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八卦先秦 夏啟是靠什么打敗伯益的(4)
- 心尖上的先秦
- dayeyilang
- 1706字
- 2014-06-26 17:38:36
在鯀死后,讓禹領略了政治的殘酷性,正是有了這種政治的閱歷。在一個大大的災難到來之時,考驗著政治智慧,令人欣慰的是大禹交出的答卷,是令人滿意的。由此可以看到禹的政治敏感已經形成,且有了太多的政治治水技巧。
至于禹是如何獲得舜的信任,并如何發現禹,語焉不詳的史料并不能給出一個滿意的答案。但禹在此間,一定是運用自己尚還幼稚的政治智慧,在韜晦,再韜晦中,嶄露了頭角。這也是應該確定的必由禹來完成的一條政治道路。于帝堯的時代登用的禹,由于出身貴胄,作為黃帝的玄孫,也就有了被登用的正常途徑,得以進入當時的仕途,得掌治水重任,卻不同尋常,也許還有一種可能性,那就是,在治水中,還不得不借助禹集團的人多勢眾的號召力,以及治水中積累下來的經驗與技術,另外還有一個并不光明正大的,既說不出口,又不能擺到桌面上的原因,就是這時的舜,想在以后,再用殺掉鯀同樣的政治手段與邏輯,去殺掉禹,從根本上徹底消除政治隱患,消除對自己的政治威脅,抑或就是真的出于對禹的能力的認同。盡管此時舜的真正想法不得而知,但卻不能不讓人以政治之心,去度舜之政治之腹。揣度想來,雖不能肯定就是前者,但至少也是二者兼而有之。也許這才是大舜要禹繼續治水,出于一個并說不出口的一個政治動因,以此殺掉禹才是用禹的真正理由。
可是善于政治謀略的禹,汲取了當年他父親鯀的教訓,小心行事,步步為營認真防守,卻并未讓舜打到下嘴的地方,禹玩起政治來,與治水一樣得心應手。最終卻是另外一個結局,舜被禹騙取了信任,自己蒙蔽了自己雙眼。無論怎樣,舜用禹,那也一定是,在萬萬不得已而為之的下下之策。
對這些境況大禹有著很清楚的認識,因此他在具體的治水中,很注意集中群眾的智慧和力量,很注意韜光養晦,很注意陽奉陰違,很注意暗中結盟。在一個個生死悠關的危機面前,他設法號召各氏族部落齊心協力,團結協作,利用自己的獨特身世影響力,集聚各氏族力量,保證了治水的成功。大禹當時的所謂的三過家門而不入,應該是一個謊言,或者一種受脅迫不得已而為之,史本就沒有絕對的真相,時間越往前,就越不可信,這也是人類文明史前口述歷史階段造成的必然結果。中國的古代歷史,三代以前的多為口口相傳,即使是司馬遷《史記》上對其時期的記載,也不宜認定為信史,畢竟時代過于久遠,對當時的禪讓,我們也只能當英雄傳說對待,要知道勾心斗角的政治,歷來是不會有高姿態的謙讓的,歷史的美麗幻影,只能是一種精神夢囈。
因為大禹打好了治水這張政治牌,領導人民平治水土、發展生產有功,得到人民的擁護,成為了舜不可制約的政治力量,越來越多的人,愿意把這位治水英雄推舉為政治領袖,這個強大的民眾呼聲不可壓抑,不可扭轉,讓舜手足無措,始料不及。因而很快的,在舜年老之時,他不得不讓位于大禹。大禹是原始社會末期由民眾直接推舉產生的最后一個部落聯盟領袖,由于治水有功,大禹自然地擁有了至高無上的權力和威望,形成了對部落聯盟的強有力的領導。他“鑄九鼎”,“定九州”,按照行政區劃加強對各氏族部落的管理。并且使“人物高下各得其所”,劃分出統治階級和被統治階級。
在輔佐大禹治水的過程中,伯益顯示出了非凡的才華與能力,讓大禹在高興之余,又有很大的擔憂,鑒于對自己兒子啟的了解,他很有些為自己百年之后啟和伯益之間可能會出現大矛盾大糾紛大沖突而擔心不已,尤其是當他看到,伯益的很多方面能力都很明顯的高于他的兒子啟的時候,他的心里不時的跟打翻了五味瓶似的,一方面是對伯益才華的欣賞,一方面是對將來自己的兒子啟不能駕馭伯益深感憂慮,同時還在為有伯益這樣的一個絆腳石在,如何將領導人的位置傳給兒子啟而傷腦筋,因而在即位后,大禹十分注重對自己兒子的各種培養,多次把兒子派到重要的崗位上進行歷練,尤其是讓兒子掌握了軍權,積極給兒子結識各個部落首領鋪路搭橋,盡可能的利用一切機會給兒子搭建人脈。同時,大禹還將自己治水所得經驗和智慧盡數的傳給兒子,還把自己治水的用寶物都私下里暗中傳給了兒子啟。大禹治理黃河時有三件寶,一是河圖;二是開山斧;三是避水劍,另外還有九天玄女劍,天下地理圖,黃帝兵法,這些都是治理天下的法寶。
正是借助這些法寶,夏啟經過甘之戰,徹底的打敗了伯益,鞏固了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