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記最隱秘的謎團是什么?
是玉帝和道祖爭奪天庭的掌控權,玉帝和太上老君的權力爭斗就是西游記。
天庭統治階層的權力爭斗是皇權和宗教權的斗爭,說白了就是玉帝和太上老君之間的斗爭。
有人不信我的論斷,認為佛教和道教爭奪信徒地盤還差不多,哪來的天庭權利內斗,而且原著也沒寫啊?
西游記明面上是沒寫天庭爭斗,爭斗是隱藏在唐僧取經的途中,隱藏在字里行間的對話中,隱藏在各個事件的詩詞中。
想知道天庭的動亂原委必須得清楚西游記的人物關系。
比如玉帝和佛祖的關系,玉帝和太上老君的關系,還有道教和佛教的關系。
玉帝和佛祖是君臣關系,玉帝和道祖也是君臣關系,道教和佛教則是宗教對立關系。
佛道對立關系是顯而易見的,這一點在取經途中就能看出,烏雞國、車遲國的章節中都能體現出來。
三種關系在原著中有很多體現,我會在后文中一一提出。
以上三種關系是基本,是基礎,如果連這一點都不認同,那后面的論斷就無從說起了。
下面說一下玉帝對佛教的態度。
玉帝非常支持唐僧取經,換句話說玉帝非常支持佛教。
有什么證據呢?
原著中有很多證據能證明這一點,舉一個例子,比如蓮花洞那一回。
原文:
《日游神徑至南天門里靈霄殿下,啟奏玉帝,備言前事,玉帝道:“這潑猴頭,出言無狀,前者觀音來說,放了他保護唐僧,朕這里又差五方揭諦、四值功曹,輪流護持,如今又借天裝,天可裝乎?”》
孫悟空從五行山出來是觀音求的情,玉帝下的旨意,而且還買一送十,派了一眾神仙保護唐僧。
玉帝連裝天這種把戲都幫忙,更說明他是支持佛教傳經的。
有人說孫悟空被放出是觀音求的情,功勞應該算是人家菩薩的。
大家想一想,佛教傳經這么大的事,一個菩薩能做主嗎?
即便觀音有這個面子也掩蓋不了玉帝支持佛教的意圖。
孫悟空被如來佛祖鎮壓五行山,觀音菩薩求情只能說明兩個問題。
一是孫悟空的關押權在玉帝。
二是放出孫悟空是為了佛教傳經。
下面我來說一下西游記的主線。
西游記的主線是唐僧西天取經,小說一直貫穿著這主線,唐僧取經只是明面的主線,還有一條隱晦的暗線埋在下面。
這條隱藏的暗線是什么呢?
就是長生不老!
當然了,這個長生不老是天庭控制神仙的一種手段。
西游記一直圍繞著長生不老這一線索展開,雖然它的主題是統治階層的爭權爭利,但沒有長生不老故事也很難發展下去。
孫悟空為什么去求仙?
為了長生不老!
沙僧為什么去求仙?
也是為了長生不老!
神仙為啥要吃王母的蟠桃?
還是為了長生不老!
妖精為什么要吃唐僧肉?
更是為了長生不老!
不管是古是今,長生不老一直都是人類追求的夢想。
秦始皇派徐福尋找不死仙藥,嘉靖皇帝煉制長生不老丹,這些都展示長生不老對人的誘惑。
西游記中的長生食品更成了統治階層爭奪利益和掌控眾神的手段。
西游記的神仙并非長生不死,他們也有壽命的制約。
并非每個神仙都有壽命問題,比如天仙就沒有壽命問題,這也解釋了孫悟空求長生不死,菩提祖師會傳給他“天仙決”。
書中多次提到孫悟空是太乙天仙,也就是說天仙沒有了壽命困擾,但大多數神仙沒有成就天仙位,所以需要吃長生食品延續壽命。
神仙可以通過煉氣打坐獲得長生,但打坐煉氣非常辛苦,勤修苦練就沒時間逍遙了,這樣的長生質量就會很差,沒幾個神仙真會那樣做。
大多數都投靠一方勢力獲得長生食品,比如萬壽山就有四十八位神仙分食人參果的情節。
長生食品有哪些?
有王母的蟠桃,道祖的九轉金丹,鎮元子的人參果,還有就是唐僧肉。
這些長生食品對統治階階層真有那么大的作用?
