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思考(二)

還有什么比無知更墮落,更停滯?但,無知卻是人類世界唯一且永恒的創造者。它無比強大,故也充滿邪惡!

最了解的只能是最愛的。

哪怕你多愛一個人,也無法因此停止去愛你自己。

未來就是對過去的探索所得,人生就是無時無刻的自省。那里不存在一個“我是誰”的問題,目的也不是關于“我”的詮釋,人介于思想的所有行動之間,不斷理解已發生的再不停希望未發生的,以此而夢過這一生。

我們所臆想的未來,需靠現在去創造,那時才可知曉,非此刻一時的需求可以斷定…

沒有一個年輕美麗的人愿意致力于平凡并繁瑣的事業,除非他的心靈恰如他的外在。

人類對未知抱以恐懼或希望,在于其內心重于欲求或想象。受累于自身欲望的囚徒們是沒有未來的,而單純的天才必成為新世界的創造者,世界的擁有者。

沒有為了未來而行動的此刻,只有為了此刻而打造的未來。

充滿了謊言和愚昧的世界,人能依靠的只有真理和對于他自身而言永遠只可能暴露無遺的真實的自己。

越是卑微的人越渴望得到,而每當他又越愚蠢,則會無限掙扎在獲得一切的途中,他不在乎得到了什么,他需要“得到”這種看似充滿力量的感覺去一次次催動他的內心去相信自己已經遠離了曾卑微的事實,需要“得到”時的快感來告慰以致征服他那顆不受他控制的對生命和世界充滿誤解和質疑的脆弱心靈,直到他從一個人變為一個萬物可以從其身不斷進進出出的空洞容器,他或許才會相信自己的不滿足不是建立在對世界的探索上而是僅僅為了不讓這懦弱無能的自己莫名被世界奪去了靈魂,而且那靈魂是一種由他自己發明用以給他生之幸福的存在感,為此,他必須不斷吞噬他周圍的一切使自己“得到”再“得到”,并深信最終他會安心地活在“得到”的堡壘中,堅守一份屬于他自己的榮譽,而后他注定要向世界宣布他的到來,他的存在。

懦弱之輩,即使持有更為專注、刻苦的精神和非凡的行動力,也永無力突破現實,改變和提升自身的命運,因為這群烏合之眾始終都在嚴格并積極地服從他人的指揮,活在他人的思想之下,為他人的意志拼盡全力而絲毫無覺自身的需要和追求。打工仔就是其中的典范,不會為了理想尋求挑戰,有時他們是在選擇一種簡單的方式去靜觀身邊的一切,有時就僅僅為了抓住一種好似應該屬于自己的軌跡,安全而無害地行走于人類整體的洪流里,漸漸淹沒了其身所有曾或許被什么點燃過的熱情。

一旦思考起來,就不能擺脫人的命運,他終其一生自顧自的愚蠢。

人的虛弱和怯懦足以使他向一切未知待解的事物堅定地說不。

愛情是兩個人的事,在不可信的現實里他們同創了一些能讓彼此和我們可以去相信的東西。生死無妨,只因愛走進了被無知和畏懼占據的生命。

生命本身的自由使人生處處充滿選擇,但不是選擇去爭取什么或者放棄什么,不是選擇希望或者絕望,而是選擇做怎樣的人,并對生命做屬于自己的詮釋,孰輕孰重,孰是孰非,愛亦不愛。

說一聲我愛你多么難啊,因為我們時常都不是這樣想的。

時常,我們都不知道他人在想什么。一個充滿質疑的猜忌的心不是陶醉于自我的臆想就是輕易受害,決定他人心理的不是他人而是我們一時的心情,此刻快樂就意味著他人也快樂,此刻沮喪就意味著他人也沮喪,就好像全世界也不過自己的影子一樣。誰也不會去問:“你愛我嗎?你在想什么?”因為答案或許連對方也并不真的知道。人,多么敏感而又善變。故此,他是多么危險吶。可是為什么他之所以如此的原因又是他的內心時刻惶恐或麻木,對自身的潛質強烈的逃避,而對呵護一個不疼不癢的人生保持最高的熱情!想到這里,人又怎么去愛人?他甚至沒有足夠的時間和興趣去探索他的離奇和愚蠢。

人和世界很有趣的地方是,人通過自己了解世界,同時也通過自己去逃避世界。前者的勇敢造就后者的畏懼,是去毀滅,或者變作一場雨,洗去所有污濁,承擔命運的重力。

做怎樣的人?創造怎樣的人生?倘若不每天都專心思索這兩個問題,人怎么可能有價值地活下去,而若不遵照思考實踐自身又怎么可能面對自己時不感到絲毫羞愧?

