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 夢回紅樓!
- 雨竹
- 3056字
- 2013-08-02 20:50:18
父女兩人剛走了幾步,水涵趕了上來,出聲道:“等一下,林姑娘,這明珠還沒給你呢?!?
黛玉怔了一下,沉吟片刻,回眸道:“剛才四公子送了我一個玉佩,我還沒回報呢。這兩顆珍珠是一對兒,四公子若是不棄,不妨留下吧?!?
清幽的月光下,女孩眼眸明亮,似一泓清澈的秋水,瀲滟動人;言詞溫柔,如一抹和煦的春風,扣人心弦。
水涵看在眼里,只覺得心中一動,神情恍惚起來,點頭應道:“好?!?
黛玉見他應允了,淺淺一笑,朝他微微屈了屈膝,方才拉著林如海的手,父女倆一同折返林府,各自回房安歇。
香甜入睡,一夜無夢。次日起來,黛玉理好妝,依舊步到上房,行晨省之禮。賈敏早從林如海處聽說了昨日之事,拉著黛玉的手,稱贊了幾句,卻又嘆了一口氣,柔聲道:“自古女子無才便是德,玉兒如此年紀,便大出風頭,只怕也非好事。”
林如海不以為然,道:“女孩又如何?女孩就不能有才華了嗎?玉兒在賽才會上念的兩個對子,精巧工整,壓倒一城才子,我們林家的子女就該如此。”笑了一下,又道:“不過那四公子倒真是個出眾人物,才思敏捷,聰俊異常,比玉兒還強好多呢?!?
黛玉聽了,也并不言語,只抿唇輕笑了一聲。家中管家忽匆匆走了進來,打個千兒請安,急急地道:“老爺,韓老爺和那位四公子過來了,說是要啟程離開蘇州,今日特意過來辭行?!?
林如海聽了這話,忙起身離開上房,步到正廳會客。卻見廳內除水涵、韓嚴、韓夢卿外,另有一位藍衣少年。林如海怔了片刻,仔細打量一番,方才認出,這少年是昨夜對出第二聯之人。
彼此見了禮,水涵指著那少年,介紹了一番。原來這少年竟也姓林,名飛云,今年剛滿十一歲。因自小父母雙亡,家境貧寒,便寄居在寺廟中,日夜苦讀。林如海見識過林飛云的才華,十分喜歡,與他聊了幾句,得知彼此是同宗,并沒有出五服,當下更是高興不已。
水涵待他們敘完話,才道:“飛云年紀小,雖然有些才氣,卻仍需用心讀書,將來才能大展宏圖。因他此地已無親眷,我便想將他帶回京城照管,但他卻道如此年紀便離鄉背井,實在不忍,想繼續留在故鄉,待到十六歲再進京。我已經應允了,因想著他在這里無人依附,便過來將他交給林探花,請林探花代為照看一二?!?
聽了這話,林如海忙一一答允了,心中對這位愛才惜才、禮賢下士的皇四公子更添幾分敬佩。
水涵說完正事,便笑道:“怎么不見令千金?我得走了,也該與令千金道聲別才是?!?
林如海聽了,忙推辭了幾句,道:“她一個小女孩兒,哪里當得起四公子如此抬舉?”
水涵微微一笑,擺手道:“什么抬舉不抬舉的,林探花何必說這些客套話?”
林如海見他雖然唇邊含笑,卻神色堅定,只得答應下來,令小廝將黛玉帶過來。水涵這才定下心來,端起茶來,輕輕抿了一口。
等了半盞茶的功夫,才見黛玉踏著輕盈的步子,款款走了進來。來人裙擺搖曳,步步生蓮,凌然若仙。水涵靜靜看著,不由得胸中微微一蕩。
黛玉斂容垂首,步到水涵面前,屈膝一福。水涵忙放下茶杯,站起身來,伸手扶住她小小的身子,道:“此間事情已了,我得走了?!?
黛玉聽了,想起昨夜難忘的際遇,心中不由自主地泛起一絲淡淡的不舍,當下垂下眼眸,默默無言。水涵見她露出依依惜別之情,心中更是傷感,低喃道:“此日一別,再相會時,不知是什么時候。”長嘆了一口氣,也不再說話,心中卻在百轉千回。
此次在蘇州,停留的時間超過半個月,卻是不虛此行。在這一段時間里,他覽盡蘇州的風景名勝,結識了才高八斗、清正端方的林如海,又尋到了才華橫溢、大有可為的林飛云,最難忘難得的,卻是認識了眼前這個女孩。
這個名喚黛玉的女孩,年紀不過才五歲而已,容貌卻如此不凡,似幽谷中含苞待放的蘭花,清新妍麗。這女孩長大后,必定是國色天香、傾城之姿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只有這如詩如畫、鐘靈毓秀的江南水鄉,才孕育得出這樣清新婉麗,天然雅致的女孩子罷?
