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男子漢至關重要的品質是敢做敢為。男人的哲學是行動哲學,男人要敢于把自己的想法付諸行動,不能像瘸子打圍——坐著喊;也不能像書生,只會紙上談兵。敢為包括:敢想、敢講、敢做、敢勝、敢敗、敢愛、敢恨、敢于戰斗,即“大丈夫敢做敢為”。
一個具有崇高生活理想和奮斗目標的人,毫無疑問會比一個根本沒有目標的人更有作為和成就。中國古人早就說過:“取法上者得乎中,取法中者得乎下,取法下者得乎無。”
從前有兩個人,他們都想到遠方去,一個人想到日本,一個人想到美洲。他們同時從蓬萊出海,結果兩人都沒有到達目的地。但想到美洲去的人到達了日本,而想到日本去的人只到了朝鮮半島。
那些志向遠大、敢于想象的人,所取得的成就必定是遠遠超出起點;一個理想高、目標大的人,即使沒有實現最終的理想和目標,但其實際達到的目標,都要比理想低、目標小的人最終達到的目標還大。
因此,任何人要想獲得成功,首先必須敢想才行,也就是要敢于想象自己的未來,把自己的理想和目標提升起來,而不要退縮在一個蹩腳的、狹小的角落。
可以肯定地說,卓越的人生都是崇高理想的產物。不過,這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另一個不容忽視的方面是,只敢想而不敢做或不愿做的人,也不會擁有成功。
有個人曾經問著名思想家布萊克:“您能成為一位偉大的思想家,成功的關鍵是什么?”
“多思多想!”布萊克回答。
這個人如獲至寶般地回到家中,開始整天躺在床上,望著天花板,一動也不動,按照布萊克的指點進入“多思多想”的狀態。
一個月后,那個人的妻子找到布萊克,愁眉苦臉地訴說道:“求你去看看我的丈夫吧,他從你這兒回去以后,就像中了魔一樣,整天躺在床上苦思冥想!”
布萊克趕去一看,只見那個人已經變得骨瘦如柴。他拼命掙扎著爬起來,對布萊克說:“我最近一直都在思考,甚至到了茶飯不思的地步,你看我離偉大的思想家還有多遠?”
“你每天只想不做,那你都思考了些什么呢?”布萊克先生緩緩地問道。
那人回答說:“想的東西實在太多,我感覺腦子里都已經裝不下了。”
“哦!我大概忘了提醒你一點:只想不做的人只能產生思想垃圾。成功像一把梯子,雙手插在口袋里的人是永遠爬不上去的。”接著,布萊克舉了這樣一個例子:
有一位滿腦子都是智慧的教授和一位文盲相鄰而居。盡管兩人地位懸殊,知識、性格更是有著天淵之別,可是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如何盡快發財致富。
每天,教授都翹著二郎腿在那里大談特談他的“致富經”,文盲則在旁邊虔誠地洗耳恭聽。他非常欽佩教授的學識和智慧,并且按照教授的致富設想去付諸實際行動。
幾年后,文盲真的成了一位貨真價實的百萬富翁。而那位教授呢?他依然是囊空如洗,還在那里每天空談他的致富理論。
成功在于意念,更在于行動。其實,相對于付諸行動來說,制定目標倒是更容易的。許多人都為自己制定了人生目標,從這一點上說似乎人人都像一個戰略家。但是,相當多的人制定了目標之后卻沒有落實下去,不敢采取行動,結果到頭來仍是一事無成。敢想和敢做,是促使人走向成功的一對孿生兄弟,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找出失敗的原因引以為戒
事業是男人永恒的追求。但干任何一項事業有時都可能會失敗。誠然,避免失敗的唯一辦法是絕不追求成功,寧可安分守己。不過你其實可以從失敗中吸取教訓,找出紕漏所在,設法糾正,那么,你就會有扭轉乾坤的力量。
貝格大概是20世紀最杰出的劇作家了,但就連他那樣成功的人,也會說:“我覺得失敗是家常便飯,在失敗的惡劣空氣中深呼吸,精神會為之一振。”