人生是用來面對和選擇的,不是逃避和耽溺。

從不懷疑的東西,就該選擇它,比如我的孤獨以及思想深處我對完美孤獨的渴念,而我心知理想的孤獨只屬于強者,作為一個強者需要拋棄的東西太多,多到絕不可能被任何人獨自承擔。這意味著,一個弱者之所以成為強者是他清楚地發現他根本不能承擔他所承擔的而毅然執行了拋棄一切的意志所達到的自我的超越…

電影《斗牛》里可愛的臺詞,“什么都別怕,一切都會過去的。”即使不會過去,就真的存在任何值得恐懼的事物嗎?畢竟受傷的不過是一個并不存在的心靈所依托的一個借助幻覺創造一切的肉體。唯可令人振奮一時的是人體內自己與自己的距離,了解自己這條路,它驗證了一些事實,一些畢生追求也難得的致命、可敬的真理。

依賴和信任另一個人,也是在擺脫和懷疑自己。拿出投身孤獨的力量吧,人總是需要學會一個人生存。讓對自己的毀滅如同對自己的創造般顛覆命運。

人想幸福和勇敢,那就縱使質疑世界和信仰也不懷疑生命和自身。只有如此,才能擁有探究、尋覓,以及實踐真理的頑強毅力和不盡熱情。

無愧于生命才可令死亡成為一種榮譽。

有時,比起給人以依靠,不如使其恐懼。貪婪的人總是需要一次直接的警告,以便使他們的惡臭絕無飄散開來的可能。對待愚蠢的人,愛只會縱容他的愚蠢并給他墮落的理由和機會。正確的是,要么毀了他給他再生的可能性,要么殺了他。

一個人的真誠往往不被他人在意或者不被他人相信,一切都建立在個人利益之上。有利于人才能使人信服與重視,無利于人則無論如何也終變得毫無意義。不是世界背叛了人,是人背叛了自己,生命也看似一個替代時間的玩具。人與人之間沒有愛,只有卑微可憐,冷漠傲慢的索要和評判,如此便活得快樂自在,唯有自以為努力付出卻從無所獲的人和擁有真誠之心的人是痛苦的。前者憤然離去,后者沉淪于孤獨和死亡。

人性能走多遠不僅在于人是否勇于屏棄過去曾堅持的一切,也在于人能否堅定相信人類可以擁有更好的人生。當過往充滿了痛苦也意味著未來一片黑暗,傷害不能延續幸福但它也不能因此就掩埋了希望,因為生命之永恒根本不是活著也不是死亡,是生命有目的的變化,它不同于其它任何事物的變化,它是自由的。

唯有付出最多努力的人,才是懷抱最大希望的人。悲觀源于一個異常貪婪卻格外貧窮的心,它知其想要的永不可能被自身滿足,故此它往往無所作為,終在自身愈加嚴重的墮落和虛偽中一無所成。一個活著的人,必須做到:堅持不斷深入地了解自己并絕不放棄。

比起許諾去愛一個人,更困難的是決心去傷害一個人。因當我們越能更深的傷害到一個人,表明這個人越多的在乎著我們。我們往往可以忘記對自身的要求卻難以不介懷他人對我們的需要和期許。

人無時無刻思索和在意著的不是自己,而是給予其力量和希望的人和事物,當然也同樣給予其傷痛和悲憤。人,像是空洞的深淵,首先需要著,無所謂得到什么,繼續需要著…

關于生活,他人并沒有要求人,但人卻在模仿他人。人要適當地排除異己才能擁有不被他人譴責和鄙夷的生活。他人的思想并非全值得人學習和信賴,他人也并非時刻滿足于自身現狀。對他人思想上的在乎常使人迷失自我。可重要的是能否通過自身努力給予在乎之人想要的生活。故此人需做到依靠自己,相信自己。

對于身邊的人,別再管他們怎么想,只要給他們想要的生活。人,倘若你不愿敬重自己的思想,就停止憤恨他人對你的厭棄和妄語。因為所有他人對你自以為是的評判,其實都是你自找的。他人的思想,是這樣一種東西,若你不能堅定地信仰它,就狠狠地踐踏吧,因為你要從中發現和堅持你自己!

