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大雄寶殿
- 北宋侯爺
- 飛雪2007
- 1249字
- 2014-04-05 21:14:13
對了,剛才那小丫環似乎對自己說了些什么,可自己光顧著看美人去了,卻沒留意。問及阿順,待到知曉后,賈仁貴頓時臉上有點掛不住了。有這么風度翩翩、瀟灑倜儻的流/氓/么?唉!真是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
阿順強抑住笑意,輕聲問道:“郎君,我們現在進寺院不?”
“嗯!我們走!”賈仁貴又看了一眼馬車離去的方向,繼而對著阿順笑咪咪地說道:“記得打聽一下這名女子住在何處?”說完,抬腳跨進山門。
啊……阿順一聽,心里可直叫苦。這萍水相逢,沒名沒姓的,看其裝束打扮,像是還未出嫁的富貴女子,可在這汴京城沒有一萬也有八千吧,你叫我怎么查么?唉!阿順苦喪著臉,用力地甩了甩頭,連忙小跑地跟上。
這相國寺還真是大啊!賈仁貴站在鐘樓上,環顧四周,只見殿宇鱗次櫛比,蔚為壯觀,花木蔥蘢,香火繚繞,游客穿梭其間。
據北宋宋白《修相國寺碑記》記載:至道元平(995年)開始大規模擴建,到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用了七年時間才完工。正殿翼舒長廊,左鐘曰樓,右經曰藏,后拔層閣,北通便門。《東京夢華錄》也記載:大相國寺建筑輪廊基本上是等邊長方形,以中軸線及兩旁殿閣,組成建筑主體,輔以東西南北四面長廊,規劃成前中后三個相對獨立的建筑區域。
北宋寺院實行寺、院二級管理體制,與唐代寺院“三綱制度”(每寺上座一人,寺主一人,都維那一人)及南宋寺院之“住持制度”皆有很大不同。北宋大寺稱寺,小寺稱院。而唐代大寺稱寺,小寺稱“庵”、“堂”等。北宋寺院諸宗共住、多個性質的屬院集于一寺,統一管理,大寺如此,小寺同樣如此。以宗派性質分院、以佛菩薩供養性質分院、以佛學經藏性質分院、以民間信仰及經懺性質進行分類,還有各種覺禪院等。北宋寺院僧人的職位分為:寺主、院主、管內僧正、僧判、講經沙門、小師、講經僧、供養主、官表白、寄住僧、次院主、院僧等。
還好阿順以前來過,倒也知曉幾個主要的殿樓方位。
步入天王殿,居中塑有一尊彌勒佛坐像,如慈祥的老者,笑容滿面,坐在蓮花盆上。兩側則站立著四大天王護法,個個圓目怒睜,大有滅盡天下一切邪惡之勢。看似他們面相比較兇狠,但其內心是慈悲的,腳下踩著鬼怪,以降妖除魔為己任。
賈仁貴在前世是無神論者,雖然不信鬼神之說,但來到此地,也不禁被莊嚴的氛圍所感染。每到一尊塑像前,都會注目凝視,合什行禮。
“郎君,前面不遠處便是大相國寺最為盛名的主殿——大雄寶殿了!”阿順跟在身后提醒道。
賈仁貴點了點頭,緩緩踱步,一路欣賞著兩邊頗為景致幽雅的花叢假山。
轉過拐角,一幢氣勢恢宏的殿宇建筑便映入眼簾。走到近前,只見重檐斗拱,雕梁畫揀。正中上方匾額的‘大雄寶殿’四個大字用隸書所寫,顯得雄渾厚重。
這可是一千多年前的寶殿啊,果然不同凡響,要是能有一臺攝像機或者照相機就好了,把它記錄拍攝下來。可惜自己回不去了,不然賣給電臺或者報紙雜志,絕對要狠賺一筆了!
感嘆完自己錯過了發財的機會,賈仁貴盯著匾額上的‘大雄’二字思索了起來。前世自己也去過一些寺院,其各個殿名都不同,唯都以‘大雄寶殿’作為正殿。
“阿順,你可知匾額中的‘大雄’二字是何寓意?而此殿為何又稱之為寶殿?”