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一粒孤獨的種子(1)
- 去年紫陌青門
- 河米
- 1751字
- 2010-10-25 14:34:27
飄!
身體像旋轉的落葉!是石影把自己送到床上的嗎?石影嗎?不,是恪為來了嗎?
鳶裊掙扎著伸出手,恪為一把握住,滿臉淚痕,剛開口叫聲姐,琴姨突然出現,恪為的手變小,變小,瞬間滑落,“恪為,恪為”鳶裊大叫,琴姨不回頭,扯著小小的恪為越走越遠。
“林林,林林”云驍渾厚的聲音從遠處傳來。
“云驍,云驍,我在這兒。”
鳶裊拼命招手,云驍看見她,也拼命奔跑,卻是怎么跑也跑不到近前,鳶裊絕望地閉上眼睛,突然發現自己也在變小,小的像剛剛琴姨強行牽走的恪為。
“一只,兩只。又來了一只。婆,好多好多螞蟻呢,我數不過啦。”
“鳳丫,可不敢讓它們爬到身上啊。”正埋頭拔草的姜福幀忽然聽到孫女興奮地又叫又跳,忙跺跺小腳,趕過去。
“沒有。”鳳丫玩的高興,奶聲奶氣地有些不來煩。“它們都在搬瓜皮呢。”
姜福幀停下,伸長脖子瞅瞅。去年也是這個時候,鳳丫在地里不小心被毛蟲爬過,小小的身體長滿紅紅的斑疹,又是打針又吃藥,折騰六七天,小人兒罪沒少受,錢也沒少花,到現在心里想想都憋屈。便一邊嘮叨,一邊慢慢退回去。
“鳳丫,你說你咋就非得像你媽,眉眼單薄不說,身子骨也跟著單薄,連著皮膚也經不起個鳳吹草動的,難怪你外公肯花那錢讓你媽讀那多書,都一直讀到了高中。”
“婆,我也要上學,上到高中。”
自從那次毛蟲事件后,姜福幀忍痛割愛,毀掉菜地中間一處稍顯稀疏的瓜藤,劃出巴掌大的一塊空地,擺上小竹凳,一盆干凈的井水,自創成一個人工安全島,專門用來安置孫女。媳婦林醒姍仍不放心,跑回娘家,翻箱倒柜,找出做姑娘時留下的壓箱底的白色綢布衫,在縫紉機上捯飭一番,,給鳳丫的花短衫花短褲上,加上一對燈籠袖,兩只燈籠褲,遠遠看去,越發像個瓷娃娃,老太婆看的心里直嘆氣。
“上上上,將來也好學你媽,找個像你爹這樣的好人家。”姜福幀沒好氣的語調露出幾分自豪。
“鳳丫,這是幾月了?都六月了吧。”
“婆,我不知道。”
“丫啊,一個人玩多孤單,找媽媽要個伴兒。”
“什么?”鳳丫抬起漂亮的大眼晴。
“找媽媽要個弟弟,陪你玩,好不好?”姜福幀瞇著眼,太陽快落山了。
“好!”鳳丫拍手,無比憧憬。
姜福幀所住的村子叫陶山村,石頭多,沃土少,是鎮上有名的窮山村,大部分村民都零星散住在村南頭,向她這樣單家獨戶孤零零處在村北的,確實不多見,原因也很簡單,村里的居民全姓陶,她是外姓人。當年土改,姜福幀的父母因成分不好,背井離鄉,隱姓埋名流落此地,挑的就是這荒涼僻靜的地段來避人耳目,圖個安頓。夫妻二人具備了這中華民族的一切吃苦耐勞的美德,并且發揚光大,硬是在布滿荊棘和黃石的山坡上,赤手建起和村里其他人一樣的院落,菜地,企圖代代相傳。可惜,膝下無子,唯有一女,只好到處招婿入贅。陶山村窮鄉僻壤,惡名在外,姜福幀無奈待字閨中,度日如年,一直守到三十歲才云開霧散。一名逃水災的外地男子,誤打誤撞,闖了進來,眉眼周正,還能識文斷字,姜家用盡手段,終于如愿,來年便有了后代姜明之,老兩口含笑閉眼。新生力軍更是不同凡響,不僅在院子后面種出比其他人家還茂盛的大竹林,編筐編簍補貼家用,還在一次趕集途中,聽到鎮上孩子朗朗的讀書聲后,做了一個英明幾世的決定:把姜明之送進了學堂。十年寒窗,姜明之竟成了方圓幾百里唯一的大學生,跳了農門,留在武漢。
“鳶兒,媽。”林醒姍推著自行車,站在菜園外笑容滿面。
鳳丫蝴蝶一般飛過去。
“醒姍回來了。”姜福幀邊整理菜籃,邊大聲吩咐。“先回吧,給鳳丫洗個澡,我這就來做飯。”
“媽,不忙,我做吧。醒健剛拿來一只雞給鳶兒。”
姜福幀滿臉的褶子唰的沉下:“醒姍,咱自己家又不是沒有,咋又去舅舅那要這要那的。”
“咱家的雞不是正下蛋嗎?”醒姍陪著笑臉,小心解釋。
婆婆一生勤儉節省,日子過得很清苦,自己習慣了不覺得,卻不知不覺苦了鳶兒和自己,娘家倒是寬裕,心疼女兒、外孫,隔三差五變著法地送來,小心陪著小心,到底還是打了姜家的臉。
“我孫女要吃,就是下金蛋不也得吃。”
老太太的語氣像山路上飛揚的灰塵嗆得人夠受。林醒姍不再出聲,俯身把女兒抱上車后座,推著慢慢往家去。
“姍兒,別管做飯,給鳳丫洗了,給明之寫封信,都走半年了,也該回家瞅瞅啦。”姜福幀跟在后面,扯著嗓子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