力量所要求人做的就是擺脫作為人應擁有和應展現的一切,漸漸地,喪失人性,其實是所謂的“人性”,那種人畜難分、茍活于世的本性。若一個人想要幸福,那力量于他則毫無必要,他只需要躲在人群中,自在地偽裝成人的模樣,生活就會為他敞開懷抱。可若一個人想要力量,他就要認清自己的真相,征服自身的獸性,忽視一切所謂人之常情的表象,而永遠服從于他的本心,他真正確定的事實。拋開所有模糊不清的令他動搖和掙扎的愚蠢的人和事物。不斷地要求自己,不斷地實踐自己。停止喧囂,不再逃避。不成為任何一種被世界和他人捏造的東西,只成為他自己。

只有心靈美麗的人,才想要時不時地探尋自己的本心。另外的人,皆由于羞恥與罪惡感而不得不忙碌于各種雜事中來躲避骯臟的自己。

看起來注定會贏的人之所以常常慘敗,就像一個人跑步很快,就覺得自己擅長跑步而信心滿滿地參賽長跑,開始時他是第一可最終只得了第三第四這樣的成績,若他參賽短跑或許就是第一了。人所擅長的事給人以傲氣,使人相信自己在此處擁有不凡的實力,故人也總是渴望在此處可輕易取得傲人的成就。但現實世界卻不會在意人一時的輝煌,并且現實生活中的人們也無暇顧及他人為理想而抗爭的過程卻僅僅注重個人的成就,也就是結果。能把一件事做得很好會吸引眾人一時的眼光,而把自己擅長之事堅持做下去直到足以影響到他人時才能得到他人的理解和認可,再沒有人能否認他努力過的事實。現實所以殘酷,是因為奇跡都是日積月累的創造而非個人逞一時之勇就可實現。只有人不斷磨練自己,不驕傲,不放棄,持之以恒,才有可能真正擁有和依靠他的才能去向世界宣告他活著的奮斗的樣子。了解自己只是創業的開始,堅持付出,不斷進取和突破自身,才有可能戰勝一切阻力,主宰自己的命運。

或許罪惡感是人對自身的一種悲觀誤解,人無法改善自己時總會對自身懷有怨恨和敵意。人只有荒誕不羈的欲望嗎?為什么不承認那只是一種有些愚蠢的感情呢?

狹隘的人短淺的地方在于,在人的思想中,事物的重要性不是就其事物本身去探討,而根據事物與人之間關系的密切程度去決定。

思想的延伸是個人內心愈加不安的表象,思想所以充滿疑慮,是因為難以忍受自我的空虛。一個人對人生問題的解答在于他所能感受到的自身的局限和無知。正在變強的人,注意力總是高度集中而無瑕探討所謂的價值和意義,思想不再在痛與樂即虛無和實在中游離,它擁有了需要絕對關切的東西:它的目的。

只有在哲學這里,人才有可能始終面對自身唯一的、真實的敵人,自己。

肉體,在滿足其最基本的需求時就可生存下去。精神則不然,尤其靈魂,它是如此挑剔,倘若沒有一個不斷趨于完美的人格,靈魂將在人所有清醒的時刻對肉體和心靈無休止地進行絕對致命的傷害和打擊,這是訴求道德之人在遇到阻力時常常生不如死的根由。因靈魂被滿足之前,人的思想絕無安寧可言。

不要去妄斷他人,盡情地評判自己,一個人的全部目的只是這個人自己而已。在探尋中,一覓即中的關鍵僅在于停止逃避。

理性重要的一點是做到避免出現這種情況,目前格外鐘情于某人或事物的最大原因是曾經苦苦希求卻不可得。

有時認定了自己只是因為長時間跟自己相處而得到了對自己一時的理解。一個人不是沒有可能變成另一個人,而是習慣了此時的自己和以往反復醒悟后對自己的了解,卻難以適應和接受改變,以及幻想中變動所能帶來的多種不同傷害。唯相信自己時,未來才會令我們向往而不是恐懼,我們也才停止逃避,學著面對,勇于突破。

