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高拱
- 新明一五六七
- 推丯
- 4438字
- 2017-02-02 12:00:00
河南新鄭,高府。一大清早,高拱一人獨自在自家的后院中晨練。想起自己那一段“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往事,想起自家的豐功偉績,不覺得心中遺憾。
高拱出生可謂是書香世家,名門望族。
高拱,字肅卿,號中玄。河南新鄭人。嘉靖進士。其爺爺高魁官至工部虞衡司郎中;父高尚賢,官至光祿寺少卿。而我們這位高拱高大人那就更加了不起了。比起他爺爺那個五品的郎中來那就高得太多了。
這么說吧,當今皇上朱載垕;隆慶帝,是他的學生!而他是眾多皇帝的老師的其中之一!但二人的關系又要比同是老師的李春芳等人關系要不一般。
想當年,隆慶的老子嘉靖在世時;歷史上出名的奸相嚴嵩為內閣首輔時,這位“仁兄”貪污腐化;為了貪得更多,居然打起朱載垕王府的主意;他要斷隆慶的糧。
當然,當時這位隆慶皇帝還只是一個裕王。而在嚴嵩的眼里只有天天在那煉丹房里的那位“道士皇上”嘉靖才是真神。搞得這位裕王家里都快揭不開鍋呢!
這也難怪這位裕王登基這后的第一件事就事去找戶部要錢;要錢做什么呢?就是要給當年和他一起“共患難”的老婆們買一些首飾,好讓老婆們高興高興!可沒有想到事,隆慶登基之后的第一個小小的愿望;就是讓戶部尚書馬森給否定了。馬森聽說皇上降下圣旨,還沒等宣旨的太監來到戶部。馬森的奏疏就已經擺到隆慶的面前。奏疏很簡單:東西你可以買,但要錢沒有;要命有一條。
乖乖!這句話要是擱在任何一個前朝。這位戶部尚書的頭可就該搬家了。可是,這位馬森,馬尚書。他運氣比較好;生在明朝。要明白,在明朝,國家的財政制度那是相當的嚴格的。國家的錢是國家的錢;管理國家的錢當然就是財政部了。而當時管理國家財政的就是戶部管。而國家的錢,任何人都不能亂動的。別以為你是皇帝你就無敵了。這錢你還是得“請示”一下戶部。戶部尚書點頭了,還要交內閣審議,內閣那幾位都同意了;這樣,你才可以動。
當然,作為皇帝的隆慶也有自己的小金庫。可他那小金庫是繼承他父親的。而他那整天沉迷于煉丹修仙的老子早就將他家的金庫給花得十之八九了。這也難怪,隆慶了;明知道是槍口,還是要往上面撞呀!他也是沒有辦法呀!早在自己還是裕王時,自己就“窮得叮當響”了。
這就要說回去了。當時的內閣首輔嚴嵩不僅扣發裕王的工資,居然連糧食也不給他呀!他又那里來錢呀!要不是他的這位高老師,據理力爭;還不知道他現在在那里呢?而他這位老師,此時正在他家的后院晨練呢!
高拱想起自己被徐階給推薦進入內閣,原以為自己這下可以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了。可沒有想到自己卻又被徐階給擠出了內閣。真是成敗都是蕭何。
就在這時,一位家丁跑來道:“老爺,郭大人來了。說是有喜事相告。”
高拱回頭看了看家丁,道:“什么事呀!如此慌張呀!”
家丁走近道:“郭大人來了。”
高拱急切道:“什么郭樸來了。快快有請!”
高拱與郭樸不僅是同鄉,還是一起進入內閣;一起回家的。兩人的關系嘛!還是過得去!郭樸與高拱同時入閣,且都由徐階薦舉,按理說應該對徐階更為謙卑。
但這位高拱,高大人卻言直。這使得這位徐階徐大人了“拂然不樂”。高拱與郭樸又同為河南鄉曲,“兩人相與歡甚”,徐階知道后,居然“吃醋了”。這樣高徐二人芥蒂漸結。
沒過多久吏科給事中胡應嘉奏劾高拱。為什么彈劾高拱呢?其實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高拱上班開小差!
而高拱之所以冒著被彈劾的風險去開小差呢?那是有原因的,古人教導得好,不孝有三,無后為大!
