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20.宛月歸來
- 蝶亦心_改名為一曲繁弦
- 瀟小兔
- 1871字
- 2012-04-17 11:01:45
劉大娘在院中喂著雞,回頭看到我站在門口,忙把瓷碗放下,“孩子,你可回來了。”我燦爛的一笑,忙過去握著她的手,有半年不曾回到這里,似乎沒有太大的改變,還是依然的感覺親切。
我隨她進屋,大娘忙倒茶給我,“孩子,昨個還聽人說你要來,今個就來了,我都將鋪蓋準備好了,多住幾日。在府中住的習慣嗎?”我點了點頭,接過茶杯。
“宛月,今晚也就回來了,你們姐倆好好的聊。”我笑著看著她,劉大娘,還是一臉的慈善,有著農家人的樸實和厚道,總讓人倍感信任。
“午飯還沒吃吧,我這就準備去。”我忙按著她的手,搖了搖頭。
“沒事,沒事,你坐著,好久沒有吃大娘的手藝了吧。”我見自己拗不過她,便點了點頭。
正廳里,還是和往前一樣,沒有過多的裝飾,倒是掛了兩幅畫,山水之作,沒有落款,倒是有題字:“風吹松濤動,夕陽西歸鳥,游子欲遠行,千里母擔憂。”
一首簡單的詩詞,母親對于遠行孩子的思念,白話的有些直接。另一幅,寫的是:“長春草木生,木生發幾株。幾株落淤泥,淤泥知花落,花落最相思。”
都是表相思,第一幅可以看出是親情,第二幅是什么寓意,卻不曾有頭緒,搖了搖頭,便出了門,拿起碗喂雞,看到劉大娘在灶房忙去忙去,若今天我不來,怕是沒有人再回來了,劉老經常不在,而宛月都大部分在書院,這是一個如何孤寂的婦人。
“劉大娘。”門外傳來一聲,便見門被推開。
“好久沒有看到你了。”進門的是大鴻,手上拎著兩個大罐子。
劉大娘,掀起布簾。“大鴻來了啊。”
“大娘,給您拿的東西。您嘗嘗。”大鴻將罐子遞給劉大娘,“還有您要買的東西。”
“好,好。”劉大娘接過,“又讓你跑一趟。我一個人不好出門,要不家里沒人。”劉大娘將東西放回灶房。
我從階臺上下來。大鴻眨著眼睛看著我,“亦心,你什么時候回來的?”
我笑著,“忘了,你不能說話。”大鴻馬上表現出不太好意思的樣子,很愧疚的說道我不能開口講話的事情。
我笑著搖了搖頭。
“亦心,剛剛才到的。宛月傍晚也就回來了,所以才托你去集市上買些東西。”劉大娘,從灶房出來。
“呵呵,沒事的,大娘,宛月晚上也回來了啊?”大鴻似乎很開心。
“對呀,晚上就回來了。今天大娘做很多菜,你也過來,把你娘也叫上。”劉大娘說道。
“不用不用,豆腐店挺忙的,我娘現在都忙到很晚了。”大鴻忙擺了擺手,說。
“是嗎,看來你們的店是越做越好了,有幾日都不見你住這了。”劉大娘說。
“對,關店有時候太晚了,就住在店里。”大鴻繞了繞繞頭,憨笑到。“我娘還讓我給您拎來兩罐子我們新作的腌豆腐呢。”
“你們家的豆腐是越做越好了。你娘的病,沒有再犯吧?”劉大娘擔心的問道。
“沒有,沒有。”大鴻說道。
“那就好,不敢多勞累。要多注意休息!”劉大娘囑咐著。
“咦,怎么有糊味?”大鴻朝灶房看去。
“哎呀,我鍋里還燒著菜呢,瞧這記性。”劉大娘一拍腿,就連忙進屋。
我低頭一笑,看著大娘跑進去。便回頭看著大鴻,他又撓了撓頭,“你在城府習慣嗎?”我笑著將頭點了點。
“那就好,城府是大戶人家,肯定對你的病有好處。也沒干啥累活吧?”大鴻關切的問道。我搖了搖頭,說出,很好的。三個字的口型。
他點了頭,“沒啥事,我就先走了。”我笑著做福對他,大鴻到灶房門口,“大娘我先回去了!”大鴻朝里面喊了一句。
“好,好,大鴻,路上慢點啊。”大娘出來,對著大鴻說道。
送走大鴻,我又繼續喂雞,沒過一會,便聽到大娘說:“孩子,來吃飯了。”
我起身,進灶房,幫忙將膳盤端出來。
一桌豐盛的午飯,雖然沒有在城府中那樣的精致,但是卻是地地道道的家常放。大娘將菜夾到我的碗里。
“我怎么感覺你瘦了好多,多吃點,是不是在那住的不習慣,但是我家老頭子說你住的很好,城公子也很是照顧,怎么回來竟瘦成這樣。來,多吃點。”劉大娘一邊自問自答,一邊不停夾菜到我的碗里。
我在城府過的不錯,這幾日怕是在樹林小院清減下來了。我不停的吃著碗里的菜,現在心情放松不少,三爺也醒了,那就不必太過于擔心,有那么多的人在他的身邊守著他。
我將桌子收拾干凈,劉大娘依然不讓我刷碗,我也只好進了劉老的書房,拿起一本書,默默的看著,翻書時,突然想起一年前,曾有一本醫書中夾著一片銀杏葉,現在為止我都不知道為何會用銀杏做書簽。
劉老的大多數的書籍都是有關醫書的,也有少量的詩詞。我便在院中的樹下,有心無心的看著,打發時間。劉大娘,搬來凳子,坐在我的身邊,縫補衣服。等著夕陽西下,天邊的云彩便紅。
“宛月也快回來了。”大娘看了看天邊。
“娘。我回來了。”劉大娘之前還在念叨宛月何時回來,便聽到門外的喊聲。
“正說呢,就回來了。”劉大娘忙把針線放到竹樓里,便去開門。
我也從凳子上起來,走到門邊,看到宛月大汗淋漓的,正用衣服擦著額頭的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