過去是一面鏡子。透過它,看到自己,他人和幻想。此刻的心因過久凝視它而被扭曲和捆綁。當思想停滯,過往的一切都變作傷痛。卻很少人知道,不是鏡子的問題,是自己失去了想象力與行動力,鏡子里的內容才越來越遙遠和空洞,自己也更加猙獰和疲倦…勿守著回憶,去創造它。

愛了便沉默,在有所需求時才急切表達。

走進一個人的心很容易,在一個人心里留下真實的自己卻很難。

當一個人有所作為,他的行動能改變的是被動且虛弱的善者,而思想能震撼的是游手好閑卻敏感多情的患者。世界中并沒有多少人愿為他人的存在而付出自己的理解和信仰,人時常都連照看自己的機會都異常缺失。如果我們善于觀察、感受和學習,我們的心將理解生活,改變自己,在有生之時必定有所作為。

不是某件事,在去做它時特別艱難,而是任何一件事,想要把它做到最好都是不易的;永遠不要試圖鼓動他人去做某件事,因為那些能完成一件事的人首先就必須是主動的。隨波逐流的人群淹沒了不盡的個體,個體也有過理想,卻無力堅持,終放縱、妥協于他人的思想洪流。所以天才,總是少見的。

這個世界,每個人都孤獨無依,誰也幫不了誰。人之間因互相理解而產生羈絆,卻永不會出現替代關系,人的所有,無論感受或思想都是獨立的。自強不息的秘密在于學習,不是模仿更不是信仰,而是觀察和探索,以發現事實。除了真理,沒有什么更值得無知的人去追尋。

有沒有某些事、某些人或其它任何事物讓你覺得你還活著,或者說你需要活著。倘若有,就不要找尋借口,分明依仗著這些去生存卻又自顧自地放縱自身去對肉體的弊病妥協。有尊嚴的人要實踐每個明知自己能完成的想象,停止逃避做縱辛勞卻誠實的自己。試問,誰不懂如何成為一個好人?是有些人不愿罷了。

謹言慎行些寶貝,當你被愛。你的一顰一笑,一舉一動都在至深地動搖、影響以整個生命注視著你的人。

人若不能理清自己的思想,那即使沖到人類發展的最前方也無濟于事,不過是順應時代,看起來很不錯的樣子而已。

最想表達的,永遠都在內心被緊緊地鎖著。

質疑與斗爭的沖動時刻左右著他,致使無論面對任何思想地出現他都只是即刻求索出不同的角度以理所當然的自信姿態去表達他對此思想的不滿足,不斷另辟蹊徑地否定著對方而根本不去思考事實究竟是什么,心中毫無信仰的他僅僅是善于思考罷了。這就是思想家中的詭辯者。

貪婪之心時刻要求得到答案,可甚至難以找到哪怕是一種可能性。純真地陶醉在哲學界無懼生死的天堂,用不能理解生命而發生的瘋狂去駕馭不能掙脫生命而持有的悲傷,感受所有瞬間撕裂心肺的漫長,固執向往最初的緊張,不甘孤獨的心緒格外慌忙,急于躲藏,怯于想象,人的模樣,會多么讓人沒有希望。

何不收斂起謹小慎微的愚昧?并肩渴望成為英雄的人,共同顛覆世界的黑暗,單純造就生命的光明!

對完美的不竭追求有時不過是對自身愈加墮落的強烈反抗。

有時,人不愿認可一個滿足他人的人卻樂意接受一個滿足自己的人,前者表明了人的自私后者突出了人的貪婪…如此可悲,愚蠢。

人看到、感到的一切都源于人的內心。要敢于相信每一個人。盡管一個靈魂總能第一時間就識別出另一個靈魂,理解他人也是不能間斷的,畢竟這是一個恒變的世界。

欲望會一直動搖和壓制你的信念可你也要時刻保持清醒,做你所有思想的主人。再強烈的恐懼與絕望對于相信自己的人而言也不成威脅。

生者當以最有活力的激情致敬永恒的魂靈。

無助的人不在乎自己能否被拯救卻關切自己是否有人陪伴,在渴望依靠他人的幻想中漸漸淪為真正的弱者。

你想要長大,就給自己一個值得追求的理想!

