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曹操奔逃,殺呂真相
- 西游之劍轉天道
- 晨早
- 1846字
- 2017-01-30 21:46:37
當時袁紹在渤海,聞知董卓弄權,就差人送密書來見王允。道:“董賊欺天廢主,人不忍言;而公恣其跋扈,如不聽聞,豈報國效忠之臣哉?紹今集兵練卒,欲掃清王室,未敢輕動。公若有心,當乘間圖之。如有驅使,即當奉命。”
王允得書,思考良久。一日,于侍班閣子內見舊臣俱在,王允道:“今日乃是老夫生辰,晚間請眾位到舍小酌。”眾官皆道:“必來祝壽。”
當晚王允設宴后堂,公卿皆至。酒行數巡,王允忽然掩面大哭。眾官大驚,問道:“司徒生誕,為何大哭?”
王允道:“今日并非我生誕之日,因欲與眾位一敘,恐董卓見疑,故為借口;董卓欺主弄權,社稷旦夕難保,想高祖誅秦滅楚,平定天下,誰想傳至今日,乃喪于董卓之手,此吾所以哭也。”于是眾官皆哭。
坐中一人撫掌大笑道:“滿朝公卿,夜哭到明,明哭到夜,還能哭死董卓否?”
王允一看,乃驍騎校尉曹操。
王允怒道:“汝祖宗亦食祿漢朝,你今不思報國而反笑?還有臉面對列祖列宗否?”
曹操道:“吾非笑別事,而笑眾位無一計殺董卓,操雖不才,愿斷董卓之頭,懸于都門,以謝天下。”
王允上前拉著曹操手問道:“孟德有何高見?”
曹操道:“近日操屈身以事董賊,實是欲乘機殺之,今董卓頗信我,我經常能接近董卓。聞司徒有寶刀一口,愿借與操入相府刺殺董卓!”
王允道:“孟德果有圣心,天下大幸!”于是親自倒酒敬曹操,接著取寶刀與曹操。
曹操藏好刀,喝完酒,即起身辭別眾官而去。
次日,曹操佩著寶刀,來至相府,問:“丞相何在?”下人道:“在小閣中。”
曹操進入,見董卓坐于床上,呂布侍立于側。
董卓道:“孟德怎么來遲了?”
曹操道:“吾馬老邁,途中累死,故此來遲。”
董卓對呂布道:“吾有西涼好馬,奉先你可親去挑選一騎賜與孟德。”
呂布領令而出,曹操心道:“真是天助我也,此賊也是該死!”即欲拔刀刺之。
誰知董卓起身,曹操心里一驚,未敢輕動。
董卓太胖不耐久坐,遂倒身而臥,轉面向內。
曹操又心道:“這該死了吧!”急取寶刀在手,準備行刺。
不想那董卓仰面看到衣鏡中,照見曹操在背后拔刀,急回身問道:“孟德你在作甚?”
這時呂布已牽馬至閣外,曹操惶恐,于是持刀跪下道:“操有寶刀一口,獻上恩相。”
董卓接過一看,見其刀長尺余,七寶嵌飾,極其鋒利,果然寶刀,遂遞與呂布收了。
曹操又解下刀鞘給呂布,呂布引曹操出閣看馬。
曹操道:“在下想要試騎一下。”
董卓就教呂布把鞍轡給曹操,曹操牽馬出相府,加鞭望東南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馬上虎牢關,然后進入主題,也就是西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書接上文,呂布對董卓道:“義父,剛才曹操似有行刺之狀。”
董卓道:“你說得對啊!我也是這么想的。”
正說話間,李儒來到,董卓把事情告訴李儒。
李儒道:“曹操無妻小在京,只身獨居,差人召他來,若曹操來,說明他是獻刀;如果推托不來,則必是行刺。”
董卓大喜道:“你說得對啊!”
于是差獄卒四人傳喚曹操。去了良久,四人回報道:“曹大人不曾回寓所,乘馬出東門,門吏問曹操,曹操說:‘丞相差我有緊急公事’,縱馬而去。”
李儒道:“曹賊心虛逃竄,行刺無疑。”
董卓大怒道:“我如此重用,反欲害我!”
李儒道:“此必有同謀者,待拿住曹操便可知曉。”
董卓遂令遍行文書,畫影圖形,捉拿曹操:擒獻者,賞千金,封萬戶侯;窩藏者同罪。
且說曹操逃出城外,并未遇到陳宮,至于殺呂伯奢之事,陳壽在三國志中沒寫。《三國志》中記載道:太祖乃變易姓名,間行東歸。出關,過中牟,為亭長所疑,執詣縣,邑中或竊識之,為請得解。卓遂殺太后及弘農王。太祖至陳留,散家財,合義兵,將以誅卓。
《魏書》記載道:太祖以卓終必覆敗,遂不就拜,逃歸鄉里。從數騎過故人成皋呂伯奢;伯奢不在,其子與賓客共劫太祖,取馬及物,太祖手刃擊殺數人。
《世說新語》記載道:太祖過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備賓主禮。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圖己,手劍夜殺八人而去。孫盛雜記曰:太祖聞其食器聲,以為圖己,遂夜殺之。既而凄愴曰:“寧我負人,毋人負我!”遂行。
這三種記載,陳壽不知道具體發生了什么,所以就沒有寫,《魏書》是曹魏自己人編撰的,自然說好話,至于《世說新語》,那完全是野史,某種程度上比《魏書》還假,但是也有可能是真的。有爭議的歷史,怎么說都是假的,因為沒有證據,換一種說法,怎么想都有可能是真的,因為沒有證據證明是假的!
至于真相是什么,除非親眼看到,就算是穿越過去的劉晨也不知道究竟發生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