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關注口袋,養成習慣--讓你有錢一輩子
- 財迷心經:幫你打理口袋里的錢
- 付娜
- 3822字
- 2013-08-02 19:07:41
美國理財專家柯特·康寧漢有句名言:“不能養成良好的理財習慣,即使擁有博士學位,也難以擺脫貧窮。”雖然養成好的理財習慣是個較為痛苦的過程,但這些習慣可以讓你“有錢一輩子”。很多人認為:理財是富人的專利,與窮人不搭邊。其實,每個人都可以理財,但是首先要有良好的心態,拋棄“沒財可理”、“不會理財”的觀念,相信自己可以理財,可以理好財。因為理財,從來不只是富人的專利!秦紅英,從一個下崗女工,成為身價上百萬、三家公司的老板,她成功的秘訣是什么?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創業加上十幾年精打細算的理財習慣。秦紅英出生于山東省東營市,從小家境貧寒。下崗前她就極為重視理財,每月都要從收入中取出20%作為固定的家庭儲蓄,一堅持就是十幾年。為了確保這項家庭儲蓄可以持之以恒,不為特殊的家庭需求而更改,秦紅英格外重視每一分錢的去向,力爭將自己手中的每一分錢都用得物超所值。這一點可以從他們一家三口的服裝購置上看出來。秦紅英和丈夫以前都在工廠工作,工廠每年發的工作服就成了他們日常生活的主要著裝,所以家中每年的服裝購置費用主要集中在獨生女兒身上。
從女兒出生開始,心靈手巧的秦紅英就親自動手做衣服給女兒穿。起初,她用自己年輕時的衣裙為女兒做小服裝,后來女兒長大了,她就到布料店購買小布頭來做衣服。女兒上了中學后,開始對媽媽做的衣服樣式有些不滿意了,但懂事的女兒卻什么都沒說,雖然這樣,心疼女兒的秦紅英還是下決心不讓女兒受委屈。恰好秦紅英的弟弟在當地開了一家小服裝店,過季的時候,都會有一些服裝積壓下來,雖然這些衣服都是成年人的服裝,但秦紅英每次都能從里面挑出幾件,回家自己對腰線、領口等部位進行修改,通常只需要花三四十元錢,女兒就能擁有四五件合體的新衣服,既節省了錢,也讓女兒開心了。除了在服裝上節儉外,秦紅英還詳細地記錄家里的每一筆開支。購買大件物品秦紅英從來不趕熱潮,總是耐心等待。別人都爭著換大彩電的時候,她托人從舊貨市場買來21英寸的彩電,只花了700元,而她家里現在使用的29英寸的彩電,還是2003年才花1900多元購買來的。秦紅英不是摳門,而是會用錢,錢雖然不多,但每一分錢都花在了刀刃上。由于精打細算,到1997年秦紅英下崗時,家里已經有6萬元的存款了。
后來她從中取出4萬元作為創業啟動資金,開辦了一個小服裝廠,開始了自己的創業生涯。財迷心經--幫你打理口袋里的錢·號脈問診在財富權利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每個人都有發財的可能。正如陽光無私地普照在每個人身上一樣,機會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均等的,差別只在于你是否愿意抓住,就理財而言,那就是你有沒有成為富人的想法。富人與窮人之間的溝壑不會像我們想象的那么大,而且這種差距時刻都在動態中變化著。精于理財,今天的窮人就有可能變為明天的富人。對癥下藥一些中低收入者資本存量少,風險承受力低,大部分缺乏實戰經驗,理財時尤其要注意處理好以下幾個問題。1樹立健康的理財投資觀念理財是伴隨我們一生的過程,不是一時的心血來潮,也不能一蹴而就。制定了規劃后,關鍵是執行,在執行中看效果,找問題,總結經驗。同時,還必須明確,理財規劃通常需要較長的時間來實踐,不是一兩個月的投機生意,這也決定了我們在選擇投資產品時要注意長線投資效果,不要太在意短期的波動。2端正對風險的認識中低收入者風險承受力低,是客觀現實。
但是,也要看到風險跟收益成正比,如果只是一味地躲避風險,甚至風險稍稍高點的產品就不敢嘗試,那就只能得到基本的銀行存款收益率,通過理財來增值就無從談起。其實風險并不可怕,只要對風險進行合理的控制、管理,能帶來較高收益的風險,大部分中低收入者還是可以承受的。3正確看待專家意見專家經驗豐富,信息充足,是一般老百姓可以信賴的,尤其對初涉理財或理財經驗欠缺的人來說,適當地征求一下專家的意見,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切忌自己盲目規劃、胡亂投資。專家意見只能參考,切不可奉若神明,對自己情況最了解的還是自己,專家只能是在方向上做出大概指引,真正做出判斷、執行操作的還是自己。最后,還必須提醒的一點是,理財是幫助我們實現財務目標的工具,投資者要學會駕馭這個工具。市場是瞬息萬變的,我們的理財目標和具體操作也要隨著家庭和市場環境的變化不斷做出調整。當外界環境發生變化時,不要墨守成規,死守著以前的老規劃按部就班地執行,否則就失去了理財的初衷和真諦。理財直通車“理財投資是有錢人的專利,大眾生活信息來源的報紙、電視、網絡等媒體的理財方略是服務少數人理財的'特權區'。
