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5章 崇禎帝斬貪滅蝗,李自成令牌奪命

  • 穿越歷史侃古人
  • 馬敬福
  • 7219字
  • 2014-08-07 15:04:38

上一回咱們說了朱棣追殺建文帝,明世宗吃“紫金丹”身亡的事。這回咱們要說說明朝最后一個皇帝朱由檢,也就是崇禎皇帝。崇禎算得上是明朝一個不錯的皇上,用乾隆的話說叫做“有德無福”。

明朝自朱元璋應天(南京)稱帝,到朱由檢煤山(BJ景山)上吊自殺,歷經了277年。在這二百多年里,朝野上下始終就沒消停過,皇帝身邊的大奸臣一個接著一個地出,地方的貪官污吏更如雨后春筍般層出不窮。到了崇禎年間,大明江山就像老太太牙一樣唏啦晃當了。各地貪官掘地三尺拼命撿財,地主奸商大量囤積土地房產,加租加息,弄得國庫空虛,物價飛漲,各地百姓流離失所,生活苦不堪言。

這一年秋天,山東、山西、河南、河北等地官吏紛紛上奏朝廷,說當地發生了二百多年來罕見的蝗災。蝗蟲到來時,遮天避日,蝗蟲所到之處,聲如狂風暴雨,眨眼之間,地里的莊稼便成了突桿兒,各地官員無計可施,請皇上龍意天裁。朱由檢一看奏折,腦袋就大了,心說,我龍意天裁,我拿什么裁呀?我又不是蝗蟲它爸爸,我說話它們能聽嗎?

朱由檢立刻召集文武大臣,詢問滅蝗良策。一位大臣一聽,面露驚色:“下面鬧蝗災了?那蝗蟲一定很多吧?蝗蟲不就是螞蚱嗎?螞蚱跟蟈蟈差不多,我家養的幾只蟈蟈都死了,哪里蝗災鬧得兇?我得趕緊去抓幾只養著!”朱由檢臉一沉:“都什么時候了,你還想著玩?你就不怕螞蚱急了把你咬死?”那位一聽,脖子一縮,不說話了。另一位大臣一見,出班說話:“啟秉萬歲,螞蚱其實不難對付。”朱由檢眼睛一亮,急忙點手:“愛卿說說看,如何對付螞蚱?”那位咳嗽一聲,說:“對付螞蚱的方法很簡單,油炸或者火烤都行,待螞蚱渾身焦黃時,撒上點芝麻椒鹽或孜然辣椒面兒,吃起來就更有味道了!”朱由檢一瞪眼:“退下,你真是個吃貨,就不怕螞蚱把你呷死?!”那位嚇得一伸脖兒,退了回去。朱由檢再問大臣,大臣們都不說話了。朱由檢氣壞了,這幫家伙平時就知道吃喝玩樂,一到正經時候就全都沒能耐了,我養這些人還不如養幾窩豬呢,豬養肥還能吃,這幫家伙一肚子大糞,吃都沒法吃。朱由檢一甩袖子,起身退朝了。

回到御書房,朱由檢愁眉不展,各地蝗災嚴重,如果不盡快把蝗災治住,各地就會顆粒無收,到時候,老百姓不但要被餓死,國庫里也會斷糧,國庫斷了糧,我這當皇上的不也得餓死嗎?人都餓死了,我的江山不就完了嗎?皇后見朱由檢為蝗災的事急成這樣,便說:“朝中無人能提出滅蝗良策,萬歲可貼招賢榜廣招賢才呀。”朱由檢一聽,皇后說得有理呀,我都讓那些大臣給氣糊涂了,弄個皇榜貼出去,定能引來賢人呢。朱由檢立刻傳旨,在各地衙門口張貼招賢榜,若有人能根治國內蝗災,朝廷將提拔重用或重賞。

