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十?年?——
書接上回
上回我們講了豬八戒才是辨別真偽的大行家。
這一回我們看看,還有那些證據證明他的辨別能力。
在黃袍怪那一回,豬八戒就承認過白骨夫人。
原文——
《小龍道:“你趁早兒駕云回上花果山,請大師兄孫行者來。他還有降妖的大法力,管教救了師父,也與你我報得這敗陣之仇。”八戒道:“兄弟,另請一個兒便罷了,那猴子與我有些不睦。前者在白虎嶺上,打殺了那白骨夫人,他怪我攛掇師父念《緊箍兒咒》。我也只當耍子,不想那老和尚當真的念起來,就把他趕逐回去,他不知怎么樣的惱我,他也決不肯來。倘或言語上,略不相對,他那哭喪棒又重。假若不知高低,撈上幾下,我怎的活得成么?”》
大家看到沒有?
其實豬八戒早知道女人是妖精,可他依然挑撥唐僧攆走孫悟空。用后文豬八戒的話講,“只當是耍子”。鬧著玩也下死手啊!
這一回白骨精一出現,豬八戒是歡呼雀躍般的跑回來。
原文——
《分明是個妖怪,他卻不能認得。那女子連聲答應道:“長老,我這青罐里是香米飯,綠瓶里是炒面筋,特來此處無他故,因還誓愿要齋僧。”八戒聞言,滿心歡喜,急抽身,就跑了個豬顛風,報與三藏道:“師父!吉人自有天報!》
作者寫“分明是個妖怪,他卻不能認得”。這話其實是反話。意思是說他早看出女人是妖精了。
既然豬八戒知道女人是妖精變的。那他看見這個女人,興高采烈的跑回來干什么?
一個妖精變成的美女,他有什么可高興的?
我認為他是發現除掉唐僧的機會了。他發豬顛風般的跑回來,是表達內心的喜悅。可白骨精很不爭氣,不但沒抓走唐僧,還被孫悟空打死了。豬八戒看除掉唐僧無望,只能退而求其次,先將孫悟空這塊絆腳石攆走。
......
豬八戒說攛掇唐僧念緊箍咒,只是當耍子鬧著玩。
事實真是這樣嗎?
當然不是了!
孫悟空打了三次白骨精,豬八戒就挑撥了多次。而且他的挑撥一次比一次高明。
下面我們一邊看原文,一邊分析豬八戒的行為。
原文——
(1)《長老才有三分兒信了,怎禁豬八戒氣不忿,在旁漏八分兒唆嘴道:“師父,說起這個女子,他是此間農婦,因為送飯下田,路遇我等,卻怎么栽他是個妖怪?哥哥的棍重,走將來試手打他一下,不期就打殺了!怕你念什么《緊箍兒咒》,故意的使個障眼法兒,變做這等樣東西,演幌你眼,使不念咒哩。”》
豬八戒很清楚唐僧對孫悟空的了解。他如果硬說孫悟空愛殺人,唐僧肯定不會不信。所以他才說孫悟空不是故意的,只是試著打一下,不想真打死了,唐僧聽了是深信不已。
(2)《八戒見了,大驚道:“師父,不好了!那媽媽兒來尋人了!”唐僧道:“尋甚人?”八戒道:“師兄打殺的,定是他女兒。這個定是他娘尋將來了。行者道:“兄弟莫要胡說!那女子十八歲,這老婦有八十歲,怎么六十多歲還生產?斷乎是個假的,》
老媽媽出來尋女兒時,豬八戒猜測來的媽媽是尋女兒的。當孫悟空否定了豬八戒的猜測,可他依然奉行自己的猜測行事。
(3)《行者道:“師父又教我去,回去便也回去了,只是一件不相應。”唐僧道:“你有什么不相應處?”八戒道:“師父,他要和你分行李哩。跟著你做了這幾年和尚,不成空著手回去?你把那包袱里的什么舊褊衫,破帽子,分兩件與他罷。”》
當唐僧攆孫悟空走,他竟然說孫悟空要分行李。
豬八戒的意圖很明顯。他就是想攆走孫悟空。不僅誣陷孫悟空打死人,還抹黑孫悟空的人品。他明知道孫悟空心高氣傲,不肯走當然不是為了行李,可他依然詆毀孫悟空。顯然豬八戒是故意的。
(4)《八戒道:“師父,你且莫要夸獎,那個是禍的根哩。”唐僧道:“怎么是禍根?”八戒道:“行者打殺他的女兒,又打殺他的婆子,這個正是他的老兒尋將來了。我們若撞在他的懷里呵,師父,你便償命,該個死罪;把老豬為從,問個充軍;沙僧喝令,問個擺站;那行者使個遁法走了,卻不苦了我們三個頂缸?”》
豬八戒的心思很細密,他知道唐僧最怕什么。
唐僧最怕什么?