傷害他人能撫平自己內心的苦痛嗎?當A因自身的怯懦而自卑時,面對A,我們樂于發掘出B所有自私、愚蠢的證據,以為A會因此突然就變得自信或至少也會令A感到一絲安慰。像每次看到有人比我們更值得同情,鄙夷或痛恨時,我們的表情不是難以抑制的興奮就是超乎異常的平靜,心里說著:這樣就好,這樣就好…

物質不是與思想無關的另一產物,而是思想的實體。當我們渴望飛翔才有了飛機這堅固的翅膀,當我們需要了解世界的不同角落正發生著什么才有了這覆蓋全球的網絡,當我們試圖接近大自然去感知地球的魅力才有了跋山涉水的攝影機,當我們好奇浩瀚天際才有了與月球的零距離…不值得爭的不是物質是骯臟的欲望。

生命的過程,其價值不在于支配,在于理解和學習,在于一個人能以怎樣的代價去尋覓和探究生命的真相。

有時,人想要的不是愛情,是力量。虛偽的孤獨一再充當人一味退縮的借口。并沒有多少人去學著停止放縱自己這常常因無助而渴求著被愛且無能做到去愛的荒蕪的心。

不是無知,是無法從已知的一切里走出來做出一個讓自己滿意的選擇。不是不滿足自己的現狀而是不能舍棄它,不能離開這個傷痕累累的身體,好像一旦不注視著它的痛苦,它就要在一瞬間崩潰接著被無情的自己毀滅殆盡!它需要你的愛并且勝于其它一切對你的需要。

改變自己,從今天做起。改變世界,從每一天做起。

任何事并無實質的區別,更不能決定任何人的實力,是人自身決定了自己的價值。沒有該或不該去做的事,想或不想去做的事,了不起或愚蠢的事,邪惡或美好的事…只有懶于去做或勤奮去做的和無所事事或造就奇跡的人…有了理想就給自己不被理想壓垮的心智,莫被自己的欲求或夢嚇倒,我們不在于做事在于做人!

思想的回旋與恒動,本就沒有專屬于個人的東西,皆在于萬物的共同創造。若要糾結人的個體,不過是不同的表達方式和微弱卻自由的思想意識選擇。個人縱然獨立的活著又時常看不到出路的深陷孤獨,可他永遠都可以重新依賴這個世界,依賴任何他所渴望的思想,學習和感受他能探索到的一切。我的文字源于生活。

要給自己勇氣,用來迎接神秘的未來,也用來從過往中反省并學會控制自己一時的情緒,你是你所有思想的主人而非它們的容器。

愛情不是獵奇或快感,而是找到一個人,通過這個人你的心變得平靜,因為當你面對他時你沒有任何設防的理由。

每個人的人生都由他自己創造,并沒有一個已然存在的屬于所有人的未來。

什么也尋獲不到,因為若不是從一開始就認為那是已經失去的或者認定其并不存在,人是不會去尋找的。往往,人都在遺憾中渴望或在虛無中幻想,卻沒有人敢于正視事實,以一種堅定和清醒而非僅僅善感的姿態迎向那因會消逝而無比珍貴的明天。

生命是一次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旅程。絕望和無助隨時侵襲自我,使人沒有閑暇去照料一份感情,也沒有力量去守護受到傷害的自己。突然停在思念里,停在希望里,因一份時不時隱現的自知之明而感到心動和恐懼,總是一邊用力去愛一邊又選擇逃避。

為心靈打造一個堅固的牢房,自己將自己捆綁,開始沒完沒了地質問,拷打、利誘、費盡心機地想要從無知的自己這里得到所有的答案,哪怕自己都還沒有勇氣去提出任何一個問題。還不曾真正開始一段旅程就已經倒下了。

人所經歷與看到的已經發生的事使人相信生活的多種可能而不再滿足于生活的基本需求,常常為自己定制了多種不同的人生軌跡,向往著更好的人生,不甘心自己簡單的過去。縱然付出代價也要實現心中最高的理想,有時這被稱為希望,有時又被稱為欲望。對他人人生的幻想,是人錯過自己人生的最大理由。