想這高拱高大人因年過半百膝下無子焦慮萬分,為了自己盡孝道的偉大任務。于是就將家移至西華門附近,這樣既是自己上夜班也可以偷偷回家與妻妾團圓。
但有一次“道士皇上”病情危急,高拱急忙把自己上班用的書籍、器物等盡行取出。卻讓胡應嘉看見,因此奏劾:“拱輔政初,即以直廬為隘,移家西安門外,夤夜潛歸。皇上違和,正臣子吁天請代之時,而拱乃為歸計,此何心也”。
高拱這樣胡應嘉給參了一本。幸虧“道士皇上”一天吃齋念經。病好了而未加深責。但高拱卻以胡應嘉為徐階鄉人,他奏劾又是徐階擬旨報世宗的,故疑胡應嘉受徐階指使,增添了對徐階的不滿和怨恨。
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道士皇帝駕鶴西去,徐階與自己的門生、剛剛充當裕王府講侍的張居正密草遺詔,卻不與當時已經身為內閣次輔的高拱商議同。就私自下詔立朱載垕為帝;當詔書下到內閣之時,高拱、郭樸等內閣閣臣卻惘然若失。
高拱以自己是新帝的老師身份,可謂是肺腑之臣也,但對遺詔渾然不知,因而,對徐階的怨恨更一步加深了。
到了隆慶皇帝即位之后,徐階以碩德元老仍居首輔位,而后又推薦自己的學生張居正進入內閣,高拱的心里那叫一個不爽!
但對張居正,高拱還是得接受的;畢竟,張居正的為人和辦事能力高拱心中還算是比較了解的;但高拱還是心不能平。之后,在論登極、賞軍事、去留大臣是否請上裁決等問題上,數與徐階抗爭,矛盾日趨表面化。
隆慶元年正月,胡應嘉被貶官,各科的給事們認為此事出自高拱的手筆;于是,各科的給事們對高拱發動了群攻。
戶部給事中歐陽一敬的奏折尤為給力,居然將高拱比作蔡京。高拱得知了歐陽敬一居然在奏折中將自己比作宋時的權臣蔡京,心里那叫一個火大。立即找到徐階,請徐階擬旨責杖那些奏劾自己的給事中們,徐階整死個舅子都是不答應。
高拱被給事們中彈劾和徐階對自己的態度,又被扣上權臣的帽子,在言官及朝臣強大的壓力下;高拱被迫向隆慶帝提出辭職,隆慶接到高拱的辭職報告在上面批示了兩個字“不允”;而后,又給徐階去了文件,讓徐階留下自己的這位老師。而徐階屈于皇帝的意思,也擬旨慰留,但絕無譴責言官之言,高拱越發生氣,一次公開在閣中與徐階舌戰。
高拱攻擊徐階道:“你在先帝時導之為齋詞以求媚。宮車甫晏駕而一旦即扳之。今又結言路而逐其藩國腹心之臣,何也?”
面對高拱的強勢的責問,徐階徐徐辯答曰:“夫言路口故多,我安能一一而結之,又安能使之攻公。且我能結之,公獨不能結之耶?”他又說,我并非是背叛先帝,以遺詔讓先帝自責是為先帝收人心。至于齋詞一事,徐階坦認“因我罪”。
而徐階抓住高拱的一個弱點對高拱展開了攻擊,大聲責問高拱道:“你不記的了!當年在禮部時候,先帝以密札問我:‘拱有疏,愿得效力于齋事,可許否?’此札今尚在!”
聽聞徐階的質問,高拱的臉一下子就紅了,一時盡然不知道如何回答徐階的問話了!真所謂頓時頰赤語塞,恨不得找個縫轉進去!
勝負乃兵家之常事也!雖然打了個敗仗;但高拱并不甘心,于是以徐階子弟和家人在鄉里橫行不法事攻訐徐階,并授意門生齊康劾徐階。徐階疏辯而向隆慶提出辭職。
但當時徐階正因遺詔復起嘉靖時期被謫諸官而受到部院大臣;各科道言官對徐階可謂是感恩擁戴,權勢灼熱!而幾乎所有的各科言官都上奏隆慶請留徐階!還集體去找徐階第敦勸視事,另外極論齊康、高拱罪狀,甚至群集闕下,吐唾辱罵齊康、高拱。三月之內論劾高拱的奏疏竟多達三十余份。
高拱最后沒有能扛得住言官們的群起而攻之,于是,向隆慶連上了十二封奏疏,稱病乞休。隆慶多次挽留沒有得到高拱的同意,于是,只好同意了高拱辭職的奏折,但還是讓高拱以少傅兼太子太傅、尚書、大學士銜回家鄉養疾,并派人護送回老家。而高拱的學生齊康則被貶官外調,之后,郭樸不久也辭官回家了。
高拱見郭樸坐在大廳里,郭樸見高拱進來起身相迎;道:“高大人,恭喜呀!”
高拱被郭樸這句話給搞蒙了,笑道:“郭大人,不知這喜從何來呀!”
郭樸笑道:“高大人,還不知道嗎?”
高拱笑道:“郭大人,什么事呀!坐下來慢慢說。來呀!看茶!”
郭樸端起茶杯道:“你是真不知道嗎?徐階致仕了!”
