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攻疇山
- 玉簪記 冷面王爺穿越妃
- 小惠1107
- 2337字
- 2011-12-01 13:46:29
入夜以后,楊大同的營帳內也來了一位風塵仆仆從都府趕來的人,他等了很久的楊大方。
“怎么樣?殿下可有回信。”楊大同遣走身邊所有的人,急切地問道。
“沒有,殿下只讓我來轉告大哥,圣上行事歷來講求章法,只有親王能持金牌令箭,若令箭是真的,那人定是襄王。”
楊大同看著自己的斷指一聲冷笑咽在心里,“這些個我已經知道了,襄王昨兒就升了帳,借嚴肅軍紀殺了兩個朝廷命官,他不過剁了我的手指,要真是剁我的腦袋……”心道不能坐以待斃,掂量著手上的東西是否保得自己的性命,嘴上卻說,“還不是在襄王的一念之間。”
楊大方心思單純,既相信的兄長,又忠于自己的主子。他見哥哥一副心思沉重的樣子,并沒有多想,“殿下要你毀掉所有證據,即使被襄王查出些端倪,你一定能咬緊牙關……殿下說他會替你照撫在都府的嫂子和侄兒侄女的。”
楊大同不禁眼前一黑,當初他一心想將貪斂的銀子有個合適的去處,便在都府近郊處購置了院子,讓老婆和幾個孩子遷到那里居住,自己可圖個清靜更方便拈花惹草,卻不料落下一個大大的軟肋。
“哥,你別擔心了,殿下一定會幫你的。皇上已經下旨,讓在都府四品以上的官員舉薦太子,擇賢而立。等殿下冊封太子名位,這里什么千難萬難的事兒,還不都是小菜一碟。”
聽了大方的話,楊大同表面鎮定下來,他看著弟弟認真而盲從的神情,有些知道為何齊王更加青睞楊大方。他扶住弟弟的肩頭,輕聲道:“你也累了,在我這里休息一晚再回轉慶陽吧。所有的事情哥已經處理妥當,你回去以后只需去當鋪仔細查驗賬目就好了。”
楊大同目送著弟弟走出大帳……因為事關重大,在看到金牌令箭的當晚楊大同就已經毀掉對自己不利的所有東西和人。保留了唯一的東西,便是齊王府同他往來不多的書信。齊王非常謹慎每次來信總有信使跟著,讀完信要當面把信毀了。楊大同也不是省油的燈,第一次促不及防,后來他就留了先手,偷梁換柱,截下了書信,為自己留條后路。火器是朝廷明令禁止私下采買的東西,齊王在信上言明購買火器是為狩獵所用。楊大同非懵懂糊涂之人,一次性采買一百把火器,幾百公斤的藥粉和鐵彈,這些火器足可裝備一個火槍隊……為掩人耳目他請了剛剛遷來仙姑鎮上不知名的小鏢局押運這批火器。押運人對火器并不知曉,卻不知為何走火引爆了藥粉,鏢局一下死了七、八個伙計和武師。弄得整個鎮子人心慌慌告到衙門要貨主給個說法。齊王的密信到了慶陽,這才引了一場天火毀了整個鎮子,仙姑鎮自此從縣志上被永遠抹去。本來仙姑鎮的居民全部是遷居而來,這件雖然大卻沒有留下什么話柄。卻不料吳靜遠的妻子孩子恰恰命喪火海,他換了幾個縣衙做事一心要把天火查個水落石出。楊大同不得已才欲除吳靜遠,逼得他最后上了疇山。若沒有這些書證,齊王肯定翻臉不認帳,撇個干凈利落的,莫說王法難容,似襄王如此心性這般手段,還不活剮了自己。
皇上既然已經將冊立放上議事日程,要不了多久齊王應該能夠做得太子,到那時齊王出手將這些事情都解決了,再毀這封書信不遲。
五更不到,中軍帳外只點了數支火把,眾官員穿戴整齊齊刷刷地分立在兩邊等待應卯。襄王忽然間的死而復生,旋即整飭軍務連殺兩名官員使得全營上下人人自危,不敢懈怠。
更鼓最后一擊,伴著橐橐的腳步聲,襄王殿下已坐在了中間的帥位之上,白袍銀甲的刺花了人的眼睛,讓人不敢直視。
點卯之后,襄王就開始發令了:“眾位大人,踏平疇山,討逆誅叛,生擒匪首,還需仰仗各位同心協力。自現在起,請各位大人回各自營頭清點人數,馬匹全部留在營地徒步上山,原地待命,隨時向疇山發起偷襲。”
黃愈接到襄王對他使的一個眼色,便補充道:“這些行動務必悄悄地進行,各營各哨外松內緊,接到命令隨時出發。”
兩旁官員各自領命下去了。襄王抬手示意黃愈留下。
“黃大人,各縣的大人們不能在山下觀戰,讓他們領本彪人馬一起上山,以鼓士氣……”
“是,屬下遵令。”
“也不知今日是否就能夠踏平疇山,若成黃大人也可回轉都府,向圣上復命……”
“請王爺放心,今晚亥時至子時當是霧氣最濃的時候,那時動手,一定能夠攻克疇山的。”
這一日非常平靜,太陽落山后,黃愈匆匆趕到中軍帳向襄王稟報各營的準備情況。待天色全部暗下,襄王便在帳外巡看四周繚繞起輕紗般的薄霧,要不了一個時辰,到了戊時初,平日里的一貫稀疏散淡的薄霧已經漸漸厚重起來……
襄王微微點頭,吩咐黃愈:“傳令各營出發——到疇山山腳下,亥時一到就沖上山去……”
*
亥時剛過,疇山上各個山嶺陡起了濃濃的冬霧,霎時間周邊所有的山水樹木全部消失得無影無蹤。吳靜遠聽得手下來報告,連忙從暫居的山洞里出來,他在慶陽府生活了這么多年頭一次看到疇山上能有這樣大的濃霧,即使打起燈籠,十步以外便無法分辨了。
這些天吳靜遠正在為山上缺糧而焦慮煩惱。最初他完全是走投無路才上山落的草,實指望自己的冤屈能有撥云見日的一天,若是這樣他即便死也沒有遺憾了。占據疇山以后,就陸陸續續來了不少的投奔者,清點之下居然不下千人。恰逢襄王統兵前來圍剿,和一同上山的心腹商量后,將自己的經歷寫成血書一封,若襄王殿下能夠主持公道,查明真相,他愿意投降、伏法,落草終究不是長久之計。不料剿匪官兵從后山懸崖處偷襲上來,雙方一交戰便完全失去了控制……山上對朝廷的不滿甚囂直上竟下山襲擊安懷、安庾兩縣……此役數千名朝廷官兵魂斷疇山,襄王下落不明。他懊惱不已,原先指望沉冤昭雪都成為了泡影,他知道朝廷不會聽之任之,就此罷手。果然不出一個月官兵將疇山圍困起來了,卻是圍而不戰,只斷了他的糧草。
濃霧之中傳來“生擒吳匪”的喊殺聲,不多久便有人來報,大量官兵借著濃霧摸上山來。
吳靜遠神色并不慌張,他已經料到這一天遲早要來,“派人用弓弩封鎖到這個山峰的小路,抵擋一陣。”
“吳參軍,濃霧漫天已經辨不清敵我。”
“只管射箭,顧不了這么多了……傳令其他弟兄輕衣簡裝,帶好繩索,從后山突圍,逃命去吧。”
今日更畢,后天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