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然的事情,終究會得到糾正和控制,偶然的事情,無法預測,也不能控制,但它不會成為我們長期的敵人。為誰而美麗結婚擺喜宴那天,妻子因為太緊張,去美容院做過頭發后,沒再試穿當晚要穿的旗袍,就匆匆趕去酒樓。在酒樓內專門為新娘預備的更衣室里換上旗袍時,妻子感覺當初穿旗袍時那清秀靈逸的氣質全不見了,因為她梳了太過花哨的發型。但說什么都來不及了,一切都在妻子渾身不自在下卻溫馨又熱鬧地完成,沒有人知道新娘的心情。直到去度蜜月時,妻子才耿耿于懷地怪丈夫:“你去美容院接我時,怎么不說那發型難看?如果說了,去酒樓前還來得及補救。”丈夫笑了笑,親了一下妻子說:“你只要為我美麗就夠了,全世界的人都說你美麗有什么用,最重要的是我覺得你美麗。我覺得你是最美麗的新娘,你就是最美麗的新娘。”我們只要為生命中愛我們的人去生活就足夠了,盡管在你看來,這簡直太容易了,但恰恰是這微不足道的一點,竟讓多少付出的愛沒有得到回報。
父與子兒了大學畢業,成了一名律師,憑借一身的才華、正氣和熱情,他為一個個犯罪嫌疑人辯護,讓懲罰如天平般公正,還蒙冤者以清白,很快就贏得了榮譽和財富。兒子決定先立業后成家,循著這樣的軌跡,他買了一套房子,剛辦完個人的終身大事,就把遠在山區的父親接來,同自己一塊過起富裕的生活。父親從農村到城市,由貧困落后變為富裕優越,衣食住行煥然一新,不必再為生存奔波,反倒覺得非常不適應。好像還未準備就過上美夢般的好日子,心里便溢滿慚愧之情,怎么也排遣不掉。春暖花開時節,妻子在家復習,準備應付自學考試,兒子則驅車帶著老人到公園游玩。一飽眼福后,兩人走進一家餐廳。感受那由舒適襯托的溫馨,老人抑制不住激動的心情,流著淚對兒子說:“這些天來我一直在尋思,我應該為你們做點什么,我必須為你們做點什么,這樣享受這份蜜里拎出來的福分,我才能心安理得。”兒子端起酒杯,和父親對飲一口,然后飽含感情地說:“爸爸,你可別這么想。過去養活我的時候,日子過得辛酸而又艱難,你熬費了多少心血,才把我拉扯大。現在你老了,也該享享清福了。
能有機會回報你的養育之恩,是我最大的心愿和快樂。你要是覺得心里面放不開,就讓我也難以開心了。”自此以后,老人的心情坦然多了,享受自己所應享受的那美好的一切,他不再感到不安。只是有一點沒有改變:他仍在琢磨要幫兒子做點什么。以享受開頭的生命,應由貢獻來完結;以貢獻開頭的生命應由享受來完結。谷子正是懂得這一點,才摒棄可笑的傲慢勁頭,垂首弓腰,回報大地以金色的果實。生死相依一對老夫妻回老家探親,途中遭遇沉船的險情。船長下達了穿上救生衣、跳上橡皮筏逃生的命令。體弱多病的老頭對老伴說:“我有病在身跳不了船,你就不要管我了,趕快逃生吧。”老伴說:“我一個人逃就是活下來又有什么意思?我絕不能把你扔在船上,我就守著你,咱們要死就死在一起。”老頭說:“這怎么行?一輩子你跟著我沒享到多少福,到了生死攸關的時候我不能拖累了你。”老伴說:“沒有你了我活著還有什么意思?跟著你無論是死是活都是福。
