喊殺。大多數的人在埋頭苦學的時候,心底都會有像《十六歲的花季》那樣,會有有好感的同學,彼此在一起的時候會產生一絲絲的漣漪。于是,開始幻想,開始看那些被老師家長“明令禁止”的書籍。
當然,武俠小說里有很多關于感情糾葛的片段,而且作為主線一直貫穿著始終,比如《笑傲江湖》,令狐沖對小師妹岳靈珊的癡情,一直讓我揪心,但是,當這些小說都爛熟于心后,怎么辦呢?我養成這樣一個習慣,每天功課結束后,在睡覺前的半個小時,是屬于我自己支配的時間,這個時候我會坐在床頭,捧著本書看,到倦意來時,倒頭就睡,這個習慣一直保持到現在。當然,現在是不看紙質書籍的了,換成了電子書。這個習慣讓我閱覽的書籍不計其數,當沒有什么讓我感興趣的書籍后,二姐躍躍欲試的拿出了她的寶貝,藏藏掖掖了許久的言情小說,席絹全集,第一部就是《上錯花轎嫁對郎》。
同樣,這是一個全新的世界,言情小說里的情感描寫不同于武俠小說,其他東西一概不涉及,就是感情,細膩的柔情。也許是出于新鮮,不同于我以往接觸到的領域,看著看著,倒是有些癮頭。于是,那段時間,我就一直看席絹的小說,不是那種囫圇吞棗式的看,而是細細品味著她的寫作風格。當看完席絹的全集后,二姐又拿了其他人的書給我看,當我再看別人的書時,會不自覺的和席絹的做比較,比如瓊瑤的。那感覺,就像初戀一樣,雖然也許有比她優秀的,但是總是感覺少了點什么,也許就是那種最最單純的味道吧。
海巖
曾幾何時,想過在大學畢業后能考進北影,學習編劇,當一個海巖式的作家。
不過,由于生活“所迫”,把這個想法擱淺了,忙著去找工作。工作穩定了,家里有催著去相親;遇到合適的對象,兩家人都覺得彼此年齡都不小,該去裝修房子買車了;眼看著要成家了,再回首,想法這條船已經在一片旱得干涸的河床里,無法駛進大江大河了。
海巖進入我們的視野,是通過電視劇,他筆下所講的事情,多是由80后的演員演繹的(《便衣警察》例外)。
《便衣警察》應該是頭一部由海巖小說改編成的電視劇,我們小時候大多數也跟著爸媽看過,不過那個時候還小,并沒有太多的印象。直到《一場風花雪月的事》、《永不瞑目》和《玉觀音》的出現。直到這個時候,我才發現,這些電視劇和其他的電視劇不同,它在宣傳的時候,關于導演啊、演員啊,宣傳的并不是很多,而是把所有的焦點都放在了編劇的身上。原來,編劇叫海巖。
海巖的小說,似乎都是為拍電視劇做準備的,由于情節曲折,環環相扣,每拍一部就幾乎能保證成功一部。從那時,我開始看海巖的小說。
說實話,海巖的小說要比電視劇更好看,用畫面去表現海巖的文字,其實是很勉為其難的事情。即使是這樣,還是引起無數人的追捧。不過,由于我接觸他的書比較多的緣故,我才發現了這一點。如果你想看海巖的書,你得有這樣的思想準備,你要有充足的時間,要有一口氣讀完的決心,因為,如果你是個感情豐富的人,一旦捧起了他的書,看上半個小時后,你會發現,你已經欲罷不能了。不看完,你的心里會堵得慌,非得看完了,堵在你胸口的那口氣才能呼出來。
海巖的小說,有80后的影子,他們的出身不同,生活的環境不同,但是他們都有著同樣的性格,都在百般挫折后,堅韌地活著。看完他的小說,你會感悟出這樣一個道理,雖然很多的70后60后們指責我們是“垮掉的一代”、“最自私的一代”、“最沒有責任感的一代”,那是他們不知道,當生活的艱辛落到我們頭上的時候,我們內心里“龍的圖騰”會閃耀著光芒,江河湖海我們能遨游,小溪小井我們也能淡然面對。憑什么到了80后這里,龍的子孫就不像龍的子孫呢?沒有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