人多少都有虛榮的一面,我們內心有恐懼,對自己的真實了解使我們發現了自身的諸多缺點,當我們無力或惰于改變自身的不足時就會想方設法地去隱瞞和欺騙。這恰好說明了,我們只要想去做什么,什么就會特別簡單。當我們想要的不是欺瞞而是坦誠時,坦誠也會很容易。唯一困難的是選擇。所以選擇吧。

虛榮的人是這樣,恐懼卻只躲起來恐懼,渴望卻只悄悄地渴望,不去愛卻聲稱自己愛…虛榮使他們輕快地做著自己想做的那種人,只是需要格外辛苦地隱瞞起這事實。故此他們總是擁有一個令人滿意的外在同時也擁有更多為人所不知的內在。比起對內心的探索更執著于對借口的尋覓,他們始終沉浸在想當然的謊言里。

沒有自我的人總是以他人為依據來評判自己,他們喜歡跟他人一起錯、一起喧鬧、一起判斷是非對錯…

即使對他人的人生造成巨大的改變也無法使其從自身命運的過往悲喜中掙脫出來。認識命運并勇于把握突破命運的機會是人完成自救的一線希望。人所有被動的改變僅僅是其生命表面的漣漪,唯有主動出擊才可在充滿悲劇的人生中沉淀屬于自己的喜劇。

人,總是對自身的愚蠢行為樂此不疲,又在面對自身的無知時感到無比的壓抑,好像他可以非常愚蠢但絕對不能清醒地意識到這一點,故此,人唯一的小聰明全部都只用以逃避真實的自己直到自己天真的相信自己已重要到不應如塵埃般隨風而逝。

痛苦不算什么,縱然它使我們的心靈支離破碎,使我們的信念搖搖欲墜,它也不算什么。叔本華說過:“事實上,當我們度過一個令人焦慮的時期后,難道不總是感到一種顯著的精神上的升華嗎?”當然,我們可以瘋狂,可以更瘋狂。

對自身的尊重與堅持才是真正可以使人變得更強的力量,即人年輕的心靈對生命和世界的熱情探索和無畏覺知。這個世界上唯一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力量,是對一切的愛。

生死,是人生的始末,被看作我們存在以及如此存在的緣由與歸宿顯得尤為重要,然而令人不可自拔、泥足深陷的是此時此刻的感覺,以及對過去的長久反思與對未來的不斷幻想。前者意味著成長過程即當下,后者則往往被人極端地看作為生死。無一不是重要的。

當一個人對世事與人類充滿同情,他會把所有罪惡造成的苦痛完全埋葬于心,在那里,苦痛霸據著他旺盛的生命力以時刻不停息地燃燒他的靈魂。承受折磨卻沉默的他迫切扼殺令他人心靈也飽受受摧殘的任何可能。靈魂的煎熬與絕望使他將創建幸福新世界作為活著的最高使命,每一天他都以全部的生命呼喚愛的發生。

被變幻無窮的需求蒙蔽了良知,是所有本可以不平凡之人身上最平凡的事。我們難以停止去渴求的心,無論渴求的事物在如何荒誕地玷污著我們作為人類的尊嚴。

人習以為常的,擁有后并想繼續擁有然后再促使自己再去得到更多的事物給了人一種不會有任何危險的錯覺,使得人自以為自己已經足夠了解這個世界。毫無疑問這些沒有絲毫生機卻給人以安全感的生活就是我們內心最無法抵擋的誘惑,它以最隱秘的詭詐方式奪走了所有人的信任并阻止了我們超理想前進的步伐。

人往往以為局限自身的僅僅是那些會給其帶來羞恥感的骯臟欲念。但無路可走的根本原因是人沒有做出任何選擇。比起真理人更愿意覺得把人從欲望中拯救出來的是人所受的傷害,而且正是痛苦成就了人的與眾不同。懷抱痛苦的人停滯不前并因此頗感自豪,因人麻木地相信人所能承受的痛苦就足以證明人的價值。

很多時候人是被自己的思想驅趕的。任何無關自己的選擇都多余并致命,懂得卻不面對的人所造成的失敗,不該去抱怨和自我安慰。人生,唯真正的勇士樂于跟隨真理,他們所以無畏無懼,不是他們愚蠢而是他們敢于實踐心中所想,毫不遲疑。而放棄自身思想的人不斷逃避現實和真相,什么樣的懲罰對其都不為過。