當然見官啦!攤上人命官司啊!
人與神仙不同,神仙界是能者為尊。而人是社會群體中一員,人最怕見官,更怕攤上人命官司。
唐僧雖然是和尚,但也是凡人。他應該見識過人命官司牽扯。唐僧多次說過怕攤上人命官司的話,就連這一回他也說過怕官司牽連。
豬八戒還充當起了法官的角色嚇唬唐僧。他假設法官宣判四人的罪行,他說唐僧的罪最重得以命償命,唐僧聽了能不心驚膽戰嗎?
(5)《那唐僧在馬上,又唬得戰戰兢兢,口不能言。八戒在旁邊又笑道:“好行者!風發了!只行了半日路,倒打死三個人!”》
孫悟空打死了老丈,將唐僧嚇個渾身發抖。而豬八戒在旁邊卻說起了風涼話。
豬八戒見兩次都沒能攆走孫悟空,所以他決定在添一把火。等孫悟空打死了老丈,他說起官司的話題來嚇唬唐僧,目的是幫唐僧下定決心。
唐僧本來就害怕攤上人命官司,可豬八戒這大嘴巴,卻一個勁的大聲嚷嚷,唐僧聽了能不害怕嗎?
豬八戒這一句“風發了”幾乎將唐僧嚇個半死。
如果從唐僧的角度看這件事。徒弟打死了人,他又該怎么辦呢?
當然是趕緊收拾一下跑路啦!可豬八戒一個勁大喊,不好了,殺人了。
那唐僧又作何感想?
當然要撇清自己的罪行了。
撇清自己最好的辦法是什么呢?
當然是與行兇者劃清界限啦!
(6)《行者道:“他是個潛靈作怪的僵尸,在此迷人敗本,被我打殺,他就現了本相。他那脊梁上有一行字,叫做白骨夫人。”唐僧聞說,倒也信了。怎禁那八戒旁邊唆嘴道:“師父,他的手重棍兇,把人打死,只怕你念那話兒,故意變化這個模樣,掩你的眼目哩!”唐僧果然耳軟,又信了他,隨復念起。》
老丈顯了原形,變成了白骨夫人。唐僧基本上相信孫悟空。可豬八戒在旁說,這是他的障眼法,唐僧聽完竟然又信了他的話。
唐僧為什么對豬八戒如此信任呢?他是在什么時候開始信任豬八戒的呢?
五莊觀、白骨精、黃袍怪這三回,作者沒有寫明時間。唐僧取經所經歷的四十個故事或事件,作者都寫明了時間。唯獨這連貫的三回沒有寫明時間。
作者如此的寫法,肯定是有其目的。
其實這是在暗示讀者,不知在什么時候起,唐僧與豬八戒的關系就很密切了。
......
孫悟空被唐僧攆走,有其自身性格的原因。他強勢的性格讓唐僧難以接受。但最主要還是豬八戒的挑撥。如果沒有豬八戒的挑撥,孫悟空被攆走的時間,肯定還會往后延遲。
從豬八戒在五莊觀胡鬧的那一刻開始,唐僧就有了攆走孫悟空的打算了。
孫悟空被攆回花果山,是豬八戒借的唐僧之手,可又何嘗不是唐僧借豬八戒之手呢。
……
我們在看沙僧在這一回的表現?
