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是小少爺回來了”
白茫茫的雨霧中,一個模糊的影子,慢慢變得清晰起來,只見一個雖衣衫襤褸但看其氣度不凡的老者,正手推輪椅慢慢前行,輪椅上坐著一個精致的童子,身著華衣,不時發出清脆的笑聲,而身后的老者時而輕點頭,時而溫和的回應著。
一位侍女扭頭看見了陳棋慢慢滑來,高興的叫了起來,頓時引起了府內其他人的注意,而眾人看到陳棋歸來,心中都放下一塊石頭,有一位機靈的小廝見狀急忙往府內奔去,邊跑邊喊:“老爺、夫人,小少爺回來了”。
原來由于之前陳棋見下雨,便在街市中擺脫眾人,想一個人能多待一會,便驅動輪椅從旁邊多石階小巷中悄悄溜走了。
府中眾人雖知其輪椅異常靈活,但由于平時陳棋無意展示,且乘坐輪椅不過一年,故府中下人皆不知陳棋能驅動輪椅,行動如常人一般不受限制,便順著四方大道去尋找,南轅北轍,這怎能找到呢,眾人擔心雨大,萬一小少爺遭遇意外,故向陳老爺夫婦二人稟報。
所幸正在府中亂作一團之時,陳棋便回來了,還帶了一位衣衫襤褸,狼狽不堪的老夫子一同出現,老者渾身濕透且衣角不斷滴著水。
旁邊侍女雖然好奇,不停偷偷觀看,但也懂得此時不是細究的時候,便急忙走到陳棋身邊低聲道“小少爺,剛剛你跑到哪里去了,老爺夫人擔心壞了”。
隨后便對岑夫子躬身以示謝意,道:“多謝老先生照看我家少爺”,岑夫子點頭以示回應,雖未開口但也沒給人倨傲的感覺,反而感到溫和有禮。
侍女見夫子并未從輪椅后讓開,且陳棋并未說什么,反而不停笑呵呵的吵鬧著,老夫子不時含笑低頭回應。
比起平時安安靜靜的樣子,陳棋此時的表現,反而讓周圍人心生這才正常的想法,侍女也不再說什么,便引夫子從門口階梯旁邊的斜坡推著輪椅進門。
方才進門,便見一婦人,手提裙角,步伐急促的小跑過來,婦人面容和善,妝容端莊,邊跑嘴里邊說著“我兒在哪里,快讓阿娘看看”,看得出來年輕時候也是一位麗人。
后面跟著一個體態豐腴富態,看其風采博學儒雅,也是飽讀詩書之輩,此時也不在意儀態了,喊著“夫人,慢些,等等為夫”,二人卻正是陳棋的父母,九江郡潯陽縣縣令陳旺,陳天相以及其夫人荀氏。
二人三步并作兩步,快步走到陳棋身旁,靠著他的輪椅蹲下,雙手上下一番摸索,發現陳棋沒什么事,便長出一口氣。荀氏此時方放下心來,抬手輕拍陳棋陳棋“你說你亂跑什么,嚇死為娘了”。
“父親、阿娘,讓你們擔心了”陳棋有些不好意思的訕笑道,然后向父母二人介紹“這是我剛剛在街上撿的先生,岑夫子”。話音未落便咯咯笑出聲來,周圍的人也低聲笑出聲來。
二人這才察覺到自家小兒不是一人回來的,聞訊趕來的家仆侍女也在周邊,便急忙起身故作鎮定。
陳旺這才注意到輪椅后面跟了一位老夫子,且渾身泥水,此時也面帶微笑看著自己夫妻二人,一臉尷尬道“夫子見笑了,趕快進屋,換身干爽的衣服,別感風寒了,有什么事等會再聊”
“無礙,愛兒之心人之常情”夫子溫聲回應,但言語之間的笑意,卻無從遮掩。
荀氏一旁說道“夫子,快快入屋,秋意漸濃,一身濕衣很容易風寒入體”,言語中并為因岑夫子此時狀況而有無禮之意,隨后看向身旁的管家“劉管家,速速準備熱水,干衣服,還有姜湯,讓夫子驅寒”。
劉管家連聲稱是,然后引夫子去更衣,夫子連口稱謝,便隨管家一同離去。
陳氏夫婦二人這才看向陳棋,面色不虞,只見荀氏一手捏起陳棋的耳朵,開口恐嚇到:“好啊你個小家伙,年紀輕輕學會離家出走了,如果出了事,你讓為娘如何活啊”,話音未落,似是想到陳棋坐著輪椅,身陷危險無法逃脫,眼睛紅起來,眼淚緊跟著就嘩嘩止不住的流著。
陳棋見狀,也不再嘗試把耳朵從母親手上掙脫了,急忙安慰起來自己的母親“阿娘,不哭不哭,我沒走遠,在街巷中撿到先生,見雨勢變大,就與先生一同返回”,剛說完又咯咯地笑了起來。
聞言荀氏止住眼淚,也顧不上擦拭,問道“什么撿到,趕快說說怎么回事”,身邊的陳父以及一眾小廝侍女也好奇不已,均感到陳棋出去一趟,變得比之前更活潑了,更像一個真正的小孩了,但現在還在屋外,便推著陳棋邊走邊說,身邊一眾小廝侍女,緊圍在周圍。
隨后眾人便在陳棋口中了解到,這短短一會發生了什么,雖然還是沒弄明白陳棋變化的原因,但也都知道這是好事,也就不再深究,話題轉到這位岑夫子身上來,猜測什么的都有。
眼看場面愈發熱鬧,越來越控制不住,陳旺便出聲制止了“雖岑夫子衣著襤褸,但看其氣度,言談舉止,非一般人也,好了不要再談了,免得讓他人笑話我陳家失禮?!?
