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忠義
- 臥談會,聊水滸
- 玉泉大官人
- 646字
- 2017-05-03 13:12:30
在宋江沒有接手梁山的時候,梁山的議事大廳前掛著一副牌匾“聚義廳”,這個名字是王倫那時候起的,晁蓋也沿用了下來,聚義廳,顧名思義,就是把天下的英雄豪杰,走投無路的人聚到一起,當然那時候投靠梁山的也都是寫走投無路的。后面等到宋江接手后,立馬就做了兩件事,一件是弄了“替天行道”的大旗,另一個就是把“聚義廳”改為“忠義堂”,雖然就差了一個字,但意思可就不一樣了。能跟忠扯上關系的,就只能是對朝廷了。
宋江這一改,算是表名了自己對朝廷的忠心。當然后面上梁山的那些朝廷降將,或者被坑上梁山的倒霉蛋看到這個牌匾,心中可能好受點。不然把人家坑上山來,自己還號稱聚義,這義在何方?有點說不過去。于是整個故事就以“聚義廳”改為“忠義堂”開始,敘事風格和節奏發生了變化,走上了另外一條讀起來不是那么光明磊落,蕩氣回腸的道路。當然,梁山伯眾頭領出身不同,有出身高貴的,也有出身卑微的,按理說兩人是很難玩到一塊的(也算種門當戶對),可為什么大家能相處呢,這就說道另一個義氣了。
正是靠著義氣二字,無論出身如何,大家上了梁山都是兄弟,一起大塊吃肉,大碗喝酒,大秤分金銀,以至于到最后宋江招安后,原本不愿意招安的也都沖著義氣二字,走上了招安之路。當然這也源于宋江的領導能力和洗腦能力(沒有洗腦功底,誰信你),當然有人就說了,宋江有領導能力,是因為他的出身好,有江湖影響力,但這只是一方面,因為出身比宋江好,影響力大的還有一個人,“小旋風”柴進,至于柴進為什么沒有像宋江一樣成為頭領(柴進已經哭暈在廁所),還是得從他自身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