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儀就說了,就算是親兄弟,還明算賬,更何況國家之間?再說提倡合縱的蘇秦不也掛了嗎?自己都自身難保,還提什么合縱,是不是?所以,要我說啊,合縱破產早晚的事情,我們早跟秦國混,早上車,不好嗎?
魏王一聽,有道理啊,你怎么這么機智?
于是魏國又投向秦國那一頭。
而燕國那頭,有天燕王問那些從齊國回來的人,說齊國有沒有可能當上霸主?這些人和一個叫子之的人關系不錯,子之也想上位,事先就和這幫人統一了口風,于是就回答說不能。
燕王:為什么?
回答:因為齊國孟嘗君不錯,而齊湣王也沒讓位,這肯定不能成大事。
燕王:難道跟讓位有關?
回答:對啊,讓一個民心所向的人當君主,那是上下一心,做大做強遲早事情。
燕王:那,我們燕國有沒有孟嘗君這樣的人?
回答:有啊,子之就是啊,但是讓位不讓位,就是您說的算了
...
于是經過這些人的反復洗腦,燕往把位置讓給了子之。子之上臺后,有人對此不服,于是子之就派人誅殺這些人,然后開始驅逐那些和燕王有關系人,一時間燕國混亂紛紛,齊國就趁著這個機會,發兵攻打燕國,而燕國百姓對子之也十分不滿,所以對于齊軍基本都是放棄抵抗,很快齊軍就打破燕國都城,殺了子之,并且占領了燕國一半土地后才回去。燕國百姓一看,我去,我是讓你們把子之趕下臺,沒讓你們占領土地啊,這可不行,于是又暗中把太子叫回來,讓他當燕王,也就是后來的燕昭王,被齊國占領地方的人一看燕昭王上臺了,又紛紛暴動,趕走了齊軍,回到了燕國。
燕昭王繼位后,任用郭隗(kui)為相國,也想招賢納士,就問郭隗有什么好計策沒。郭隗就給燕昭王講了個故事,說古時候有個國君,給手下一千兩金子去買千里馬,有個人見到一批死的千里馬后,花了五百金買下了馬骨,回去后國主就問為何花錢買一堆馬骨,手下就說人們聽說連馬骨都花錢買的話,那么千里馬肯定更值錢,有了一定送過來,果然不到一年,就得到三千多匹千里馬。
燕昭王問,然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