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柳搖金
- 淺吟低唱如夢令
- 紅樓雅客
- 1587字
- 2012-08-11 00:02:32
柳搖金是唐玄宗天寶年間長安富商李宏家中的歌姬,容貌秀艷、舉止嫻雅、通曉翰墨、歌喉婉轉曼妙,深得李宏之寵,出入李家的賓客,也多對她傾慕不已。
李宏雖為商人,但性情文雅,書卷氣很濃,樂于結交文人雅士,常收留一批才華俊逸又暫不得志的人,韓翊就是其中的一個。韓翊是南陽郡人,正值弱冠之年,頗有文才,特從家鄉前來京都長安謀求發展,一時找不到入仕之途,偶爾結識了李宏,兩人成為莫逆之交,于是就寄居在李宏家中,等待著機會。
日子長了,柳搖金與韓翊的眉目傳情終于被李宏察覺,他看出了其中隱秘而曼妙的情意。李宏本是個豪爽之士,又確實認為韓翊與柳搖金是天造地設的一對兒,于是把柳搖金慨然地贈給了韓翊,而且好人做到底,給他們在長安城中的章臺街買下一所宅院,撥給他們三十萬金,讓他們組成了一個甜美和滿的小家庭。從此,柳搖金與韓翊不但成為恩愛的夫妻,而且也成為長安市上的社交名流,人們譽之為“金童玉女”。夫妻倆心中明白,這一切都是恩人李宏所賜,對于這位古道熱腸的好朋友,他們的感恩戴德之情是無法言喻的。韓翊于是決心努力進取。在紅袖添香的溫柔關照下,埋頭苦讀,終于在天寶十三年考取進士及第,夫妻兩人相擁著笑出了淚。
衣錦還鄉的韓翊在家鄉大宴親友、拜訪故舊、祭祖掃墓,著實風光了好一陣子。遠在長安的柳搖金獨坐空幃,朝思暮想,閉門不出,靜等丈夫歸來。就在這時,安史之亂爆發了。柳搖金憂心如焚,直后悔沒與丈夫同去。等到潼關失守,唐玄宗率朝廷倉皇離開長安,逃往西蜀,長安城陷入一片混亂之中。為了保全自己的清白之身,柳搖金在臉上涂了煙灰,換上破舊衣衫,隨人流逃到郊外,寄居在法靈寺中。
在驚天動地的變亂中,韓翊無法奔回長安,因而輾轉就近投奔節度使侯希夷軍中擔任主簿,隨軍征戰,戎馬倥傯。
后來韓翊托人尋訪柳搖金,并帶去一首《章臺柳》
章臺柳,章臺柳,昔日青春今在否?
縱使長條似舊垂,也應攀折他人手。
柳搖金見詞不盛嗚咽,復詩《楊柳枝》交與來人:
楊柳枝,芳菲節,苦恨年年贈離別。
一葉隨風忽報秋,縱使君來豈堪折。
詩中暗含“花堪折時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的心意,提示丈夫及早歸來團聚,且莫磋砣歲月,以免時不予我而空留遺恨。果不其然,正當韓翊追隨侯希夷戰場上往返掃蕩賊兵殘余勢力之時,已經日漸恢復繁榮的長安市里,一批幫助大唐皇朝平定叛亂的回紇番將,憑著他們的戰功,趾高氣揚,橫行霸道。柳搖金因出色的美貌,被番將沙叱利看中,強行搶入府中占為己有,柳搖金在他身邊天天過著以淚洗面的日子。
時過不久,朝廷詔命侯希夷回長安任左仆射,韓翊也隨之回到長安,當他歡天喜地趕到章臺街熟悉的家院,不料卻一片荒涼,早已人去樓空。四處打探,他終于獲知愛妻已被搶入番將沙叱利府中,韓詡哀聲嘆氣,幾乎失去了活下去的心趣。事情卻被他的好友許俊知道了,許俊全副披掛,跨上一匹駿馬沖向沙叱利府中搶出了柳搖金。韓翊與柳搖金一見面就相擁一起,抱頭痛哭,直哭得個天昏地暗。后來由于老上司出面,這件事就算圓滿解決了。兩條久別的船兒又能相并而行了。
韓翊經過這番變亂,心灰意懶,辭去官職,攜帶愛妻返回老家南陽。在南陽,兩人過著男耕女織的田園生活。此時韓詡的詩名已經傳遍天下,被列為當時全國的“十大才子”之一,他最著名的一首詩是《寒食》:
山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這首詩不但廣為眾人傳誦,就連皇帝也十分欣賞,因此在中書舍人出缺的時候,大臣們推薦兩人,唐代宗都認為不合理想,他想起擅長作詩的韓翊。而當時有兩個韓翊,一個是柳搖金之夫,另一個是江淮刺史,為了弄清身份,詔書下特注明“給作寒食詩的韓翊”。
“中書舍人”相當于皇帝的機要秘書,算得上是朝廷中舉足輕重的職位。在同僚們眼熱的賀送下,韓翊與柳搖金風風光光地又來到了京城長安。
垂垂老矣的柳搖金,此刻雖然芳顏盡去,但與韓翊的情感在飽經坎坷與悲歡之后,更加真摯堅貞,兩人白頭偕老,相并走向人生的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