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1章 董卓亂政呂布現

  • 大話三國
  • 狼sir
  • 3309字
  • 2012-01-04 10:40:21

話說大將軍何進聽了司隸校尉袁紹之言,連夜下發檄文,邀各地豪強進京誅戮十常侍,這下引出了一個史無前例的亂世賊臣,他便是時任涼州刺史的董卓。前文曾述董卓引兵與張角決戰,被其大敗,幸得劉關張三人相助,方撿回一條命,被朝廷免去官職。然不久后,羌兵作亂,韓遂部和邊章部馳騁西域,漢軍無人能敵,由于董卓乃隴西臨洮人,深知當地羌兵戰法,被朝廷重新啟用,拜為破擄將軍,與司空張溫,蕩寇將軍周慎,執金吾袁滂共同引兵前去平叛。幾經大戰后,漢軍雖獲勝,然張溫部,周慎部,袁滂部皆傷亡慘重,惟董卓部伺機取巧,全身而退,朝廷恐董卓生他心,命其將兵權交于皇甫嵩,領旨回京。董卓借故多次遷延,拒絕交出兵權,并屯兵進駐河東,將收編來的羌人和胡人混入漢軍,部隊戰力大升,一時勢力覆蓋整個隴西,而朝廷各線連年作戰,兵力耗損,錢糧有缺,此時雖眼見董卓日益羽豐,卻也無可奈何。

待至靈帝駕崩,董卓收到大將軍何進所發檄文,心中竊喜,這正是他夢寐以求的良機,遂命其婿中郎將牛輔守住隴西,自己帶李傕,郭汜,張濟,樊稠等提兵十萬,一路浩浩蕩蕩,望洛陽進發。董卓聽其婿謀士李儒之言,先上表一封,以正名順言。何進得起表,出示大臣,御史鄭泰諫道:“董卓乃豺狼虎豹,引入京城,其必食人。”何進不以為然,盧植亦諫道:“董卓為人面善心狠,權欲熏心,他若入禁庭,必生禍患,應速止之。”何進仍不為所動,鄭泰,盧植皆棄官而去,朝中大臣見狀,去者大半。

且說十常侍張讓等聞得董卓進京欲清君側,知乃何進指使,便共議道:“我等若不先下手,必有滅族之禍。”眾人議定先除掉何進。于是一面預先埋伏刀斧手五十人于長樂宮嘉德門內,一面進宮騙得何皇后,讓其下旨傳大將軍何進進宮。何進得詔書欲行,主薄陳琳與典軍校尉曹操均覺不妥,言恐為十常侍設計,何進大笑,不信十常侍有這膽量,曹操與袁紹各挑五百精兵,親往護送。行至長樂宮前,有黃門內侍傳懿旨,言太后特宣大將軍,余人不得入內,將曹操和袁紹阻于宮外。何進還不以為意,昂首直入,至嘉德殿門,張讓段珪迎出,刀斧手左右圍住,何進大驚,欲尋出路,宮門早閉,被刀斧手一擁而上,剁為稀泥。

袁紹與曹操見宮門緊閉,久不見進出,知有不妙,與宮門外大叫:“請大將軍上車。”張讓命人將何進首級拋出,宣道:“何進謀反,已伏誅,其余脅從,盡皆赦免。”袁紹見狀大駭,怒火中燒,攜曹操,袁術,吳匡引甲兵斬關入內,但見閹宦,不論大小,盡皆殺之,宮中頓時火焰沖天,喊聲四起。十常侍之趙忠,程曠,郭勝,夏惲被趕至翠花樓前,亂刀砍死,張讓,段珪,曹節,侯覽見勢不妙,將何皇后母子與陳留王一并劫去,從后道走北宮。時盧植棄官尚未走,見宮中生變,披甲持戈立于閣下,正遇段珪等人擁何皇后過來,盧植一聲怒喝,段珪受驚回身便走,何皇后得以獲救。