有些事,想要做成需要集合眾多的人;而有些人,想要做成則需要背離眾多的人。無論怎樣,偉大的事業,向來免不了人與人不斷建立和維持個體與團體間和諧的關系;而不管何時,清醒的生命,總是獨自一人赤裸裸地面對一切。

對立的事物同時存在并不意味著沖突和矛盾,而是需要去探索和認知其各自的存在形式。事物與事物之間沒有好壞和等級之別,而是針對于人的需求時,事物就分為益于人或無益于人。人當學著客觀地看待事物,而非以己之好惡對世間萬物做出片面的見解或判別。

不要甘于僅作為他人眼中的你,也不要被自己的個性束縛。要相信,你可以成為任何一種曾在你心中閃現的靈魂。你不屬于過去,是過去屬于你。而你只屬于一個這樣的生命,它隨時都樂于迎接未知的挑戰,也時刻渴望探索一切新的發現,并期待所有新的改變。它不是一種被注定的,而是從來都在變化的炫麗存在!

唯有付出最多努力的人,才是懷抱最大希望的人。悲觀源于一個異常貪婪卻格外貧窮的心,它知其想要的永不可能被自身滿足,故此它往往無所作為,終在自身愈加嚴重的墮落和虛偽中一無所成。一個活著的人,必須做到:堅持不斷深入地了解自己并絕不放棄。

人無時無刻思索和在意著的不是自己,而是給予其力量和希望的人和事物,當然也同樣給予其傷痛和悲憤。人,像是空洞的深淵,首先需要著,無所謂得到什么,繼續需要著…

對于你決定去在乎的人,你只需要做到:無論何時何地,要樂于向他和整個世界宣布,你的眼里錯的不會是他,為了他你可以反抗一切。

沒有付出任何代價就輕易得到的,是不會被人珍惜的。凡是人不愿皆力爭取的,皆是人不想要的。無論曾經是否擁有過,人渴望的都是此刻沒有的。之所以欲求此刻沒有的,是因為人不知道也不在乎此刻所擁有的,即生命本身,人自身。

因為被愛所以貧窮,唯有去愛才使人富有。欲望滋養貪婪之心,信念創造奮斗之人。

時間的存在是因果律的錯覺,永恒的只有此時此刻。當我們渴望從過去尋找答案,或者從未來發現希望的時候,當我們一次次制定計劃,規劃時間,覺得自己可以利用時間去做些事情的時候,不過都是在自欺欺人,并為逃避責任尋找合理的借口。

當自己不需被小心呵護時也不必假惺惺地守護他人了,人根據自身需要苛求外界又根據外界需求限制自身,安慰著有所需求也一切都需求至上的虛弱自己。并非誰都有孤獨,并非有了就能把自己任意丟進去。需要更多的感受和認識、勇氣和破壞力、有去創造一個世界的理想和必須實踐此理想的信念并接受孤獨的事實。

天真的人總是一次次向他人訴說自己的理想,可在他完成理想之前是不會有任何人完全相信他的,包括他自己。

就是這樣,越多地感受,越多的沉默,直到無話可說,不得不做。

一個真正擁有時間觀念并富有責任感的人,是不會用時間去推脫自身使命的,他只會堅定地把握每一刻,清醒而毫無遲疑地面對生活和工作,做一切他認為正確的事情。因為在他心里,重要的不是如何利用時間,而是竭力讓自己的每一刻都擁有價值。

人與人之間,理解不可停止,一旦停止就意味著沒有了關系,人與人總是陌生的,個體都不能完全理解和控制自己,何況他人?