皇榜剛貼出去,就有人揭榜了。這個揭榜的人是個云游的道士,道號了然。了然揭了皇榜之后,被看榜的欽差帶到朱由檢面前。朱由檢見了然生得仙風道骨,心里先有了幾分敬意,面帶微笑道:“先生此翻揭榜,定是有滅蝗之術了?”了然搖了搖頭,拂塵一撣:“其實根治蝗災并不難,不知萬歲肯不肯用的法子。”朱由檢連連點頭:“肯用,肯用,只要能根治蝗災,不管什么方法,朕都肯用,你說吧,有什么方法可以滅蝗?”了然說:“我的這種方法就叫斬貪滅蝗。”朱由檢愣了:“斬貪滅蝗?什么意思?”了然捋著拂塵說:“蝗乃十惡之氣所生,要想根治蝗蟲,就必除先鏟除十惡之氣,而這十惡之氣就在各地那些貪官污吏身上,殺掉貪官污吏,十惡之氣自然消除。”

朱由檢越聽越糊涂了:“這貪官怎能跟蝗蟲扯上關系?他們身上怎么來的十惡之氣呢?”了然說:“貪官終日搜刮民脂民膏,其魂魄已吸附了百姓的血汗,夜間游走時,魂魄會散發出十惡之氣,而十惡之氣正是蝗蟲繁殖最需要的營養,有了貪官身上的十惡之氣,蝗蟲就泛濫成災了,因為蝗蟲是貪官催生,所以貪官魚肉百姓,蝗蟲也就吃百姓莊稼,禍害起百姓來,如果不殺凈天下貪官,蝗災會愈演愈烈,到時候就國將不國了。”

朱由檢點了點頭:“先生說得有理,可吏部每年的奏章都說,各地吏治嚴整,并無貪贓枉法之人,哪有什么貪官可殺呀?”了然說:“萬歲深居宮中,諸事都由大臣上奏,其中真偽,萬歲也無從考察,時下國家發難,蝗蟲成災,萬歲若想救國救民,就派貧道去收服十惡之氣,萬歲若有顧慮,貧道就告辭了。”朱由檢一擺手:“先生且慢,朕乃一國之君,當然要救國救民,只是這清查貪官之事關系重大,須與幾位首輔大臣商議才行。”了然道:“萬歲若興師動眾清查官吏,就會驚擾了十惡之氣,到時貧道再施法也捉不到了,如果萬歲信任貧道,就賜貧道上方寶劍一口,并封貧道為滅蝗國師,貧道便可將各地蝗災根治。”朱由檢想了想,啪地一拍桌子:“好,朕就封你為滅蝗國師,賜你上方寶劍一口,大內侍衛二十名,去各地滅皇去吧。”了然謝過朱由檢,拿著圣旨和上方寶劍,轉身去了。

了然首先來到了蝗災嚴重的清州縣,暗地里一打聽,這清州縣衙內,從官吏到差役,十之有八貪贓枉法,只要有點權力的,就利用手中權力欺詐百姓。了然到清州的第二天,便從當地百姓中招集了千人滅蝗隊,由十名侍衛帶領分赴各鎮,然后在縣衙門前筑起法壇,命縣令將一個最低級的差役帶到法壇上,待飛蝗將至時,了然手持上方寶劍在壇上做法,就見他劍挑黃裱在壇上轉動,突然問那差役:“你平日聚斂了多少不義之財,快快從實招來!”差役一聽,撲通一聲跪倒在地,渾身亂抖:“國師明察,小人哪聚斂過什么不義之財?只是到買賣店鋪蹭吃蹭喝,拿點東西而已。”了然道:“你一個最低級的差役,竟如此禍害百姓,你惡氣熏人,滋養蝗蟲三萬,來呀,將此人就地正法,然后將他化成‘貪官灰’,用他的灰去引誘蝗蟲!”說著,啪地往差役臉上貼了一張黃裱。了然身邊侍衛二話不說,把差役推到壇前,手起刀落砍了差役腦袋,又架火把差役化成灰,然后帶著“貪官灰”去了鎮上。

