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劉關張三兄弟待黃巾兵撤退后到達山頂時,只看到了一個石碑留在了那里,劉備細細的讀了金字碑文數遍,又俯身上前看了看碑頂留下的圓洞,命張飛拾來一段長枝,他將枝干從碑頂洞口探下,深入尺余,劉備搖頭嘆道:“果然,照碑上文字所示,此孔洞處應立有一柄稱為蛇矛的兵器,若它就是我們要找的神兵,恐已被人捷足先登了。”
張飛聞言急道:“豈有此理!定是那幫黃巾賊所為,大哥二哥,趁他們未走遠,我們不如追上去奪回來。”
劉備道:“唉!三弟!你今番怎變的如此心急?黃巾軍人多勢眾,連騫碩都不是他們的對手,諒你我三人又怎能去奪來?且神兵去向尚無定論,此事還需從長計議。”
張飛道:“還有什么好計議的啊!顯然就是他們所為,對了,二哥,二哥你來說說。”張飛說不過劉備,便想尋關羽來當幫手。
他二人對話之際,關羽已在空地上來回走了數圈,這時手上拿著一柄卷刃彎刀走了過來,道:“三弟,此事大哥說的有理,不宜魯莽,且看。”他說著突然使足腕力猛的一刀揮向石碑,但聽“鏘”的一聲脆響,彎刀應聲斷成了兩截。
劉備神色極其驚愕,可轉眼就明白了,對關羽說:“原來如此,這碑下斷刃竟是這般折斷的。”關羽點了點頭。
張飛湊上前仔細摸著適才刀砍處,發現碑上竟沒有一絲缺口,喜道:“原來這碑才是真正的寶物,若能將其煉化為兵器,定能開山劈石削鐵如泥。”
關羽指著地上的斷刃道:“不錯,可問題是黃巾軍亦知此理,其為何不將此碑石帶走呢?”
張飛道:“那是他們沒本事,看我老張的。”說著猛吸一口氣,掄起臂膀,雙手牢牢的抱緊碑石,聚集神力大喝一聲:“起”然碑石卻紋絲未動,張飛又喝一聲“起”碑石依舊如常。關羽見狀也上前幫忙,張飛抱下段,關羽抱上段,同時使力。
這二人中張飛已悟神技,雙手可使千斤力,關羽雖仍未悟法,但體中神力已生,也絕非尋常人可比。此二人聯手,縱有十人八人疊加,亦可合力拋起。然他們卻不知這碑石乃上仙法力所化,凡人之力豈可與之相敵,故二人雖用九牛二虎之力,碑石卻仍不為所動。
劉備見狀攔下關張二人,道:“刀砍不斷,二位賢弟合力亦拔不起,想來此碑石攜神兵從天而降,定非凡物,我等不可強求。”
張飛急道:“那該如何?莫非棄之而去。”
劉備勸道:“三弟,世間萬物皆有因果,若神兵該是我們的,早晚會有重逢日,若神兵非我們所屬,得到了也不見的會帶來好處,暫且先回吧。”
張飛仍心有不甘,氣道:“怪只怪我等無權無勢,若我有五百兵馬,看何人敢與我爭那神兵。”關羽亦有同感,道:“恩,等回去后我等一定要浴血疆場奮勇殺敵,闖出一番名堂來,以血今日之恥。”
劉備道:“二弟,三弟,不必如此神傷,即便沒有神兵相助,以二位賢弟之能,只要我三兄弟合力齊心,這世間便無人是我們的對手。”張飛和關羽在劉備的勸慰下,心態漸復平和,三人向碑石深深一拜作別,應那日與鄒靖之約,準備下山直奔幽州而去。
三人下房山后沒走多遠,就見一黑影騎馬而至,到得山下后將馬匹拴在樹旁,朝著山上疾馳而行。劉備心善,大聲提醒道:“那位壯士,山上已物去人空,不必再去了。”
那黑影聞言后急停步,然后沖著三人跑了過來,待至近前,他打量了一下劉關張三人后粗聲問道:“剛才可是爾等喚我?”
劉備見來者身高八尺,腰大十圍,容貌雄毅,語氣生硬,心下頓生悔意,暗想自己不該多嘴,招惹是非。于是敬答道:“正是,我兄弟三人剛自山上而下,知房山中已無人煙,今見壯士欲往,故好意提醒。”
面前大漢應了聲“噢”后,便盯著劉備上下看,惹來張飛怒喝:“你這廝盯著我哥哥看作甚?”劉備伸手急忙攔住張飛,生怕事態擴大,同時對那大漢道:“壯士既已知曉,我等便告辭了。”說完便拉著張飛和關羽繼續前行。
誰知那大漢突道:“慢著!”劉備心中一顫,一股不詳之意涌上心頭,身旁張飛緊握雙拳,已備不測,誰知那大漢卻問道:“閣下可是姓曹?”