這一回從始至終就沒見沙僧說過話。可以說,這一回作者就沒寫沙僧。大家可以仔細閱讀這一回,就會發現沙僧根本沒有說過一句話。
這是作者故意為之的。
這說明沙僧早知道白骨精來歷。他一聲不響的看著白骨精抓唐僧。可白骨精不爭氣被孫悟空打死了,他又一聲不吭的支持唐僧將孫悟空攆走。
那問題來了?
為什么沙僧也希望孫悟空被攆走?
(1)因為孫悟空強勢的性格。
孫悟空獨斷專行的性格,的確不受大家喜歡,沙僧當然也會不例外。
(2)沙僧這種不作為的表現,符合他自身的利益。
沙僧自己犯的罪行,無論有多好的表現,他也不可能再回到天庭。所以他采取不作為的手段混日子,在他看來,攆不攆走孫悟空跟他關系都不大。
(3)對于站隊玉帝還是道祖,沙僧是搖擺不定的。
在攆猴事件中,主導者是唐僧與豬八戒。既然大家都同意攆走孫悟空,他當然聽從大家的意愿啦。
沙僧在攆猴事件中,雖然沒說一句話,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他的不表態,不作為,其實是默許唐僧攆走孫悟空。如果在關鍵時刻,沙僧為孫悟空說上一句話,孫悟空還會被攆走嗎?所以我才說,沙僧的不說話比說話更管用。
……
說到底!
孫悟空被攆走,主要是唐僧的意愿。孫悟空把人參果樹推到,唐僧嘴上沒說什么,但從心里對他人品已經打了折扣。
唐僧認為孫悟空本事雖大,但也太能惹禍了。連人參果樹他都敢推到,以后指不定還會惹出大亂子來。加上豬八戒的挑撥,攆走孫悟空的心思他早就有了。如今孫悟空連傷三命,唐僧理所應當的將其攆走。
孫悟空被攆走,離不開豬八戒的挑撥,也離不開沙僧的默默支持。但主要原因還是唐僧對他產生了反感。
自從收了豬八戒,在走路吃飯休息的問題上,孫悟空有絕對的主導權。有時大家都走累了,想留宿或者歇歇在走,孫悟空都很強勢的說不行。長此以往,唐僧對這種霸道行經產生了反感。
我們來看一下文章的開頭,就能明白孫悟空行為的確不討唐僧喜歡。
原文——
《那唐僧那里肯信,只說是個好人。行者道:“師父,我知道你了,你見他那等容貌,必然動了凡心。若果有此意,叫八戒伐幾棵樹來,沙僧尋些草來,我做木匠,就在這里搭個窩鋪,你與他圓房成事,我們大家散了,卻不是件事業?何必又跋涉,取甚經去!”那長老原是個軟善的人,那里吃得他這句言語,羞得個光頭徹耳通紅。》
孫悟空的性格是心直口快,從不為唐僧的面子著想。并且他還時不時的打臉揭短,唐僧對他能不有看法嗎?
唐僧是什么樣的人?
在長安時的寺院里他就是領導。在寺院中只有他說別人的分。可現在天天受這猴子的氣,唐僧哪能受得了。現在機會來了,就這樣他被唐僧很絕情的攆走了。
……
這一回讓我們看到了,唐僧對孫悟空的無情無義,也看到了孫悟空的有情有義!
原文——
《屢次攆我,常言道,事不過三,我若不去,到是個下流無恥之徒,我去我去,只是我去你手下無人。》
孫悟空臨走還惦記唐僧沒人保護。可唐僧卻是心意已決,他說豬八戒、沙僧不是人嗎?
唐僧寧可寫貶書也要把猴子攆走。
沒情義的人只記得別人的惡,有情義的人卻只念別人的好。唐僧是不是有情義的人,大家一看便知!
