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說的不是這個意思,我是說咱這餃子怎么個吃法?”
這時,比干才想起借來的那一袋子面,比干了一思索:“還是老辦法,把那一袋子面放在大街上,誰吃誰去取!”
“不行,出現哄搶怎么辦;萬一有吃不上餃子的怎么辦。”蘇妲己道。
“這個——”還沒等比干開口,鐵蛋搶著說:“大人,我有一個想法,你看這樣行嗎?”比干認真地聽著。
鐵蛋繼續道:“過年不就圖個吉利、團圓、熱鬧嗎,我們不如在你府外面的大街上搭幾個大棚,讓村里和營里的人都來,我們擺個餃子宴,大家在一起吃個年夜飯豈不更好?”
蘇妲己立刻贊成道:“這主意不錯,我們可以在每桌上多做幾個菜,再搞點美酒。這樣既能彌補餃子的不足,也能讓大家盡興。”比干想了想,微笑著點了點頭。
“咱們說干就干,我去村里找幾個年輕力壯小伙子,前來搭棚。”鐵蛋說完準備去了。
比干將府里的一個下人叫來吩咐道:“張山,你速去營里將那幾個隨軍廚師找來,讓他們準備鍋灶。”
“是!大人。”張山轉身走了。
比干又吩咐蘇妲己道:“你在到村里找一些心靈手巧的婆子、姑娘媳婦們到時候前來包餃子。”
蘇妲己高興地應了一聲,飛快地去了。比干忙又將他們喊住:“別忘了給村里和營里的人們說,今年三十的年夜飯都到這里來吃!”
蘇妲己邊走邊道:“知道了。”
不一會兒,搭棚人們便都來了。大家都贊成這個主意好,便都七手八腳地忙活起來了。由于來的人較多,不幾天棚便搭好了。營里的幾個廚師將軍隊出征時用的大鍋抬了來,也支起鍋灶。
眨眼年就來到了,俗話說,小寒大寒,打春過年。過年,過年!富人家歡天喜地;窮人家愁眉不展。可今年,窮富一家親,聽說年夜飯要去比干大人的府上去吃,就都沒了后顧之憂。
這年的三十,雖然是開了春,但依舊是寒氣襲人,呼嘯的東北風撕裂著人們的心扉,灰蒙蒙的天空飄起了雪花,過冬的棉衣有增無減,衣服單薄的人們揣著手抱著肩,在雪中來去匆匆。這里的習俗是,有的二十九晚上請家堂——既把已故的祖先請回家來過年,也有的三十早起請家堂,算是高高興興地過年了。
三十吃了午飯,按著比干大人的吩咐,營里的各家各戶便把自家的桌子凳子搬進大棚里,蘇妲己就領著一幫姑娘媳婦各自帶著自家準備的肉餡和包餃子用的工具來到了營里。
俗話說三個女人一臺戲,這回來了這一幫女人,年輕的姑娘媳婦說笑打鬧,嘰嘰嘎嘎;年長的女人們三個一群,五個一伙地拉起了家常,營里一下子可就熱鬧了。
玲玲的母親五嬸本來就是一個爽快人,玲玲的死對她的打擊太大了,因此蔫了好一陣子,經過這幾個月的調理,加上玉兒的辛勤照料。逐漸地從玲玲死亡的陰影中走了出來,又恢復了過去那種豁達開朗,爽快利落的性格。
五嬸張羅道:“大家別光顧了說話,干活要緊。”
大家聽了五嬸的話,邊說著話,聊著天。便都忙活起來。蘇妲己領著幾個年輕的姑娘、媳婦將比干從武城借來的那一袋子面抬了出來。和面的和面,調餡的調餡,人們便張羅著包起餃子來。
可這面和了一盆又一盆,和了一盆又一盆。口袋里總也不見少,人們感到好生奇怪,一個年輕快嘴的媳婦剛要說什么,在一旁干活的五嬸忙制止,小聲很神秘地唏噓道:“噓——,你只管干活,不要多說話。”
這人歲數大了,經的事多。顯然五嬸看出了其中的玄機,知道有玄機的事不可說破,一旦說破了,就不靈驗了,故而制止了那女人的說話。
人們照常地說笑;照常地扯東叨西;說南道北,沒有一個人再提這件事。營里的許多媳婦也自動加入到了包餃子的行列,很多人也都把家里準備好的餡拿了來。
各位看官不禁要問,這里只有比干從山東借來的一袋子面,除此之外已經沒有了面,那各家還準備餡干什么呢?殊不知這里的人們想到一塊去了,聽說比干大人從山東借來了面請大家吃餃子宴,都想讓大家嘗嘗自家調的餡,因而大家不約而同地將自家狩獵準備過年的肉剁成餡拿了來。因此今年的餃子什么肉餡的都有,什么口味的都能吃到。
