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范雎又讓人花重金買通趙王左右,說秦國當初被趙奢打敗,所以很害怕趙奢,現在趙奢的兒子趙括比趙奢還厲害,所以用趙括肯定能贏。趙王正在猶豫的時候,又聽到廉頗害怕秦兵的謠言,于是就把廉頗換了下來,讓趙括上陣。這時趙括的母親說趙奢臨死前說趙括只會紙上談兵,不懂實戰,不能當大將,但是趙王還是讓趙括當大將。
秦國這頭得知趙國換了趙括當大將,也派上了自己能征慣戰的老師及白起,蒙驁等人參戰。趙括雖然熟讀兵書,但是對于戰場經驗豐富的老司機們,終歸是缺乏實踐和經驗。趙括急于表現,就派兵出戰,而秦軍這頭故意戰敗,趙括以為秦軍不堪一擊,就不聽勸告,帶人繼續追擊,結果先是被秦軍截斷了糧道,糧草供應不上,然后又進入了白起的包圍圈,被秦軍團團圍住,始終沒有突圍出去。
被圍困了四十多天后,趙括這頭是彈盡糧絕,又一次發起突圍,但是被亂箭射死,趙軍一看主將沒了,這還打什么,于是向秦軍發起了投降,前前后后大概有四十萬人。白起先是允許他們投降,后來想想這些降兵不好處置,于是又趁著趙軍不防備,下令殺了這些降兵,一時間殺得是白骨成堆,邯鄲人里聽了這個消息是聞風喪膽,人心惶惶,找人商量對策。蘇代這時候在趙國,就自告奮勇的說去秦國,勸秦國退兵,于是到了秦國,找到了范雎。
蘇代見到范雎就說,長平之戰,白起立了大功,被秦王封為武安君,如果白起把趙國攻打下了,那么他便成了最大的功臣,到時候,可就沒有你什么事了,你好好想想。范雎一想,有道理啊,于是就建議秦王退兵,讓趙國和韓國割地求和,然后一點一點吞并土地,不然把趙國惹急了,來個同歸于盡,那可就不好辦了。
秦王想想也是這個道理,就讓白起退兵。白起此時正準備一鼓作氣攻占趙國首都邯鄲城,忽然聽到這個消息,覺得十分不爽,心說這肯定是范雎出的餿主意,就和范雎之間有了隔閡。班師回朝后,白起說我們士氣正旺,正應該乘勝追擊才對,趙國人已經被嚇破膽,哪來的勇氣同歸于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