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隨手買了兩包飼料,倚在湖心亭的欄桿邊,一股腦全倒在水里。成群結隊的魚兒爭先恐后的游過來,相互競食引起水波陣陣,爭搶的太過厲害居然把水花濺到我臉上了,我有些嫌惡的擦把臉趕緊走了。
不一會又繞回到大路上,正聽到導游在介紹‘堰功道’。說的都是對都江堰,有過貢獻的歷史人物。
介紹到丁寶楨時,我比較有興趣,說實話,我不知道丁寶楨是哪朝哪代哪路欽差。但聽導游說,他發明了宮保雞丁,我還是對他刮目相看地多看了兩眼。
堰功道是長長的兩排,腳下有很多小龍頭,據說是因為,都江堰把奔騰的岷江水一分為二,分為內江和外江,內江又分為蒲柏河,江安河……等四條河,在下游又分成八條河,所以在堰功道兩邊修了248個小龍頭。
我沒有興趣去挨個數,所以繼續往前走,去看聽說拍《西游記》里人參果樹的原型——‘張松銀杏’。
繞著這顆一千多年的銀杏樹,我怎么看,都與記憶中的人參果樹聯系不起,明明不大一樣啊?
特別周圍環境大不相同,可能是因為公園重修過了吧!我不想與大眾一起爬“伏龍觀”湊熱鬧,從‘張松銀杏’后面往河邊走。
靠在石欄桿往下看,只見滾滾的岷江水往南橋流去,水有多深不知道,但水勢很喘急。頗有點,滾滾長江東逝水的味道。
往上看有‘花洲棧道’四個字,我向棧道走去,沒多遠就看到一個洞,遠遠望去像石鐘乳的洞穴,走近一看只不過是水泥建筑的仿品。
我一時好奇沿著階梯走了上去,一個扎馬尾的女孩與我擦肩而過,進去一看只有兩平米大小一目了然。另一邊也有階梯,我剛從另一邊階梯出去,背后一陣涼風,淺淺聲動,一個十七、八歲的男孩從我身邊疾步走過,見我驚了下,回頭往我一笑。
類似的事情已經發生太多,我已經是見怪不怪,淡定的漠視他,繼續往前走。站在觀景臺前遙望‘寶瓶口’三個大字,想著兩千年多年前,李冰父子開山修堰之艱辛,正感慨著“前人栽樹,后人乘涼”。不想往后面一看,剛才那個男孩也在我上面不遠處欣賞寶瓶口。
我有些好奇,眨了眨眼睛再定睛一看,人還在!
原來如此,我不禁啞然失笑,搖一搖頭舉步往上爬。那男孩卻開口問到:“你是一個人來旅游的?”
我又仔細盯著他看了兩眼,是個青蔥帥哥呀!于是甜甜回答:“是啊,你也是一個人?”
“嗯!我叫楊英木”。
我只聽見了英木,調侃道:“你怎么不叫花道?”
“花道?你說得是灌籃高手里的櫻木花道?”
“是啊!沒人叫過你花道嗎?”
“沒有,但我挺喜歡三井。”
有了共同的愛好,我們很快熟絡起來,他叫我“七七”,我稱呼他為“花道”,每每一出口,兩人相對一陣大笑。
一起沿著矮小狹窄的石梯轉了幾個圈登上伏龍觀后的觀景亭,坐下吹吹河風滿眼青山綠水真是愜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