差役一死,壇下的百姓振臂高呼:“好啊,殺得好,這家伙太可惡了!”不多時,一個監督滅蝗的侍衛飛馬來報,說有三萬飛蝗見了“貪官灰”便從空中落下,死在一片莊稼地中。了然點點頭,問:“你看天上還有多少飛蝗?”侍衛道:“少說還在百萬之多。”了然把手中的上方寶劍往空中一揚:“來呀,讓縣衙里的所有人等都站到壇上來!”了然話音剛落,縣衙里的官吏和差役就跑了一大半,還有一小半嚇得暈了過去,只有四五個人泰然自若。了然命令把那些跑了的和嚇暈的官吏都押到壇上,連抽羊角風的縣令都沒有放過。了然一一問過那些人,證實了他們貪贓枉法的事實之后,命侍衛一一將這些人處絕,然后化成灰送到各鎮。臺下的百姓見狀,激動得熱淚直流:“真是老天有眼呢,這些害人精終于被除了!”過了不久,又有監督滅蝗的侍衛飛馬來報,說清州的飛蝗全部墜入一片莊稼地而死。了然點點頭,說:“好,清州蝗滅已滅,我們趕往濁州。”

了然斬貪官滅蝗蟲的事很快傳到了濁州。濁州的官吏和清州沒什么兩樣,也是“十個官吏八個貪,剩下兩個沒實權”。了然還沒到濁州,縣令就開始收拾金銀細軟,準備掛印逃走了。了然早已料到一些心懷鬼胎之人會逃之夭夭,所以派十名侍衛提前趕到,把準備逃跑的官吏統統抓住。了然一到,便組織千人滅蝗隊,設立法壇,然后壇上做法,斬殺貪官。貪官一死,濁州的飛蝗也自動撲向一片莊稼地,不多時便死個精光。

這樣一來,各地百姓可就傳來了,說天上那些蝗蟲其實就是貪官變的,大國師殺了貪官,蝗蟲就全都死了。大國師真是神了,一下子為老百姓除了兩害,太好了。一時間,老百姓奔走相告,紛紛打聽了然什么時候到他們那里去設法壇,好親眼看一看他斬貪官滅蝗蟲。

那么,貪官和蝗蟲真的有關系嗎?哪有的事?貪官和蝗蟲一點關系都沒有,這只不過是了然借著朱由檢滅蝗心切,想計除貪官罷了。其實,了然也不是道士,他的真名叫李巖,是河南杞縣的一個義士。他見各地貪官橫行,早有殺遍天下貪官之心,只是自己無職無權沒有辦法。見朱由檢貼皇榜召賢滅蝗,他便假扮道士,揭了皇榜進宮面見朱由檢,并跟朱由檢胡謅了一通,沒想真把朱由檢胡弄住了,封他一個國師,還給了他先斬后奏的權力。于是,李巖便奔赴各地去誅殺貪官,為了讓人們相信蝗蟲是貪官的化身,他一面斬殺貪官,一面組織人們滅蝗。每到一處,他就讓滅蝗隊找一片長勢不好的莊稼地,然后在莊稼上灑滿“貪官灰”,說貪官灰可以引誘蝗蟲。其實“貪官灰”就是砒霜粉,在飛蝗到來之前,他再命人將長勢好的莊稼用棉紗罩住,飛蝗一到,吃不到別的莊稼,便都向灑有“貪官灰”的莊稼地里飛,蝗蟲吃了有毒的莊稼,自然就死了,這樣一來,李巖用犧牲一小片莊稼的方法,滅掉了大批的蝗蟲。

李巖斬貪滅蝗,老百姓拍手稱快,可嚇壞了各地的大小貪官。小貪官朝中無人,全都掛印逃走,大貪官就不一樣了,他們朝中有人,手眼通天,一面寫奏折在朱由檢面前說李巖的壞話,一邊網羅殺手要將李巖治于死地。朱上檢雖然也算個有道的皇上,可大家都說李巖的壞話,他也沒主意了,無奈之下,朱由檢收回了李巖的上方寶劍,撤了國師封號,命李巖火速回京。李巖一看,這明朝真是沒得救了,便借著收拾行囊之機,悄悄溜走了。