如果對他人的幻想多于對他的理解,一定會失望的。

愛,通常發生在凝視著一個人的時候,當發現了愛,人往往不是渴望繼續得到而是想辦法留住那一刻使其永恒。

人的情感飄忽不定,瞬息萬變,如遠處的風,高處的云,不是可以把握在手的美,只可遠觀不可褻玩。而唯一可以把握的是自己的實力和作為,昨日的少年,明日莫要把希望再托于他人,學著依靠自己,學著不去遲疑,創造一個源于自己的新世界。

關于心靈,沒有一個傷,可以愈合。

人不怕人說了傷自己的話,卻怕那些話不只傷害到自己,它們也是事實。

被生之疑惑的鎖鏈牢牢捆綁而難以掙脫痛苦的人,他們并非沒有思想,沒有愛而已。惟有純真的自由之靈可獨攬發現真理而非解答或定義真理的不以個人目的而發生的快樂。

人的無我注定會愛上他人自私的樣子,他人以痛傷人的方式告知人,該嘗試去換一種方式生活,因為人想要保護的人里還有自己。人的自私,不是刻意地傷害,是逃避內心的疼痛,反抗讓他傷痕累累的命運。

從來都是強者愛弱者,而不會有弱者愛強者,因為世界上不能出現沒有理解的愛,更不能避免因理解而產生的愛。

弱者永遠不能去做強者的朋友,就像他們永遠不能去做強者的敵人一樣。他們能做什么?畢竟除去一張刻薄的嘴和一個局限愚鈍的腦袋,他們就是世上最窮的人了!

人性,就是反抗肉體欲望的忘我境界,縱然無從擺脫愚蠢,可作為一個人,至少他愛了,而不僅僅被自己奴役,他有了選擇的自由。

人之所以從不滿足,是因為他心中永遠僅僅只充滿著愛。

你說你要尋獲的答案不是人的思想,可你眼里、心里都是人,他們占據著你,你才會有痛苦,才會感到自己需要,并且真的開始需要從這個世界得到一些不同于人、不同于這個世界的東西。如果你真的想找到你的目的,就要首先忘掉你的目的,只有這樣你才能到達,這是在生活中行不通的方法,只在哲學中才有可能。正如叔本華所說:“講臺上,課凳上叫囂著的,一貫以個人目的為最內在動機的,頭巾氣的吵嘴,和他對真理的恬靜認真的探討沒什么共同之處。”“因為正確的見解本不是按意圖的模型塑成的。”你的問題是痛苦,不是生命,是生命里微不足道的一個點,沒有什么能托起它,因此一旦你看到它,你就開始好奇它到底怎么和你聯系起來的。去學習吧,那是快樂的事。想要了解就要去了解而不是去跨越、去無視和逃避。不要像個女人,對不了解的事物充滿質疑和痛恨,像個男人,自由勇敢地追求,即使追求的是虛無和孤獨。和叔本華一起談談真理,而不是痛苦這種無關痛癢的幻想。無論何時何地,別欺騙自己,真理就會與你同行,陪你去你要去的地方,那里無人可抵,故此它一定很美麗,在靜默里渴望著你的微笑。

思想在實踐之前毫無價值。沉浸其中,唯有一片虛無在與自我殘存的意識不斷沖突,迫使生命尋求沖破命運的旅途。回憶沉重才不在乎是否一個人上路,責任造成了忙碌才無所謂靈魂的孤獨,沒時間品位幻想的無助,只好一次次在以為可以愛的地方停住,抖落心靈的荒蕪,踐踏現實的殘酷,是一顆戰士的心不停征服自由的緣故。

可怕的不是人把自己丟進人間的地獄,可怕的是人不愿去拯救他。所有人手里都握有一把槍,也總瞄準著一個人,可以選擇殺他,或者救他。

質疑與斗爭的沖動時刻左右著他,致使無論面對任何思想地出現他都只是即刻求索出不同的角度以理所當然的自信姿態去表達他對此思想的不滿足,不斷另辟蹊徑地否定著對方而根本不去思考事實究竟是什么,心中毫無信仰的他僅僅是善于思考罷了。這就是思想家中的詭辯者。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微博| 江山市| 株洲市| 江陵县| 新化县| 彩票| 咸阳市| 临夏市| 彰化市| 霍邱县| 黎城县| 黄山市| 朝阳市| 郴州市| 拜城县| 扎兰屯市| 鹰潭市| 和龙市| 阿城市| 邮箱| 黄大仙区| 古蔺县| 曲水县| 武功县| 平安县| 辰溪县| 开江县| 和龙市| 山阳县| 吉木萨尔县| 五原县| 婺源县| 揭阳市| 济南市| 黎平县| 仪征市| 来凤县| 涟水县| 始兴县| 乌兰浩特市| 云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