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康七年(286年)五月,扶余國國主依慮之子——依羅,從沃沮(今朝鮮咸興市)回歸扶余,慕容廆聞之,再度進攻遼東,依羅得知慕容廆即將再度大兵壓境,十分懊惱,百感交集,同時又想為父報仇,乘機復興扶余國,依羅向晉東夷校尉何龕求援,晉國此時與慕容部落的關系十分微妙,慕容部落大軍連年不斷,屢屢侵犯邊境,同時西晉內憂外患,軍事實力現在又不宜,也不允許出軍,正處于敵我抗衡之際,晉武帝秘傳圣旨,傳召于何龕,同意何龕命督護賈沈率軍護送依羅回扶余,但不允許擅自與慕容部落大軍交鋒。慕容廆不知道從哪里找來的探子,尋覓出其中的蹊蹺來,秘密向自己的親信孫丁下達命令,派遣孫丁率領五萬精騎于途中截擊,孫丁的大部隊在燕文山設下埋伏,等待著賈沈軍隊的到來,好似一頭草原戰狼預備偷襲一直小獸一般。
夕陽西下,落日的余輝照耀在每一個慕容人的臉上,反射出金燦燦的光,現在看不出他們是得意的笑,還是失意的等待,但是不久這一場仗就要見出分曉了。
不遠處的賈沈軍團,主帥賈沈身經百戰,無往不勝,更是熟知精通兵法,常年駐守邊疆,對鮮卑人的戰術更是心知肚明,可以不客氣的說,絕對是一個‘老油條’了。
賈沈心中知道前方的燕文山乃是設伏的寶地,對度過此地的方法也已經略想出一二,他對自己的得意門生賈秀林說道,你率領一個小隊的軍士,擺出大軍的威武氣勢,度過此地,來檢驗此地是否設伏,我隨后就跟上,他還特意的囑咐賈秀林說道,一定記得,此次前去關系到我軍命脈,一定不可含糊。
孫丁,身為慕容廆手下的得力干將,雖然屢建奇功,可是此人有勇無謀,更是不曉得兵法之妙,只靠著一身蠻力馳騁疆場。面對著一小隊虛張聲勢的西晉大軍,他出伏大開殺戒,而賈沈等的就是這個時候,一見此情形,不由,哈哈大笑,坦言慕容鮮卑人的無能。
他,下令前軍突擊,與賈秀林內外合攻,大破敵軍。
那孫丁雖然英勇善戰,只可惜全軍大勢已去,一己之力早已經無力回天,此時死馬已經早已難有回天之術,他率軍落荒而逃,賈沈不放過一舉殲滅大軍的機會,他抬手一箭,正中那孫丁的心門,孫丁應聲而倒,戰死沙場,可惜一代戰將就如此埋沒在這歷史長河之中。
賈沈大軍大獲全勝,全殲敵軍,大漲西晉軍團士氣。慕容廆大軍慘敗,國主慕容廆大怒,同時嘆息自己用人無道,才致使孫丁戰死。
賈沈安全將依羅送達扶余國的國土范圍之內,依羅為了表示對西晉的感激與答謝,與賈沈簽訂了晉扶的互不侵犯友好條約,同時向西晉稱臣,年歲進貢,連年不斷。
依羅富國強民,大興兵士。同時發展農畜業,在西晉的幫扶下,很快走向了富強的道路。
慕容廆慘遭敗績,吐谷渾仍在尋覓自己的根據地那么接下來,又會發生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