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燃燈
- 千年絕戀:格薩爾王妃
- 可愛的落洛
- 1045字
- 2008-06-09 20:48:28
幾乎是同一時間,周圍亮了起來,無數盞宮燈散發出的光芒,照亮了整個空間。
所有的人,都被包裹在橘黃色的光暈中,閃亮著,輝煌著。
我微微一笑,低聲給唃廝啰解釋這燃燈的典故;“漢明帝永平年間(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適逢蔡愔從印度求得佛法歸來,稱印度摩喝陀國每逢正月十五,僧眾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參佛的吉日良辰。漢明帝為了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此后,元宵放燈的習俗就由原來只在宮廷中舉行而流傳到民間。即每到正月十五,無論士族還是庶民都要掛燈,城鄉通宵燈火輝煌。元宵放燈的習俗,在唐代發展成為盛況空前的燈市,當時的京城長安已是擁有百萬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會富庶。在皇帝的親自倡導下,元宵燈節辦得越來越豪華。中唐以后,已發展成為全民性的狂歡節。唐玄宗(公元685--762)時的開元盛世,長安的燈市規模很大,燃燈五萬盞,花燈花樣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燈樓,廣達20間,高150尺,金光璀璨,極為壯觀。”
唃廝啰不住的點頭,目光深邃。
我見他這難得的受教摸樣,不禁撲哧一笑,口齒不清的說:“等會還有騰龍和舞獅子呢,可好看了。”
唃廝啰低頭注視著我,一聲嘆息。“這燃燈習俗,吐蕃也有。可就是不知其典故,燈的樣式,也遠遠不如大宋的款式繁多,精致精巧。”
我黯然,只要有銀兩,什么燈都可以做的出來,可是文化底蘊,可不是隨隨便便就能有的。
此時我也只能安慰他;“咱吐蕃還有吐蕃歷史,文字。比起好多民族,恐怕是連這些都是沒有的。這漢族的文化,還是值得推崇啊!”
唃廝啰揉了揉我的頭發,似是寬慰許多,望著對面的一位使臣低聲道;“是啊,我們吐蕃先民,有著輝煌的歷史,遠比那黨項一族,有底蘊的多。”
我順著他的目光望去,對面那人,正沉浸在和左右的觥籌交錯中,絲毫不覺。
恐怕這就是后來建立西夏王國的黨項族人,此次,卻是與大宋、吐蕃之人同坐一座宴席,貌似和諧。
這人生,可不能不說是奇妙的。
兩人正有一搭沒一搭的說著,侍立于一邊的宦官又一揚拂塵,繼續喊話;“陛下有旨,請各國使辰殿外觀看“龍燈舞”。”
“龍燈舞”也叫“耍龍燈”也稱“舞龍”,它是獨具特色的傳統的民間娛樂活動。“耍龍燈”在漢代民間就已相當普遍了。唐宋時期的“社火”“舞隊”表演中,“耍龍燈”已是常見的表演形式。“耍龍燈”的表演,有“單龍戲珠”和“雙龍戲珠”兩種。在耍法上,各地風格不一,各具特色。在藝術創作中,經過民間藝人的不斷加工創造,“耍龍燈”已經發展成為一種形式完美、具有相當表演技巧和帶有浪漫主義色彩的民間舞蹈藝術,深為廣大群眾喜聞樂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