”于是,他們成了這艘輪船上一百多名乘客中唯一一對沒有跳船的老夫妻,面對如潮的人們紛紛跳海逃生的情景,他們手拉手緊緊偎依著,平靜沉穩地迎接即將到來的不幸。也許是被他們對對方的愛感動了,在船就要沉沒的瞬間,一架直升機突然出現在他們頭頂,為他們搭了一條通向生還的路。他們相扶著用相互給予的愛支撐著彼此,奇跡般地邁過了這道生死攸關的門檻。事后,老頭感激地說:“如果沒有老伴陪著我,我是無論如何也活不下來的,是老伴幫我撿回了這條老命。”老伴則握著老頭的手激動得一語未發。平平淡淡的生活中,生死相依的愛情似乎離我們很遠,但也不要等到人盡天黃之時,才懂得它的珍貴。提著燈籠回家在一本雜志上,一位作者講了關于自己母親的一個故事。母親曾在一個偏遠的小山村里教書。整個“學校”就只有一個老師和一間土石房子,學生有三十多個,高的高、矮的矮,小的七八歲,大的十三四歲,一到六年級都有。山里學生住得分散,路又遠,中午孩子們都在學校里就餐,母親忙著做完三十多個孩子的飯菜,下午又要接著上課,晚上還得備六個年級的課,工作自然很忙。山里的天黑得早,特別是冬天。
孩子們家離得遠,山路又崎嶇,母親便每天都提著一盞紅燈籠將他們送回家。直到天黑透了,母親才提著燈籠深一腳淺一腳地往回走,紅燈籠是母親自己動手做的,將紅綢布裹在一圈竹木條上,中間用鐵絲彎成一個夾,用來夾住小半截松脂。我每天就是這樣望著母親行色匆匆地提著燈籠領著孩子們上路,又倚門望著母親疲憊地回家。而母親每晚做的最后一件事便是將第二天要用的半截松脂放在紅燈籠里。母親的紅燈籠漸漸變成了母親的化身。站在門口等孩子的家長一看到紅燈籠就知道自己的孩子回來了;趕路的鄉親們——見到紅燈籠就知道是孩子們放學了,忙著讓道,并朝著紅燈籠大聲喊:“老師,辛苦了。”一天夜很深了,我還沒望見母親的紅燈籠,心里不禁發起毛來。就在這時,聽見前面人聲鼎沸,一大群人舉著火把正朝我家奔來。到了跟前,我才看清是村民們用睡椅抬著母親,而母親此時已是昏迷不醒了。大家將母親安置在床上,又叫兩個小伙子抬著睡椅火速請來村里的醫生。原來母親送完學生回來時,燈籠里點燃的松脂被一陣大風吹滅,母親因看不清路而跌進路邊的深溝里,幸虧路過的村民發現,叫來大伙兒,才將母親救起。
第二天晚上,母親便要掙扎著下床,剛從床上站起來,就大聲喊:“娃,快起來!”我順著母親手指的方向朝窗外望去:那是一幅最壯觀的場景,只見上百只燈籠排成了一條長龍靜靜地移動著。我聽到了越來越近的腳步聲,這只長龍停在了家門口。母親顫抖著打開門,只見村支書手里提著一只最大的紅燈籠,他走上前緊緊拉住母親的手說:“老師,我們村里每戶都給您趕制了一只紅燈籠,我們都是用山里最好的材料做的,保管再大的風也吹不滅它。”母親流著淚和鄉親們握手。母親無話可說,因為她早已泣不成聲。用真誠啟開的至愛之門,無須用華麗的辭藻來堆砌宣揚,往往最簡單最質樸的回應,便是一種最動人的愛的頌歌。心靈的港灣一次航行,旅客們發現一件趣事:他們的船總是率先向任何一艘迎面駛來的船發出熱情的鳴笛以示問候,即使對方愛理不理,它熱情依舊。大家紛紛猜測,該船船長一定是個熱情的或多半是在熱戀中的年輕人;也有人猜測或許船長剛剛被委以重任,一番事業有成的激情在激蕩著他。于是有好事者開始打賭,究竟船長此舉為了什么。
