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7章 呼風喚雨

  • 西游迷霧
  • 陶少伯
  • 6584字
  • 2016-12-24 10:10:20

——貞觀十六年春——

經過了黑水河事件,唐僧師徒繼續取經。這一天他們走到車遲國。孫悟空前去探路,發現了一幫和尚在拉車,兩個道士在旁監督,并且還在打罵這些和尚們。孫悟空變成道士打聽原委,原來車遲國前幾年大旱,國君讓道士與和尚們賭賽求雨,結果和尚們求不來雨,而道士出手就求來大雨。國王閑和尚無用,追了度碟給道士們當苦力。

孫悟空當晚來到三清殿,孫悟空讓豬八戒將三清像扔進茅坑,三人變化成三清的模樣吃貢品。小道士發現大殿有動靜,報告了三位大仙。三力大仙以為是三清顯圣,所以想求些仙丹圣水。孫悟空將計就計讓三力大仙喝了尿。等唐僧師徒倒換關文時,三力大仙要與唐僧比賽求雨。等唐僧師徒求雨贏了,他們還要與孫悟空比試隔板猜物、砍頭、刨腹、下油鍋,孫悟空憑借高超的本領贏得了比試,三力大仙也因此喪了命。最后國王請回了和尚們,唐僧師徒繼續西天取經。

……

這一回的事件,其實是玉帝與道祖一次小規模的較量。

為什么這樣說呢?

因為在這一回之前,佛道在車遲國已經交手過一次。

佛道交手的過程就是比試呼風喚雨,其結果是道教大獲全勝。為什么唐僧沒來之前,佛道之間進行較量,贏的是道教。而唐僧到了車遲國,還是比試呼風喚雨,其結果卻是佛教贏了呢?

原因就是唐僧取經是玉帝的意愿,當唐僧師徒與道教比試時,孫悟空所代表的是玉帝。所以我才說車遲國的事件,是玉帝與道祖的一次小規模的較量。

……

車遲國在西牛賀州界內,屬于佛教的地盤。

原來的國王是信佛敬僧的,國內海建有敕建寺院。但經歷最初的佛道呼風喚雨事件,國王就開始敬道滅佛了。

原文——

《我等是這城里敕建智淵寺內僧人。因這寺是先王太祖御造的,現有先王太祖神象在內,未曾拆毀,城中寺院,大小盡皆拆了。我等請老爺趕早進城,到我荒山安下。待明日早朝,孫大圣必有處置。”行者道:“汝等說得是。也罷,趁早進城去來。”那長老卻才下馬,行到城門之下,此時已太陽西墜。過吊橋,進了三層門里,街上人見智淵寺的和尚牽馬挑包,盡皆回避。正行時,卻到山門前,但見那門上高懸著一面金字大匾,乃敕建智淵寺。》

大家看到沒有?

車遲國的先王太祖們是信奉佛教的。而且他們還建有智淵寺。這個智淵寺是皇家寺院,要不然也不叫敕建智淵寺了。

為什么和尚們會為道士做苦工呢?

原因是二十年前佛道之間的一次較量。

原文——

(1)《眾僧滴淚道:“我們這一國君王,偏心無道,只喜得是老爺等輩,惱的是我們佛子。”行者道:“為何來?”眾僧道:“只因呼風喚雨,三個仙長來此處,滅了我等,哄信君王,把我們寺拆了,度牒追了,不放歸鄉,》

(2)《道士說:“此城名喚車遲國,寶殿上君王與我們有親。”行者聞言呵呵笑道:“想是道士做了皇帝?”他道:“不是。只因這二十年前,民遭亢旱,天無點雨,地絕谷苗,不論君臣黎庶,大小人家,家家沐浴焚香,戶戶拜天求雨。正都在倒懸捱命之處,忽然天降下三個仙長來,俯救生靈。”》

(3)《道士云:“你不知道,因當年求雨之時,僧人在一邊拜佛,道士在一邊告斗,都請朝廷的糧餉。誰知那和尚不中用,空念空經,不能濟事。后來我師父一到,喚雨呼風,拔濟了萬民涂炭。卻才發惱了朝廷,說那和尚無用,拆了他的山門,毀了他的佛像,追了他的度牒,不放他回鄉,御賜與我們家做活,就當小廝一般。》