“曹?”劉備未曾想對方竟是來問名姓,一時未及多想。
大漢道:“就是曹操的曹,不對,唉!算了!還是這么問,你可是曹操曹孟德?”原來劉備面前這位大漢便是那玉帝身旁近侍仙官下凡化身的許褚,他午間多吃了些酒食,在樹蔭下一個瞌睡到了傍晚才醒,這才急急忙忙的趕往石河鎮。在途中他看到天火劃空沖著房山而去,又從逃回的兵民口中得知山上有官軍混戰,便快馬加鞭直奔房山。誰想天火落入房山后,周圍一下子暗了下來,他慌里慌張下竟又迷了路,待其摸到房山腳下時,官軍早就退去,一心想著與曹操會面的他,正打算上山一探時,忽得劉備提醒,這才與劉關張三人碰面。許褚在東郡時從太白金星口中得知曹操攜兩名護從趕往洛陽赴職,看劉關張三人中,劉備面善心良,一旁的關羽和張飛人高馬大,面帶怒氣,極像金星口中描述的曹操和他的護從,便懷疑面前之人就是那要找的曹操,故有此一問。
劉備之前得曹操相助方離開了石河鎮,對這名字仍記憶猶新,知道對方錯認了人,于是笑答道:“非也,吾乃涿郡劉玄德,并非曹公,然白日吾等曾與曹公有過一面之緣。”
許褚臉上的失望一閃而過,喜道:“噢?你們見過曹操?他現在何處?”
劉備道:“這個......,就不知曉了,不過剛才吾等親見官軍被黃巾軍擊潰而逃,想必應是隨軍回洛陽了吧!”
許褚問道:“洛陽?你如何知曉他們一定會去洛陽?”
劉備道:“曹公既是大將軍何進旗下西園八校尉之一,其職責便是鎮守京師,故此處事了后,定返京師洛陽。”
許褚點頭道:“恩!言之有理!多謝三位如實相告,他日若得再會面,許褚定請三位吃酒。”說完拱手道了聲“告辭”后翻身上馬,急奔洛陽而去。繼其主曹操之后,他亦與劉備擦身而過,再失除去人皇劉備之良機,幸好此番玉帝正與道祖和觀音菩薩在一起,未看到這一幕,不然定會氣個半死。
劉關張三人看著許褚消失的身影,亦不知這其中竟有如此淵源,繼續趕路去了。
下界發生了這許多事,天界卻還只是一眨眼間,且說在玉帝和道祖,觀音菩薩的監管下,托塔天王攜十二天神向凡間拋下十三神兵,各有落處。除白羽扇外,其余十二神兵落入凡間后,其下均生有一石碑,碑文會細述神兵的由來,非那人間獲授神技的七十二煞星不可拔出。
待十三神兵均已降世后,托塔天王回殿復命,道祖拿出陰陽寶鏡,十三神兵所落之處一一現與鏡中。十三神兵所落之地皆為名山大川,地域甚廣,并非一時半會兒可以尋得,故大多數神兵降世后,周邊十分清幽,并無人跡。唯獨這冀州是平原之地,一馬平川,境內無險山惡嶺,只能揀那房山而落,故方圓百里來此爭神兵者最多,待陰陽鏡中現出房山奪寶的場面時,道祖不禁皺起了眉頭,但看房山下前去奪寶之人趨之若鶩,官軍和賊寇混戰在一起,后又與黃巾軍一番廝殺,場面極為慘烈。
太上老君問托塔天王道:“此處是何地?何種神兵降于此?”
托塔天王回道:“此處乃是房山,屬人間十三州之冀州范圍內,降世神兵為丈八蛇矛。”
太上老君驚道:“丈八蛇矛?可是那破軍星君之物?”
托塔天王瞄了眼玉帝,回道:“正是”
太上老君面色一變,道:“難怪引來這許多殺戮,想那丈八蛇矛乃是破軍星君之神器,是其用地獄黑鐵鑄身,加上千年妖蛇之魄修煉而成,其身帶有魔性,好嗜血,其現身處定會惹起血光之災。無量天尊!托塔天王,汝怎可在人間投入此等殺器?”
那日英雄島后,三方商定挑選十二降世神兵一事交由托塔天王來處理,而道祖只負責白羽扇一事,故今有此一問。托塔天王聽后冷汗涔涔,只道:“這......這......”這了半天卻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這時玉帝突然開口道:“道祖不必為難天王,此丈八蛇矛乃是朕向天王推薦的,只因那人間事不可遷延太久,為防天庭有變,故此番降世神兵非利器而不可為。”
太上老君聽后半晌未開口,只閉目嘆道:“無量天尊!”
觀音菩薩亦念:“阿彌陀佛”
玉皇大帝面色慌張,生怕因這事惹惱了道家和佛家,忙又解釋道:“道祖和菩薩勿憂,十二神兵雖為殺器,然具已去除法力,只比凡間尋常兵刃鋒利而已。”
太上老君面色鐵凝,冷冷的說道:“托塔天王,速將降世十二神兵名單呈上。”
托塔天王戰戰兢兢的將所列神兵清單遞上,太上老君抬眼一掃,隨即遞給了菩薩,菩薩看了后連連搖頭,又道了聲“阿彌陀佛”
緊接著太上老君很平靜的說道:“東方持國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南方增長天王,北方多聞天王,聽令!”
四大天王聞言上前一步,靜聽老君令道:“即刻起,封閉天界四門,所有仙家只準進不準出,違令者永除仙籍,打入十八層地獄!”
殿內頓時鴉雀無聲,諸神仙皆啞然無語,驚恐萬分,不知那清單中所列十二神兵究竟為何物?竟惹得道祖如此生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