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相關(三)
- 麟鳳吟
- 微櫻娜
- 3484字
- 2010-12-01 16:24:08
王母娘娘
傳說中的女神。原是掌管災疫和刑罰的怪神,后于流傳過程中逐漸女性化與溫和化,而成為年老慈祥的女神。相傳王母住在昆侖山的瑤池,園里種有蟠桃,食之可長生不老。亦稱為金母、瑤池金母、西王母。
山海經
根據古書《山海經》的描寫:“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善嘯,蓬發戴勝,是司天之厲及五殘?!保ㄒ馑际钦f:西王母的形狀“像人”,卻有豹子一樣的尾巴,老虎一般的牙齒,很善于長
西王母的原始圖
呼短嘯,頭發蓬松,頂戴盔甲,是替天展現威猛嚴厲及降臨五種災害的神祗)。她住在“昆侖之丘”的絕頂之上,有三只叫做“青鳥”的巨型猛禽,每天為她叼來食物和用品。
影視中的王母娘娘
穆天子傳
但是在《穆天子傳》里,西王母的言行卻又像是一位溫文儒雅的統治者。當周穆王乘坐由造父駕馭的八駿周游天下時,西巡到昆侖山區,他拿出白圭、玄壁等玉器去拜見西王母。第二天,穆王在瑤池宴請西王母,兩人都作了一些詩句相互祝福。
漢武帝內傳
《漢武帝內傳》謂她是容貌絕世的女神,并賜漢武帝三千年結一次果的蟠桃。道教在每年的三月初三慶祝王母娘娘的誕辰,此日舉行的隆重盛會,俗稱為蟠桃盛會。
枕中書
晉朝葛洪的《枕中書》中記載:混沌未開之前,有天地之精,號“元始天王”,游于其中。后二儀化分,元始天王居天中心之上,仰吸天氣,俯飲地泉。又經數劫,與太元玉女通氣結精,生天皇西王母,天皇生地皇,地皇生人皇。
編輯本段
神話演變
第一個階段
王母娘娘
西王母的神話故事經歷了兩次演化。漢代是西王母神話傳說演化的第一個階段。這個時期,西王母居住在西方玉山(與昆侖山相對)的石洞中,是一個披著獸皮人身長牙的怪物形象,另外,山上有長著牛角、滿身豹紋、聲音如犬吠的怪獸——狡,還有長著紅色羽毛、喜好食魚的三青鳥。
第二個階段
魏晉南北朝時期是西王母神話傳說演化的第二個階段。此時,人們把西王母神話傳說和周穆王西征、漢武帝西巡的歷史事實聯系起來,西王母形象人格化、神化傳說故事化,其中周穆王和西王母在瑤池相會的故事廣為流傳,影響很大。神話傳說的西王母形象是逐漸完善起來的,并且與歷史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在《山海經》中,她是一個穴居善嘯、似人非人、似獸非獸的天神。在《穆天子傳》中,變成了一個雍容平和、能唱歌謠、熟諳世情的婦女。在《漢武帝故事》中,又變成了一個年約三十、容貌絕世的女神。在后世的文學作品中,多有對西王母的描繪,稱她是“瑤池金母”,開種蟠桃,三千年一成熟,每逢蟠桃成熟,西王母大開壽宴,諸仙前來為她上壽,吳承恩《西游記》第五回即有精彩描寫。
編輯本段
凡圣職責
住在瑤池,所以又叫瑤池娘娘。她在瑤池中開蟠桃盛會,宴請各路神仙,不料被齊天大圣孫悟空攪亂了蟠桃盛會。她種的蟠桃最為神奇,小桃樹三千年一熟,人吃了體健身輕,成仙得道;一般的桃樹六千年一熟,人吃了白日飛升,長生不老;最好的九千年一熟,人吃了與天地同壽,與日月同壽。她是天宮最受尊奉的女神仙,在天上掌管宴請各路神仙之職,在人間管婚姻和生兒育女之事。
編輯本段
玉帝王母
在正統道教神系中,玉皇大帝與西王母并非夫妻關系,西王母是先天陰氣凝聚而成,是所有女仙之首、掌管昆侖仙島。而所有男仙之首為先天陽氣凝聚而成的東王公,其掌管蓬萊仙島。而玉皇為群仙之首,眾神之主。西王母的出現比玉皇要早,所以他們不是夫妻。只有中國民間的故事和小說,才認為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是夫妻。
編輯本段
民間信仰
明清以降,王母娘娘在民間善男信女中的地位非常之高,影響遍及整個中國。清朝BJ竹枝詞《都門雜詠》中有一首《蟠桃宮》曰:“三月初三春正長,蟠桃宮里看燒香;沿河一帶風微起,十丈紅塵匝地飏。”BJ的蟠桃宮本叫太平宮,在
王母娘娘
東便門內,宮內主祀王母娘娘,每年農歷三月初三有著名的蟠桃會,屆時百戲競演,熱鬧非凡。泰山王母池道觀也是如此,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由240多名香客簽名刻勒的《合山會碑》(現存王母池院內)載:“泰邑城東石碑莊有祭泰山之會,由來已久,飲和食德,咸獲神庥,靡有缺遺矣?!瓡腥丝质肋h年湮之后,善事或有不繼者,故于道光十五年掛匾王母之上,……今又立石以志,以永建此會云?!苯旮叟_同胞也不斷向泰山王母池捐款維修、粉飾金身或刻碑送匾。王母娘娘之所以如此受到民間的信仰崇拜,是因為她操有不死之藥,能使人長生不老。
王母娘娘(西王母)能使人長生不死之說甚早,據《穆天子傳》記載,西王母曾為周天子謠曰“將子無死”;《淮南子》講:“羿請不死之藥于西王母”。漢晉時期成書的《漢武帝故事》和《漢武帝內傳》中,明知這個不死之藥為“仙桃”(蟠桃)。此桃“大如鴨卵,形圓色青”,“桃味甘美,口有盈味”,“三千年一生實,中夏地薄,種之不生”。此仙桃因與西王母有關,故有稱之為“王母桃”者,如《洛陽伽藍記》卷一載:“(華林園中)有仙人桃,其色赤,表里照徹,得霜即熟。亦出昆侖山。一曰王母桃?!背酝跄赶商铱砷L生不死,不僅影響帝王(如漢武帝)、民間,就是古代較為嚴肅的科學家也這樣認為,如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卷十稱:“仙玉桃,服之長生不死”。另外民間不僅認為王母娘娘握有不死之藥,而且還賜福、賜子、化險消災。如漢焦延壽的《易林》卷一載:“稷為堯使,西見王母。拜請百福,賜我善子。引船牽頭,雖物無憂。王母善禱,禍不成災?!?