二十年前車遲國大旱,家家戶戶祈求下雨,可結果卻是滴雨未下。關鍵時刻三位大仙出現了,他們為車遲國求來了甘雨,解救了黎民百姓。

這段情節讓我想到了車遲國的干旱。

顯然天氣干旱不是偶然發生的。這三位大仙也不是無緣無故來這的。

我認為,車遲國的干旱是道教的布局,目的就是要鏟除車遲國的佛教勢力。

這三位大仙應該是道教派來的,因為他們供奉的神像是三清,也就是道教的天尊道祖。

二十年前,佛教與道教交手,道教是完勝的。

當道祖與佛祖對抗時,天庭各部是站在道祖一邊的。

大家可能還不太在意降雨的重要性。

司雨可不是龍王下雨那么簡單,人間降雨屬于天庭多個部門的職責。這個問題龍王曾給孫悟空解答過。

原文——

《那龍王道:“大圣差了,若要求取雨水,不該來問我。”行者道:“你是四海龍王,主司雨澤,不來問你,卻去問誰?”龍王道:“我雖司雨,不敢擅專,須得玉帝旨意,吩咐在那地方,要幾尺幾寸,什么時辰起住,還要三官舉筆,太乙移文,會令了雷公電母,風伯云童俗語云,龍無云而不行哩。”行者道:“我也不用著風云雷電,只是要些雨水滅火。”龍王道:“大圣不用風云雷電,但我一人也不能助力,著舍弟們同助大圣一功如何?”》

龍王說司雨必須有玉帝的旨意,而且還得雷公電母,風伯云童助陣,還要三官舉筆,太乙移文。

上一次滅紅孩兒的火,東海龍王并沒有沒按規矩降雨。原因是唐僧取經是玉帝的意愿,唐僧被抓孫悟空求到龍王那,東海龍王必須要表態。即便如此,東海龍王也沒敢掉以輕心。他聚齊了四海龍王才敢前去降水滅火。龍王如此謹慎的做法,就是怕萬一水部發難,人多也好減輕罪責。當然東海龍王不獨自降雨,也有怕得罪太上老君的原因。

后文也有關于龍王歸水部管轄的細節。

原文——

《直至烏浩宮,著水部眾神即時通報。眾神報道:“齊天大圣孫悟空來了。”水德星君聞言,即將查點四海五湖、八河四瀆、三江九派并各處龍王俱遣退,整冠束帶,接出宮門,迎進宮內道:“昨日可韓司查勘小宮,恐有本部之神,思凡作怪,正在此點查江海河瀆之神,尚未完也,”》

大家看到沒有?

人間的司雨牽扯到天庭水部、云部、雷部、風部各個部門。

四部牽扯的神仙眾多,估計得有上百位神仙。要知道光雷部就有三十六雷將。

……

佛教與道教進行降雨較量,天庭的各部是站在道教一邊的。

那唐僧來了與道教較量,天庭各部會站在哪一邊呢?

當然是站在唐僧一邊了。因為唐僧取經是玉帝的意愿。這一次的呼風喚雨,孫悟空所代表的是玉帝。

原文——

《天君道:“那道士五雷法是個真的。他發了文書,燒了文檄,驚動玉帝,玉帝擲下旨意,徑至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府下。我等奉旨前來,助雷電下雨。”行者道:“既如此,且都住了,同候老孫行事。”果然雷也不鳴,電也不灼。

那道士愈加著忙,又添香、燒符、念咒、打下令牌。半空中,又有四海龍王,一齊擁至。行者當頭喝道:“敖廣,那里去?”那敖廣、敖順、敖欽、敖閏上前施禮。行者又將前項事說了一遍,道:“向日有勞,未曾成功;今日之事,望為助力。”龍王道:“遵命,遵命!”行者又謝了敖順道:“前日虧令郎縛怪,搭救師父。”龍王道:“那廝還鎖在海中,未敢擅便,正欲請大圣發落。”行者道:“憑你怎么處治了罷,如今且助我一功。那道士四聲令牌已畢,卻輪到老孫下去干事了。但我不會發符燒檄,打甚令牌,你列位卻要助我行行。”鄧天君道:“大圣吩咐,誰敢不從!但只是得一個號令,方敢依令而行;不然,雷雨亂了,顯得大圣無款也。”》

前面我們講司雨是玉帝的旨意,降雨是屬于四部聯合行動。

上一次孫悟空找東海龍王求水,東海龍王不敢相助。孫悟空說只是滅火,龍王這才敢前來相助。那為什么到了這一回,四部諸神只憑著孫悟空一句話,就敢違反玉帝的旨意呢?

