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 我本善良
- 江格爾故鄉
- 1510字
- 2009-06-01 14:50:09
可憐道士就這樣被趕進牛棚。他天天哀聲嘆氣,對牛說:“當初我觀察他五官相貌就知道我有此難,他果然失了誓言。唉,誰叫我當初一時糊涂,貪圖他來年富貴,才落就此下場。而今后悔有什么用呢?”這道士整日愁眉不展,流泣不堪,終于被折磨得快死了。這天晚上他又做了一個夢,夢見同他拉磨的牛說:“先生本來好好地活著,卻漏了天機,這也是上天對你的懲罰。要想贖罪的話你只好天天燒香,一直燒到七七四十九天,然后畫一座橋形的符燒了,你的徒弟就會趕造一座橋,到那時你就這么辦,這么辦方能復明,才能讓韓生遭到報應,不然,你也要死,這對你來說,你也老了,反正是死,為何不給后人留下一個教訓呢?這也是?,”道士驚醒過來。想起剛才夢中之事,黯然神傷,但還是那樣做了。后來,道士被一股風吹到那座橋上。他一手執佛塵,一手燒著符,并大叫道:“橋似彎弓墩似箭,恰恰射進韓林院!”這時天空黯了下來,雷電交加,大水滾滾。藕塘果然沉了十里地,不到一年,韓生就被皇上斬殺,滅了九族,說是有造反的跡象。后來,人們就把這座橋叫“立私橋”意思是說如果你自私自利,這座橋就會顯靈圣來處罰的。
韓生死后,道士的徒弟說斷了脈氣,要到下游重新修一座橋連通脈氣。于是人們就叫它“新橋”。
至于新橋,修得比立私橋還好,還堅固。可以并排走四匹馬。到了國民黨偽政府那一年,民不聊生,土匪四起。阿威他爹年青時就曾當過馬幫運糧打過土匪。解放后,百廢待興。藕塘由于地勢矮,四周環山,交通不便,所以經濟也不發達。來來回回的人就從新橋走出去,所以新橋是通藕塘灣的主要交通路。住在里面的農民把自己種的糧食用馬或者騾子馱出去賣了,換些其他生活用品。到現在,這個新橋的橋面上還有牲口踏過的腳印印跡。當然,我寫下這個神秘的傳說故事。我只在說明當時這個藕塘特殊的身份罷了。而且可以肯定:藕塘人對這兩座橋還是有感情的,因為這兩座橋是連通他們人生命運的橋梁啊!要是沒有這兩座橋,他們永遠是與世隔絕的。到了1992年那一年,立私橋才被拆了重新建了一座可以過汽車的橋。我們說了這么多,還是書歸正轉吧!
現在阿威和殊月站在村口,阿威感概地抬起頭,望著天邊的白云長嘆一聲說:“十年了,整整有十年了,我的故鄉還是這個樣子。唉!十年的歲月過得真快啊!想當年我離開故鄉的時候,我才十五歲啊,那時候我媽送我到這兒,在分手前淚流滿面地說:威兒,,記住,出去了千萬別使著性子,待人處事要正派。現在,我終于回來了。十年……十年啊!”殊月依在阿威的肩頭上,柔聲地說:“威,別在感慨了。你會使我難過的。現在咱們不是回到了家嗎?你不是說還有媽嗎?讓我去見她老人家好嗎?”阿威回過頭,深深的看了看妻子一眼,給了她一個響亮的吻,說:“那是當然,回到家以后我還要宴請左右鄰居,我們正式舉行婚禮。”殊月笑著截了他一下額頭,說:“看來我這個丑媳婦難見公婆”。“哎,反正要見的。”阿威也笑著說:“見了看你怎么說?”兩口子說說笑笑進了村。
阿威接著說:“我們這個藕塘灣呀!雖說窮點,可景色優美,氣侯宜人。只可惜這條石河長年累月地流,把個財富白白地流走了。我們回去,就帶動鄉親們在石河的中游再修一座橋,打開上游立私橋的通道,怎么樣?讓大家都富裕起來。”殊月說:“我嫁了你,就是你的人了,也是藕塘灣的人了。你想怎么做我都支持。為鄉親們辦事,不是件好事嗎?”兩口子又嘀咕說了幾句玩笑話。
阿威帶著殊月轉了一個彎,爬上一個坡,然后又轉個彎,這才下了一個長長的土坡,再轉一個彎,就見一排房舍立在面前。阿威的房子就在這排房舍的最后。阿威走進自己再也熟悉不過的籬笆院子,頓時有一條大黃狗沖出來向他倆狂吠,阿威兩口子一驚,想喝住大黃狗,可是狗蹦的老高,還是沒命地狂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