答案是肯定的。
太上老君能煉制九轉金丹,人若吃了金丹可以立即成仙,神仙吃了可以增加壽命。
道教用金丹吸引三界神仙投靠門下,同時也用金丹控制身邊眾神仙。
下面我推測一下玉帝和道祖的矛盾。
太上老君住在天庭的三十三層天宮,作者在暗示什么?暗示他權勢蓋過了玉帝,很多神仙眼中只有太上老君。
天帝的權威受到嚴重挑戰,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三界之主只能靠開蟠桃會來籠絡一些神仙,但蟠桃長生的功效金丹同樣具備。
玉帝靠什么才能擺脫道教的壓制獲得獨一無二的皇權?
其實不僅玉帝受到道教壓制,佛教也受到了道教的打壓,佛教的地盤日益縮小信徒減少,對此佛祖也是一籌莫展。
擺在佛祖面前的只有兩條路。
一是練成長生不老丹,籠絡各路神仙吸引信眾擴展地盤。
二是聯合其他勢力共同對抗道教。
當玉帝尋求脫困的目光和佛祖渴望合作的眼神一相碰,竟然產生情人熱戀般的火花。
二位一拍即合,先后合作導演了一系列鬧劇,逼得道教妥協老祖交權,最終發展佛教上位,佛道兩家相互制衡,而玉帝則漁翁得利真正君臨天下,成為名符其實的三界之主。
有讀者有疑惑,書中哪一處說玉帝和太上老君不合了?
太上老君的權利又怎樣蓋過玉帝了?
電視劇中那個窩囊老頭真有那么厲害?
沒有明面上的證據。
如果這個證據可以輕易舉出,那就不是西游記最隱秘的謎團了,本書很多章節都是為了證明這最秘密的觀點。
雖然沒有直接證據能證明以上的推測,但有很多細節暗示玉帝和道祖在明爭暗斗,這些細節卻不能單獨的作為證據,即便我現在寫出幾條,大家也認為是在摘句尋章,等將所有謎團都解開后,這個問題將會不攻自破。
其實在大鬧天宮之前,玉帝和道教曾發生過多次較量,大鬧天宮是玉帝與太上老君的第四次交手。
玉帝和道祖都屬于你砍我一刀我必還一劍的性格,他們前三次的較量比大鬧天宮更兇險!
作者沒有直接寫玉帝和道教發生沖突,如何布局打擊道教,如何扶持佛教上位,而是用曲筆,暗示,謎霧般的手法演繹了一個石猴鬧天宮和唐僧取經的鬧劇。
佛教與道教相互抗衡,玉帝君臨天下一統三界。
小說最后雖然沒有寫結局,但那一長串的佛陀名單足以說明佛教上位了。
取經的最大受益者并非佛祖,也不是唐僧,更不是孫悟空,而是那名字超長的“高天上圣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
玉帝是最終也是最大的受益者,重新掌控了至高無上的皇權。
他用一系列雷霆般的手段打擊道教扶植佛教上位,逼迫天庭眾神仙站隊,顯示出了高超的智慧。
玉帝最終給佛教冊封了兩個佛位,三個菩薩位,佛位相當于天庭的天尊,菩薩果位相當于天王。
為防止佛教過于強大,將來尾大不掉,玉帝甚至還扶植了佛教的另一支勢力做為后手。
當然了,取經成功后很多人分得了利益,佛教分得了巨大利益。
唐僧取經肅清了西牛賀州的反佛勢力,將信徒擴展到了南贍部州,鞏固了佛教在三界的地位,經過唐僧取經,佛祖幾乎可以和道祖平起平坐了。
唐僧和孫悟空也獲得了巨大利益,他們都成佛了嘛,當然這些利益應算作佛教的利益。
吳承恩這種謎團般的寫法堪稱是空前絕后,他在中國文學史乃至世界文學史上堪稱是古今奇人。
西方有達芬奇密碼,東方有吳承恩密碼。
吳承恩甚至把謎團鋪設到了西游記小說以外,可以說他鋪設的迷局長達數百年。
大家可能還弄不懂我所說的含義,等我將所有謎團都解開了,大家在細品我所闡述的觀點,到時大家就認同我的看法,自然覺得他是多么神奇的人。
西游記每一章回或每一個劫難都有深遠的含義和謎團。西天取經不僅考驗著唐僧和孫悟空,也同樣考驗著三界眾神仙,孫悟空也由一個愣頭愣腦的猴青成長為擁有大智慧的佛,細品其中奧妙也是西游記的一大看點。
雖說西游記的本質是統治階層之間的權利斗爭,但作者更根本的初衷還是寫孫悟空,孫悟空才是西游記最大的看點。
當所有謎團都解開后,我們會發現他的經歷是多么不可思議,是多么的孤獨與無助。
我們會發現這只猴子,比人更加人性,比人更有情義!