我認為四部諸神敢公然抗旨,其實早有玉帝的旨意在先。要不然他們就是吃了豹子膽也不敢抗旨。要知道人間降雨可是公事。公事面前四部諸神根本不敢抗旨,除非是玉帝另有旨意保唐僧。

如果玉帝沒有旨意,單憑孫悟空的面子,還不足以讓天庭各部妥協。即便孫悟空耍橫,司雨的人大不了一走了之,其結果肯定是雙方誰也求不來雨。

……

文中介紹三位大仙的五雷法是真的。

呼風喚雨時三位大仙使用了五雷法。雷公電母、云童風婆、龍王都是接到玉帝的旨意才來的。

原文——

《天君道:“那道士五雷法是個真的。他發了文書,燒了文檄,驚動玉帝,玉帝擲下旨意,徑至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府下。我等奉旨前來,助雷電下雨。”》

可以看出這五雷法并不是法術,而是跟天庭雨司溝通的一種咒語。

我估計這三大仙是人間抗旱預報員,五雷法有點類似專用的電話號碼,這三位大仙應該是道教委派的臨時工。

……

這一回的開頭寫明了孫悟空要鏟除道士。

和尚們被道士折磨的悲慘無比。車遲國原來有兩千名和尚,孫悟空來時只剩下了五百名了。

原文——

《眾僧道:“懸梁繩斷,刀刎不疼,投河的飄起不沉,服藥的身安不損。”行者道:“你卻造化,天賜汝等長壽哩!”眾僧道:“老爺呀,你少了一個字兒,是長受罪哩!我等日食三餐,乃是糙米熬得稀粥,到晚就在沙灘上冒露安身,才合眼就有神人擁護。”行者道:“想是累苦了,見鬼么?”眾僧道:“不是鬼,乃是六丁六甲、護教伽藍,但至夜就來保護。但有要死的,就保著,不教他死。”行者道:“這些神卻也沒理,只該教你們早死早升天,卻來保護怎的?”眾僧道:“他在夢寐中勸解我們,教不要尋死,且苦捱著,等那東土大唐圣僧往西天取經的羅漢。他手下有個徒弟,乃齊天大圣,神通廣大,專秉忠良之心,與人間報不平之事,濟困扶危,恤孤念寡。只等他來顯神通,滅了道士,還敬你們沙門禪教哩。”》

大家看到沒有?

保護唐僧的六丁六甲、護教伽藍,竟然暗中保護這些和尚,而且太白金星也曾露過面。

原文——

《行者道:“又不曾會他,如何認得?”眾僧道:“我們夢中嘗見一個老者,自言太白金星,常教誨我等,說那孫行者的模樣莫教錯認了。”》

我們以前說過,凡是太白金星出現都表明玉帝或佛教在布局。

那這一回的布局又是針對誰呢?

這一次的布局其實是反擊道教,針對的目標是整個車遲國的道教勢力。但這次布局并不是直接對付道教,而是為孫悟空到來做準備。所以說這一回的主角是孫悟空。

整個事件都是圍繞孫悟空反擊道教展開的。

孫悟空是如何反擊道教的?

孫悟空最擅長的就是盤中迷,他聽了和尚們的講述,立刻明白了太白金星的用意。所以他這才半夜去三清殿惹事。

師兄弟三人半夜來到三清殿,孫悟空逼著豬八戒將三清像扔進了茅坑。又變化成三清的模樣偷吃供品,最后孫悟空還捉弄三力大仙喝尿。

原文——

(1)《八戒道:“中間的是元始天尊,左邊的是靈寶道君,右邊的是太上老君。”行者道:“都要變得這般模樣,才吃得安穩哩。”那呆子急了,聞得那香噴噴供養要吃,爬上高臺,把老君一嘴拱下去道:“老官兒,你也坐得彀了,讓我老豬坐坐。”八戒變做太上老君,行者變做元始天尊,沙僧變作靈寶道君,把原象都推下去。》

(2)《這呆子有些夯力量,跳下來,把三個圣像拿在肩膊上,扛將出來。到那廂,用腳登開門看時,原來是個大東廁,笑道:“這個弼馬溫著然會弄嘴弄舌!把個毛坑也與他起個道號,叫做什么五谷輪回之所!”》

