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給色鬼的信(123)
- 給色鬼的信
- 葉育龍
- 1413字
- 2009-08-27 11:48:09
侗阿(音:e)族
據(jù)今年不完全統(tǒng)計,全族人口為1400人左右,是FJ省位于Q市柳城鎮(zhèn)高山邊部落里的一個古老民族。靖康之后,不知出于何種原因侗阿族人全部北上,由于在廣東浙江一帶都出土過其陶器用品,所以有理由相信搬遷的過程中穿插過這幾個省市。最終侗阿族人在上海落根的幾年,直至1901年銷聲匿跡。
“侗阿”一詞傳說最早始見于北宋時期一個叫唐靜思的一本算命遺書《常聽玉山》,而如今唐的這本遺書已經(jīng)失傳已久。不過自清朝一直往后的許多史書野史都稱說:“侗阿,蓋其夫妻乃為同性人,而非常人,是以為侗。”隋朝時期開始,或者更早,史書中開始陸續(xù)出現(xiàn)諸如諾蘇、納蘇、羅武、米撒潑、撒尼、阿西等不同自稱的名族,他們被現(xiàn)在統(tǒng)稱為“彝”。彝人可能是古代對這一地區(qū)若干少數(shù)民族的泛稱,而似乎更加奇怪的是侗阿族似乎與彝有著更為直接的密切關(guān)系。
據(jù)查證,近一、二百年間,在一部分侗阿族中保留有彝族人的某些習俗,比如土掌房——彝族獨特的民居建筑,還有他們族人也有“火把節(jié)”這個節(jié)日等,都說明侗阿族與彝族有淵源。只是一直令人費解的是,彝族在北而侗阿族在南,而為何會有這種淵源,實是令人費解,當然,這只是其一。
大陸能漂移,天上星星斗轉(zhuǎn)星移,所以并不足為其。最令人不解的千古之謎卻是,侗阿族夫妻雙方均為同性,而族人傳宗接代的方法,竟然是兄妹或者姐弟之間的配偶互換,形式頗似中國古代的“典妻”。而之后所生得子女卻是跟原配夫妻,亦是說,侗阿族中人的所謂之性,其實只是傳宗接代的一個名字,異性之間,更是從來不能搭話,否則會受族中嚴厲處罰。
史書說侗阿族許多悠久神秘的古老民族法律法規(guī),與中國儒、道、陰陽學說有深厚的淵源關(guān)系,至今還有許多“密碼”有待破譯和研究。只是第一次全國人口普查統(tǒng)計時,侗阿族人卻已消失,遺落在世界上能夠證明曾有侗阿族存在的證據(jù),只有考古隊于民國九年,取得在高山邊出土的侗阿文字。
有關(guān)侗阿族的介紹到此結(jié)束,翻閱下來,竟然是一些在福建出土的各種侗阿遺跡,圖片上面的文字跟那天在侗阿族禁地看到的一樣。書上凌亂的講了一堆,可是卻沒有一個側(cè)重點,最后還標明說侗阿消失的原因成為千古之謎。
他翻閱了整本書,終于只能放回去,繼續(xù)找了很久才發(fā)現(xiàn)整堆書山之中,只有一本有關(guān)侗阿族的記載。看來有關(guān)侗阿族的記載很少,但愿這個民族跟X大接連不斷的死亡之謎沒有任何關(guān)系。不過此刻卻有點癡人說夢了,何易跟辛辛的事情明明有意無意跟它搭上了一條無法看見的關(guān)聯(lián)。
石南離開書架一直往里走,一直到后面的《舊報閣》專欄。
一大摞的報紙,因為沒有進行類別以及時間的分開整理,體育堆里可以翻出娛樂的,周報中可以找到晚報。外加上塵土飛揚,唐衣找了半個小時,跌坐在一旁喊冤。“我看別找了吧,這簡直是大海里撈針!”
石南沒話,繼續(xù)在大海里找那根針:1987年的,1992年的,1982年的。。。。。
“喂,人家的手都快斷了!喂!小石子!”
“我找到了!”石南喜不自勝的喊出來,唐衣停止了滿腹牢騷,挨過來問道:“在哪在哪?”
“你看。”石南激動的從報紙堆里抽出一張出來。
“2006年10月10日的?”唐衣不解,瞥著他手里的那張晚報。
“對!我要找的就是2006年10月10日發(fā)生在幽冥路的一件事情。”
“什么事情?”
“一件車禍!”石南緩緩地把報紙翻開。要是不小的車禍,當天的報紙一定會報道的,石南懷著無比興奮的心情翻開這份褶皺的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