那邊廂吳匡殺入內庭,見何進之弟何苗提劍而出,何苗曾多番助脫十常侍,并挑撥何進與何皇后關系,吳匡深恨之,便喝道:“何苗同謀害兄,當共殺之。”何苗急走,早被圍上,砍至粉碎。袁紹恐十常侍余下逃出,復令軍士但遇無須者,不論大小,盡可殺之,卻不知張讓段珪等早劫少帝并陳留王出逃而走。

他們一行人冒煙突火,連夜奔走至北邙山,約二更時分,后面喊聲大舉,河南中部掾閔貢領兵追至,張讓見事急,慌亂中投河溺死。少帝與陳留王未知虛實,藏身于河邊亂草內,熬至天亮,被附近莊主崔毅發現。

而閔貢一路追殺,終趕上段珪,卻被告知少帝在半路走失,閔貢一怒之下梟其首,懸于馬項,分兵四散尋覓。不久后在崔毅莊中重逢,君臣皆痛哭,莊中止有瘦馬一匹,備與少帝乘,陳留王與閔貢共乘一騎。離莊行不到三里,司徒王允,太尉楊彪,西園八校尉之右軍校尉淳于瓊,左軍校尉趙萌,后軍校尉鮑信,中軍校尉袁紹一行眾人接著車駕,君臣再哭,換好馬與少帝及陳留王騎坐,簇擁還京。

然車駕行不到數里,忽見前方旌旗蔽日,塵土遮天,一枝人馬浩浩蕩蕩而來,百官皆失色,帝亦大驚。袁紹驅兵上前,見旗號有李,有郭,有樊,有張,還有董字黑棋,正思量間,繡旗里飛出一將,體態臃腫,面生橫肉,厲聲問道:“天子何在?”

少帝戰栗不能言,陳留王勒馬上前,斥道:“來者何人?”那將答說:“西涼刺史董卓。”原來董卓奉詔引兵赴京,得知宮內大亂,便麾兵直入京城,誰知途中正遇被十常侍劫持流落在外的少帝一行。當下從陳留王口中得知少帝就在面前,慌忙下馬,拜于道左,少帝仍驚懼不敢言,只陳留王好言相撫,自始至終,并無失語,董卓暗奇之。

是日回宮,少帝與何皇后重見,俱各痛哭,檢點宮中,卻不見了傳國玉璽,急命人四下搜尋。

而董卓自護送少帝回京后,屯兵城外,每日帶鐵甲騎兵入城,橫行街市,百姓惶惶不可終日。時何進何苗被殺,其部下御林軍皆被董卓收編,因此勢脹,其帶兵出入宮廷,也毫無忌憚。后軍校尉鮑信見狀,來見袁紹,言董卓必有異心,宜早除之。當初正是袁紹建議何進發檄文引之入京,見鮑信如是說,只道:“朝廷新定,未可輕動。”鮑信無奈又見司徒王允,亦言其事,王允不置可否,且容商議,鮑信見無人肯助,自引本部人馬,投泰山去了。

董卓一統京城內外兵馬,野心膨脹,私謂謀士李儒道:“吾欲廢帝立陳留王,如何?”李儒道:“陳留王年方九歲,相比少帝,更易執掌,如今朝廷新定,正是良機。”

董卓聞言次日便大排筵會,遍請公卿,朝中官員皆懼,誰敢不到。董卓待百官盡至,方大搖大擺而出,帶劍入席。酒行數巡,董卓命撤去音樂,拔劍而起,厲聲道:“天子為萬民之主,無威儀不可奉宗廟社稷。今上懦弱,毫無帝皇之態,不如陳留王聰穎,可承大位。吾今欲廢少帝,立陳留王,諸大臣以為如何?”眾官聞言雖驚,可攝于董卓勢大,不敢出聲,然坐上有一人推案而出,立于筵前,直指董卓大呼:“不可!不可!汝是何等身份,竟然如此大言不慚,妄言廢帝。少帝乃先帝嫡子,毫無過失,汝怎敢妄議廢立?”