(3)《行者坐在上面,聽見說出這話兒來,已此識破了,道:“我弄個手段,索性留個名罷。”大叫云:道號道號,你好胡思!那個三清,肯降凡基?吾將真姓,說與你知。大唐僧眾,奉旨來西。良宵無事,下降宮闈。吃了供養,閑坐嬉嬉。蒙你叩拜,何以答之?那里是什么圣水,你們吃的都是我一溺之尿!那道士聞得此言,攔住門,一齊動叉鈀掃帚瓦塊石頭,沒頭沒臉往里面亂打。》

三人一進到三清殿,孫悟空就逼豬八戒將神像扔進茅廁,最后還欺騙三位大仙喝尿。等三位大仙喝完了尿,孫悟空馬上說露自己的來歷。可以說這一回的事端,完全是孫悟空故意挑起的。

等第二天唐僧前去倒換關文,孫悟空要求大家一同前往皇宮。

原文——

《此時唐三藏醒來叫:“徒弟徒弟,伏侍我倒換關文去來。”行者與沙僧、八戒急起身,穿了衣服,侍立左右道:“上告師父,這昏君信著那些道士,興道滅僧,恐言語差錯,不肯倒換關文,我等護持師父,都進朝去也。”唐僧大喜,披了錦襕袈裟。》

因為昨夜主動挑起事端,惹怒了三力大仙。孫悟空推測今天進宮肯定會有一場爭斗。所以他才主動與唐僧一起進宮。

那孫悟空為什么要挑起事端呢?

當然是為鏟除道士找借口。

唐僧師徒去皇宮倒換官文,三力大仙知道唐僧師徒前來,其結果可想而知。

碰巧當地百姓來求雨,國王要求佛道兩家比試求雨。

當然這個碰巧也是要打引號的。

結果是孫悟空呼風喚雨全勝三力大仙。他借賭賽手段除掉了三力大仙。最后他逼迫國王請回了和尚,讓車遲國重新重視佛教。

……

呼風喚雨是這回事件的主線。

當年的呼風喚雨是道教獲勝了。

事件雖然發生在佛教地盤,但佛教卻不敢跟道教公開叫板。因為那一次三力大仙代表的是道祖。當道祖跟佛祖對抗時,神仙們是站在道祖一邊的。

這一次的呼風喚雨,神仙們都站在孫悟空這一邊。不要以為這是孫悟空的功勞,因為孫悟空沒有那么大的面子。

后文在鳳仙郡也有求雨的情節。

原文——

《行者道:“請起。累你遠來,別無甚事。此間乃鳳仙郡,連年干旱,問你如何不來下雨?”老龍道:“啟上大圣得知,我雖能行雨,乃上天遣用之輩。上天不差,豈敢擅自來此行雨?”行者道:“我因路過此方,見久旱民苦,特著你來此施雨求濟,如何推托?”龍王道:“豈敢推托?但大圣念真言呼喚,不敢不來。一則未奉上天御旨,二則未曾帶得行雨神將,怎么動得雨部?大圣既有拔濟之心,容小龍回海點兵,煩大圣到天宮奏準,請一道降雨的圣旨,請水官放出龍來,我卻好照旨意數目下雨。”》

那一次孫悟空請龍王降雨。龍王是一點面子都沒給他。可見孫悟空的面子并不值錢。

這一次諸神能聽從孫悟空的差遣,其實是早有玉帝的旨意。

這次的呼風喚雨,孫悟空代表的是玉帝。當玉帝與道祖對抗時,神仙們還是站在玉帝一邊的。

事實證明大鬧天宮過后,神仙們大部分都站在玉帝一邊。

西天取經不僅考驗著唐僧師徒,也同時考驗著全天下的神仙。

……

臨走孫悟空囑咐國王,既信佛,也信道,更要養育人才,要國王三教歸一。

原文——

《今日滅了妖邪,方知是禪門有道,向后來再不可胡為亂信。望你把三教歸一,也敬僧,也敬道,也養育人才,我保你江山永固。”國王依言,感謝不盡,遂送唐僧出城去訖。》

三教歸一不僅是孫悟空的政治觀點,也是玉帝的政治觀點,更是作者的政治觀點。

……

孫悟空讓豬八戒扔三清像,也是逼迫豬八戒表態站隊。

豬八戒對此心知肚明。

從紅孩兒事件過后,豬八戒的心態就發生變化了。觀音菩薩連道祖的外孫都敢收伏,這擱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豬八戒對天庭,道教,佛教三者的力量重新做了分析。