不久,李巖投奔了李自成的起義軍,成了李自成的謀士。明崇禎十七年,闖王李自成率農民起義軍攻進BJ,建立了大順。

李自成在紫禁城住了一百多天,吳三桂就引清兵進了山海關。清兵長驅直入,很快打到了BJ。李自成因過于輕敵,迎戰失利,不得不揮軍南下。清兵一路追殺,最后將李自成殘部圍困在九宮山中。

九宮山地勢險要,因自下而上高峰九層而得名,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李自成正是仗著九宮山的有利地形,與清兵展開了激戰。清兵強攻月余,損兵數萬,把清兵主將和碩豫親王多鐸急得團團亂轉。

因清兵數月長途征戰,已成疲憊之軍,如果再和李自成耗下去,恐怕損失更大。多鐸想速戰速決,便貼出榜文招賢納士,誰能取李自成的人頭,就賞黃金一萬兩。

再說李自成,也已是困獸一般。看著曾經幾百萬的威武之師,現在只剩下幾百人,李自成知道大事已去了。可李自成是個剛烈的性子,就算只剩下他自己,他也絕不會向清兵投降。好在他對九宮山的地形十分熟悉,有一條密道可以從后山通到山下,軍兵可以喬裝改扮,通過密道把給養運到山上,他還可以和清兵抵攔一陣。

這天,一個叫周齊的伙頭軍又和幾個伙夫扮成老百姓下山去采購。買完東西之后正準備上山,周齊一眼就看到了路邊貼著的榜文。周齊知道,大順沒什么希望了,與其上山等死,還不如投降清兵,殺了李自成,得一萬兩金子,回家去享清福。周齊想著,就假裝拉肚子,讓那幾個伙夫先走,自己則悄悄溜向了清兵軍營。

見到多鐸之后,周齊就把李自成在山上的情況都說了,還說愿意帶領清兵從密道上山,將李自成殘部一網打盡。多鐸當即許諾,周齊若能引路巢滅李自成,就賞他萬兩黃金。

次日三更時分,多鐸率一萬精兵,在周齊的帶領下從密道殺上了九宮山。但李自成好像早有防備,等多鐸的人馬殺上山時,埋伏在山坡之上的軍兵便推下了早已備好的滾木雷石,清兵頓時死傷一片。多鐸提著長槍站在后隊,命清兵拼命沖殺。不到一個時辰,清兵便攻上了山頂,與幾百名大順軍兵展開了肉搏。最后,大順軍因寡不敵眾,全軍覆沒了,可李自成卻不見蹤影,只在一面闖王旗下找到李自成的一塊戰袍。戰袍上用鮮血寫著十六個大字:“闖王雖去,英魂永存,韃靼漢奸,令牌奪命!”,字的上面壓著一塊李自成曾號令三軍的虎頭令牌。

多鐸一看,明白了,李自成這是自殺了,可他在戰袍上寫這么多字,還壓塊令牌是什么意思?難道他一個死鬼還要找我們報仇不成?多鐸哼了一聲,活的我都不怕,還怕你一個死的不成。想著,把那塊虎頭令牌拿在手上,下令退兵十里,大擺慶攻宴。

慶攻宴完畢,多鐸拿著闖王令坐在帳中,冷笑道:“令牌奪命?你怎么奪啊?就這么一塊小小的牌子,能奪誰的命?”正說著,酒足飯飽的周齊到帳中求見。多鐸剛要叫人拿些金子打發周齊走,抬頭一看,不覺大吃一驚,周齊腦門上多了一塊紅印,怎么看怎么像他手中的闖王令。多鐸納悶,令牌在他手上拿著,周齊腦門上怎么會印出來呢?正想著,一個親兵跑到帳中:“王爺,好多士兵臉上都印出了闖王令,他們說是闖王的鬼魂找咱們算賬來了!”多鐸一聽,把眼一瞪:“胡說,哪有這等事?”說著,隨親兵出了大帳。

多鐸來到軍營之中,一看那些士兵,果然臉上都有闖王令的紅印。多鐸嚇壞了,這到底是怎么回事?難道李自成真有鬼魂不成?正想著,一個親兵跑到多鐸面前:“王爺,那個周齊慘死在您的帳中了。”多鐸嚇了一跳,急忙回到帳中,一看,周齊果然倒在了地上,兩手掙著脖子,五官挪位,面皮變成了血紅色,就好像誰把他掐死的一樣。