大家派人去詢問船長,帶回船長的回答是:“我高興,因為這是在我回家的路上。”家是我們心靈永久的港灣,回家能給人難以名狀的喜悅,使人心情激蕩,熱情四射。將一份美好的心情帶回家吧,它會讓你更幸福。三個博士有三個兄弟都是博士,并且同在美國太空總署從事太空研究工作。當大家在母親家中聚餐完畢后,母親把餐桌清理干凈,他們開始討論登陸月球和建立太空站的問題。一個媳婦在廚房洗碗時說:“他們三個談個不休,盡是我們不能想象的事,聽著就會讓人覺得自己很笨。”老母親講了一段話,才使大家恢復自信。她說:“我起先也覺得自己笨,可是后來想起去年秋天,他們三人花了整個下午才把家里的紗窗裝好,我就不再那么想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也有自己的短處,因此,不要被他人所表現出來的驚人的能力所嚇倒,那不過是他花了多年的時光刻苦奮斗得來的;不要因為別人在某些方面的成功,而輕易否定自己。秧苗孔子東游,見田里放著農具,而農人已去,便拾起鋤頭,圍著一棵秧苗,費力地鋤了起來。
不一會兒,農人歸來,一見大怒,憤憤地說:“你為什么鋤我的秧苗?”孔子感到很奇怪,便指著秧苗說:“你看,我鋤的明明是草啊。”沒想到農人更加惱火地說:“我種的就是喂馬的草!”孔子不禁目瞪口呆。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都不可以以常理度之,更不可以常理廢之。子貢討馬孔子帶領學生周游列國,途中有一次一匹駕車的馬脫韁跑開,吃了一位農夫的莊稼,這位農夫就把馬扣了下來。子貢能說會道,自告奮勇去交涉,結果子貢講了半天道理,說了不少的好話,農夫就是不還馬,子貢只好灰溜溜地回來了。孔子見狀,笑著說:“拿人家聽不懂的道理去游說,就好比用高級祭品去供奉野獸,用美妙的音樂去取悅飛鳥,怎么行得通呢?”于是讓馬夫前去討馬。
馬夫走到農夫跟前,笑嘻嘻地說:“老兄,你不是在東海種地,我也不是在西海旅行,我們既然碰到了一起了,我的馬吃你兩口莊稼,也不算什么大不了的事吧。”農夫聽馬夫這樣說,再看看他與自己相同的打扮,覺得很是親切,就十分痛快地把馬還給了他。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主要是心靈的溝通,只要你打動了對方的心,對方心悅誠服了,你的目的也就達到了。猴子軍團很久以前,古羅馬的皇家畜養著一支猴子軍團。成百上千的猴子被關在一個封閉的大院里,訓練它們列隊操練,分隊進行搏斗。當然,這個軍團并不用于戰斗,而是用來表演,供人們取樂。軍團大院擺著一把鍘刀。每只猴子捉進來時,都要把它的尾巴鍘掉一截,通通只留五寸那么長,成為這支猴子軍團的標志。鍘斷尾巴肯定是很痛的,被鍘的猴子又蹦又跳,發出尖厲的叫聲,自己舔著流血的尾巴傷心不已。
鍘斷了尾巴的猴子從此變得馴服,沒有尾巴翹了,訓練起來相當容易。特別耐人尋味的是,這鍘尾巴的入團規矩,開頭由人來執行,到后來就由那些先來的猴子們代勞了。每只新來的猴子一進來,猴子們就一擁而上,把它按倒在地,動作利索地把它的尾巴鍘掉。當剛鍘掉尾巴的新來者凄慘地嘶叫的時候,猴子們卻圍著它歡蹦亂跳,興高采烈。每只猴子都經受過這一規矩帶給它的痛苦,但每只猴子又都參與執行這種規矩來對待它們的新伙伴,并從中得到樂趣,一代接著一代。猴子軍團存在多久,猴子鍘猴子尾巴的規矩就持續多久。 孔子曰:“丘也聞有國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他人也沒有,自己就算受盡饑寒也不打緊;他人若已擁有,自己就是物資豐富獨缺此項也還想將其弄到手。而對于一些痛苦災難,自己若是曾經苦苦煎熬,便也多見不得他人的無恙,恨不得他人也一同經受此等苦難,心里才覺平衡好受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