編輯本段
泰山玉女
王母娘娘操有不死之藥、賜福、賜子及化險消災與泰山娘娘送生、保育、治病等有異途同歸之意,道教仙話中的黃帝七女說與王母娘娘有關,也與泰山娘娘(碧霞元君)有關。李諤的《瑤池記》載:
“黃帝嘗建岱岳觀,遣女七,云冠羽衣,焚修以迎西昆真人。玉女蓋七女之一,其修而得道者?!贬吩烙^位于王母池(古稱“瑤池”或“群玉庵”)之西鄰(李諤或許將岱岳觀與王母池混了),李諤的《瑤池記》之瑤池,無疑是指王母池,而王母池供養的是王母娘娘,那么這個玉女顯然就是王母娘娘了。一般說來,玉女是指泰山玉女(泰山娘娘),泰山娘娘也是黃帝七女之一。如謝肇淛《登岱記》云:“元君者,黃帝七女之一也。”王思任《泰山記》載:“考元君之始,黃帝封岱,遣七女云冠羽衣,迎昆侖真人。元君其一也?!蔽南桫P《登泰山記》亦有相同的看法:“至碧霞之宮,相傳為黃帝時遣七女云冠羽衣,于岱岳之上以迎西昆真人,而玉女其一有道術者?!睆囊陨衔墨I記載不難看出,王母娘娘為黃帝七女之一者,也即泰山玉女娘娘。
編輯本段
有關傳說
王母娘娘
在野三坡龍門天關小溪河東側,有一塊很大很大的石頭,叫立兒石。石面上方有長二尺、寬一尺、深一寸的石坑。離立兒石十五丈以外的崖壁上是一座石刻的如來佛像。
傳說在很早很早以前,天上的王母娘娘在宮中雖過得很舒服,卻整天悶悶不樂。為什么呢?常言道:“人人都有一本難念的經”,她有件事兒一直不順心。想當初她生的第一個孩子是閨女,曾高興得了不得,生的第二個是閨女,也是娘的心頭肉。等再看到第三個、第四個都是女孩時,王母娘娘可就不高興了——盼兒子啦。沒有兒子誰來繼皇位呀!為了要兒子,王母娘娘一賭氣一直生到七個,可七個都是丫頭,還是難得一子。為這事愁的她飯水不思,徹夜不眠,整天唉聲嘆氣。玉皇大帝也為這發愁。
一天,玉皇大帝陪著王母娘娘下凡到人間散心,來到龍門峽萬仞天關之上,站在山頂向下眺望,那真是“兩山壁立青霄近,一水中行白練飛”。玉皇贊到:“好一個人間仙境??!”王母娘娘哪里有心思賞景,撅著嘴站在一邊只是悶悶不語。玉皇大帝知道她的心事,忽然想起何不讓她去找如來佛求授生子之道呢。他把這個想法跟王母娘娘一說,王母娘娘也很同意,于是立刻駕起祥云跑到西天,找到如來,說道:“我屢生閨女,難得一子,還望大仙傳授生子之道?!比鐏硐耄耗阋焉邆€女孩,還想要兒子,豈不亂了天規。他靈機一動:我何不略施小計,讓她用投石法碰碰運氣,于是便對王母娘娘說:“龍門天關小溪流東側一百步開外,有一塊立兒石,生男生女須向石孔擲三塊石子討問。如果三塊石子全都投中即是有男有女;如果有兩塊落入,就是只生男不生女;若是只有一塊投中,那就只生女不生男;如果一塊也不能投中,便是無男無女,為‘絕戶之命’?!蓖跄改锬锴笞有那校犃诉@話便急步返回。這時如來佛用手指一點,在野三坡的龍門天關景區的小溪河東側,就立刻突出了一塊幾千斤重的大石頭,在石上方凹下一個很淺很淺的長方形石坑。王母娘娘踮著腳后跟,按著如來佛的話向石坑投石。第一塊石子沒投中,第二塊石子連石坑邊也沒有碰著,幸好第三塊石子落入石坑。王母娘娘心情沉悶,站在龍門天關最高處的望兒領上,仰天哀嘆:“我求兒不得,只好寄予女兒們身上了!”
后來,野三坡一帶的人們每到正月十五,新婚夫婦便成雙結隊的來到立兒石前,投上三顆石子,求兒盼女,就這樣形成了一種風俗,一直傳到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