孫悟空臨走要對唐僧跪拜,他是堅決不允許。他扭著頭在那裝犢子,孫悟空使了分身法,他無奈才受了孫悟空一拜。
原文——
《他將書摺了,留在袖中,卻又軟款唐僧道:“師父,我也是跟你一場,又蒙菩薩指教,今日半途而廢,不曾成得功果,你請坐,受我一拜,我也去得放心。”唐僧轉回身不睬,口里唧唧噥噥的道:“我是個好和尚,不受你歹人的禮!”大圣見他不睬,又使個身外法,把腦后毫毛拔了三根,吹口仙氣,叫:“變!”即變了三個行者,連本身四個,四面圍住師父下拜。那長老左右躲不脫,好道也受了一拜。》
孫悟空臨走時還囑托沙僧,好好保護師傅,遇到強大的妖精,就提他的名號。一門心思的為唐僧著想,可唐僧聽見卻怎么說?
——我是好和尚,不提你這歹人的名字。
見唐僧不肯回心轉意,孫悟空這才準備離去。
原文——
《噙淚叩頭辭長老,含悲留意囑沙僧。一頭拭迸坡前草,兩腳蹬翻地上藤。上天下地如輪轉,跨海飛山第一能。頃刻之間不見影,霎時疾返舊途程。你看他忍氣別了師父,縱筋斗云,徑回花果山水簾洞去了。獨自個凄凄慘慘,忽聞得水聲聒耳,大圣在那半空里看時,原來是東洋大海潮發的聲響。一見了,又想起唐僧,止不住腮邊淚墜,停云住步,良久方去。》
——“噙淚叩頭辭長老,含悲留意囑沙僧。”
這句話把孫悟空對唐僧的情義推到了最高點。
從以上細節我們還能發現,沙僧這人也忒不是東西,孫悟空這么囑托沙僧,可他愣是一句話沒說。這個證據足以證明,沙僧是打入取經隊伍的臥底。
……
孫悟空回到花果山,想起唐僧還暗自落淚。一日為師終身為父,他對唐僧真如親人一般。
在黃袍怪那一回,豬八戒請孫悟空回去時,孫悟空先跳進東海洗澡。就連豬八戒疑惑,忙忙的走路,凈什么身子?
原文——
《那大圣才和八戒攜手駕云,離了洞,過了東洋大海。至西岸,住云光,叫道:“兄弟,你且在此慢行,等我下海去凈凈身子。”八戒道:“忙忙的走路,且凈什么身子?”行者道:“你那里知道,我自從回來,這幾日弄得身上有些妖精氣了。師父是個愛干凈的,恐怕嫌我。”八戒于此始識得行者是片真心,更無他意。》
孫悟空在花果山日夜想著唐僧,再回到取經團隊之前,想的第一件事竟然是先洗澡。用他的話講,自己有些妖精氣,怕熏著師傅。這番話把豬八戒佩服的不得了。
大家這回知道孫悟空對唐僧的情義了吧?
……
下面我們來說一下白骨精。
白骨精被打死了,她死的冤嗎?
要我說,白骨精死很冤,但又不冤。
說她死得冤,是因為她是上了傳聞的當。他成了道教阻止佛教傳經的犧牲品。她到死了都不知道自己為什么死的。
說她不冤,是因為像她這種沒頭腦,沒背景,沒本事,沒兄弟,沒手下的五沒妖精。她只憑著一條傳聞就敢吃唐僧肉。白骨精甚至都沒搞清唐僧取經的內幕,更不知道唐僧取經的事,連天上的神仙遇到都頭疼。她一個小小的妖精也敢動手,這真是無知者無畏。從這點看白骨精死的一點都不冤。
……
孫悟空終于被大家伙攆走了。
唐僧沒有了孫悟空的保護,他又會有怎樣的遭遇呢?
豬八戒會怎樣設計除掉唐僧呢?
預知后事如何?
請看下回《黃袍怪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