多鐸一見,一屁股就坐到了椅子上,李自成真的陰魂沒散,他真的找我們報仇來了!周齊是出賣他的人,他就第一個殺了他,我是圍巢九宮山的主將,他會不會也殺了我呀?正想著,帳外傳來聲聲慘叫。多鐸跑出去一看,那些臉上印著闖王令的士兵全都自己掐著自己的脖子,一個個痛苦不堪,最后全都面皮變成血紅色,倒地而死。多鐸嚇得腿肚子當時就轉筋了,用刀劈了手里的闖王令,傳令全速退兵。

數月之后,多鐸回到了BJ,迷進了自己的親王府。他想九宮山離京城一千多里,李自成的鬼魂不會追到京城來吧?為了以防萬一,他還是請了一個修行多年的道士在親王府里做了法,大門二門院子屋子各個角落都貼上了鎮鬼符。多鐸想,有靈符李自成的鬼魂應該是進不來的。

這天早晨,多鐸從床上坐起來剛要穿衣服,一看自己身上,到處都是血紅的闖王令,多鐸嚇壞了,趕緊起來拿熱水擦,可怎么擦也擦不掉。多鐸心說完了,李自成的鬼魂上身上了,自己這回死定了。多鐸胡亂穿件衣服,從墻上摘下寶劍在屋里亂舞,一邊舞一邊叫:“李自成,你在哪兒?你出來,我跟你拼了!”

門外的侍衛聽到多鐸在屋里叫,呼拉一下子沖進屋里。多鐸一看,那些侍衛的臉上也都印著闖王令,嚇得“嗆啷”一聲扔了寶劍,扎到床上就哆嗦開了:“你們,你們都中了闖王令,李自成來啦!”那幾個侍衛一聽,急忙照著鏡子看,這一照,全都嚇得魂飛魄散,抱著腦袋跑了。

當天晚上,多鐸府內所有人身上都印上了闖王令,并開始陸續有人慘死。到了第二天早晨,多鐸府上的人就全都死光了,連多鐸也未能幸免。順治皇帝聽說以后,命人將多鐸府上的人悄悄安葬了,并嚴密封鎖消息,對外只說多鐸是暴病而死。

俗話說,沒有不透風的墻。順治把消息封鎖得再嚴,李自成的鬼魂找清將索命的事還是在民間傳開了。時間不長,消息可就傳到了平西王吳三桂的耳頭里。想當被吳三桂是遼東總兵,駐守在山海關,李自成攻下BJ之后,曾招他歸降,可他因忌恨李自成把他的相好——一代名妓陳圓圓掠進宮中,不但沒有歸降李自成,反而大開關門,把關外的清兵引了進來。李自成之所以沒能坐牢江山,還橫尸九宮山上,吳三桂應該是罪魁禍首之一。吳三桂聽說李自成的鬼魂正在找清將索命,也嚇得坐臥不寧。他擔心李自成的鬼魂跑到云南找他去,便命令幾十位武林高手嚴加守衛,自己則不敢離開平西王府半步。

盡管吳三桂把個平西王府守得像個鐵桶一般,李自成的鬼魂還是找上他了。那天一大早,平西王府里的每一個人臉上都印上了闖王令,吳三杜也不例外。平西王府頓時亂了營,他們都知道,身上一有闖王令,那就是李自成給打上記號了,以后就會一個一個地慘死。吳三桂嚇得,急忙在府內供上了李自成的靈位,每天都燒香磕頭,求李自成以饒了他的狗命。也許是吳三桂燒香起了作用,也許是李自成的鬼魂想慢慢把他整死。平西王府內那些帶著闖王令的人全都陸續暴尸荒野,只有吳三桂沒有死。雖然沒死,可他比死還難受,身上那些有闖王令的地方總是奇痛無比,他找了無數個郎中也沒治好。直到多年以后,吳三桂硬是活生生地被那些闖王令疼死了。

