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雖晚,卻足可視物。
循著殘跡覓去,一眼便能看見誅仙劍受震反彈,一路火花帶閃電扎向地面,哧的一下入土半截;緊隨其后隱隱傳出的“咔啦”聲,明顯將地面震出了一道裂縫。
原本奪劍與護劍的僵局自也隨之被打破,猝不及防之下,天命眾佬紛紛顛撲在地,滾作一團,乃至壓不住胸間翻騰,紛紛吐血三升。
不等眾佬爬將起來,一縷蒼聲響在天命秘境內(nèi),——“速速調(diào)息,此后之事不必摻合。”
“幸有太上出手,不然……”
“來者確乎法力超凡,遠在我等之上。”
“與太清長老怕也不分伯仲。”
“我似聞得悶哼,莫非天尊也受了暗傷?”
“爾等莫慌。兩位道兄不久即回。”玉清天尊岔開話頭,“屆時諸事迎解,萬般自定。”
“而今該當如何,還請?zhí)鲜鞠隆!?
“務(wù)以護劍為要,切忌妄想偷襲;否則惹惱了人家,不便轉(zhuǎn)圜。”天尊頓了頓,“不過在兩位道兄榮歸之前,須是我去會他一會。”
此處秘境內(nèi)話聲甫落,彼處凈妖廢墟上,天尊玉音即貫入在場數(shù)萬人耳中,——“自上回青山一別,迄今甲子。道兄安否?”
“虧你還記得。”杖叟打趣道,“也不見你幾個后生來孝敬我。”
“倒是想問道兄討教。”天尊笑言,“一則恐擾道兄清修。一則道兄神龍見首不見尾,若非自行現(xiàn)身,以吾等能耐尚難窺透行藏。”
峰頂萬眾直呼好家伙!
敢情彼此還是認識的?
想想也對。
畢竟能位列巔峰的就那么幾個,互相不熟那才叫咄咄怪事。
寵渡略微側(cè)頭,將眼角余光朝后一掃,忖道:“人在興頭上,思慮多少有缺。正該趁機探探底細,庶幾有獲。”于是狀作驚呼,道:“好生厲害。不知何來這兩位仙家,又緣何相爭?”
常自在也是興起失察,不覺有詐,捻須言道:“前者道號‘玉清天——’”轉(zhuǎn)一念想:“‘天尊’之名只怕嚇到他。”忙改口喚曰“玉清子”,“……后者我亦不知。”
寵渡頓時想起師父生前搜羅的那本封神札記,雖是殘卷,卻載有“老子一氣化三清”的故事,當下不由納罕,“既有‘玉清’,想來另有‘上清’‘太清’。彼所來之地到底是怎個去處,竟敢以‘三清’尊號自封?”
思量間,冷不防玉清子話鋒急轉(zhuǎn),“福生無量,天命永存。道兄覬覦我山門至寶,有干天意,恐遲早罹于天譴,只怕時運乖蹇,命途多舛哪。”
杖叟那邊尚無回應(yīng),反是寵渡這頭兒聞言警醒,暗嘆道:“心斗?又是道心之爭!
“這玉清子一曰天命,二曰天意,三曰天譴,句句不離‘天’,恨不能字字沾‘天’,儼然以天自居,十有八九……便是連續(xù)背后的勢力了。
“此話也不易接。
“接得好,猶能反將一軍。
“若不好,或與先前常老一樣,損及道心。”
卻聽杖叟順勢答曰:“道友所言極是。然則古語有云,‘思則有備,有備無患。’故此今日特來借誅仙劍一用,以應(yīng)道友所謂天誅。”
玉清子明顯語塞,想來始料未及,一時無言以對。寵渡拍手叫絕,“接得好。接得妙。”片刻后才聽玉清子道:“無有道兄這般借法。”
“但凡重寶,歷來能者得之。再說這寶貝原也并非貴宗之物……”杖叟不以為意,“不是么?”
“道兄且聽我好言。”玉清子娓娓而談,“論天時,我在‘一重’,道兄卻在‘二境’之巔——”
“一重”“二境”之語甫一出口,峰頂人堆里當即炸開了鍋,各路看客哪還顧得玉清子后面的話,個個面紅耳赤,興奮得直跳腳。
“這這這、這是啥?”
“沒錯的話,是神境之上的境界——神境之上啊!”
“果然別有洞天。”
“這是不給靈晶也能聽到的消息?”