廚師們忙著埋鍋灶飯,人們一看這餃子越包越多,自然做的別的菜就少了。
餃子依舊是起勁的包,眼看天快黑了下來,一個年輕搟皮的媳婦伸了伸腰,喊了一嗓子:“都快累死了,咋就沒玩了呢?”話音剛落,那布袋里的面就不在增加,越來越少,和完最后一盆面,這包餃子也就宣告結束了。
村里營里準備吃年夜飯的人們陸續地來到了,人們坐在棚里的桌子旁,玩牌的、下棋的、聊天的,都是一臉的喜慶氣氛。
孩子們穿著過年的新衣服蹦蹦跳跳。這時,裘萬榮抱著一捆竹竿,來到孩子們中間,又從灶膛里取來火,將竹竿點燃,那竹竿在火中噼叭作響,火星四濺。裘萬榮高聲道:“孩子們吶,爆竹聲聲辭舊歲,快快樂樂過大年。”
人們聽到這噼噼啪啪的聲音,便都圍過來,蘇護道:“裘老漢,你可真會逗孩子們開心!你老家伙竟別出心裁。”
裘萬榮詼諧地一笑,道:“前些時候出去涉獵,回來時砍來一捆竹竿,準備做飯當柴火燒,沒成想填到灶膛里,燃燒的竹竿在灶膛里噼啪作響,差點把我的鍋給炸露了,我趕緊把竹竿從灶膛里取出來,把火弄滅了。”
“因此,今天,你就別出心裁地把它弄到這里來了?”虎頭道。
“嘿嘿,過年嗎就圖個熱鬧,死氣沉沉地有啥意思,孩子們愛玩火,你看這爆竹噼噼啪啪火星四濺,多好玩啊!”
孩子們圍在燃燒的竹竿旁,蹦著跳著,拍著手道:“裘爺爺真好,從來也沒像今年開心過。”
裘萬榮突然唬著臉道:“今天是過年,爺爺領著你們玩火,平時可誰也不許玩火,要是不注意引起火災可不是鬧著玩的。”
孩子們異口同聲地道:“知道了,裘爺爺!”
裘萬榮心里樂開了花,和孩子們一起蹦著、跳著、唱著……
俗話說老小孩,人老了,喜歡孩子,就會變得如同孩童般天真爛漫。不少孩子的爺爺加入到孩子們中間,牽著孩子的手,一起蹦跳著,快樂的不得了,直到爆竹燃完,才盡興!大人們這才領著孩子又回到棚里。
幾個德高望重的老年人坐在棚里桌旁的首位,最顯眼的應該是蘇妲己的父親蘇護——身穿一件綿羊皮做的袍子,別人凍得搓手跺腳,可他卻敞著懷,人們都用一種羨慕的眼光看著他。蘇護見人們都在看他,自豪地道:“咱們的熟皮實驗成功以后,我女兒憑著她做的一手好針線活,就給我趕制了這件羊皮袍子,穿著身上的確是暖和極了。”
人們贊嘆著、噓唏著,一種期待、渴望神情溢于言表。裘萬榮道:“蘇大人啊,你是咱村里最德高望重的人,光夸你女兒心靈手巧,也應該關心關心孩子的婚事,眼看已經出落成一個大姑娘了,也該和咱們大人成親了。”
蘇護點點頭道:“可不是嗎,我打算明年在適當的時候給他們把婚事辦了,已經告訴了朝歌的老王爺,如果沒什么吩咐的話,就給他們辦了。”
蘇妲己一邊聽了,羞澀的低下頭,悄悄地來到蘇護身邊,拽了拽蘇護的衣角,小聲道:“爹爹,你在說什么啊?羞死人啦。”
蘇護開懷大笑道:“傻妮子,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嗎。”蘇妲己羞澀地紅著臉跑了。
人們依舊的玩、樂、閑扯、聊天,就等著開席。
餃子包完了,菜也燒好了。
這時,廚師們做的菜陸續地上到了桌子上,大鍋里的水也已經燒開,餃子下進鍋里。俗話說,三開餃子,兩開面。意思是說餃子在水里煮三次開鍋才能熟,而面條只需兩次開鍋就熟。這不,三開過后,餃子撈進碗里,端上桌子。
這餃子一多,其他菜也就少了,滿桌子盡是餃子,成了名副其實的餃子宴。人們都在各自的座位上就坐以后,比干又吩咐營里的幾個士兵把提前從十八酒坊弄來的幾壇子好酒搬了來,將每個桌子上的酒碗倒滿,這餃子宴就算開始了。
比干來到大家中間端起酒碗對眾人道:“今年咱們大家聚在一起,一是增加過年的喜慶氣氛;二來呢,咱們的熟皮實驗成功了,舉辦這個宴會慶賀一下。”
說完將酒碗舉了起來道:“眾位鄉鄰,會喝酒的都把酒碗舉起來,祝賀我們的實驗成功!咱們一飲而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