吳三桂死了以后,闖王令又陸續在一些圍巢九宮山的清將身上出現了,最后,那些清將也全都慘死了。直到后來,康熙皇帝傳旨在九宮山下立了闖王墓,修了闖王祠,闖王令才漸漸消息。

那么,有人要問了,李自成真的有鬼魂嗎?周齊、多鐸、吳三桂和一些清將真的是被李自成的鬼魂弄死的嗎?當然不是。這一切,都是李自成的心腹愛將,號稱“一指神針”的鄭天彪所為。

在九宮山上,鄭天彪親眼目睹李自成橫刀自盡,他就發誓要為闖王報仇,要為數十萬戰死的將士報仇。于是,他把李自成的尸體背到一個暗洞里,掩埋之后,撕下李自成的一塊戰袍,沾著鮮血寫下了“闖王雖去,英魂永存,韃靼漢奸,令牌奪命!”十六個大字,并把那塊戰袍放在一面闖王旗下,用李自成隨身帶著的令牌壓好,給清兵一個不祥的暗示。

被困九宮山的一個多月里,鄭天彪發現了一種神奇的藥草,他不知道這種藥草叫什么名字,但有一次為了治外傷,他曾誤食過,吃了這種草之后,他的臉上身上起了好多極像闖王印的紅斑,時間一長,那紅斑還奇痛無比,但用草汁一擦,紅斑和疼痛就會消息。于是,鄭天彪給這種藥草起名“令斑草”。等清兵撤退以后,他就漫山尋找“令斑草”,結果他找了很多,并把“令斑草”搗成泥帶在身上。多鐸在九宮山十里之外慶功時,他潛入了軍營,把“令斑草”放入了清兵的湯鍋里,清兵喝了拌有“令斑草”的湯,身上臉上就生出了酷似闖王印的紅斑。因為事先鄭天彪在戰袍上寫那十六個字,清兵會很自然地把紅斑和闖王令聯系起來,他們會認為李自成的鬼魂找他們索命了。就在清兵慌亂之時,鄭天彪在暗處施展一指飛針術,用涂了蛇毒的鋼針刺穿了周齊及那些清兵的喉嚨,周齊和那些清兵便慘死了。多鐸因為在慶功宴上沒有喝湯,所以那天他的臉上沒有生出紅斑,但也嚇了個半死。回到京城后,他本以為沒事了,誰知鄭天彪尾隨清兵進了京,并找機會在多鐸府內的井中放了“令斑草”,用飛針刺殺了多鐸。吳三桂因守衛森嚴,鄭天彪只在平西王府喝的山泉里下了“令斑草”,一直沒能進府行刺,吳三桂才慢慢疼痛而死了。鄭天彪用“令斑草”和飛針陸續將一些清將殺死,直到后來年老體弱才罷手。

鄭天彪用“令斑草”和飛針殺清將漢奸報仇的事,沒有任何人知道,人們都以為李自成雖死,但英魂未散,全都暗嘆李自成是個真英雄。所以,自從闖王墓立起來以后,一直香火很旺。

李自成起義失敗,滿清統治了中國。但在滿清入關之前,清太祖努爾哈赤為了戰領中原也沒少吃苦。清兵入關之前,努爾哈赤頻繁進侵關北,遭到了明軍的頑強抵抗。下一回,咱們就說說努爾哈赤命喪“冰人陣”的事。

作者努力碼字中
主站蜘蛛池模板: 衡山县| 当阳市| 兴安盟| 油尖旺区| 阿坝| 那坡县| 孟州市| 澄城县| 漯河市| 华池县| 信丰县| 开远市| 故城县| 余江县| 江津市| 平泉县| 苏州市| 横峰县| 宜章县| 鲁甸县| 亚东县| 马关县| 昭苏县| 隆化县| 宣武区| 夏津县| 于都县| 黄浦区| 蚌埠市| 馆陶县| 离岛区| 留坝县| 布拖县| 明光市| 巴青县| 潜江市| 原平市| 秦安县| 德安县| 临潭县| 巩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