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金錢,慢慢流向那些喜愛打理它的人
- 財迷心經:幫你打理口袋里的錢
- 付娜
- 3023字
- 2013-08-02 19:07:41
很多人都知道“你不理財,財不理你”,但總以工資結余過少等理由給理財判了緩期,總想等銀行存款到達一定規模時再理財,結果無限期的拖延使無數理財增值的機會與你擦肩而過。殊不知,金錢喜歡慢慢流向喜歡打理它的人的口袋中,哪怕一分、一角地流,日積月累,結果也不容忽視。楊麗玉,是典型靠理財致富的人。以前還在當小學老師的時候,楊麗玉就能把每月薪水的三分之一存下來,早期存活期,后來做零存整取。當海外基金剛引進國內時,她在理財專員的建議下,定期定額地買進海外基金,持續十年從未間斷,而且投資金額隨著收入增加也不斷增加。后來固定投資的比率從原來薪水的三分之一,逐漸提高到薪水的二分之一,從每月的1萬元增加到每月二三萬元,報酬率基本維持在15%左右,十年下來,她已經累積了超過500萬元的財富,在銀行的身份也從一般客戶晉升為VIP貴賓理財客戶。按照這個速度繼續復利下去,再過十年,她至少將擁有一兩千萬元的身價。
楊麗玉說:“媽媽從小告訴我,你賺一塊錢并不一定是你的,能存下一塊錢,才真正是你的?!保ń洜I之神王永慶也是這樣教孩子的,他的女兒王瑞瑜是臺塑總管理處副總,有一次在公開場合提及父親,她說父親對她最大的影響是教她節儉。王永慶的“賺一塊錢與存一塊錢”理論,至今仍被奉為圭臬)楊麗玉并不是熱切追求財富的人,她開始的想法很單純“想把錢守住,希望以后不會缺錢用?!彼怨潭〒艹鲂剿娜种蛔鐾顿Y。有了孩子之后,她辭掉了工作,但先生每月固定給她一筆錢,她還是把這筆錢當薪水,堅持省下一定的比率繼續投資。十年來,全球市場起起伏伏,曾經很低迷過,但是她對于市場并不敏感,對投資也所知不多,一切交給她信任的理財專員。2000年,當市場開始滑坡時,很多人拼命贖回或中斷扣款,但是她并沒有跟風,仍然一如既往地固定投資。二三年后,全球景氣向上,市場回春,她才意識到復利的驚人效果?,F在她手上的基金操作更靈活,有些獲利接近20%的基金會先出場,但是定期定額扣款不中斷。
有些基金已經大到可以用它所衍生的獲利養小基金,就好像母雞生小雞,小雞長大又生小雞一般,生生不息。號脈問診理財,就像兩個參加等距離競走的人,提前出發的,就可以輕松散步,留待后來出發的人辛苦追趕。時間是熨平波動的最好工具,再保守的投資者都能找到合適的理財方式。對癥下藥早在8千年前,古巴比倫人就指出:成功的人都是善于管理、維護、運用、創造財富的人。致富之道在于聽取專業的意見,并且終生奉行不渝。巴比倫人的智慧當中,蘊含著金錢的五大定律:★金錢的第一定律:金錢會慢慢流向那些愿意儲蓄的人。每月至少存入十分之一的錢,久而久之就可以累積成一筆可觀的資產。★金錢的第二定律:金錢愿意為懂得運用它的人工作。那些愿意敞開心胸的人,懂得聽取專業的意見,將金錢放在穩當的生利投資上,讓錢生錢、利生利的人,將會源源不斷創造財富?!锝疱X的第三定律:金錢會留在懂得保護它的人身邊。重視時間報酬的意義,耐心謹慎地維護它的財富,讓它持續增值,而不貪圖暴利?!锝疱X的第四定律:金錢會從那些不懂得管理的人身邊溜走。
對于擁有金錢而不善經營的人,一眼望去,四處都有投資獲利的機會,事實上卻處處隱藏陷阱,由于錯誤的判斷,他們常會損失金錢?!锝疱X的第五定律:金錢會從那些渴望獲得暴利的人身邊溜走。金錢的投資報酬有一定的回收期,渴望投資獲得暴利的人常被愚弄,因而失去金錢。外行或缺乏經驗,是造成投資損失的最主要原因。理財直通車理財的好處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達到財務目標,平衡一生中的收支差距人生有很多夢想,其中很多夢想的實現需要經濟上的支撐,例如累積足夠的退休基金以安享晚年,建立教育基金為子女的將來考慮,積累一定的資金購車買房,或者積累一筆資金用于到世界各地旅游,有些人還打算創立自己的事業,等等。這些目標的實現都需要你進行財務規劃,做到收支的合理平衡。理財規劃的核心目的是平衡現在和未來的收支,使人一生中的收入和支出基本平衡,不會因為某個時期缺乏收入而陷入被迫放棄某項支出的“饑荒”。