周圍的小廝們散去,屋內僅留一位侍女侍候。陳氏夫婦攜帶陳棋在屋內靜坐,不時談論些什么,等待著岑夫換好衣服后入內詳談。
眾人等了不一會兒,岑夫子便進來了,只見夫子身著青白色儒衣,頭上發髻簡單插了一個木簪,不長的胡須自然下垂而不顯凌亂,隨意而自有一番風度在內。
眾人起身,陳棋笑著叫了聲先生,陳旺夫婦二人口稱夫子,然后鄭重躬身道謝,夫子含笑扶起二人,言稱“應該的,我與小兒投緣,一見便心生喜意”,隨后眾人坐定,隨意閑談起來。
談著談著,陳旺突然驚覺岑夫子學識甚是淵博,所談無有不中,所論皆有道理,西至西域,大食,東至渤海國、東瀛小國,北至突厥,人文地理所談均有來處。其文史書籍,更是隨手拈來,顯得云淡風輕。
陳旺甚是稱奇,言大才也。
二人談的入迷,荀氏也不時出言參與其中,周圍的人也聽得入迷。尤其是陳棋,更是激動不已,心里盤算著后面讓先生給自己細講,好好說說那異域風光,他對外界的所有事物都心馳神往。
當說到百家之時,夫子談到百家發展,感嘆不已。
春秋時期百家爭鳴,始皇帝統一諸國,設郡縣,同書文,百家并舉,立思想文化大一統之根基,后雖秦二世而亡,但隨后的漢朝,蕭規曹隨,漢承秦制,重起稷下學宮,百家之學得以再次發展。
至本朝文化昌盛,萬國來邦,有農家前赴后繼,育良種,方有萬民無饑寒;有法家以身護法,集良俗善法,造就盛世秩序。
有儒家有教無類,致良知行正道,以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傳承往圣絕學,以求萬世太平;有墨家憐萬民辛苦,造機關以代人,是以機關術大行其道。
有兵家開武院,塑民族體魄,育護國之才;有醫家行萬里嘗百草,造良方以救病弱。
談論其這些種種,眾人感嘆連連,又談起漢末慘狀,眾人心緒難平,又幸得生在圣朝,言稱盛世驕傲不已。
突然一陣咕咕聲傳來,打斷了眾人的談論,眾人隨著聲音把目光投向了陳棋肚子上,這才回過神來,原來不知不覺間天色已晚,眾人卻仍沉浸其中。
陳棋不好意思的撓撓頭,解釋道:我不餓,肚子餓,我管不住他。
眾人聽到后大笑不止,夫子方對陳棋道歉,說“談了這么久,都忘了,小陳棋還有肚子呢?!?
“你就不要吃那么多了,留著給肚子吃”,陳旺接著對自家小兒說到,陳棋支支吾吾不知道該怎么說,急得小臉通紅,眾人見此又大笑起來。
唯有荀氏見自家相公,拿小兒尋樂,便用手輕輕拍打陳旺,以示懲罰,但見陳棋表現如此活潑,內心也高興不已。
飯后眾人閑談一會,荀氏見岑夫子白天淋雨,雖已驅寒,但面漏倦意,便準備好客房安排夫子去休息。
唯有陳棋心有不舍,但在父母勸解下,得知夫子不走,第二天還能見到,便懂事的放先生去休息,臨走前還不忘告訴先生明天要陪他。
陳旺對岑夫子學識甚是敬佩,且見自家小兒與夫子如此親近,心中吃味之時不免有幾分思量,睡前與自家夫人談論起此事。
二人均有意讓小兒拜在其門下,雖不知夫子過往經歷,但看夫子白天言談舉止,也知其是大德之人,且知岑夫子居無定所、漂泊不定,便準備挽留夫子留下,如陳棋所愿,拜為先生。
數日后,陳旺一次閑談間,引出此話題,夫子沉吟片刻,感其真誠,且看到眼前的小人緊張的看著自己,大有自己不答應他就大哭的準備,其樣子說不出來的可憐兮兮,惹人心疼,便點頭答應下來。
選一距離最近的黃道吉日,行拜師禮,自此陳棋便入了先生門下,先生也留在陳家未曾離去。也是從這天起,慢慢的所有人看見岑夫子都叫“老夫子”或“岑夫子”或“夫子”,以示親近或敬意,唯有陳棋一如既往地口稱先生。
正如當時二人的約定,岑夫子不再走了,停了下來,是眾人的夫子,獨是一人的先生。從此山河有了顏色,風雨有了聲音,那個木偶一般的小人兒以及那迷茫木然的夫子,都活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