當然,比起容貌,更吸引他的,是這女孩的性情和氣質。他是皇族中人,自小所見的大家閨秀何止千萬,連后宮妃嬪亦見過不少,卻從沒見過如她這般女子。入眼處的鶯鶯燕燕,一個個矯揉做作、自以為是,讓他心生厭惡,敬而遠之。這個女孩卻是截然不同的,雖然年幼,言談卻是傲然不群,字字珠璣。性情更是淡定,飄逸出塵,渾身上下,彌漫著淡淡書香,不見一絲人間煙火俗氣。
尤其是昨夜,他們一起,在賽才會上大展才華,彼此那樣默契,那樣敏捷,那樣出眾。月下種種,必定會如同那對璀璨的明珠一般,留在他記憶深處,永不會因時間的流逝而失色。
想到這里,不由得怔住,原來,一向淡泊瀟灑的他,亦會有這樣婉轉不舍的心情呀。
不過,這樣特別的女孩,無論是誰遇上了,都不能無動于衷、毫無牽念的。
正沉吟之際,黛玉嘆了一口氣,朝他輕聲道:“四公子,一路珍重?!毖粤T,轉過身子,又向韓嚴、韓夢卿說了幾句保重的話,寒暄一陣,方才飄然離開。
水涵默然不動,立在原地,靜靜看著她離去。那小小的背影,漸行漸遠,凝成了一幅畫,沉入他心里。
今后,出現在他夢里的,除了這秀麗的江南山水外,還有這個含著江南氣韻,讓他一見之下、再難忘卻的女孩吧?
千言萬語道不盡,依依惜別總因情。
此時的他并不知道,這份依依惜別的心思里,隱約,有一種叫做情愫的東西,在心中生了根,然后,隨著時間的流逝,漸漸發芽長大。一縷情思,也在與這個女孩重聚后,慢慢系在她身上。
送走水涵、韓嚴一行后,林如海時常到寺廟里探望林飛云,對他很是心憐,加上水涵曾鄭重托付過,便想讓他搬進林府,親自照看。林飛云性情淡泊,素來隨遇而安,加上他本也姓林,與林如海在五服之內,尚算親眷,又十分敬佩林如海之才,常盼能得他指點,便應了下來,依言住進林府。
賈敏素來溫柔和善,見了飛云這個無父無母的孩子,十分憐愛,飲食起居之類,都照顧得無微不至,宛若己出。黛玉因飛云才情極高,言談不俗,加上兩人名字里都帶了一個“飛”字,更是覺得親切,每日里“飛云哥哥”長“飛云哥哥”短的,叫得很是親熱。
自此后,林飛云便在林府住了下來。林如海時常到書房指點教導,儼然把他當作兒子一般看待。黛玉除了讀書習字外,還跟著賈敏學習琴藝,整天忙得不可開交,心中卻倍覺充實。
涼風陡然起,天氣漸漸冷起來。黛玉的弟弟瓊玉因受了風寒,身體怯弱不堪,雖然日日延醫看診,卻終究沒能撐住,熬到初冬便去了。一家人悲痛欲絕,整日無精打采,臉上淚痕難干。偏到了年底,京城榮國府派人送了年禮,并捎來消息,說是賈政的長女元春,因賢孝才德,選入宮中做女史去了。賈敏勉強說了幾句賀喜的話,打點了一份豐厚的賀禮,交給來人帶回京城。
轉眼餞臘迎春,一年走到了盡頭。過完燈節,正月末的一日,黛玉與飛云正在書房里念書,林如海在一旁指點,突傳來一陣匆匆的腳步聲,管家進來道:“老爺,京里有人來傳旨。”
林如海吃了一驚,忙整了整衣冠,步到正廳,恭敬地跪了下來。來傳旨之人展開一個蠟封的明黃卷軸,朗聲念:“蘭臺寺大夫林海,清正端方,才能出眾,晉封四品巡按,欽點為巡鹽御史,即刻上任。”
接到旨意后,林府上下忙著收拾行裝,預備遷離蘇州。林如海很喜歡飛云,不忍將他撇下,故將他也帶到身邊,一同前往揚州赴任,住進鹽政司衙門。
因鹺政繁忙,林如海分不開身,便聘了一個名叫賈雨村的西席,教黛玉與飛云學習詩文。
黛玉深知這賈雨村的來歷,知此人雖然有些才華,骨子里卻是個利欲熏心的奸佞小人,心中十分不喜。好在他看在黛玉身體纖弱的份上,留下的功課也不多,黛玉也便過得很輕松。每日里到書房坐半個時辰,便轉到上房,陪母親談天說地,學習琴藝和針黹。
這一日,林如海出外赴宴,黛玉做完功課,與母親一起,聚在窗下靜靜做針線。到了傍晚時分,林如海方才從外面回來,臉色頗有些不虞。賈敏吃了一驚,忙起身相迎,柔聲詢問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