如果一個人在一生中的任何時期都有收入,而且在任何時候用的錢都等于賺的錢,那么就不需要去平衡收支間的差異,理財規劃對這個人來說就不是必需的。但事實上,人一生中大約只有一半的時間具有賺取收入的能力。假如一個人能活80歲,前18年基本是靠父母撫養,自身一般沒有收入;65歲以前則必須靠自己工作養活自己和家人;如果退休后不依賴于子女,多數人是沒有固定的退休收入的,那么這些人靠什么來養老呢?如果你有理財意識,在65歲退休以前這長達47年的歲月中,每個月擠出200元,購買成長性好的投資品,假設年收益率為12%,那么,47年后會積累多少財富呢?是545374812元,接近550萬,如果有這么一筆不小的財富傍身,相信你完全可以放心地享受幸福的晚年生活了。2過更好的生活,提高生活品質平衡一生的收支只是理財規劃的基本目標。每個人都希望過好日子,而不僅只是滿足由出生開始到死亡為止的基本生活需求。
你是否想買一幢或者一套豪華舒適點的房子?是否想開輛黑色奔馳馳騁在空曠的馬路上?你是否想在周末或節假日去豪華餐廳享受溫馨浪漫的晚餐?是否想每年旅游一次?這些都是基本生活需求以外的奢侈享受,但并不是達不到的幻想。追求高品質的生活是理財規劃的另一個目標。3追求收入的增加和資產的增值人們除了辛勤的工作獲得回報之外,還可以通過投資理財使自己的資產增值,利用錢生錢的辦法使財富不斷增加。1930年8月30日,沃倫·巴菲特出生于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的奧馬哈市。1931年,11歲的他躍身股海,購買了平生第一支股票。1962年,巴菲特與合伙人合開的公司資本達到了720萬美元,其中有100萬是屬于巴菲特個人的。1968年,巴菲特公司的股票取得了它歷史上最好的成績:增長了59%,而同期道·瓊斯指數才增長了9%。巴菲特掌管的資金上升至104億美元。1994年底巴菲特公司已發展成擁有230億美元資產的伯克希爾工業王國,它早已不再是一家紡紗廠,而是巴菲特的龐大投資金融集團。從1965年到1994年,巴菲特公司的股票平均每年增值2677%,高出道·瓊斯指數近17個百分點。
如果誰在30年前選擇了巴菲特,誰就坐上了發財的火箭。4抵御不測風險和災害古人云:“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比藗冊谌粘I钪薪洺龅揭恍┮饬喜坏降膯栴},如生病、受傷甚至殘疾、親人死亡、天災、失竊、失業等,這些都會使個人財產減少。在計劃經濟年代,國家通過福利政策,幾乎承擔了城市居民生老病死的一切費用,人們的住房、養老、教育、醫療、失業等費用負擔很小。改革開放以后,居民開始承擔以上的費用和風險的比重越來越大。
要抵御這些變化、不測包括災難,必須對自己的財產進行科學的理財規劃,合理地安排收支,以求做到在遭遇不測與災害時,有足夠的財力支持,順利渡過難關;在沒有出現不測與災害時,能夠建立“風險基金”,并使之增值。5提高信譽度常言道:“好借好還,再借不難?!焙侠淼赜媱澷Y金的籌措與償還,可以提升個人的信譽,增強個人資金籌措的能力。當然,科學地對個人的財務進行規劃也能保證資金使用的安全和自由,不至于使自己陷入財務危機。理財專家如是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細流,無以成江海”,“積少成多,聚沙成塔”。只要你有經濟收入就應該嘗試著手理財,只要你敢于邁出理財的第一步,只要你懂得如何打理金錢,一切夢想都更有可能成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