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424年吐谷渾阿豺逝世后,他同母異父的兄弟吐谷渾慕璝繼位(慕容慕利延之兄),當時的吐谷渾畢竟是一個邊塞小國,國力相比于中原大國猶如以卵擊石,所以吐谷渾人一再認為應當有所歸屬,有一棵大樹想依靠肯定比自己夾縫生存要好得多,畢竟“大樹底下好乘涼”。
慕璝縱然有才干,有作為,將吐谷渾國發展的比較強大,但不得不低頭,作為當時大國北魏的邊塞附庸。吐谷渾慕璝一直統領族人,安分守己,與北魏之間關系十分密切,同時借此時機雙邊貿易,發展自身經濟。
公元430年,北魏皇帝拓拔燾(字佛貍),經過公元426-公元427年兩次進擊胡夏取得不錯的戰果,決定第三次進擊胡夏,特別詔書邀請吐谷渾慕璝出軍協同作戰。慕璝接昭后,親率騎兵三萬與胡夏國后路堵截。
拓拔燾率軍攻打關中之地,胡夏軍隊無力抵抗,北魏軍隊高歌猛進,一路攻取安定、平涼、臨晉、武功、長安,關中之地盡收。胡夏國君主赫連定與將軍赫連靖風、赫連照等人領胡夏軍向關外逃竄,企圖保存實力,報仇復國。
吐谷渾慕璝大軍在關外金城埋伏胡夏軍隊,胡夏軍不知吐谷渾幫扶北魏政權,只顧向關外逃竄,全軍警覺度不高,吐谷渾慕璝認為這是建功的好時機,與金城外三十里處,采用騎兵奇襲。
吐谷渾大軍殺入胡夏軍陣營,胡夏人頓時瞠目結舌,不知所措。一個個待宰的羔羊被屠刀手斬下頭顱。在絲毫沒有反抗的情況下近萬胡夏人被無情的宰殺。
赫連定好不容易趁著混亂悄然脫身,逃亡隴西,在途中被圍追上來的吐谷渾人活捉了。吐谷渾慕璝斬下他的頭顱,送與北魏皇帝拓拔燾,拓拔燾龍顏大悅,下詔褒獎吐谷渾慕璝,封其為“西秦王”、“大將軍”,并且由于他的卓越功績,將關外的金城、枹罕、隴西三地分封給吐谷渾國,交于其管理。
另一方面,南朝宋文帝,為了拉攏吐谷渾一同對抗北魏,加封吐谷渾慕璝為宋征西大將軍,秦、河二州刺史,隴西王,由于南朝宋的強大,吐谷渾慕璝也不敢違其意愿,另外由于北魏政權的不穩定性,慕璝又怕其出爾反爾,所以也拉近了與南朝宋的關系。一時間,吐谷渾在兩大政權之間,可以說是左右逢源、春風得意。
后來,公元1205年,南宋詞人辛棄疾還作詞提及到這場偉大的戰役: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之后的兩代君主,吐谷渾慕利延、吐谷渾拾寅,依舊繼承吐谷渾慕璝的執政理念,采用“雙邊外交”政策,兩邊討好、兩邊都不得罪,但是畢竟老話說得好“春風得意馬失前蹄”,腳踏兩只船是不可能長久的,夾縫中求生存、謀發展也是難以維系的,更何況對于一個強大的國家來說除掉一個附庸國就猶如捏死一支螞蟻般容易。
在北魏拓拔燾時期,念于吐谷渾國往日的功績,對其雙邊政策行為,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就過去了。但一個主子一個新政策,北魏文成帝拓跋浚繼位,他不能容忍吐谷渾的不專一,他醋意大發,終于以吐谷渾拾寅向宋明帝進貢珍獸為由,下詔書征討吐谷渾。那么接下來,吐谷渾命運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