細心檢討挫折的因果很重要。你一定要正視失敗,以免重蹈覆轍。哈佛大學的一位心理學教授對許多事業上受過重大挫折而屹立不倒的人進行總結后發現,找到失敗的原因并引以為戒是其共同的特征。而人們最普遍的失敗原因有六點,不管你是企業行政人員或者是一般人,你都可能發現自己遭受過同樣的挫折,問題是你能否針對這些原因加以改進。
處世無方
因為處世無方而失敗的人,多半會歸咎“辦公室權術”害了他們,但所謂權術,說不定只是正常的人際關系而已。如果你弄不好“辦公室權術”,其實很可能是你不懂得怎么和別人相處。相反,只要你精于處世之道,則犯了嚴重錯誤也沒事。許多能力平庸的管理人員,都能安然渡過公司的人事大變動,原因就在于他們和人交往時,通情達理,討人喜歡;一旦有錯,支持他們的人總會幫他們補過。事實上,犯了一次錯之后,如果老板覺得他們以練達負責的態度來處理這次錯誤,說不定他們的事業反而會更上一層樓。
入錯了行
你可能說不上是完全失敗。你可能只是選錯了行業,在不適合自己的職業崗位上,你會承受配合不當之累,而無法發揮自己的全部才能。成功學家指出:成功有賴于你能把才干、興趣、個性、風格和價值觀念配合你的工作。
不能投入
一位不太成功的律師曾直言不諱地說:“我的確沒有追求到我的愿望。”其實這也不足為怪。他從來就沒有認真嘗試,只要他不投入,不下定決心,他就總可以對自己說:我反正并不那么重視這件事。
這名律師在一家有名望的法律學院畢業后,加入了美國西岸一家大商行,希望在娛樂事業部門學得專長,可是不知為何,結果是事與愿違。于是他說:“我采取了不冷不熱的做事態度,不違逆資深股東,又不真的去做好工作。”
他又到了東岸,加入了一家律師事務所。六個月之后,上頭示意請他辭職,因為他顯得沒有朝氣蓬勃的干勁。他說:“我才不在乎呢,反正我本來就不喜歡這家律師事務所。”現在,他專做娛樂事業方面的法律事務,但始終不滿意,他說:“不瞞你說,這是小生意。”
妄自菲薄是失敗的主因。如果想立志做一件事,甚至希望事事成功,你就一定要相信自己做得到。雇主尋求這種自信品質,不下于尋求雇員的任何其他資格。不看重自己的人,就算說話句句得體,語調往往還是帶著疑問。
你的自尊表現得越強越好。即使你其實自視不那么高也不要緊。你要像戲劇演員一樣注意你的聲音和動作,千萬要讓別人聽起來覺得你有自信。
目標太散
有些人做的事情很多,結果沒有一件做得精。
有一位房產商人,居然記不清自己手頭到底有多少宗交易。他先是做一座建筑物的生意,接著增加到兩座,后來信用更大了,擴展到了其他業務上去。他回憶說:“刺激得很,我在試驗自己的極限。”
有一天,銀行來了通知,說他擴張過度,冒了太大風險,并停止給他信貨,于是這位奇才失敗了。
起初他怨天尤人,埋怨銀行,埋怨經濟環境,埋怨職員。可是偉大的自省給了他重新崛起的力量。最后他說:“我明白我沒有量力而為,欲速則不達。”
之后他重定目標又從事起他最拿手的生意——地產。他熬了好幾年,終于又慢慢振作了起來。如今,他又是一位成功的商人,做事也更有分寸了。
有自知之明,分清輕重緩急,失敗了要善于反省原因,組織好生意活動,這些都是成功之道。
“屢戰屢敗”與“屢敗屢戰”
成功不是男人的專利,百折不撓才是男人的真正本色。一個正在成長中的人,一個初闖事業的人,他們的人生第一站往往遇到的就是失敗。這并不奇怪,也沒有什么了不起,因為這是人生的一部分。每一個人,不管是誰,都必須與失敗相遇。要是能參透其中道理,能坦然處之,駕馭好自己,化解失敗所可能帶來的消極因素,就為今后回避和減少失敗,接近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因此,失敗不可怕,失敗之后不能將自己的經驗升華,使它在你生命中具有新的價值,這才是最可怕的。生活往往借失敗之手,迫使你進行這一次次的探索和調整。然后才讓你走向成功。