大鬧天宮前后很多神仙的職務發生過變化。
第三回有個邱弘濟真人上朝奏本,當時把守南天門的是增長天王。
第五回有個許旌陽真人奏本,四大天師已經出現,有葛仙翁天師,另外三位不知道。
第八回邱弘濟真人變成天師了。
第十六回把守南天門的變成廣目天王,他率領龐、劉、茍、畢,馬、趙、溫、關八大元帥。
五十一回把守南天門的是廣目天王和馬、趙、溫、關四元帥,四大天師是張道陵、葛仙翁、許旌陽、丘弘濟。
第九十回廣目天王在東天門把守。
九十五回龐、劉、茍、畢四元帥在西天門把守。
邱弘濟和許旌陽在大鬧天宮后都變成天師了,而且南天門的天王和元帥人選也是頻繁替換,位置跟劇情需要由南門逐漸換到東門或西門。
這些細節暗示什么?
暗示著天庭的權利斗爭是沿著取經的方向進行。
本作品一直貫徹著天庭權利爭斗這一理念,證據暫時無法舉出也不能舉出,因為本書也必須按西游記風格做一個謎團鋪設,等大家將西游迷霧讀完了,真相就如風吹散迷霧一般展現在眼前。
閱讀本書需要讀者放下固有的觀念,接受迷霧理念需要讀者要有一定的邏輯思維,或者有大量的西游記基礎知識,沒有這些的讀者最好先細讀西游記。
這里沒有看不起讀者的意思,因為您若只把西游記當做兒童讀物,或者保持固有的西游記觀念,認為解讀西游記就是在惡搞,就會從骨子里不認同西游迷霧。
一般讀者非常反感西游記的陰謀論,認為西游記本就沒什么謎團,謎團都是別有用心的人搞出來的。
西游記如今出現了很多另類解讀,比如說孫悟空本性殘暴,當妖怪時又吃人肉又好美色,什么六耳獼猴替換了孫悟空取經,九齒釘耙是西游第一武器,唐僧在凌云渡已死等等。
這些解讀只是尋章摘句,根本不是作者的意圖,其實原著的孫悟空品格堪比圣人,他展現的人性是真善美的典范,不然最后也不會封佛封圣了。
其實西游記故事性是很強的,并非隨意進行的,而且有些故事是連續關聯的。
比如黃袍怪事件,孫悟空偷吃了黃袍怪的金丹,而且差點將黃袍怪打死,這才惹惱了太上老君,派金銀童子下界報復孫悟空,這才出現金銀童子偷五件寶貝下界的稀奇事。
車遲國事件,孫悟空鏟除了道教的三力大仙,逼著八戒將三清像扔進茅坑,只隔了一回,道祖就派青牛精下界了。
荊棘嶺事件,唐僧私自給四木仙翁講佛法心得,泄露了佛教修真法門,下一回,佛教的另一派系東來佛祖就讓黃眉怪下界問責了。
犀牛精事件,孫悟空除掉了月宮的三位犀牛精,這才惹得月宮派玉兔下界刁難唐僧。
本人文化不高,能將想表達的意思寫明白就不錯了,沒有能力將這本書寫的太透徹,所以大家對本書的文筆不要太挑剔,但我對大家保證,西游記每一個故事都超出我們想象。
下面我將對西游記每一個故事都做出解讀,直到唐僧師徒登上靈山功德圓滿。
另外本書也顛覆了某些人物美好的一面,比如對唐僧的解讀就會把他一些優點抹殺了。
傳統對唐僧的看法是胸懷大志、性格堅毅、博學多才、為取經事業不畏艱險、百折不撓、有毫不退縮的大無畏精神。
本書對唐僧評價卻是負面的多,正面的少者,當他和孫悟空比較時,人品更會顯得低劣不堪。
當然了,這些評價不僅是我個人的評價,它也是吳承恩老人家對唐僧的評價。
唐僧是西游記中性格最復雜的人物,他有向善的一面、也有惡的一面;有悲憫正直的一面、也有市儈的一面;有見財色不為所動一心取經的一面、也有為求取真經爭功爭利的一面。
如何正確看待人性,這是人類社會最難的課題,還好吳承恩早已給我們做出了答案。
西游記有兩個人的名字非常長。
一個是玉皇大帝,他的全名為“高天上圣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
還有一位就是觀音菩薩,她的全稱是為“南海普陀落伽山救苦救難大慈大悲南無觀世音菩薩。
作者為何會將兩位的名號寫的如此長?如此長的名字有什么特殊的含義?
若想知道西游記的所有秘密,請大家仔細觀看以后的章節,我會對西游記每一個章回做出解讀。
下面我就帶領大家領略一下西游記真正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