他認為玉帝的崛起是不可阻擋的。所以當孫悟空逼迫他表態時,豬八戒毫不猶豫的站在玉帝一邊。將三清像扔進茅廁就是向玉帝表態。

原文——

《那呆子扛在肩上且不丟了去,口里啯啯噥噥的禱道:三清三清,我說你聽:遠方到此,慣滅妖精,欲享供養,無處安寧。借你坐位,略略少停。你等坐久,也且暫下毛坑。你平日家受用無窮,做個清凈道士;今日里不免享些穢物,也做個受臭氣的天尊!祝罷,烹的望里一扌卒,灒了半衣襟臭水,走上殿來。》

在這一回,豬八戒和沙僧幾乎沒有小動作,而是還夸贊孫悟空有能力!

原文——

《八戒見了,咬著指頭,對沙僧道:“我們也錯看了這猴子了!平時間讒言訕語,斗他耍子,怎知他有這般真實本事!”他兩個唧唧噥噥,夸獎不盡。》

的確!

孫悟空這一回的表現是相當好。

無論是布局還是斗智,他都做的接近完美。就算換成老謀深算的觀音菩薩,也不一定比孫悟空做的更好。

以前我們曾說過,孫悟空并不喜歡用武力解決問題。這一回的事件就是證明。

從孫悟空了解了車遲國真相,他就開始布局鏟除道士。

他先打死兩個道士,又連夜大鬧三清殿,不僅變化三清偷吃貢品,還欺騙三力大仙喝尿。甚至他還將三清像扔進了茅廁。孫悟空的目的就是想激怒三力大仙。

當三力大仙再一次見到孫悟空時,當然是一如反顧要報仇雪恨。

從而才引出呼風喚雨、隔板猜物、梯云禪坐等比試。等孫悟空贏得了這些比試,三力大仙并不甘心。他們又將比試升級,這才出現砍頭、刨腹、下油鍋等生死較量。孫悟空借助這些比試,將三力大仙一一鏟除。

這一回孫悟空的表現,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精彩”!

……

這一回孫悟空表現的很有智慧。

那豬八戒與沙僧又有是怎樣的表現呢?

當孫悟空大鬧三清殿時,豬八戒與沙僧是默許的。豬八戒扔三清像時,還是笑嘻嘻的表情。而且三人變成三清時,豬八戒還是主動的,沙僧也沒有絲毫猶豫。

豬八戒與沙僧的這些表現,表明他們是站在玉帝這一邊的。

孫悟空逼迫豬八戒扔三清像,卻沒有逼迫沙僧。這說明他對沙僧還是有點信任的。如果他對沙僧很懷疑,肯定也得讓沙僧扔一個三清像。

……

道教在車遲國吃了大虧。

三清像被扔進茅坑,三位天尊顏面盡失,三力大仙被消滅,道教在車遲國的勢力基本消散。

道教受了如此大的損失,會無動于衷嗎?

當然不會!

依著道教有仇必報的性格,接下來肯定會報復佛教。特別是對豬八戒的背叛行為,他們也會特別針對和打擊。

請大家記住車遲國事件發生的時間,貞觀十六年春。

太上老君的報復馬上就要到了。

可唐僧師徒還沒等到青牛精下界,他們就先撞破一個天大的秘密。

這個天大的秘密是什么呢?

請看下回《反常的觀音菩薩》

主站蜘蛛池模板: 锡林郭勒盟| 天气| 仙居县| 民丰县| 泗水县| 英吉沙县| 天长市| 兰溪市| 绿春县| 康马县| 织金县| 龙陵县| 定襄县| 苏尼特右旗| 临漳县| 收藏| 九寨沟县| 陵水| 囊谦县| 灵川县| 远安县| 霍州市| 汕尾市| 台南市| 易门县| 大同市| 柘城县| 西城区| 汉沽区| 无为县| 大姚县| 城步| 噶尔县| 宝鸡市| 金堂县| 油尖旺区| 始兴县| 遵义县| 沙雅县| 竹北市| 开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