眼鏡飛人胡凱談及失敗時說不知怎么,在我們心中輸的感覺都比贏的感覺更強烈。任何一名運動員都明白這點,都必須搏擊這種情緒。你可能跑好前90米,卻在最后10米出現了失誤,結果你記住的不是前90米,而是最后10米,當時的情形在你腦海里反復顯現,心中也就越記越牢。我們都是把輸看得比贏更重。訣竅是重新調整心中的事件,賦予它們同等重要的機會”。
危機不可怕,困境不可怕,只要你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去對待生活,機遇就會出現在你面前。
一個人,經歷了幾年的失敗后,他決定創辦一個全國性雜志增刊,專門討論健康與心理的問題。為此他花掉了所有的積蓄,得到的卻是無休止的挫折。正當他處于困境,設法解決下一步怎么辦的時候,一家大報社提出愿意考慮他的設想,并提供資助。這個消息令他欣喜萬分。但是,報社董事們在研究了他兩次雜志的樣本,與他多次會晤,經過多方考慮方后,還是沒有接受他。
但他不僅承受了這次失敗,而且感謝報社董事們,是他們幫助他進行了一次艱難的選擇,他認為:“當談判失敗時,一切都非常清爽,沒有沮喪,因為我確信這是最佳機會,既然沒有談成功,我再也不抱希望在兩三個月內實現夢想了。為了成功,我盡了全力,并且不抱怨什么,只是心中感到,辦雜志的事就此結束了。”
他開始寫求職簡歷,結果否定了他的雜志的那家報社任命他為專管銷售和交際的副總裁。他們意識到:他具有罕見的熱情和洞察力。他們雖然不要他的雜志,卻要他本人。
他并不將花在辦雜志上的兩年視為失敗,“我認為那兩年相當于運動員用于訓練的時間。我成了一個堅強的人,我不把事情都看作障礙”。
“頭腦中保存著想象中的成功,這使我擴大了交際范圍,接觸了許多人。回想起來,我那時學到的每一點都為我今天從事這項新工作奠定了基礎”。
用最好的意愿去揣度一切,這種方法確實行之有效。在任何時候都努力促使“正面結果”的產生是利用失敗的最有效的工具。
美國商界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一個人如果從未破產過,那他只是個小人物,如果破產過一次,他很可能是個失敗者,如果破產過三次,那他就可以無往而不勝。
失敗是最寶貴的財富之一,它為我們提供了獨特的學習機會。成功固然可喜,但失敗更清晰地反映出我們身上的弱點。失敗也是磨練意志、培養堅強品質的寶貴時機。在人生最重要的時刻,我們往往因缺乏錘煉而敗下陣來,而失敗則為我們提供了鍛煉意志的寶貴時機。
成功路漫漫,途中不免挫折,有的人在暫時的失敗面前心灰意冷、垂頭喪氣,沒有意志再堅持下去;而有的人則會跨過絆腳石,忘掉曾經的創痛,牢記寶貴的教訓,昂首挺胸、斗志高漲地奮戰到底。這就是強者與弱者的區別之所在。弱者缺乏強者的勇氣與毅力,經受不起風浪的沖擊,最終半途而廢,而強者全靠著自己的堅韌與勇敢,在重重困難下巍然不動,最終笑到最后。
在失敗時,我們要振作,要勇敢地面對事實,從中吸取教訓,然后繼續信心倍增、意氣風發地大步往前踏,不抵成功的終點絕不罷休。處于困境中,我們要鼓起勇氣,滿懷斗志地去抗爭,不能聽天由命,更不能自暴自棄。我們需要學會把握自己,仗著我們堅韌的個性、必勝的信心去破除萬難,奮勇前行。
當你從失敗中汲取力量,重新駕馭自己的生活時,不僅學會客觀地尋找失敗的原因,尤其重要的是,更要學會用積極的眼光看待過去,從中尋找為什么失敗的原因。
曾經有位名人說過:有時候,一樣東西看上去像絆腳石,但是,你要是可以站上去,它就會變成墊腳石,成就你的高度。失敗不是終結,而是新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