董卓視之,乃是并州刺史丁原,其被漢靈帝封為執金悟,領兵護衛京師周邊,今番亦是奉何進檄文而來。董卓見有人敢公然抗之,怒叱道:“順我者生,逆我者死!”當下舉劍便欲斬丁原,卻被謀士李儒突然攔下。原來李儒見丁原身后有一人,生得器宇軒昂,威風凜凜,手中長戟閃現寶光神色,正怒目而視董卓。心下大驚,知這人非凡將,這才攔下董卓,急進言道:“今日飲宴之處,不可談論國政,來日朝堂之上再議未遲。”董卓知李儒必有深意,方收劍入鞘,丁原冷哼一聲,上馬而去。

董卓見丁原走,再問百官,盧植又起,亦言反對,董卓怒不可遏,拔劍又欲殺盧植,眾官皆勸,司徒王允道:“廢立之事,不可酒后相商,擇日再議。”董卓郁郁,于是百官皆散。

董卓算盤盡失,氣結于胸,立于園門,忽見一人躍馬持戟于院門外來回奔馳,提劍前往一瞧,見正是丁原身后那將,大感驚慌,急退入深宮,喚來李儒,去查那將身份。

李儒幾經探查,得知此人姓呂名布,字奉先,原為五原郡九原縣人,后被丁原賞識,帶入軍中,并收為義子,官拜騎都尉。

說至呂布,不免讓人眼前一亮,此子正是那得授二郎神神技之人間猛將。其未從軍前,就已弓馬嫻熟,臂力過人,十分驍勇,那日在英雄島,得眾神青睞,又喜得二郎神之神技,只七日便盡領悟,至此馳騁蒙古草原,少有敵手。后丁原慕名前往,見屬下將領十余人都不能近其身,深以為奇,便破格加升其為騎都尉,常年帶在身邊護衛。

那日天降神兵,落至并州,呂布孤身前去搜尋,未有結果。并州刺史丁原亦為好武之人,聞訊后令手下兵卒萬余人漫山遍野探索,終被其覓得,卻被下屬告知無法拔出。丁原攜呂布親至,見一戟豎立于碑石之上,碑上有云:“方天畫戟”另有四列金色碑文,上道:

方天瑞靄光搖曳,

中現畫戟人魔絕。

本是二郎手中物,

落入凡塵為幾何。

呂布見周圍眾多士兵手拔不出,碑石又刀砍不入,便擼起袖管,親上前雙手緊握戟身,卯足力氣,大吼一聲,但聽的鏗鏘摩擦之音不絕于耳,又見瑞光一道從碑中沖天而起,呂布方拔出方天畫戟,將之交與丁原。

丁原見戟身隱現寶氣流光,知非凡物,愛不釋手,可將執戟入手,方知其重一百又八斤,舞之不起,只能鑒賞把玩。后見一旁呂布眼中泛精光,便又交與呂布,讓其一試。誰知那呂布卻可輕易揮動方天畫戟,點,刺,斬招招狠辣,如同天生便屬他般,丁原咬咬牙,忍痛割愛,將方天畫戟送與呂布,并收其為義子,呂布欣喜若狂,誓言鞍前馬后,必效死力,以報丁原贈寶之恩。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普兰店市| 延庆县| 班玛县| 特克斯县| 安溪县| 高州市| 正宁县| 馆陶县| 镇赉县| 万年县| 区。| 肇源县| 博罗县| 武隆县| 宁南县| 宕昌县| 同德县| 安康市| 叶城县| 隆昌县| 稻城县| 淮阳县| 延津县| 古田县| 扬中市| 平和县| 静海县| 青铜峡市| 高陵县| 文昌市| 大洼县| 和田市| 夹江县| 沿河| 科技| 青铜峡市| 江门市| 滨海县| 荥经县| 土默特右旗| 台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