高拱聽了這一句話,那個高興勁。要是他生在后世恐怕他就要高歌一曲了。唱什么呢?也只有那首傳唱于解放時期的“解放區的天,是明朗的天。。”
高拱疑問道:“什么徐階致仕了!為什么呢?”
郭樸喝了一口茶道:“具體的原因我現在還不知道!但聽說是徐階與皇上鬧矛盾,一氣之下就提出回家了。令他始料不及的事,皇上在第一時間就準許了。”
高拱聽了心里那一個美;他知道自己重返京城的時間不短了。故意笑道:“徐階致仕與我何干呢?”
郭樸笑道:“高大人,你我都是明白人。你有何必在明人前還說暗話呢?”這位郭樸,郭大人可是朝廷出了名的好人呀!
郭閣老在安陽幾乎是家喻戶曉。然而,郭閣老在大明王朝究竟是怎樣一位舉足輕重的歷史人物呢?官場之上,宦海沉浮,免不了有人被政治激流斷送了性命。只要是忠臣良將,郭樸從不袖手旁觀。
當時有個年輕氣盛的廣東人叫海瑞,海瑞原是淳安縣的一個知縣,后來升任戶部主事。誰知仕途險惡,海瑞栽了個大跟頭,一頭栽進了政治漩渦里;海瑞惹惱了皇上!
要知道“皇帝很生氣,后果就很嚴重!”。這還是那位有些神經質的嘉靖皇帝,這下后果就更嚴重了。一時間,這位與宋朝是包拯“包青天”的“海青天”可謂是命懸一線呀!雖然,他已經將自己的后事都安排好了。甚至將自己永久居住的房子都抬到宮門前了,來表示自己要以自己的生命來勸諫嘉靖。
事情發生在嘉靖四十四年冬天。年輕氣盛的海瑞誓死要給皇上提意見,而且意見提得十分尖刻,尖刻得就是平常人也難以接受。世宗皇帝看過海瑞的奏章,頓時七竅生煙,火冒三丈,將海瑞的奏章狠狠摔在地上,厲聲對殿前侍衛喝道:“這哪里是提意見,分明是對朕的惡意攻擊,膽大狂徒,一派胡言,快與朕拿住此人,不要放走了他!”
這時,一位名叫黃錦的太監馬上告訴嘉靖道:“皇上,聽說這個海瑞上疏時,預先就買了一口棺材,并且和妻兒老小訣別,給家里所有的閑雜人等一一發了銀兩,讓他們各自投親靠友去了,這個海瑞決不會逃走的。”
嘉靖一聽更是氣急敗壞道:“好呀!他居然已有已死之心。那我就成全他。”說完,將手中的經書往地上一甩。當下傳旨,將海瑞打入死牢大獄。
御林軍奉命去后,太監黃錦將海瑞的奏本撿起,放在御案之上,氣急敗壞的嘉靖皇帝又重讀奏本,不知不覺心里有所觸動,感到海瑞所說,亦有可取之處。
嘉靖自言自語道:“這個海瑞還有點像商王朝那個叫比干的忠良,可朕并不是殷紂王啊。”
轉眼間,冬去春來。明嘉靖四十五年,世宗皇帝已是花甲之年。便召郭樸近見,問郭樸對此有什么良策。郭樸見世宗皇帝身體虛弱,勸皇上保重身體,暫時不宜出宮,有些事情暫緩處理為好。
嘉靖道:“郭愛卿,你也知道那個海瑞給朕提的意見是多么尖刻!朕不愛護自己的身體,致使病痛纏身。如果朕像前幾年精力充沛地在金殿之上執掌朝政,及時處理國家大事,何至于被那海瑞尖刻地指責呢。這個海瑞真是死有余辜。”提起海瑞,嘉靖就氣不打一處來。
郭樸奏道:“海瑞這樣做,實在愚笨,他做知縣時就憨厚剛直,但是,海瑞的內心也是為了陛下好,其心尚可原諒,老臣乞請陛下開恩,饒恕海瑞,他一定會為陛下的江山社稷肝腦涂地。”
嘉靖嘆道:“朕也不愿多殺這些敢于向朕提意見的諫臣了。”
郭樸退出后,太監躬身遞上法司的奏折,奏稱:“海瑞實為對皇上諷刺譏笑,論罪當死。”世宗略略一瞧,想起郭樸給自己說的話,便將奏折擱在一邊,并不加批復。如果世宗隨手加上批復,海瑞性命難保。海瑞不死,多虧了郭樸。
這一幕,實在令人驚心動魄。
高拱什么話也沒說,過了一會起身笑,道:“郭大人,你也難得到來府上做客。就在我家吃過便飯,在看看我新做的詩詞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