”如果真有這種想法,那你就大錯而特錯了。在蕓蕓眾生中,所謂真正的有錢人畢竟占少數,中產階層、中下階層仍占絕大多數。投資理財是與生活休戚與共的事,無論是沒有錢的窮人,還是初入社會又無一定固定財產的中產層次上的“新貧族”,都應該有理財意識。只要理財的方法運用得當,即使捉襟見肘、微不足道亦有可能“聚沙成塔”,找到“翻身”的契機!財富不但能帶來生活的安定、快樂與滿足,也是許多人追求成就感的途徑之一。要能夠把創造的財富加以適度的管理,不被金錢所役、所累,這是每個人都應有的中庸之道。要認識到,“貧窮不可恥,有錢亦非罪”,不要忽視理財對改善生活、管理生活的功能。你認為自己是一個貧窮的人嗎?如果是,你是否想過改變自己的現狀,從現在起積累自己的財富,邁向富人的行列?讀讀下面的這些理財哲學,或許會對你有所啟發。1將生活費用變成第一資本一個人用100元買了50雙拖鞋,通過擺地攤每雙賣3元,一共得到了150元。另一個人很窮,每個月領取100元生活補貼,全部用來買大米和油鹽。同樣是100元,前一個100元通過經營增值了,成為資本。后一個100元在價值上沒有任何改變,只不過是一筆生活費用。
貧窮者的可悲就在于,他的錢很難由生活費用變成資本,更沒有資本意識和經營資本的經驗與技巧,所以,貧窮者就只能一直窮下去。財富秘密:渴望是人生最大的動力,只有對財富充滿渴望,而且能夠在投資過程中享受到賺錢樂趣的人,才有可能將生活費用變成“第一資本”,同時積累資本意識與經營資本的經驗與技巧,獲得最后的成功。2最初幾年困難最大其實,貧窮者要變成富人,最大的困難是最初幾年。財智學中有一則財富定律:對于白手起家的人來說,如果第一個百萬花費了10年時間,那么,從100萬元到1000萬元,也許只需5年,再從1000萬元到1億元,只需要3年就足夠了。這一財富定律告訴我們:因為你已有豐富的經驗和啟動資金,就像汽車已經跑起來,速度已經加上去,只需輕輕踩下油門,車就會疾馳如飛。開頭的5年可能是最艱苦的,但一旦越過這道難關,接下來的日子會越來越有樂趣,且越來越容易。財富秘密:貧窮者不僅沒有資本,更可悲的是沒有資本意識,沒有經營資本的經驗和技巧。貧窮者的錢如不是資本,也就只能一直窮下去。3貧窮者的財富只有大腦人與人之間在智力和體力上的差異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大,一件事這個人能做,另外的人也能做。
只是做出的效果不一樣,往往是一些細節的功夫,決定著完成的質量。假如一個恃才傲物的職員得不到老板的賞識,他只是簡單地把原因歸結為不會溜須拍馬,那就太片面了。老板固然不喜歡不尊重自己的人,但更重要的是,他能看出你的價值。很多投資說到底是一種賭博,賭的就是將來的收益大于現在的投入。投資是件風險極大的事,錢一旦投出去就由不得自己。貧窮者是個弱勢群體,從來沒把握過局勢,很多時候連自己也不能支配,更不要說影響別人。貧窮者投資,缺的不僅僅是錢,而是行動的勇氣、思想的智慧與財商的動機。財富秘密:人與人之間最根本的差別不是高矮胖瘦,而是裝著經營知識、理財性格與資本思想的大腦。4知本向資本靠攏有個故事說的是一個國王要感謝一個大臣,就讓他提一個條件。
大臣說:“我的要求不高,只要在棋盤的第一個格子里裝1粒米,第二個格子里裝2粒,第三個格子里裝4粒,第四個格子里裝8粒,以此類推,直到把64個格子裝完?!眹跻宦?,暗暗發笑,要求太低了,照此辦理。不久,棋盤就裝不下了,改用麻袋,麻袋也不行了,改用小車,小車也不行了,糧倉很快告罄。數米的人累昏無數,那格子卻像個無底洞,怎么也填不滿……國王終于發現,他上當了。一個東西哪怕基數很小,一旦以幾何級倍數增長,最后的結果也會很驚人的。貧窮者的起步難,發展難,堅持更難。僅有那么幾粒米,自己看了都沒胃口。但一件事情的成功,開始和堅持同樣重要,只要你勇敢地邁出了第一步,并堅持到最后一步,你的成功就指日可待了。
很多時候,往往到了最后一步,很多人卻退縮甚至放棄了,殊不知,當基數積累到一定的時候,只需要跳一下格子,你就立地成佛了。這之前的一切都是鋪墊,沒有第一粒米,就沒有后面的小車大車,這個過程是漫長的,也是艱難的。世界上聰明的人很多,有知識的人遍地都是,但真正能發大財的卻很少,要把知識變為知本,只有和資本聯姻才行。財富秘密:富人靠資本生錢,貧窮者靠知本致富。以知本作為資本,赤手空拳打天下,可能是現代貧窮者們最終的也是最輝煌的夢想。但是,一個生活在底層的人,很難有俯瞰一切的遼闊胸襟和戰勝一切的軒昂氣度,貧窮者內心最缺乏的其實就是這種自信。如果你想擺脫貧窮,不妨多了解一下富人身上的“閃光點”。理財專家如是說:想成為富人的愿望是好的,但是也要明白:理財不是發財,投資不是投機,擁有良好的心態,才能理好財。只要你擁有正確的理財觀念,并能夠持之以恒,若干年之后,你一定會成為有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