“走此一趟值了。”
然而這通喧沸并未岔斷傳音,玉清子兀自言道:“……彼此相差本只一截,然道兄你還要分心鎮(zhèn)壓誅仙劍。如此掐頭去尾算下來,你我之間也就半斤八兩了。
“論人和,道兄孤家寡人,吾背靠山門,略勝半籌。
“論地利,此乃天命世界,吾得天衣相助,故地利也在我。
“由此觀之,道兄勝算不大。”
“所以才挑這時候來嘛。”杖叟語氣平穩(wěn)無波,顯然心堅意定,未受其言論絲毫蠱惑,“好不容易瞅到這空當,自不能錯失。”
“確是唯一機會。”
“適才你已傷著,更不足為懼。”
“此傷不足為慮。”
“故此勝你便了。”
“請賜教。”
“接招。”仙翁說著,將“趕仙鞭”——即手中竹杖!——祭在半空。
那竹杖乍閃即逝,倏忽跨越三千里,出現(xiàn)在凈妖地界上;被丟起時還是尋常瘦竹模樣,此刻卻似擎天之柱當空橫亙。
舉頭看去,竹杖首尾三五百里,闊也有數(shù)十里,且墜且脹,一股沛然威壓隨之籠罩天地。
前后腳工夫,玉清子針鋒相對,猛然爆起氣機,沖淡威壓。
大抵中天為趕仙鞭所擾,不受玉清子掌控,故而受其靈息牽引,僅從天邊滲出片片青黑之氣,如飛瀑般傾瀉而下,徑往凈妖廢土而來。
與此同時,另從遠山黛峰里,從城墻四壁內(nèi),從河底淤泥中,從殘垣斷壁之間,從千瘡百孔的廢墟,從縱橫交錯的地縫……玄奧的土黃氣息如泉噴涌,飛快地朝天倒卷,凝合。
甚而神照殘峰乃至百丈劍冢上,也有同樣的氣息釋出。萬眾不自禁抬手去薅,頓似攤掌置入湍流之中,只覺土氣蓬勃,生機雄渾。
寵渡也不例外,更聽身后老人喃喃自語道:“天黑?……地黃?……莫不是……”
尤有甚者,同為人仙的橫眉老祖恐遭池魚之殃,連神照峰帶數(shù)萬道眾一并裹了,一退再退,估摸著足夠安全后方才止步。
值此之際,黑黃二氣于當空交融,霎時遮星蔽月,即以青黑為核,以土黃為葉,肉眼可見地摶成一物,——赫然一朵“玄心黃蓮”!
那黃蓮旋轉(zhuǎn)騰空,“轟隆”一聲抵住了趕仙鞭。
仙杖下不來。
黃蓮也上不去。
趕仙鞭聲勢正熾。
黃蓮二氣源源不絕。
兩下里就此僵在高空,互相磨蝕。碎裂的光屑交織成綠油油、黃澄澄、黑青青的一片,朝周圍飛逸飄散。
眾人見狀,嘖嘖稱奇。憑空忽起一嘆,曰:“噫!玄黃之氣?”聞聲知是仙杖之主。隨后又聽其笑道:“若修的是先天玄黃,老道我還怵你三分;奈何是后天生成,爾等便休想守住誅仙劍。”
言罷沉聲低喝,仙翁抬手虛按。趕仙鞭綠光大盛,輝耀八方,——猶如旭日東升,隨同裹挾著萬鈞之重,結(jié)結(jié)實實壓在黃蓮上。
玄黃之氣飛速蓄積,勢吞山河,用以壯大蓮瓣。黃蓮因之雖不曾潰滅,卻難緩墜勢,被趕仙鞭一路下壓,磅礴氣機遠遠地便將大地震得劇顫不止。
見事不可為,玉清天尊心念微動,忙不迭傳音道:“爾等速速撤功。”
話間徒留黃蓮之形托住趕仙鞭。那蓮殼轉(zhuǎn)眼便煙消云散,看似未曾撐得片刻,實則早被玉清子抽取了黃蓮精華,轉(zhuǎn)將精華盡數(shù)導(dǎo)向誅仙劍。
近乎就在天命眾佬收功一剎,那精華之力猛然轟落。
仙翁察之晚矣,不單施加在誅仙劍上的桎梏被破,更因此遭受反噬,渾身氣血翻騰。玉清子抬腳一邁,瞬閃至誅仙劍旁,甩袖將劍招在手中。
劍過頭頂,堪堪架住趕仙鞭。
——砰!!!
隆隆!!……
仙劍與杖頭交接處,電閃雷鳴,簇簇銀弧沿著地勢游走飛竄,將地面化似一片雷池。
電光映照下,風卷塵沙,陣陣裂響從四面八方紛至沓來——
咔!——咔咔!……
忽近忽遠。
近時清晰。
遠時依稀。
連珠炮也似。
循聲環(huán)顧,哪怕在神照峰上,也能明顯察覺,凈妖廢土不只龜裂,連地面也整個兒應(yīng)聲下陷!
而那劍冢與地相接,震感當然更為強烈。若非自在老人以神元維持,又巧用驚堂木化一圈圍欄緊箍加固,保不齊百丈石劍就此土崩瓦解。
萬眾驚魂未定時,陡聞暴吼。
原是玉清子催動了誅仙劍。
卻說趕仙鞭本體仍自一截綠竹,外層鞭身則講究陰陽變化,乃由元氣凝結(jié)而成,——到底是虛的,對陣同級仙寶當然無所畏懼,卻哪里比得誅仙劍這等先天靈寶實刃之利?
相持至此,趕仙鞭果然再扛不住,“刺啦”一聲被誅仙劍削作兩段。
偌大的杖頭如斷裂的山巒,訇然砸落在地。
玉清子一鼓作氣,雙手持劍,旋身蓄勢,看準了剩下的大半截杖身揮劍就劈,欲將殘杖從中一剖為二。
怎奈杖身一裂,其內(nèi)積聚的真仙靈壓隨即失衡,怎還穩(wěn)得住?不等誅仙劍光劃至杖尾便猛然坍塌,將那劍光也一并崩散。
數(shù)百里火線熊熊燃燒,一眼望不到頭。
焚天。
煉地。
沿途所及皆作飛灰。
隨后傳來的炸響更是震耳欲聾——
轟!!!
地顫未止,火光卻已式微。
原來地面上赫然一條大裂谷!
山火墜入其中,漸漸隱沒不見,足見裂谷之深。
如此駭人的破壞,自然耗費頗巨。
玉清子余力難支,將劍作拐拄在地上,埋頭噴出滿口金血,直至耳邊忽然響起傳音,——“方位已知,速來。”這才一邊拭去嘴角血污,一邊笑曰:“不枉我受此重傷,兩位道兄終究得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